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禹治水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吗?大禹治水是如何由史实变成神话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69
转发:0
评论:0
大禹治水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吗?大禹治水是如何由史实变成神话的,“大禹治水”是如何由史实变成神话的?关于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古史辨派曾提出

  “大禹治水”是如何由史实变成神话的?

  关于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古史辨派曾提出过怀疑。近世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疑古派学者认为,历史上并无大禹其人,禹是由神人格化为人,其本源实为一条虫。其主要根据是《说文解字》中解释禹为虫,又释“禹”之下半部分为“兽足蹂地”,合此二字的含义,很像蜥蝎。而传世青铜器上“螭”的纹饰,正作蜥蜴形状,因此,禹有出于九鼎纹饰的可能。

  禹的父亲是鲧,《说文解字》释鲧为大鱼,《国语》说鲧化为黄熊入于水,是一种水物。《淮南子》说禹化为黄熊,因而,禹与鲧相类,也是一种水物。《天问》、《山海经》等说,鲧殛死三岁不腐,后用刀剖腹生出禹。由此,禹应该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一例“剖腹产”,而且,是由鲧这位大男人所生。另,说有鸱、龟、应龙等水族动物,曾帮助禹治水。既然治水神话中水族动物极多,说禹与它们同类,也就不足为怪。

  因此,也有方家根据神话学原理加以推论,认为大禹既非神,又不是具体“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以“虫”为图腾的部落。

  窃以为,历史上应该有禹其人。依据有三:

  其一,记载大禹治水事迹的古籍,最早可见《尚书》、《诗经》。在青铜器《齐侯钟》铭文中,则有“咸有九州,处琙之堵”;在《秦公簋》和《秦公钟》铭文中,也都出现过禹的名字。据此,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禹是古帝中最被崇拜的一人”。似乎对禹有其人是肯定的。

  其二,《史记·夏本纪第二》对禹从出生、治水经历,一直写到“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其间,固然大量引用了先秦古籍中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但司马迁作为一个治学严谨的史学家,在《夏本纪》中专门化笔墨写到禹死后的所葬之处,并对其地名加以诠释,“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可见,太史公对禹死于“会诸侯江南计功”,并下葬于会稽(今绍兴)一地是持肯定态度的。若禹原本只是子虚乌有,何须太史公如此详尽地叙述其下葬之地。

  其三,无论是《吴越春秋》、《史记》,还是《竹书纪年》、《越绝书》等,都认定,越王世家是禹守陵人之后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则有载“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让人颇感兴趣的是,今绍兴大禹陵一带,仍存有姒姓的村落,应该是当年守陵人之后裔。倘若历史上本无禹,为一座空冢守几千年,似乎于理难通。

  既然禹确有其人,那么禹是否治过水,究竟治理过哪条河?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统说法,见诸于各类古籍,按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论,大多不可证信。如按《禹贡》记载,禹所治理江河的水利工程量,即使能使用当今的先进设备,大舜帝又能从国库中拿出这样一笔巨款,而且发出一张通行证,让禹在大舜管辖不了的东夷、西戎、南蛮通行无阻,则十三年中也绝对难以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

  新近的说法是,大禹治水,治的并非滔滔江河,而是海浸。禹时代,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至陆地,世界范围内都有被海水所淹的传说。海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有学者认为,这与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而《孟子》等古籍中所说的:“水横流”、“水逆行”等,也只有在大规模海浸时,才能发生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在《禹贡》、《国语》、《水经注》等古籍中,频繁出现的“共工”、“共县” 、“洚水”等,实际指的是位于今河南辉县境内的一条小河共水,相当于现在的卫河,它与淇水一起流入黄河。此地正当黄河转折地方的北岸,黄河在此处还接纳了不少支流,水量丰沛,又是初入平原,所以,容易为患,黄河历代水患几乎全发生在这一地域之内。

  大禹在历史上所治理的河流正是这条叫“共水”的小河。而“洪水”原为专用名字,指“共水为患”,后来才成为一个公名。《说文解字·水部》解:“洪,洚水也。”洚水,即共水。

  据考古发掘证明,辉县孟庄遗址的龙山文化城址,存有大洪水的遗迹。孟庄龙山城毁于一次洪水,证据是西墙的中段有一大的缺口。在西城墙的这段缺口处,二里头时期的人们清除了这里的大部分淤土,然后用夹板筑夯成二里头时期的西城墙。

  辉县大洪水发生在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之前,这正是四千年前舜禹时期。黄河在此时间改道,在豫东折而北向。辉县是北流黄河水患之重,大禹治水也自当从共工故地开始。这段的治水基本就是泄洪,沿黄河北上,决通九河进行分流。所以《史记·河渠书》等中所说“身执耒锸,以民为先,抑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出现了“九州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实际上,可能是指禹率治水大军决通九河进行分流,解决了共地的水患。

  新砦期对应夏王朝建立时段约一百余年间。新砦遗址(根据文献记载,该遗址应是夏代早期都城夏邑所在)的新砦期大冲沟以及基本同时发生的辉县大洪水,还让人们有理由推测:夏王朝的建立与大禹治水相关。

  禹成功治理共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几乎成为无所不能的天神,“大禹治水”便演变成中国古代最成功的一次运动。

  《诗经》赞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尚书》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云:“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中也说:“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

  而无论是《史记》、《左传》、《尚书》、《诗经》、《孟子》、《墨子》、《庄子》,还是《水经注》、《山海经》、《淮南子》、《太平广记》、《楚辞》等,几乎所有的古籍都成为这场运动的“鼓吹者”与传承者。禹被彻底地神化,治水也成为玄之又玄的神话故事。

  神州大地,几乎到处都有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说。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山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开封市郊有禹王台;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甚至远在西南的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而河南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这些遍布中国的大禹遗迹,既寄托着民间对大禹的崇敬,也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那场空前绝后的运动的具体见证。

  但无论大禹治水是历史,还是神话,大禹治水的故事,永远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大禹为民造福的品德,永远值得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传说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考证大禹治水是成语吗?
大禹为什么治水相传,在上古贤帝尧还是部落首领的时候,黄河就一直都洪水泛滥,洪水将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都给淹没了,人们经常被迫只能在树上或是在山顶山呆着,搞得民不聊生。大禹雕像作为部落的领袖,尧下定决心要想办法治理洪水,替人们消除这项自然灾害。于是尧就召集了当时各个部落的首领来商议治理黄河洪水这件事情,最后各个部落的领袖推选了鲧(是大禹的父亲)来领导着治理洪水。鲧便利用前人发明的筑堤防水发,来抵御洪水对于人们家园的破坏。但此时洪水的程度要远比前人发明筑堤防水时候要更加迅猛,于是刚建好的堤坝第二天就被洪水冲垮了,有的还没建好就被冲没了。修堤坝的泥土就这样随着洪水把下游的河道都给堵塞了,导致原本不发洪水的地方,也开始发洪水。鲧用这种方法治了整整九年的水,根本就没有一点儿功效。到了舜即位的时候,因为鲧没有治理好洪水而杀掉了鲧。舜又效仿尧,召集了各个部落的人再次推选人去治理洪水,大禹也算是子承父业,继...
· 大禹治水仅仅是神话传说吗这件事情的确真实存在的
大禹治水仅仅是神话传说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禹治水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们常常说这是一件上古时候的一件历史性的一传说,我们中国每个人在小时候小学课文都有在语文课本上都有课这样几页是说到大禹治水的这篇文章。我们小时的理解能力和现在的理解的能力来说面对当时滔滔不绝洪水,那时候的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在这个时候改变了用“堵”的办法,面对这滔滔不断欲留不止的洪水的时候,开始进行对洪水的疏通和开导。大禹个人的能力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们可以战胜种种困难面对难题迎难而上一个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时间的甚至是常年的呆着民众们一起在外面英勇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大禹治水的的故事就这样被后人一同流传到了现在在中美科的研究团队上面,有人发现在古代一场大洪水的证据,这一点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很有可能就是大禹治水中这个传奇历史神话故事中,一个具有...
· 中国古代传说大禹治水是真实的事情吗
大禹为什么治水相传,在上古贤帝尧还是部落首领的时候,黄河就一直都洪水泛滥,洪水将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都给淹没了,人们经常被迫只能在树上或是在山顶山呆着,搞得民不聊生。作为部落的领袖,尧下定决心要想办法治理洪水,替人们消除这项自然灾害。于是尧就召集了当时各个部落的首领来商议治理黄河洪水这件事情,最后各个部落的领袖推选了鲧(是大禹的父亲)来领导着治理洪水。鲧便利用前人发明的筑堤防水发,来抵御洪水对于人们家园的破坏。但此时洪水的程度要远比前人发明筑堤防水时候要更加迅猛,于是刚建好的堤坝第二天就被洪水冲垮了,有的还没建好就被冲没了。修堤坝的泥土就这样随着洪水把下游的河道都给堵塞了,导致原本不发洪水的地方,也开始发洪水。鲧用这种方法治了整整九年的水,根本就没有一点儿功效。到了舜即位的时候,因为鲧没有治理好洪水而杀掉了鲧。舜又效仿尧,召集了各个部落的人再次推选人去治理洪水,大禹也算是子承父业,继承了他父...
· 大禹治水的故事只是传说吗?
「大禹治水」的故事你肯定有听过,研究学家包括包括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吴庆龙、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助理教授高德(DavidCohen)、普度大学(PurdueUniversity)教授葛兰杰(DarrylGranger)等人已经找到证据,这份报告将会发表在《科学》期刊上,让大禹治水不只是神话。大禹治水研究学者研究发现在的青海省曾发生大地震、导致崩落的土石形成堰塞湖,阻断黄河,最后引发洪水。研究学家找到了位于下游25公里、有东方庞贝之称的「喇家遗址」,开始研究地震后的骨骸、瓦砾堆跟沉积物,并且用放射性碳定年法推测出地震跟洪水发生的时间,发现年分应是同一年,而骨骸主人死于西元前1922年,推测正是大禹治水的年代、跟夏朝建立的基础。参与研究的台大学者高德表示「这是首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洪水。」如果大洪水真的发生,也许夏朝也可能真正存在,二者相互关联。大禹治水图片不过也有不少历史学者认为需要更多证据辅佐...
· 大禹治水是事实还是创作出来的神话传说?
大禹治水是真的历史事实。只是后来被世人过于神话化。“大禹治水”无疑是千百年来华夏大地流传最广的故事,其影响可谓历久弥深。禹的父亲是鲧(音:棍),《说文解字》释鲧为大鱼,《国语》说鲧化为黄熊人于水,是一种水物。《淮南子》说禹化为黄熊,因而禹与鲧相类,也是一种水物。《天问》、《山海经》等说鲧殛死三岁不腐,后用刀剖腹生出禹。由此,禹应该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一例“剖腹产”,而且是由鲧这位大男人所生。另有说有鸱、龟、应龙等水族动物曾帮助禹治水。既然治水神话中水族动物极多,说禹与它们同类,也就不足为怪。网络配图因此,也有方家根据神话学原理加以推论,认为大禹既非神,又不是具体“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以“虫”为图腾的部落。历史上应该有禹其人。依据有三:其一,记载大禹治水事迹的古籍最早可推见《尚书》、《诗经》。在青铜器《齐侯钟》铭文中,则有“咸有九州,处琙之堵”;在《秦公簋》和《秦公钟》铭文中,也都出现过禹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