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百万大军,为什么争先恐后向着2万侵略者投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71
转发:0
评论:0
明朝百万大军,为什么争先恐后向着2万侵略者投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他的代表作《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中无比沉痛地陈说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他的代表作《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中无比沉痛地陈说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他认为,“亡国”不过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朝、国号;“亡天下”则指道义沦丧,民族沦亡。

  按照这个论断,明朝历史的终结,可称得上一次“亡天下”的过程。别的不说,单看明军成批成批地向人数远少于己的清军投降的现象,可谓蔚然成风,让人悲愤莫名。

  这,不是道义沦丧又是什么?这,不是民族沦亡又是什么?

明朝百万大军,为什么争先恐后向着2万侵略者投降

  话说,李自成从北京逃回西安后,仍是抵挡不住多铎和阿济格两路大军的合击,遂和刘宗敏、宋献策、牛金星等商议,决定放弃西安,自蓝田经商州出武关,挺进河南内乡、湖北襄阳一带。

  李自成曾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且襄阳、承天、德安、荆州等襄京四府尚有大顺将军白旺所领七万守备部队,李自成认为,以此为基础,尽可与清军作一番周旋。

明朝百万大军,为什么争先恐后向着2万侵略者投降

  可是,清军咬住李自成不放,边追边打,前后共打了八仗,一直打到江西九江。

  追兵如此之急,李自成虽到襄阳,却立足不稳,被迫作出改变,即弃襄阳、抢在清军之前占领南明弘光政权盘踞的富庶江南。

  1645年三月,李自成率领二十万大顺军及三十万家属,共计五十万人的庞大队伍,由襄阳、承天,向汉川沔阳推进。

  李自成的大动作一下子就把驻守武昌的南明宁南侯左良玉吓傻了。

  左良玉手下兵多将广,号称八十万之众,却不敢撄李自成兵锋,借南渡太子案做文章,扯起“清君侧”大旗,将武昌烧掠一空,大军沿长江东下,直趋南京。这样,清军在后面追杀李自成,李自成在后面追杀左良玉,三方势力,都奔腾着扑向南京。

  戏剧性的是,在这场追杀大戏中,李自成在通城九宫山死于山民之手,大顺军队群龙无首,竟作鸟兽散;而左良玉病亡于九江,八十万大军的指挥权落到了儿子左梦庚手里。

  左梦庚继续引兵东下,先后占领彭泽、东流、建德、安庆,兵锋直通太平府。弘光小朝廷无奈,只好命总兵黄得功部前去抵挡。黄得功引军于灰河、荻港向左军邀战,二战皆捷,打得左军犹如落花流水。左军的势头被杀下来,而背后的清军已气势汹汹地杀至。

  八十万大军集体投降的震撼力是巨大的,受此影响,南明屯驻在江北的部队逃得干干净净。清军由此顺利攻陷归德城。归德一失,安徽北部门户大开,且自归德至象山八百里间,南明并无一兵一卒防堵,扬州、泗州、徐州之地,势如鼎沸,人心惊恐。

  驻守在扬州的史可法方寸大乱,对清军的抵挡,仅仅维持一天,扬州城宣告陷落,史可法杀身成仁。

明朝百万大军,为什么争先恐后向着2万侵略者投降

  扬州城,本来人口只有三四十万人左右,但会聚了四方避兵祸而入城的难民已多达八十多万。多铎入城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血洗扬州城,史称“查焚尸簿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

  扬州失守、江北的高杰余部在其子高元照、提督李本深、徐州总兵李成栋带领下降清,刘良佐在其弟策反下降清,刘泽清率部乘船逃往海上……一时间,降清的南明总兵多达二十三员、副将四十七员,马步兵共计二十三万八千三百名。

  消息传到南京,弘光朝廷顿时陷入一片惊惶失措之中。

明朝百万大军,为什么争先恐后向着2万侵略者投降

  1645年五月初五日,清军进抵长江北岸,初八日,军驻瓜州,排列江岸,沿江窥渡。

  在江岸京口(今江苏丹徒)一带负责江防的是海盗出身的总兵官郑鸿逵、郑彩,手下的福建水师有近三万余人,守江并不尽责,只是时不时派巡哨船游弋江中。

  另外,黄斌卿、杨文骢兵列南岸,“隔江互发炮声相应如戏赛者已三日矣”。初八日夜,西北大风正紧,大清众兵掠民间台几及扫帚,将帚系缚台足上,沃油燃火,昏夜乘风放入江中,顺流而下,火光彻天。

  明军见了,以为清军乘夜渡江,黑暗中不敢迎战,只从江岸发大炮阻截。不过,风顺水急,这些燃烧着火把的桌子还是在炮火中迅速地向漂去。

  炮火就更加密集了。轰击了一夜,南明驻军的炮弹几乎用尽。

明朝百万大军,为什么争先恐后向着2万侵略者投降

  初九凌晨,大雾横江,多铎命梅勒章京李率泰带领南明降将张天禄、杨承祖等部共自备大小船一百余只在瓜州以西十五里开闸放行,蔽江而南。

  郑鸿逵、郑彩一下子就慌了手脚,不战而逃,各扬帆往东而遁。在郑鸿逵、郑彩的带头之下,江南之师,一时皆溃,武弁各卸甲鼠窜。

  长江天险就此丢失。清军自金山登上南岸,占领镇江。

明朝百万大军,为什么争先恐后向着2万侵略者投降

  杨文骢带领二百五十余名贵州兵窜入南京,嘴里惊呼:“清人已经渡江!清人已经渡江!”

  南京城里,瞬间炸了锅。初十日凌晨,弘光在马士英等人的扈卫下弃城出逃。弘光一走,群龙无首,文武百官心乱如麻,一时惶惑无为。而挟破扬州之威的清军已兵摧城下。

明朝百万大军,为什么争先恐后向着2万侵略者投降

  南京守备勋臣忻城伯赵之龙为首的众多勋戚大臣心惊胆裂,力排众议,献城降清。

  赵之龙说:“扬州已破,若不迎之、又不能守,徒杀百姓耳!惟竖了降旗,方可保全。”

  形势不由人,众人大多默认了此议。十五日,清军兵不血刃,耀武扬威地从洪武门进入大明故都南京。十六日清晨,豫王多铎受百官朝贺,递职名到营参谒如蚁。

  时人张怡慨叹道:“清兵入城,百官争投职名求用,前定北来诸臣之罪喙长三尺者,至是膝软于绵,面厚于铁,不自觉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灭亡前最大的耻辱,没开打百万大军就向2万清军跪地投降
崇祯皇帝在位第十七年,清兵入关,他自己吊死在了一颗子树上,大明就这样亡了。不过毕竟中国幅员辽阔,北京沦陷了,还有南京。而在南京的前大明福王朱由崧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史称南明。南明政权的建立让很多汉人看到了一线曙光,改朝换代可以,但是汉人的天下失了,谁能受得了?所以在南明刚刚建立的时候,什么壮丁啊,难民啊,还有从北边南下过来的兵卒,都加入了抗清大军当中。当时,南明在武昌有一位宁南侯左良玉,光是他手底下来投奔的人,加上以前的兵卒就有多达八十万人,号称百万。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华夏毕竟几百年来都是汉人的天下,要是把南明政权下的所有力量都结合起来,不说反清复明吧,但至少像南宋那样,和大清分庭抗礼,那还是轻而易举的。然而,坏就坏在这左良玉身上。就在左良玉守着南昌城的时候,李自成来了。闯王李自成是被清军追着打过来的,所以想先拿下南昌,再慢慢与清军周旋。李自成有多少人呢?二十万兵卒,三十万家眷。清军...
· 争先恐后
【成语】争先恐后【成语】争先恐后【拼音】zhēngxiānkǒnghòu【解释】争:争着;先:前面;恐:唯恐;后:后面。比喻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出自】明·屠勋《屠康僖公集·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近义词】你追我赶、虎跃龙腾、跃跃欲试、不甘人后、争胜好强、一马当先、力争上游【反义词】畏缩不前、缓不济急、蜗行牛步、姗姗来迟、慢条斯理【典故】春秋时代,赵襄子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久,与王子期比赛。他同王子期换了三次马却每次都落在了王子期的后面。赵襄王责备王子期,说:“你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教给我呢?”王子期说:“驾车的技术,我已经都教给你了,只是你运用上有毛病。驾车最重要的是,协调好你的马和车,才能跑得快、跑得远。你在比赛中,只要落后就想着超过我;一旦超过就怕我赶上你。其实,在比赛中,有时会在前,有时会落后,都是很自然的;可是,不论领先还是落后,你的心思都在我身上...
· 明朝在南方还有百万大军崇祯为什么不选择南迁呢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阳历4月25日),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对于上述这段历史,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不过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在崇祯帝殉国前,明朝在南方还有百万大军,在陪都南京还有一套完整的备用中央机构。崇祯为什么不选择南迁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了。当时明朝面临的形势已经非常凶险,北方的满清步步逼近山海关,而南方的农民起义军又成烽火燎原之势,官兵在各路战场上节节败退。朝廷中有官员建议崇祯皇帝在此时应该前往山东祭孔,然后南巡至南京。当然,祭孔和南巡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说的直白点就是北京快顶不住了,皇帝赶紧逃到陪都南京吧!当时明朝面临什么样的情况,崇祯皇帝自己心里大致也有数,所以对于这个南巡的提议,他也是很感兴趣的。可是,朝廷上一群东林党大臣却坚决反对,他们提出的理由自然是...
· 崇祯殉国前还有百万大军,他为什么不南迁?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阳历4月25日),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对于上述这段历史,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不过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在崇祯帝殉国前,明朝在南方还有百万大军,在陪都南京还有一套完整的备用中央机构。崇祯为什么不选择南迁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了。当时明朝面临的形势已经非常凶险,北方的满清步步逼近山海关,而南方的农民起义军又成烽火燎原之势,官兵在各路战场上节节败退。朝廷中有官员建议崇祯皇帝在此时应该前往山东祭孔,然后南巡至南京。当然,祭孔和南巡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说的直白点就是北京快顶不住了,皇帝赶紧逃到陪都南京吧!当时明朝面临什么样的情况,崇祯皇帝自己心里大致也有数,所以对于这个南巡的提议,他也是很感兴趣的。可是,朝廷上一群东林党大臣却坚决反对,他们提出的理由自然是...
· 揭秘:为什么项羽百万大军挖不动秦始皇陵?
近年来,关于是否应该对秦始皇陵进行考古发掘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支持者和反对者各陈其词,互不相让。其实,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对古代帝王的陵墓感兴趣,盗掘者比比皆是,他们的目标就是那些为数甚多的陪葬品,那些存世稀少的文物和奇珍异宝。据记载,秦始皇陵前后也曾遭遇过多次盗墓活动。网络配图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水,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之者久。”可见其中珍宝之多。最新考古勘探资料也显示,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规模相当于5个现代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地宫这么大,里面的陪葬品以“藏满之”来推测,数量该十分惊人了。据《汉书》等史书记载,仅秦始皇睡的那具棺椁就“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