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曹操手底下首席谋臣荀彧是怎么死的?曹操疑人不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8
转发:0
评论:0
曹操手底下首席谋臣荀彧是怎么死的?曹操疑人不用,荀彧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

  荀彧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荀彧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很大的贡献,曹操曾经称他为“张良”!

  但是,在《三国志》上,关于他的死因写的含糊不清,成为了三国的迷案:有人说荀彧是自杀,有人说是曹操杀的,还有人说是病死的,说法不一。

  正统的看法多肯定他是因反对曹操自立为公加九锡,也就是反对曹操篡汉而被迫自杀的。易中天发挥了这种观点,褒誉荀彧是有理想的人,也就是属于杀身成仁的英烈了。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进爵魏国公,加九锡这种尊贵名誉,用来彰显曹操的殊勋。董昭秘密拿这个建议咨询荀彧,荀彧认为“曹操本来兴讨董义兵,是为了匡正汉朝安定国家,曹应秉持忠贞之诚,遵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由于此事心不能平。

  这段话说明了荀彧是个忠汉派,用婉转的语气劝说曹操不适宜称魏公。董昭就把这个事告诉了曹操,曹操很生气,但没有形于色。

  荀彧是否一定坚定的忠汉派,辅佐曹操就是为了复兴汉室呢?联系到荀彧和孔融保护杨彪,又在赤壁之后默默无闻,可见他和曹操之间的确起争执了。

  由这里我们还看不出他是否真的忠汉,看下去:正值曹操征讨孙权,曹操上表请荀彧劳军于谯,因此而就留下了荀彧。荀彧的官名是“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

  曹操军至濡须,荀彧有疾病而留在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曹操遂为魏公矣。

  这是易中天老师的看法,也是获得大多数人承认的,但是小编认为:荀彧不是忠于汉室的,而是为曹操考虑的,但曹操生性多疑,对荀彧产生了怀疑,导致他们之间有了误会,从而导致了荀彧的死!

  先别喷小编是乱说,我们也是有根据的,下面请各位看官跟我一起看:

  一,荀彧是曹氏成帝业的主要策划者

  荀彧一生为曹操建议过无数重要谋略,其中不少明显地为曹操建帝王之业服务,荀彧自己也直接了当的表明此点:

  兴元二年,荀彧劝曹操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时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

  建安元年,劝曹操迎汉献帝时说:“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在劝曹操建立各种制度时,以舜、汉高祖及光武帝为例说明其重要性。再三以开国帝王为榜样说服曹操,以义帝比喻汉献帝,其含意是很清楚的。

  荀彧没有以齐桓公的尊王攘夷霸主之业来劝说曹操,更不是用周公的王道,而是明明白白地以辅佐开国之君的架势在为曹操服务。否则他是不会接二连三的以开国帝王来激励曹操的。

  像荀彧这样具有极高智慧的大谋士,是不会再三用词不当而造成误会的。只能说从一开始荀彧就是以助曹操成帝业为己任。

  二,荀彧从没有真正为汉献帝服务

  曹操迎来汉献帝后,荀彧就任皇帝的侍中兼尚书令,也就是任献帝的亲近的高级顾问,并管理奏章诏书等,担任着类似于秘书长的职务。

  这当然是按曹操意思任命的。曹操常年在外征战,留荀彧在京城为他控制皇帝。荀彧也确实不辱使命,献帝只能是听话的傀儡,曹操可以放心在外打仗。

  在荀彧任此职的十七年中,没有他为献帝的利益出谋划策的任何记录,未见他为献帝作任何好事(除了建议曹操迎献帝来当工具之外),只有他不断为曹操出各种极高明策略的记载。

  一生如此,而在最后殉难,太不合逻辑了。

  三,董卓之乱以后,再也没有为汉室杀身成仁的臣子了

  董卓之乱后,汉室已经名存实亡,文臣武将都有各自的“主公”,有不少人是绝对的“主公”的,早把皇帝忘在脑后了。例如,袁绍的谋士沮授、审配都被看作忠烈之士,为袁氏尽忠。审配更是在临刑刑前大呼,我主在北方,要面朝北方去死。

  在这样的环境下,突然冒出一个荀彧要为汉室杀身成仁,这有点不合乎常理。

  荀彧之所以不赞成曹操加九锡、晋魏国公,是因为这些是王莽玩的,曹操走这一步太快了,步子太大容易闪了腰,那个时候南方还有孙权和刘备,还没有完全统一,他担心曹操走了这一步会出现更过的反对者,但是显然曹操误会了。

  本来,这样的分歧倒不一定会成为死罪,但是,由于曹操的疑心极大,越老越重,任何和他意见不一致都会引发他高度怀疑。

  另一方面曹操也可能以为当时有必要、也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自己的权威和地位。这样,荀彧就很难活下去了。

  据《三国志》中裴注引《彧别传》中说,荀彧想借他犒劳军队的机会和曹操面谈,但被曹操“揖而遣之”,拒绝了。

  荀彧想谈什么?不知道,有可能和加九锡等事有关。想解开这个误会,但是曹操既然已经种下了怀疑的种子就不会拔除,因此,荀彧就这样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操的首席谋臣荀彧怎么死的?荀彧怎么读
荀彧怎么死的?荀彧怎么读荀彧(xúnyù)。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
· 荀彧怎么死的曹操首席谋臣荀彧为什么自杀?
导读:荀彧(163-212年),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彧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荀彧之死:性格决定人生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
· 荀彧:辅助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163-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网络配图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网络配图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彧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网络配图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 荀彧简介辅助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163-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彧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 曹操身边的首席谋臣为何最爱熏香?
在古代,从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无论男女,都有随身佩戴香物的风俗。“容臭(即香囊)”佩戴于身,既可美身,又可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在曹操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爱熏香的谋臣——荀彧。熟悉三国历史的人不会不知道“荀彧”,世人对他的评价有四个字——“王佐之才”。他聪慧过人,善于军事谋略,不过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爱香成痴。据说他身上的香气百步可闻。《襄阳记》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虽有夸张之嫌,但可见荀彧爱香这件事已经世人皆知。据说当时有个叫刘季和的人也喜好熏香,他连上完厕所都不忘熏香。他的一个朋友就说,人家都说你是俗人,果然不假。他分辩说,我远不及荀彧,为何要责备我呢?后世就以“荀令香”或“令君香”形容大臣的风度神采,也泛指人风雅倜傥。《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吝于夸人漂亮的,他若夸一句“外貌甚伟”,那这人肯定是个帅哥了。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三国志》中对荀令君的外貌竟做了这样的描述:“清秀通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