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说“徐州相王”才是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2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说“徐州相王”才是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史学界一般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即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前为
  史学界一般将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为 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即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前为春秋,之后为战国。

  从严格意义上讲,春秋战国都是属于东周时期。可能是觉得东周这个名字不够霸气,不够阐述那个伟大的时代,所以后人习惯用春秋战国代替东周。那么春秋战国的名字是从哪里来的呢?

  “春秋”一词取自鲁国史书《春秋》,“战国”一词取自汉代《战国策》。由于《春秋》一书只写到三家分晋之前,后世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又从三家分晋开始。所以史学界一般三家分晋是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分水岭。

  从严格意义上讲,其实用‘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是不准确的。分析这个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历史分水岭”这个词。

  所谓“历史分水岭”,就是一段历史发展到一个阶段之后发生质变的一个事件。如:“蒸汽机的发明”是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的分水岭事件;“洋务运动”为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分水岭事件;改革开放是新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变化的分水岭事件;等等。每一个历史分水岭事件,都是历史的一个质变的过程。

  所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就要明确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时段的明显差异。春秋时期,东周王室虽然衰微,但名义上还是“王”,诸侯国还是诸侯国未敢僭越,表面上还是维持周礼。战国时期,就完全不同,周王室名存实亡,各个诸侯国纷纷僭越称王,无视周王室权威。(春秋时期除蛮夷君主之外如:楚、吴、越、西戎,可以称王外,中原诸侯只能严格按照周礼:公、侯、伯、子、男)。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显然没有造成这两个时段的明显差异,三家分晋是一个公国变成了三个候国,田氏代齐是姓田的代替了姓姜的公国。两个事件都还是乖乖的恪守周礼的诸侯国等级划分。此时的东周王室还是具有法理上的权威性。

  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纷纷僭越称王,无视东周王室的权威,真正意义上的礼崩乐坏。造成这一改变的历史事件是齐国和魏国的君主在徐州会盟,相互称王,史称:徐州相王。此后其他诸侯国纷纷效仿称王。

  徐州相王:公元前334年,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承认魏的王号,惠王并改此年为后元年。

  徐州相王之后,东周王室名存实亡、礼崩乐坏,自此中国真正进入战国时代。在此之前,我们在史书上能看到的还是诸侯国君主的谥号为XX公,XX候。此后,诸侯国谥号皆是XX王(除了少数依附大国的小国,维护周礼的鲁国之外)。

  经论证,认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应该是“徐州相王”事件,而非“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徐州相王简介:战国各国之间大规模称王的开始
徐州相王指的是战国时期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公元前334年,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承认魏的王号,惠王并改此年为后元年。简言之,魏惠王、齐威王订立了同盟条约,相互尊对方为王,这以后各国纷纷称王(僭越称王,无视周王的权威。之前各国都是诸侯国,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史称“徐州相王”。所以战国中后期的君主的谥号都是XX王,而之前的谥号都是XX公、XX侯,如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韩昭侯、秦孝公等等。(吴、越、楚三国春秋时期已称王)
· 春秋战国地图与形势图春秋与战国地图的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春秋地图和战国地图异同点就在于国家的兴衰成败,疆域的扩大缩小。春秋战国形势图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直至秦始皇统一天下,古中国的版图还在变化之中。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也有人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战国的名称来自于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战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未有定议。《史记》定战国的开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资治通鉴》定战国的开始于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
· 为什么说道光帝是清朝的分水岭?真相是什么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出仕无门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龚自珍那个时代是清朝的道光皇帝。道光皇帝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的勤俭节约是出了名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皇帝成了鸦片战争的当事人,那么道光皇帝真的一生无所作为吗?为什么道光皇帝成了清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一个朝代的衰退跟它的社会风气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从很多细微末节的方面都能体现。道光皇帝并非是什么昏庸无能的皇帝,但也称不上什么明主。道光皇帝从嘉庆那里接过最高权力的指挥棒时,励精图治,克勤克俭。刚即位不久的道光皇帝确实想重振大清的辉煌,只可惜回部匪遒张格尔叛乱让这位皇帝明白了治国安天下的不易,跟这个张格尔打了近八年的较量,最终平定了叛乱。道光皇帝在平定内部叛乱的问题上确实在朝廷树立了他的威信,道光皇帝的军事才能也是值得肯定的。道光皇帝当政的前二十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二十年,清...
·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是什么?是三家分晋吗
《资治通鉴》的开篇就是三家分晋,为什么司马光会以这一事件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呢?因为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司马光认为这一事件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对君臣之礼的彻底破坏,所以他把这一有着分水岭意义的事件,作为了整部巨著的开篇。后世的史家们,也把这一事件作为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默困敦,凡三十五年。”(大意:周纪第一篇就从这里开始,记载了从周威烈王至周烈王三十五年间的大事件)“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天子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针对这件事,司马光发表看法说:我听说天子的职事没有什么比礼更重大的,礼没有什么比区别职分更重大的...
· 春秋战国——将相和
?这时廉颇做赵国将军,有勇有谋,善于用兵。秦兵多次侵犯赵国边境,都赖有廉颇阻挡,难以深入。秦国见此,只得与赵国通好。赵惠文王宠用内侍缪贤,拜他为寺人令。有一天,一个外地人卖一块玉璧,缪贤喜欢,就用一点儿小钱买了下来。缪贤拿给自己的门客玉工逞看,玉工逞大吃一惊道:“这是和氏璧啊!楚国令尹昭阳把它丢失,怀疑被张仪偷走,几乎把他打死,张仪因此才到了秦国。后来昭阳悬赏千金,寻找此璧,但偷去的人始终不敢拿出来。您有福,和氏璧落到了您的手中。这是无价之宝呀!您要用心收藏,千万不要轻易给他人看。”缪贤问:“像你这么说,这块玉的好处是什么?”玉工逞答道:“把这块玉放在黑暗之处,自然发出光亮,不染尘埃,消除邪魅。如果放在座位上,冬天时发暖,可以代替火炉;夏天时发凉,百步以内,蝇蚊都飞不进来。有这些奇异之处,所以说它是无价之宝。”缪贤按玉工逞所说去试,果然分毫不差。缪贤异常欣喜,将它珍藏在箱子中,并厚赏玉工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