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疆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古代中国长期处于有域无疆的的状态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38
转发:0
评论:0
疆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古代中国长期处于有域无疆的的状态,疆域一词,是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必须涉及的知识,也是很多历史爱好者最为热衷的

  疆域一词,是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必须涉及的知识,也是很多历史爱好者最为热衷的领域。从汉至唐,从元到清,中国疆域的一次次拓展总会让我们燃起对历史和国家的无比自豪。而事实上,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我们长期处在一种有域无疆的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唐代疆域图(其中的疆界大部分是虚描所成)

  疆在何处

  疆、域两字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前者原指放在地上的绳子,即是指以线性存在的边界,后者则是绳子包围的区域,随后延伸为一个政权的空间大小。当代国际上具有正式意义的疆界,一般要由双方确定边界文件,而且要有界标相连成线,从而形成具体的主权边界。

  在中国古代史上,对疆域的确认更多是依据边境民众的归属(如生蛮、熟蛮之分),以及行政管辖影响力的边界(编户齐民、贡赋缴纳),如果有明显的山川河流地理标识则依据这些地标为疆域,如果没有则无疆可寻。直到近代尼布楚条约时,清王朝与俄罗斯的划界才标志着中国边疆的出现。

  明朝统治下的东北地区其实并非实际疆域(控制力极弱)

  天下无敌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曾说:界限是相邻民族扩展的结果。在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中,中原王朝始终保持着内华夏而外夷狄的文化观念,因而很少存在与其他民族势均力敌共统中原的状况,即使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也极少承认所谓边界,而只是以模糊的行政管辖划分来划分。

  除此之外,中国与其他强盛域外文明的地理隔绝性是举世无双的,中国西部的冰雪高原、西北部的荒漠戈壁乃至于北部的干旱草原,都是难以生存和孕育强大政权的土地。因此,长久以来在这些地方分布的部族长期以流动的游牧民族为主,并没有明确的疆界意识,这也导致中国在这些区域并没有实质性划界的需要。

  内亚地形图

  疆域是不同国家政权之间彼此抗衡接触所产生的边界,如果不存在真正可以与之对抗的域外文明政权,则必然导致中国形成有域而无疆的特色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汉的疆域
历史西汉末年,外戚王莽执政,至公元8年,王莽废除傀儡皇帝,自己称帝,国号新。新朝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汉朝宗室和旧臣的反抗,公元23年,绿林军诸将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同年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但各地割据势力纷纷自立,互相争夺。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即帝位,同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陆续击败各地的割据政权和敌对势力,至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恢复了内地的统一。由于王莽对匈奴等非汉族实行歧视侮辱的措施,不断挑起边疆地区的战争,引起了匈奴的对抗和入侵、东北高句〔gōu勾〕丽人的逃亡。到天凤三年(公元16年)后,连与西域的交通也断绝了,西域都护府废,中原对西域的控制中止。因此在东汉初年,光武帝不得不放弃了河套至今山西、河北北部的疆域。到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匈奴又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降汉,第二年汉朝才将内迁的八个郡迁回旧地,汉匈的边界恢复到西汉后期的态势,但以后从幽州的辽...
· 元帝国的疆域
在元朝以前,尽管也有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却从来没有能够统治整个中国。但蒙古人崛起以后,经过了70多年的军事征伐,终于把中国的绝大部分统一起来,形成了疆域空前的辽阔的元帝国。公元13世纪初,在中国范围内存在着七个分裂的政权或区域:(1)蒙古地区以蒙古高原为主的今大兴安岭以西,居延海、阴山山脉以北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分布着蒙古语系、语系的游牧民族,内部也不统一。(2)西辽今新疆及其西至巴尔喀什湖、阿姆河之间地。(3)金淮河、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及大兴安岭以东地区。(4)西夏北起河套,南至陇山、河湟地区,西至河西走廊西端。(5)南宋淮河、秦岭以南(除云贵高原以外)地。(6)大理云贵高原及周围部分地区。(7)吐蕃地区青藏高原及周围部分地区。当时已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政权,分散为很多部落。这七个区域中,有五个内部有统一的政权,其中又以宋、金统一程度最高。吐蕃和蒙古地区内部是分裂的,但将...
· 蒙古帝国的疆域这么大,为什么明朝没有继承元朝疆域呢
1209年~1218年,蒙古人先后征服高昌回鹘与西辽,为其打开了挺进中亚与欧洲的门户;接着便是蒙古人的三次大规模的西征战争。三次西征奠定了这个世界性帝国的大部分版图,将现在的俄罗斯与欧洲大部、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波斯与印度西北皆收入势力范围。成吉思汗这些帝国的版图上,成吉思汗的儿孙统治着四大汗国。早期的四大汗国虽然是附属于蒙古大汗的“诸侯”,然而后来它们其实只是军事征服下的联合体,各自独立发展成为几个不相统属的国家。甚至互相争战。而元朝是蒙古人在征服中原及击败南宋后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的第一个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也是蒙古大汗的继承者,并且基本上与上述汗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中国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面积可达1372万平方公里。但这只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我蒙古帝国是元朝与四大汗国联合组成的大帝国,疆域可达3300万平方公里。但是蒙古帝国并不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它仅次于大英...
· 夏朝的疆域:夏朝的疆域及中心地区有多大?
导读:夏朝的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起湖北省,北至河北省。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夏王朝建都阳城(今河南省登封的东部)、酌鄩(今河南省登封的西北部)、安邑(山西省夏县西北部)等地。国君居住过的地方原(今河南济源市西北)。由于尚未发现夏朝文字,后世记载的史料也相当匮乏,且文献记载与考古文化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目前完全搞清夏朝疆域还不太可能。但以河南西部、山西西南部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豫晋其他地区及陕西、山东、河北、安徽、湖北等省与狭义的中原交界地区都在夏王朝的政治疆域之内,这当没有疑义。因为夏王朝的政治疆域不光是夏人或夏族的活动区域,而且包括那些与夏同时存在的,接受夏王朝政治统治的方国、部族地区,如商人先祖活动的先商文化区域,周人先祖活动的先周文化区域,皋陶活动地区,东方夷人活动区域,三苗活动区域等。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都城往往都...
· 明朝时代的疆域是如何划分的?明朝有多少疆域
明朝疆域在嘉靖以前大体上是“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尽入版图。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贡,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縻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明史·地理志》)北方明朝初年,多次对蒙古用兵,并在与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防卫,包括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老哈河卫等,都是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伦河一线。15世纪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加上边塞军队被燕王抽调参与靖难之战。因此边境略有南移。永乐期间明成祖多次北伐,形势一度改观。但在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蒙古的再次明成祖时期明朝最大疆域(1424年)强大,明边再次南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置九边(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太原、固原)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明朝中后期的北边,同时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