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世民临死前,为何要15岁女儿强行出嫁,难道有什么隐情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7
转发:0
评论:0
李世民临死前,为何要15岁女儿强行出嫁,难道有什么隐情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世民即将驾崩之时,心里最挂念就是他的儿子女儿们。《据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世民即将驾崩之时,心里最挂念就是他的儿子女儿们。《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临终托孤,拉着褚遂良的说:“朕佳儿佳妇,尽托于君。”

李世民临死前,为何要15岁女儿强行出嫁,难道有什么隐情吗

  褚遂良

  李世民临终之前,已经不是那个心狠手辣的秦王,这个时候的他只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他对于儿女的牵挂,还体现在强行嫁女的事情上。李世民在贞观二十三年的时候,感觉到自己行将就木了。他赶紧下诏,将15岁的女儿衡山公主出降长孙诠。

  李世民为什么这么急着把衡山公主嫁出去呢?这事就得说说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古代的女子,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这就叫“及笄”。女子及笄而嫁,这是古代的风俗。过了十五岁没嫁人,就是晚婚,古人就认为不吉利。

李世民临死前,为何要15岁女儿强行出嫁,难道有什么隐情吗

  古代还有一个风俗,那就是父亲母亲丧期,子女要服斩衰(因:崔)。服斩衰为期三年,在这三年里,儿子不得婚聘,女儿不得嫁人。李世民深感自己不行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的丧期耽搁女儿衡山公主的婚姻幸福,就想在自己大行之前,抢着把衡山公主嫁出去。圣人云:“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聘者为妻,奔者为妾”。古代人结婚,必须得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否则就算是私奔。婚姻六礼是圣人言,古人必须尊崇。皇帝家为天下垂范,更加得按六礼行婚嫁之事。

李世民临死前,为何要15岁女儿强行出嫁,难道有什么隐情吗

  李世民昭陵

  李世民想把女儿赶紧嫁出去,但是也得按婚姻六礼行事。这一套礼节下来,得花好多时间,结果是到了李世民驾崩之日,衡山公主还没嫁出去。李世民葬礼过后,唐高宗想接着把妹妹没办完的婚礼办完,结果引来一场大辩论。这场辩论,记载在《资治通鉴.一百九十九卷》。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名叫于志宁的大臣上书高宗曰:“公主服本斩衰,纵使服随例除,岂可事随例改,请服三年丧毕成婚。”

李世民临死前,为何要15岁女儿强行出嫁,难道有什么隐情吗

  李治

  李治贵为皇帝,他虽然惦记着一母同胞的妹妹衡山公主的婚姻幸福,但是他怕天下臣民说他和妹妹不孝。李治没办法,只好准了于志宁的奏章,让妹妹服丧三年后再嫁。顺便说一下,衡山公主也是苦命娃。爸爸和哥哥为她婚姻幸福操碎了心,她的婚姻却偏偏非常不幸。她不到三十岁就薨殁了,李治念及兄妹之情,用了皇后的葬礼安葬这个亲妹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故宫为什么不全部开放?难道背后还有什么隐情吗?
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的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现存房屋8000多间,是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虽然故宫从1925年就已对公众开放参观,却因种种原因仍有24%的区域未对外开放。这些未开放区域使得故宫更加神秘,网络上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流言和传说。其实故宫没有全部开放,主要原因是很多宫殿建筑还没有修缮完毕。当年明成祖朱棣建造紫禁城用了15年,由于工程量极大,朱棣派遣大批官员分赴全国各地采伐木材,仅准备工作就用了11年。而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火烧紫禁城,据《李朝实录》载:“宫殿悉皆烧尽,惟武英殿岿然独存”。清朝初年因国家未定,四方征战,康熙皇帝直到20年后才开始重修太和殿。由于明朝时期建造故宫把上好木料几乎都已用完,而清朝皇帝因信奉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对明朝存放于神木厂里的巨大木材敬若神明,不敢破开使用。乾隆皇帝甚至降旨每年春秋二季致祭神木,并形成了定制。因此重修进程缓慢,至...
· 徐勣为什么要替善雄信求情?他难道不怕李世民怀疑吗
李世民杀单雄信,为何只徐世勣一人求情?徐世勣不怕被怀疑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世民杀单雄信,是在王世充投降以后。李世民也不是独独要杀单雄信一个人,而是怕王世充的那些部下造反,所以他准备把那些不安定的部下杀掉,以此剪除王世充的党羽。当时要杀掉的是一大帮将领,包括段达、杨汪、单雄信、阳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张童仁、朱粲等十多个人。李世民当时并没有杀王世充。没杀他并非不准备杀了,而是要把他送去长安,交给他爹李渊报功。二、徐世勣(徐茂公)为什么要救单雄信呢?因为徐世勣是单雄信是旧友。当年翟让起义的时候,徐世勣和单雄信一起前往投奔翟让。后来李密和杨玄感反隋失败,李密上山投奔翟让的时候,徐世勣和王伯当认为李密是贵族之后,又在反隋斗争中很有名,觉得如果瓦岗军由李密来领导的话,争夺天下的成功率更高。于是劝说翟让把领导职位让给李密。翟让听从了建议,让李密来领导。但是翟让的那些部下不服,...
· 司马炎为何要选傻子当太子?有什么隐情
一位智力如此低下的人,怎么能让他去做皇帝呢?这就要从司马衷的父亲——晋朝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说起了。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经过了爷爷和父亲两代人的积淀和准备,司马炎终于在公元265年逼曹魏皇帝退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晋朝建立后,于公元280年灭了东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又一次统一了中国。社会初定之后,司马炎开始怠于理政,沉溺于女色之中。据记载,司马炎的后宫有万人的规模,而他的儿子就有二十六位之多。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轨早夭,次子司马衷是杨皇后的儿子,当时杨皇后又正得宠信,所以司马衷被立为太子可谓名正言顺。司马炎不是不知道太子在智商方面的缺陷,他也曾多次表达过对太子继位的忧虑,甚至产生过另立太子的想法。然而由于皇后的阻挠和佞臣的谄媚,司马炎一直犹豫不决。一次,他决定考一考这位愚笨的太子,就找来一些国家公文,送到东宫让太子决断。以太子的智商,当然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这时,精明的...
· 古代君王帽子为何要挂珠帘?难道不嫌挡视线吗?
古代皇帝头上戴着就叫冠,这冠上要加冕。冕的上面有块长方体的搓板,叫廷,在廷的前后挂着一串串玉石珠子,就叫做旒。所以古代皇帝冠帽上挂的不是“珠帘”,学名叫玉旒。对于挂的玉旒,也有严格的规定,天子挂12串,而诸侯只能挂10串。在冠冕正对耳朵的位置,还有两块名为“黈纩”的玉。这玉不是用来装饰的,它是用来拍耳朵的,于是有名为“充耳”。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想到了一些成语?玉旒遮掩、视而不见;黈纩塞耳,充耳不闻。古代皇帝带着冠冕,这其中可是包含了整治哲学。十二串玉旒,十二是极数,代表君主的最高地位,玉旒遮面,提醒君主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免政治流于严酷;黈纩塞耳,是指君主不可听信谗言,对于溜须拍马屁要“充耳不闻”。这一顶冠冕,表现出古代君主“见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而放小过,无求备一人,”的为君哲学。
· 魏国为何要迁都大梁难道是真的害怕秦国吗
还不知道:魏国为什么迁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刻意突出了秦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对于魏国的仇恨,所以导致不少的朋友都在认为当时魏国会迁都于大梁,主要是受到了秦国的威胁才这么做的,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的吗?战国时期魏国为何要迁都大梁,是因为害怕秦国吗?对此你怎么看?下面小编就简单分析一下。首先小编认为,秦国威胁的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魏惠王时,虽然秦献公进行了简单的变革,并且打赢几次,但是一方面秦献公并没有改变秦国贫穷的地步,反倒因为连年用兵,国家本就频临崩溃。另一方面秦国综合国力比不上魏国,而且魏军主力在其他方向。从迁都时间上看,据记载魏国迁都到大梁应该是在公元前361年的时候,这个时候秦献公去世,秦孝公继位,商鞅入秦。此时正值更换国君,又准备变法,正是时局动荡的时期,根本无力威胁魏国。魏国也未经历马陵之战与桂陵之战,不仅国力雄厚,军队也极为强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