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陈振龙人物生平简介,第一个把番薯引入国内的人是谁?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42
转发:0
评论:0
陈振龙人物生平简介,第一个把番薯引入国内的人是谁?,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他上世业儒,自幼吟读诗书,年未二十即中秀才,后厌倦科举,弃儒经商,移家于闽县南台达道铺,并随众商人赴吕宋(今菲律宾)经商。

  在吕宋,振龙见当地朱薯遍野,并了解到此薯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生熟皆可食。遂学习种植法,出资购买薯种,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密携薯藤,避过出境检查,经7昼夜航行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隙地试种。

  是年,闽中大旱,五谷少收,振龙促其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申报吕宋朱薯可以救荒。金允试种,俟收成后呈验。当年,试种成功,金闻讯大喜,于次年传令遍植,解决闽人缺粮问题。闽人感激金学曾推广之德,将朱薯改称金薯,因其由外国引进,又称番薯。振龙后代又传种到浙江、山东、台湾等地,成为中国粮食作物的一个重要品种。

  为纪念陈振龙引进薯种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闽人曾在福清县建立报功祠。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福州人何则贤亦在乌石山建“先薯祠”,后祠被废。现存“先薯亭”建于1957年。

  引种番薯人物之议

  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至少有三种可能的途径:

  一是葡萄牙人从美洲传到缅甸,再传入中国云南;

  一是葡萄牙人传到越南,东莞人陈益或者吴川人林怀兰再传入广东;

  一是西班牙人从美洲传到吕宋,长乐人陈振龙再传入中国福建。

  野生种起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哥伦布初见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即番薯)献给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将甘薯传至吕宋(今菲律宾),葡萄牙水手将甘薯传至交趾(今越南)。自广东传入,为林怀兰和陈益携来,得自交趾;自福建传人,为陈振龙携来,得自吕宋。三路先后传入,互不关联,其中林怀兰带回来的是番薯,陈益和陈振龙带回来的均是番薯藤。

  陈振龙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

  林怀兰

  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编印的《辞源》释“番薯”一词的注解:“其本出于交趾(今越南),吴川人林怀兰尝得其种以归,遍种于粤,因不患凶旱。电白县有怀兰祠,题曰番薯林公庙。”广东电白县霞洞乡有“番薯林公庙”,是为纪念林怀兰和守隘关将而建。

  陈益

  《东莞县志·物产·薯》所引《凤冈陈氏族谱》载:“万历八年(1580年),客有泛舟之安南(今越南)者,公(陈益)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万历十年(1582年)夏,乃抵家焉。……嗣是种播天南。”陈益古墓号称“中国第一块番薯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引种番薯第一人陈振龙
乌山先薯亭陈振龙(约1543~1619年),长乐县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振龙父子即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4个月后,朱薯子母钩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可以充饥。金学曾遂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金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朱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并在福州、福清等地建报功祠,专祀金学曾和陈振龙。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又撰《金薯传习录》传世。清代,金薯种...
· 建安七子陈琳的人物生平,陈琳的人物简介
力谏何进陈琳在汉灵帝时,为国舅、大将军何进的主簿。当时,宦官擅权,何进欲诛宦官,太后坚决反对,何进欲召集地方豪强,引兵来京城咸阳,以此恫吓、劫持太后。陈琳力谏反对。可是,何进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坚持从地方引兵入京胁逼,结果董卓率兵进京,自立为太师,废少帝,立献帝,社会四起,加快了东汉王朝的覆灭。何进也在乱中被杀。何进死后,陈琳避难依附于袁绍。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派兵围攻臧洪的盟友张超于雍邱。此时,任袁绍东郡守的臧洪“徒跣号泣、求救于袁绍”,袁多与曹操新和,不予救兵,雍邱被攻破,张超自刎于城上。于是臧洪义愤填膺,与袁绍对抗。袁绍派兵攻打,可“历年不下”,而臧洪以弱兵敌强,抱必死打算,誓守穷城,战斗到底。见此情景,此时也在袁绍帐下效力的陈琳,感到事态严重,连忙写信劝说,臧洪特意回信。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
· 番薯引入如何促进清代的人口增长小番薯大作用
说起番薯,它与花生、玉米等食品一样,也是一种外来物种,但在清代人口爆炸式增长而耕地面积所增有限的情况下,它成为下层百姓填饱肚子,支持生存的重要食品。所以我们要讲清代食品,就不能不说番薯。番薯,各地称呼不同,又名甘薯、金薯、红薯、朱薯、白薯、红苕、地瓜、山芋等。它原产于美洲中部墨西哥等地,后由西班牙殖民者携种至菲律宾等国。根据学术界的研究,番薯传入中国,大约在明代中叶以后。其传入之途径,一说来自菲律宾,一说来自安南(越南),一说来自琉球群岛。乾隆《福州府志》中说,番薯来自于吕宋,“其国有朱薯,被野连山,不待种植,夷人率取食之”,但不愿将其交给中国人,有中国商人“截取其蔓咫许,挟小篮中以来”。说到番薯传入中国,还有不少动人的故事:番薯最早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从美洲传到世界各地的。明代,中国对外的海上交通十分发达,番薯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一个传说故事是,番薯是在明代万历(1573一1620年)...
· 陈振孙生平轶事
陈振孙生平轶事陈振孙生平轶事陈振孙(1179一1262),曾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是南宋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进士出身,历任溧水、绍兴、鄞县教授;嘉定八年(1215),知南城县;召为军器监簿、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宝庆二年(1226)通判兴化军;端平三年(1236)以朝散大夫知台州,除浙东提举;嘉熙元年改知嘉兴,为浙西提举。淳祐四年(1244)以精研经术,除国子司业。后官至侍郎,以宝章阁待制致仕,赠光禄大夫。【藏书冠东南】陈振孙嗜好收藏书籍,在江西南城、福建莆田,浙江台州、嘉兴为官期间,他不辞辛劳,四处搜罗古籍,遍访稀本,手抄笔录,生平藏书五万一千余卷。其藏书楼名为“陈氏山房”,丝毫不逊于官方藏书馆。宋代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说“近年惟直斋陈氏书最多”。为了整理家藏之书,陈振孙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体例,撰《直斋书录解题》,将藏书分为五十三类,论述其内容及学术源流,在“解题”中,寥寥数语,简明扼...
· 番薯是怎么传入中国的还的多亏了陈振龙、陈经纶两父子
中国有这样一种植物,地位和种植面积直追稻米和小麦,是中国餐桌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在物资困乏的古代,若是能够捧着热腾腾的它,可谓是一件让人无比幸福的事。但是它还真不是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它的名字叫番薯,名字中的“番”字很是直接的表达出了它是一位海外来客。中国古人常自居为世界中心,所以在记录海外之地时常以“番”字开头,表示那里是落后的“蛮夷之地”,相应的“蛮夷之地”出产的东西就该叫“番物”,所以我们中国的食谱里就有了番瓜、番茄。至于我们为什么能够吃到这甘甜的“番薯”,这就要感谢一对福建父子了。万历年间,福建陈振龙、陈经纶父子为了讨生活,决定趁万历皇帝开放海禁的机会跑海船,搞跨国贸易。为此他们来到了当时的东南亚贸易中心吕宋进货出货,而也就是在这里二人接触到了西班牙人种植的“甘薯”。二人见此物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茂盛,果实还甘甜可口。考虑到中国因人口众多,自古就“缺粮”的现状,萌生了将“甘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