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维州之战:末代唐朝最后的辉煌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3
转发:0
评论:0
维州之战:末代唐朝最后的辉煌,唐蕃之间的这场贞元之战,并不是特指某场战斗,而是双方从贞元十七年七月至贞元十

  唐蕃之间的这场贞元之战,并不是特指某场战斗,而是双方从贞元十七年七月至贞元十八年正月间,在相隔数千里的剑南、朔方两地展开的一系列大战的集合。

  唐蕃这场大战,因其主要战场在剑南维州(今四川理县),史称“维州之战”,同时又因为唐军主动出击,渡泸水攻蕃,也被称为“渡泸之役”。但实际上这次战争的起源在朔方,战役的进程也和朔方息息相关,其广度和烈度远远超过了维州之地,故此,我个人觉得不应该简单将其命名为“维州之战”,应将剑南、朔方的一系列战役放在一起考虑。细数贞元年间的历次唐蕃战争,再没有一场战争的深远影响能与之相比,所以似乎应将其称为“唐蕃贞元之战”更为贴切。

  “唐蕃贞元之战”的战役发端在灵、盐二州,公元801年(贞元十七年)七月十八日,吐蕃兵犯二州,二十九日攻入麟州(今陕西今陕西神木县)杀刺史郭锋,毁坏城郭,并劫掠城内居民及党项部落后撤兵。唐德宗遣使敕命剑南节度使韦皋,从东南线向吐蕃纵深进军,迫使其兵力分散,减缓西北边地的军事压力。

  韦皋整顿军马,于八月中遣唐军步骑兵两万人,兵分九路齐头并进,向吐蕃所属维、保(治今四川理县北孟屯河中下游)、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栖鸡、老翁城等地发起进攻。之前唐蕃两国,在剑南的战争,基本都是吐蕃主攻唐朝防御,吐蕃军队经常能够在当地诸羌部落的配合下,从山间小路绕行到唐军侧后,出其不意的发起进攻。而这次,唐军却主动出击,这表明除了唐军的军事实力,已经能和吐蕃当地军队分庭抗礼之外,唐军应该还得到了当地诸羌部落的协助。

  韦皋派唐将陈洎统兵一万人出三奇路,崔尧臣率兵一千出龙溪石门,仇昱和董振等率兵二千进逼吐蕃占据的维州城(吐蕃称之为无忧城,今四川理县东北),邢砒率兵四千进攻吐蕃栖鸡、老翁等城,高倜、王英俊等率兵二千进逼故松州(今松潘),元膺率兵八千出南道雅、邛、黎等路。又令韦良金发镇兵一千三百人续进,路惟明与三部落主赵日进等率兵三千进攻吐蕃偏松(即维州)等城,王有道率三部落主郝全信等率兵两千人过大渡河,深入吐蕃界,儁州经略使陈孝阳与行营兵马使何大海、韦义等率兵四千人进攻昆明(今四川盐源)、诸济城(今四川西昌境)。

  唐军多路并进,在剑南的崇山峻岭间,展开连番血战。从八月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唐军多有斩获。其中,双方主力在雅州(今四川雅安)城外的决战,以吐蕃惨败告终。雅州决战后,唐军在战场上占据了主动,连续攻克吐蕃城堡,多路唐军在群山之间对吐蕃败兵展开追击。

  其中南渡泸水(大渡河)的唐军,在南诏军队的配合下,绕道吐蕃军队后方。在三泸水一带的夹击吐蕃驻军,吐蕃军队节营固守,唐军将领敏锐的发现,吐蕃营帐所立之处地势低洼,于是决堤水淹吐蕃军营,吐蕃军队向鹿危山方向溃败。唐朝和南诏军队趁势追击,并派少量精兵由当地羌族人带路,昼夜兼程绕道鹿危山之后设伏。等到吐蕃军队在鹿危山麓整顿残军,迎击唐朝追兵之时,设伏唐军暴起,从山上冲下突击吐蕃军队后背,吐蕃士卒以为遭到了唐军包围,军心大撼四下奔逃。鹿危山一战唐军大胜,俘获吐蕃士卒甚多,就连领兵的吐蕃将领也做了俘虏。战后唐军惊讶地发现吐蕃俘虏中,居然存在黑衣大食的士兵。这是续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高仙芝和黑衣大食的怛罗斯之战后,时隔五十年,唐朝士兵和大食士兵的再次交手。这场战役因其在泸水之南,也被称为“渡泸之役”。

  “渡泸之役”有利的配合了,儁州经略使陈孝阳与行营兵马使何大海、韦义等人对昆明城(今四川盐源)、诸济城(今四川西昌境)进攻。导致吐蕃军队不清楚在救援昆明城的道路上,有多少唐军打援。昆明和维州的吐蕃军队形势危急,于是两城守将向赤德松赞发出十万火急的求援信。赤德松赞显然不愿意放弃这两个重要的军事据点,他发下召谕,在康、嘉戎和山南等地实行大料集,每三户出一军卒,充实军队,令驻军严守纳川、故洪、诺济、腊城、聿赍五城,并伺机援助被唐军围困的昆明、维州两城。

  唐军在剑南的方向也进展顺利,至十二月已经先后攻取取城池7座,军镇5座,焚毁堡垒150个,斩杀万余人,俘6000余人,受降3000余户。对于这次剑南的大捷,《资治通鉴》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转战千里,凡拔城七,军镇五,焚堡百五十,斩首万余级,捕虏六千,降户三千,遂围维州及昆明城”。

  就在韦皋颇有斩获,追亡逐北之时,“贞元之战”的另一个战役方向,朔州却是另一番景象。吐蕃大相论莽热率领大军,在七月末攻击灵、盐二州,攻陷麟州并毁城掠民之后,并没有心满意足。他继续率领他的铁骑,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继续奔驰攻掠。唐军镇守朔方的部队,实在无力与吐蕃在草原上野战,唐朝的盟友回鹘也受困于国内事务不能驰援盐州。九月,盐州节度使杜彦光重压之下,无奈放弃了驻守八年之久的盐州城,奔向庆州。吐蕃占据盐州后,纵兵掠夺并将盐州城再次焚毁。

  可能有人会奇怪,盐州东临夏州(陕西靖边县),西接灵州(甘肃银川吴忠市),南控关中,北接回鹘,既然位置如此重要,西魏置郡之后,便为中原与北地民族争夺的焦点。唐朝在盐州也是率废屡建,见诸史册的达十数次之多,却为何吐蕃据城之后,多焚城而去并不据守。其实吐蕃早就想占据灵、盐、夏州三州,从南、北、西方向包围关中。这个战略计划一直未能得逞,其主要原因,还要从三州的自然条件来分析。

  灵、盐、夏三州自西向东连成一个珠串,北接鄂尔多斯高原,南连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土地平旷,适合大规模骑兵机动,这也是吐蕃军队能够来去如风,唐军难以抵挡的原因。但是三州以南的地区,已经进入黄土台原,沟深原高,部队机动困难,反倒利于唐军防守。即便是吐蕃军势最盛之时,唐军也能凭借黄土高原的台地与吐蕃骑兵分庭抗礼。

  比地势更为严峻的是三州的气候,冬季鄂尔多斯高原的寒流,从北方毫无遮挡的在三州肆孽,这对于以骑兵为主的吐蕃军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唐朝占据三州之时,每年都要动员大量的民夫给三州驻军运送给养,而吐蕃显然不具备这种后勤补给能力。

  在三州驻军据守度过严寒的冬季,吐蕃也进行过尝试。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十一月,吐蕃大相尚结赞便曾带兵攻取盐州,继而攻陷夏州。占据盐、夏二州后,各留下一千士兵驻守,自己则率部退到灵州一旁的水陆要道鸣沙驻扎,谋划开春夺取灵州的军事方案。

  但严峻的自然条件,结结实实的教训了尚结赞。这年冬季天降奇寒,大雪盈尺,吐蕃军队的牲畜大量被冻死饿死。北部的鄂尔多斯草原也变成千里雪原,处处大雪封冻,交通断绝,军队的供应成了大问题,吐蕃驻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在这种情势下,尚结赞只得焚毁盐、夏二州,带领军队退回吐蕃境内。

  这次吐蕃大相论莽热攻陷二州,再也不敢重蹈覆辙,只能选择焚城而去。就在论莽热准备在北方施压之时,赤德松赞的召谕送到了他的营中,召谕上赤德松赞倍言剑南压力巨大,要求论莽热领兵南下,救援维州困局。

  公元802年(贞元十八年)正月,论莽热帅兵十万入川以解维州之围,韦皋以逸待劳,派剑南唐军据险而守。论莽热的士卒兼程数千里远道来援,当然希望速战速决。但在川西高原群山之间进军,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能够满足大部队调动的道路就那么几条,双方都心知肚明,韦皋早就给论莽热准备好一顿大餐。

  吐蕃军队行进中,前军发现有千余人唐军前来阻击。双方激战后,唐军退却,吐蕃前锋紧追着唐军溃兵在山间急进,不知不觉便进入了唐军的口袋阵。行至一处险峻的山谷中时,唐军伏兵四起,滚石、火把夹杂着唐军的透甲箭,像雨点般的落在吐蕃士卒的头上,吐蕃骑兵在山谷中人马淤积,难以展开,两侧山崖高绝又不能攀援而上,峡谷前后都被唐军堵死。经一天血战,吐蕃前军几乎全军覆没。论莽热得知前军中伏,急忙督促后军疾行前来救援。韦皋早就算到了论莽热的心理,他在吐蕃前军已经安全通过的山谷中再次设伏。这第二次伏击,将吐蕃后军再次包围,吐蕃军队拼死突围,避免了被全歼的命运。但十万来援的吐蕃军队折损大半,大相论莽热也在乱军中被俘。北方来援的吐蕃军队被击溃后,唐军继续仰攻维州、昆明,但久久未能得手,赤德松赞从康、嘉戎等地,紧急招募的吐蕃援军渐渐接近,韦皋审时度势后,率唐军缓缓退去。

  这次唐蕃贞元大战,南诏、诸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是在南诏、诸羌的协助下,才使得唐军在川西高山中纵横穿插,出其不意。此战之败,吐蕃恨恨未平,但也无力再度与唐朝、南诏争锋,于是吐蕃将称南诏为“两头蛮”,以斥责其“首鼠两端”。

  公元802年(贞元十八年)正月十八日,志得意满的韦皋将吐蕃大相论莽热绳捆索绑,遣使送入长安,上演了一场献俘阙下的大戏,德宗皇帝赦免了论莽热,“赐崇仁里宅以居之”。论莽热也成为唐蕃二百年战争史上,被俘官职最高的吐蕃将领。

  经此大战,吐蕃损失掺重,虽然川西重镇维州、昆明不曾失去,但在战争中损失了大量的青壮年战士。这对于本来就人口处于劣势的吐蕃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吐蕃和唐朝在剑南,都保持了两军对峙的脆弱和平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关于维州之战的评价如何?维州之战对唐朝有什么影响
公元801年唐朝剑南节度使韦皋破吐蕃的维州之战,是唐军末世时代的辉煌之作。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实力大损,边境防线也严重内缩,西线强悍的吐蕃帝国不断东进,在侵占河西走廊以后,更是日益肆虐唐朝边境,中唐以后的唐王朝一面要应对藩镇割据的困局,一边又要面对吐蕃在边境的巨大军事压力,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形下,唐军与吐蕃军五十多年来在边境持续征战,互有胜负,但是在失去了陇右等战略要地的情况下,唐军始终在战略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公元801年,吐蕃再次向唐朝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相继攻陷唐朝麟州等战略要地,兵逼长安,然而此时的唐王朝,却走出了一招化被动为主动的妙棋---围魏救赵。驻守四川地区的剑南节度使韦皋率领步骑两万,兵分九路经四川杀入吐蕃境内,先后转战四个月,攻略城池七坐,焚毁堡垒150个,先后击溃吐蕃大食联军16万人。遂围维州城,援军至,转战千里,大败之。在维州决战中,韦皋以围点打援战法,消灭吐蕃自...
· 维州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怎么样
“维州之战”是指唐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至十八年(802年)正月,在唐与吐蕃的战争中,唐为减轻吐蕃对西线边境的压力,命剑南(治四川成都)军主动出击,在维州(治薛城,今四川理县东北)等地与吐蕃军重要作战。是年七月十八日,吐蕃攻打唐盐州(治今陕西定边)。二十九日蕃军攻克麟州(治新秦,今陕西神木北10),杀刺史郭锋,毁坏城郭,并掠城内居民及党项部落属民后退兵。唐德宗李适遣使敕命剑南节度使韦皋从东南线向吐蕃纵深进军,迫使其兵力分散,减缓西北边地的军事压力。韦皋即派部将率步骑兵2万9路并进,向吐蕃所属维、保(治今四川理县北孟屯河中下游)、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栖鸡、老翁城等地发起进攻。九月,韦皋派镇静军兵马使陈洎等统兵1万人出三奇路,威戎军使崔尧臣率兵1000龙溪石门路南,维、保两州兵马使仇昱和保、霸两州刺史董振等率兵2000进逼吐蕃维州城中,北路兵马使邢砒并诸州刺史董怀愕等率兵4000进...
· 唐朝对外征战的最辉煌之战: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龙朔元年(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汉文史料中“回纥”一词来自古回纥文,回纥之名来源于部落韦纥、乌护。788年,回纥改名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居住在天山一带。回鹘一度作为汗国的臣属。汗国强盛时,回纥部落臣服。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唐高宗诏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临行,唐高宗特在内殿赐宴,席间唐高宗对薛仁贵说:“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看看。”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唐高宗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龙朔元年(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汉文史料中“回纥”一词来自古回纥文,回纥之名来源于部落韦纥、乌护。788年,回纥改名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居住在天山一带。回鹘一度作为汗国的...
· 邲之战——伍姓的辉煌的转折点
三千多年前,原居于中原的芈姓楚人被商朝大军驱逐离开中原向南迁徙。几百年后,周朝推翻了商朝,楚人等到了这一个重回中原的机会。他们终于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楚国。然而,当时周昭王率军南下攻楚国。楚人回归中原的希望被周朝浇灭。楚国国君熊渠以封子为王的惊人之举,令世人对楚国刮目相看。公元前八世纪,周王室日渐衰落,天下动荡不安。各地诸侯纷争天下,混乱的局势让楚武王熊通看到了楚国崛起的希望。他看到楚人要想在诸侯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拥有丰富铜矿资源的铜绿山,这就成为楚人的首要目标。两次伐随,都以楚军失败告终。步入年迈的楚武王率领大军第三次伐随。战胜随国,铜绿山纳入了楚国的势力范围。青铜的资源力量,最终推动楚国成长为一个席卷江汉的强国。少年楚庄王在险恶环境中成长,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化解国家危机。志得意满的楚庄王欲代周而取天下,问鼎中原。周定王姬瑜十年(楚庄王芈旅十七年,公元前597...
· 唐朝名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再造大唐辉煌
郭子仪从小喜武,研读兵书,年轻时以武举进入仕途,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郭子仪凭借杰出的军事才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恢复唐朝中央政权,安定社会,稳定边境,交好少数民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郭子仪凯旋归来,唐王欲为其卸甲,子仪不肯,后为李白代之。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很快攻破洛阳,直逼长安。唐玄宗避祸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国事危难,肃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担负收复洛阳、长安两京,抗击安史叛军的重任。郭子仪先在恒阳城下大败史思明以及安禄山的援军,夺取了潼关;然后他又率领唐朝15万人马以及从回纥借来的5000精锐骑兵,分三路直取长安。这时,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郭子仪趁叛军内乱,一举收复了被叛军占领1年零4个月的京师长安。随后又在新店击败安庆绪,收复洛阳。收复洛阳之后,肃宗对郭子仪赞誉有加,称其为大唐的再造者,并封郭子仪为司徒,代国公。758年10月,郭子仪等9个节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