杨朱人物简介 与儒道墨齐名的杨朱学说为什么被淹没?
史书上记载的杨朱学说并不多,大多散见于民间。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杨朱学说是与儒道墨齐名的显学,为什么儒道墨广为流传至今,而杨朱学说则被淹没?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话题。
文化和商业的游戏规则有其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注重内在品质。杨朱学说被淹没,无疑与他的内在品质有关,也与政治大势有关。
杨朱,又名扬子,阳子居,战国时期魏国人。杨朱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在孟轲生活的时代,杨朱学派的影响很大,"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孟子·滕文公下》 )。
在先秦诸子中,杨朱无疑是一位另类的人物。孟子的评判对杨朱的影响极大:"杨朱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把杨朱描绘成一种极端自私的形象,所以一直以来遭文人墨客口诛笔伐数千年,视为极端利己主义者和极端享乐主义者的典型代表。
在战国时代杨朱学说独树一帜,与儒墨相抗衡,卫道之庄周,宗儒之孟轲皆曾加排斥与攻击。大概正因为这种非议的影响,后世学者望而止步,更加之秦皇焚书,汉武独尊儒家,杨朱学说极不受官方之待见,因而秦汉时即销声匿迹。但这并不等于其学说及影响之亡绝,只不过沉隐民间而已,至东晋而又由张湛作注复行于世(指《列子·杨朱篇》)。张湛《列子序》中说《杨朱篇》为"仅有存者"之一,这不是编造之词。
杨朱学说,源出《老子》。《老子》第十三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正因为此语,史上认其为道家。但杨朱又为庄周所斥,不归入道家。大多以"杨朱"起于老、儒、墨之后,确实是独树一帜,"杨朱"乃自成一家。
杨朱学说的精髓是"贵己"、“重生”、“全性葆真”。道家,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杨朱学说的基本思想而发扬光大。
“贵己”与我们今天讲的人本思想有相同之处,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重生”与今天讲的养生是一致的。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很伟大的。
“全性葆真”。全性,即顺应自然之性,不可逆命而羡寿,聚物而累形。保真,即保持自然所赋予我身之真性。保持和顺应自然之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评价和看待杨朱学说的。有两点:
第一,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有其时代性质。春秋战国时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流派兴起,显学并存。杨朱学说正是与儒家墨家的不同而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儒家孔子提倡"以为天下;而诸侯纷争,相互侵略、损以利亡,君王厚生而致使臣民轻死,贵公贵仁之说,已成虚伪之谈”。
墨家墨子的兼爱是无条件的博爱,所以他讲非攻,非暴力。
杨朱的学说与儒墨不同。杨朱愤世而倡导"贵己"之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说:"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内者,物未必乱。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暂行于一国,而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人人治内贵己,互不侵、损,人人自重自爱,不就各安其所,天下治理了吗?从"贵己"出发,杨朱造构了他的学说。
各种学说的存在都有它历史的必然,我们无可厚非。
第二,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杨朱学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看起来杨朱学说提倡自私自利,其实不然,他宣扬的是尊重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失去保障的时候,国家实际上也就失去了合法性,实际上国家利益也得不到保障。西方资本主义革命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杨朱学说值得称道。
现在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思想,国家法律规定的私人财产不得侵犯等,也都是重视个人利益,把个人利益纳入法律框架之内。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杨朱的思想是十分可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