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禹他爹治水失败,巨大的烂尾工程错錾沟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2
转发:0
评论:0
大禹他爹治水失败,巨大的烂尾工程错錾沟,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少史书典籍均有记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少史书典籍均有记载,比如尚书、史记、诗经、山海经、淮南子等。

  都知道大禹是接他父亲鲧的班,继续治水。父子二人在九州大地上留下了诸多治理遗迹,各地奉祀的庙宇也不少。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鲧治水失败不仅仅是丢了性命,还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尾工程——错錾沟。现在这个错錾沟成了当地一个著名的风景区——太行小三峡。

  大禹峡及岸上的大禹像。

  太行小三峡又称为大禹峡,是浊漳河东下中原最壮观的一处风景。

  漳河水西来之后,自平顺县北耽车乡赤壁村的赤壁悬崖飞流直下向东而去,迎面就是一个幽深的峡谷,两岸丹崖赤壁,怪石嶙峋,蜿蜒曲折。

  河水至此奔腾咆哮之势被幽深峡谷吸纳,变得温柔起来。河水伸展处,有一条峡谷延伸向南,两岸石壁高耸,峡谷顶端有依稀可辨的人工凿痕。

  这条长约千米的峡谷沟就是在当地流传极广的错錾沟遗迹,传说是大禹的父亲鲧治水留下的遗迹。可称为历史最悠久、工程体量最大的烂尾工程。

  错錾沟口

  上古时期,黄河水肆虐泛滥,大禹的父亲鲧受命于尧帝,来此治理黄河九水之一的漳河水。

  在平顺县奥治村西现在的大禹峡处,鲧带领民众开凿沟渠,想导水向山南。

  远古时期,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什么全站仪、水准仪啥的,就给弄错了。

  因山南地势比北边高,鲧带领民众开渠最后以失败告终,留下了这一处烂尾工程错錾沟。

  错錾沟

  后鲧被尧帝杀头问罪,其子大禹继续受命治理水患。面对父亲留下的烂尾工程,大禹改开凿水渠引漳河水向东流,大功告成,水患平息。

  于是,伟大的治水工程在此取得胜利,而曾经的烂尾工程也千古遗存,并变成一处景色秀丽的小三峡风景区。

  大禹峡外景

  奥治村的村名很奇怪,似乎很有古意,奥字更是给人以高深奥妙之感。奥治村周边的鲧禹治水遗迹很多。

  比如,大禹治水时曾在奥治村后的高坡上山凹处居住,于是后人将之称作禹旮旯(禹圪廊),大禹住过的村子原名善治也改名为奥治。

  至于村名为什么改作奥治,有说是鲧治水不利而懊恼,因此得名奥治;也有说,奥通澳,水边深曲之处,或适合定居之处;

  还有说,奥治原为禹治,奥有一个读音为yù,后来yù的读音渐渐被忘却,只剩下ào的常见读音留存。

  种种说法不一而足,但核心的意思都是,村名虽然奇怪,但肯定和大禹治水有关。

  漳河岸边奥治村远眺

  错錾沟和周边的禹王洞、禹王葬、禹王井、禹旮旯等大禹治理漳河的遗迹,一起构成了大禹治水的重要文化遗迹,放眼全国也是十分难得的历史文化财富。

  奥治村的禹王庙

  关于错錾沟这一民间传说,历代皆有诗文传世,平顺县志上有明代徐元祉写的一首诗《错凿遗渠》。全文如下:

  天造漳流塞未通,重华遴选拜司空。

  鲧侯妄竭南山力,禹圣终收东海功。

  石上凿痕千古异,台端庙貌万方同。

  徘徊不尽伤心事,徒切联依千蛊风。

  禹王庙正殿

  远眺错凿沟,很容易引发怀想,也令人不由的感慨万千。

  整治水患这么艰辛的工程遗迹令人叹为观止,虽然是鲧的烂尾工程,却也是禹的成功之作。

  这不仅仅是大禹的功绩,更是体现了太行山人民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这是和大禹治水工程同样宝贵的精神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禹之父鲧治水为什么失败?大禹治水为什么成功?
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封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鲧治水为什么失败?鲧,(公元前?年-公元前2029年)。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姓姬?姒,字熙。是黄帝的曾孙、昌意的孙子、颛顼的儿子、大禹之父、夏启的祖父。被尧封于崇地,为伯爵,故称崇伯鲧或崇伯,约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之位。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后因治水失败,被刑罚致死。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
· 大禹之父鲧治水为什么失败?大禹治水为什么成功
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封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鲧治水为什么失败?鲧,(公元前?年-公元前2029年)。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姓姬?姒,字熙。是黄帝的曾孙、昌意的孙子、颛顼的儿子、大禹之父、夏启的祖父。被尧封于崇地,为伯爵,故称崇伯鲧或崇伯,约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之位。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后因治水失败,被刑罚致死。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
· 禹是继他父亲的失败开始治水的?
禹的父亲叫鲧,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而禹是继他父亲的失败开始治水的.网络配图相传鲧曾受尧指派,负责治理洪水.他用筑堤挡水的办法,试图堵住洪水,但堤坝坍塌,造成了更大的水患,治了九年也没有成绩.舜摄政后视察治水情况,“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古史传说往往以为,鲧用堵水之法治水失败,其子禹用疏导之法获得成功,事情简单而明确.网络配图有个神话,说鲧偷窃了天帝的宝物“息壤”,这是一块长生不止、能堆山成堤的宝土,鲧用它去堙塞洪水,但不见成效.从此中可以推测,鲧治水患的方法很成问题,主要是用壅塞的办法,水无处可去,东堵西决,此堵彼溢,仍然为患,所以治水9年,“绩用弗成”.其实,治理洪水是原始社会后期先民们经过数代人的奋斗才得以完成的.古史传说将功劳全归于禹,网络配图这是当时人们英雄主义观念的反映,其中肯定有夸张和简单化的地方.其合理因素,是在于禹作为领导者使治水伟业最终得以完成...
· 鲧治水失败付出生命代价:成就了大禹
说起大禹治水我们可能都知道,大禹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把洪水引进大海,为人民谋得了福利。他也因为治水的功劳继承了舜的位置,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大家知道鲧这个人吗?他是大禹的父亲,也是一个治水能臣,但他没有成功,反而因此付出了性命的代价。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鲧治水的故事吧。鲧治水或许有些人不认识这个字,不知道鲧的读音。鲧字读作“gǔn”。它的一个意思是一种大鱼,另一个意思是专指大禹的父亲。我们知道在大禹之前天下都是禅让制的,他父亲鲧是尧手下的大臣。有一年黄河流域发大水了,当时可以想象没有堤坝,没有水利设施,自然发生大水就会淹没流域内的庄稼和房屋,因此这边地区的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尧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就像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么可以用土来挡住洪水。于是他就采用以土来筑造堤坝的方法,前后一共花了九年时间,才将堤坝筑好。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发大水就再次把堤坝冲毁了,水灾反而加剧了,当地百姓被洪水淹的更...
· 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