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妻子也能共用?揭秘古人为金钱而共妻,金钱造成道德底线的丧失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83
转发:0
评论:0
妻子也能共用?揭秘古人为金钱而共妻,金钱造成道德底线的丧失,无论是典妻还是借妻,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体现了丈夫对妻子的绝对占有,女性对

  无论是典妻还是借妻,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体现了丈夫对妻子的绝对占有,女性对男人的人身依附,女子一旦出嫁便失去了人身自由,完全听从丈夫的处置,像商品一样被买来卖去……

  老婆可以与人共享?答曰:可以的。中国民间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共妻现象,而且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的建立,终于绝迹了。如今是不是死灰复燃了?不敢说。

  古代共妻形式多样。

  一曰“典妻”,这里的“典”不是典押的意思,而是“借”或“租”,即暂时把老婆借给别人用,以换取一笔钱,到了期限,再把老婆领回来,钱不退。

  二曰“质妻”,就是典押了,把老婆“当”给别人,换钱救急,到期归还“当金”,赎回老婆。

  三曰“招养夫”,即已婚女子的本夫患重病,或丧失劳动能力,不能抚养妻子儿女或老人,只得另招一夫,来负担全家的生活。

  还有一些“共妻”类型出现在家庭内部,如兄弟共用一个老婆,叫“搭伙”,父亲死了,儿子续娶母亲为妻,叫“转房婚”等,由于没有发生明显的经济关系,所以,不在本文叙述之列。

  “共妻”盖因一个字:穷!

  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在古代贫穷的家庭里,老婆是老公的唯一合法财产,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不拿老婆换钱,还有其他办法吗?真是没办法,穷啊,活不下去了,如果家里有钱,谁愿意将老婆拿给别人玩弄?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熙宁七年(1075),因为旱灾和蝗灾,老百姓质妻卖子,父子不保。元祐元年(1086),苏轼在一项奏折中写道:二十年间,因为欠苗,卖田宅雇妻女的人不可胜数。

  而花钱雇老婆的人,即承雇方也多出自民间地主或中产家庭,官员和豪富阶层是不会雇老婆的,他们也不敢。

  由于家里穷,男人与人共妻根本不问价钱,给点就行。如南北朝时期,将老婆给别人用一年,收费只需两三百个制钱(铜钱),少得吓人。宋代共妻一年所需为50贯钱,也即是50两银子,约合人民币20000元左右。清代共妻需要三百个洋钱,还有寡妇卖身的,一辈子也就一百五十个洋钱。

  “共妻”还因两个字:无耻!

  虽说共妻双方到了期限,就各奔东西,互不亏欠,但从人伦角度来看,妻子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成了有钱人的玩物,这种难言之隐,凸显了双方的无耻:一方是拿老婆换钱,一方是靠钱实现性掠夺。后一方无论是为了延续子嗣,还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玩弄女性的目的却显而易见。

  还有比这双方更无耻的,那就是助纣为虐者。古代的共妻现象,曾一度形成了市场,并出现了一大批从业人员。

  有代写契约的,叫“立字人”;有专门提供担保的,叫“中保人”;有拉皮条的,叫“中间人”,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媒人”。

  有道是,无利不起早,因为有钱可赚,这些助纣为虐者就开始运作了,一方面游说培育供方市场,同时四处寻找需求市场。供方市场提供的叫“典妻”,到了需方市场,名字就要改改了,叫“雇妻”,即花钱雇个临时老婆。

  “共妻”归结为三个字,就是:钻空子!

  毋庸置疑的是,古代共妻也是得不到法律承认的。历朝历代都有明令禁止。《元史·刑法志》有如下规定:“诸以女子典雇于人及典雇人之子女者,并禁止之。若已典雇,愿以婚嫁之礼为妻妾者,听。请受钱典雇妻妾者,禁。其妇同雇而不相离者,听。”《清律辑注》中载“必立契受财,典雇与人为妻妾者,方坐此律。今之贫民将妻女典雇于人服役者甚多,不在此限。”

  但是,穷疯了的人,总能想到如何规避律法,钻法律的空子。如封建宗法制度,就被他们利用,充当了混淆官方律条的保护伞。

  在这种似是而非的保护伞掩盖下,只要履行一定的“宗法程序”,如签订契约,找担保人,有媒人拉线,举行结婚仪式等,也就是所谓的三媒六证齐全,即可规避法律的制裁。

  说白了,古代的共妻,就是一种“非法”的临时婚姻,经过媒证、订约、送聘、迎娶等环节,一个愿“典”,一个愿“雇”,“两厢情愿”的无耻!

  有个叫蒋晗玉的作者,在《书屋》2008年第11期著文说:“无论是典妻还是借妻,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体现了丈夫对妻子的绝对占有,女性对男人的人身依附,女子一旦出嫁便失去了人身自由,完全听从丈夫的处置,像商品一样被买来卖去……”

  这话,貌似一语中的,其实就说对了一半,因金钱造成的道德底线的丧失,才是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金钱帮
参见《多情剑客无情剑》《九月鹰飞》参考资料当代,第133-136卷古龙的江湖唐诗论文集及其他
· 金钱松
形态落叶乔木,高约40米,直径1.5米。树干直,树皮为粗糙灰褐色,有不规则鳞片状分裂。叶线形,柔软,长2-5.5厘米,宽1.5-4毫米,先端尖或锐尖,淡绿色,秋季后变金黄色,中脉明显,每边有5-14条气孔线;枝分长枝与短枝两种类型,长枝上的叶螺旋状散生,短枝叶数十枚簇生,叶平展时如铜钱,故名金钱松。花单性,雌雄同株;雄球花蓇葖状,数个或十余个聚生在短枝的顶端,黄色,下垂;雌球花单生在短枝顶端;紫红色,直立。球果为卵圆形或倒卵圆形,长6-7.5厘米,成熟时淡红褐色,种鳞中部木质,先端微凹或钝,腹面基部有2种子;苞鳞长约为种鳞的1/4-1/3,边缘有细齿。种子白色卵圆形,种翅三角披针形,淡黄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10-11月。分布分布于海拔100-1500米以下的山地、针阔叶树混交林中。产于大别山等地,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等。药用根皮及近根树皮入药,中药名...
· 金钱别名:阿堵之物
●[西晋]王衍:“举此阿堵物去!”——《夜航船·卷十二·宝玩部》【背景介绍】王衍(256-311),字夷甫,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著名吝啬鬼王戎的弟弟。历任中领军、中书令、尚书令等职。他喜好清谈,为“竹林七贤”之一。王衍的老婆郭氏是贾皇后的亲戚。王衍虽然自命清高,但郭氏却性格凶悍倔犟,对金钱贪得无厌,利用手中的权力到处搜刮。王衍对老婆的这种毛病深恶痛绝,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因此他绝口不提“钱”字。郭氏心里可不服气,她心想:“我辛辛苦苦给你捞钱,你却假装正经。呸!假清高!我倒要看看你说不说‘钱’字!”一天深夜,王衍在床上睡得正香,郭氏却悄悄开始了特别行动——她命令丫鬟们用无数的钱币绕着床的四周筑起围墙,将王衍团团围住。郭氏在一边偷偷观瞧,看王衍这一次到底还说不说“钱”字。早上,王衍醒来睁眼一看,发现自己已经被金钱包围,出不去了。他对丫鬟喊道:“把这些玩意儿都给...
· 金钱别名:阿堵之物
●[西晋]王衍:“举此阿堵物去!”——《夜航船·卷十二·宝玩部》【背景介绍】王衍(256-311),字夷甫,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著名吝啬鬼王戎的弟弟。历任中领军、中书令、尚书令等职。他喜好清谈,为“竹林七贤”之一。王衍的老婆郭氏是贾皇后的亲戚。王衍虽然自命清高,但郭氏却性格凶悍倔犟,对金钱贪得无厌,利用手中的权力到处搜刮。王衍对老婆的这种毛病深恶痛绝,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因此他绝口不提“钱”字。郭氏心里可不服气,她心想:“我辛辛苦苦给你捞钱,你却假装正经。呸!假清高!我倒要看看你说不说‘钱’字!”一天深夜,王衍在床上睡得正香,郭氏却悄悄开始了特别行动——她命令丫鬟们用无数的钱币绕着床的四周筑起围墙,将王衍团团围住。郭氏在一边偷偷观瞧,看王衍这一次到底还说不说“钱”字。早上,王衍醒来睁眼一看,发现自己已经被金钱包围,出不去了。他对丫鬟喊道:“把这些玩意儿都给...
· “储蓄”最早并非指金钱
“储蓄”一词最早见于《尉缭子·治本》:“民无二事,则有储蓄。”《尉缭子》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就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作者为战国时期梁惠王时的尉缭;另一种说法是秦始皇时的尉缭所作;还有一种说法是该书系后人伪托。直至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尉缭子》残简后,才充分证明其不是伪书。据现有资料推断,《尉缭子》成书于战国比较可信。不过,“民无二事,则有储蓄”中的“储蓄”并非指金钱,而是指存积各种谷物。古人积钱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扑满,扑满是以泥烧制而成的贮钱罐,这种钱罐只有入孔,没有出口,类似于现在小朋友的储钱罐,其作用是积少成多,零存整取;另一种是窖藏,把金钱放入坛罐内,封好埋入地下或者其他之处。至于专门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大致起源于唐代。由于唐代的商业发达,城市里不仅大量出现了经营借贷业务的质库,还出现专门替人寄存、保管钱物的柜坊。到了明代,由于金、银、钱、纸币兑换的需要,出现了许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