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住客栈也要身份证吗?古代客栈有哪些讲究?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星际穿越》里的库铂一样可以来到五维空间,然后很有逼格地像看记录片一样审视自己的过去。以至于人们总是好奇古代人是如何完成某件事情的。比如需要干坏事时,没有牙膏,那岂不是人人一口大黄牙?没有小杜杜,他们如何在享受造人运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避免出“人命”?
当然完成这些事情还有一个前提,没有订酒店的平台,来到陌生城市,上哪找酒店?古代中国人是如何开房的?
一、中国古代客栈是否也要进行身份登记?是否会被查水表?
古人开房也要身份证
不仅需要,而且查得很紧,没有「介绍信」只能睡马路。古代的中国虽然无法信息化管理户口,但很早以前就有完整的户籍制度。为了证明和区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古人发明了「路引」、「门券」抑或「鱼符」、「牙牌」之类证明身份的腰牌。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古人的防伪技术是非常差的,因此经常出现假冒的身份证。
大部分古代中国人很少有出远门的机会,只有少数人有这个需求。
如果是官员、商人出差,或得到官方授权的外事活动,都会持有「符节」或「符卷」,这种「符」、「节」、「卷」等,都是早期入住旅馆的身份证明,这些相当于现代的「介绍信」。后来的「驿卷」、「信牌」也都属于旅行凭证,如没有旅行凭证,是无法入住旅馆的,尤其是官办旅馆根本不可能接待。
当然,在小说里出现的荒郊野岭的客栈,比如孙二娘开的人肉主题客栈、李凤姐开的美女主题客栈,理论上说,由于天高皇帝远,应该是不需要的。
警察,开门!(电影《绣春刀》剧照)
和现代一样,客人入住后要进行详细的身份信息登记,称为「店薄」,或「店历」,要妥善保存,留底备案,逐月定期交官方查验。
而且每这种登记制度,来客要登记姓名,籍贯,职业以及到何处去,干什么事,都要一一登记在案,官役衙差要时不时地去检查,一到夜晚不准客人进出,直到天亮方可,规定寺庙和普通百姓家不得收留外乡人住宿等。《马可·波罗游记》中,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当时元大都(今帝都)看到,所有客栈和旅馆的老板,「要将投宿的客人的姓名写在一个簿子上,注明他们来去的日期和时间,这种簿子每日须交送一份给驻在方形市场的那些官吏。」
二、客从哪里来?
靠近京城的旅馆人流量很大(《新龙门客栈》剧照)
古代旅馆业,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除了官办宾馆外,城市旅馆、家庭旅馆都出现了。当时城里的「谒舍」,就是一种城市旅馆,这种城市旅馆数量很多,分布广泛,多供做小生意的普通下层人入住,《汉书·食货志》中谓「方技、商贩、贾人坐肆、列里区谒舍」,就是这个意思。而官办普通旅馆称为「传舍」,服务稍好,专用于接待「官差」。
魏晋时期,中国的旅馆业被进一步提倡,旅客外出住宿更为方便。晋人潘岳在《上客舍议》中记述,当时「公私满路,近畿辐辏,客舍亦稠」,交通发达的路边,靠近京城的地方,旅馆很多。
古画也不乏对旅馆的描绘
至于品牌宣传,古代当然没有OTA、没有连锁酒店直销渠道……主要靠口碑传播。古代旅馆早已充分考虑了硬件建设,让客人入住后更觉舒适,以增加客人来源。《上客舍议》称,「冬有温庐,夏有凉荫」,这里的「温庐」相当于现代配有暖气的房间,「凉荫」则是纳凉休闲去处。
三、古代客栈有哪些种类?
影视作品中「客栈」的标配
中国古代旅馆种类繁多,称谓不一。由于各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机构建置、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人们对旅馆的认识与理解不同,古代旅馆在各个时期的称谓也不尽相同。
商朝后期,为适应走南闯北的商贾的食宿需要,一批「客舍」「客馆」相继出现。秦汉时期设立的「驿传」则是传送邮件公文和来往官员居住的旅馆名称。
汉代,旅店又有了较大发展,长安城里修建有140多所「郡邸」,还建造了「蛮夷邸」外国使者和商人食宿。
南北朝出现的新兴旅馆——邸店
晋代京都到各州的驿道每40里有「驿」,每20里有「亭」,不仅供过往官吏食宿,而且也对百姓开放,这就有一点商业旅店的性质了。南北朝时,出现一种新兴的旅馆——邸店,它是供客商食宿、存货和交易的场所。其时,洛阳还开设有「四夷馆」,招待四邻各国的贡使和客商。
据考证,「旅馆」之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代诗人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曾写道:「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到了宋代,旅馆名称繁多,有四方馆、同文馆、来宾馆、都亭驿等等,并出现了专为客商存货的货栈「榻房」。
「悦来客栈」其实是驴友之家
唐宋以后,旅馆的分工和接待对象的划分更明确,各地出现了专门接待学子的「状元店」、「高升店」。有专门接待商人老板的「广源店」、「万隆店」;有面向杜甫这样一直很忙且四处游山玩水的驴友和一般游客的「悦来店」、「吉顺店」等。
四、客栈是否分等级?房间呢?
令狐冲带着任盈盈躲进客栈中(《笑傲江湖》剧照)
从《周礼》所记来看,早在周代中国的旅馆业已很发达,而且似乎是「连锁式」发展。如周王规定,有「国营招待所」性质的「驿亭」,要求每10里有「庐」,即简易房舍;每30里要设「路室」,以供休息;每50里的市镇要设「候馆」,候馆即可以入住的招待所。
现代流行的城市旅馆、家庭旅馆,在先秦时已出现,主要有「馆」、「寓」、「舍」等。这些旅馆档次和功能区别明显,以供不同身份的旅客入住。
「馆」比较高级,用来接待贵宾,如「国宾馆」、「诸侯馆」,这类旅馆都是官办的。
当时的诸侯国一般都设有这样的高档宾馆,如鲁国有「重馆」、赵国有「陶丘之馆」等。「寓」、「舍」这类旅馆则主要为普通商旅服务,以民办居多,「逆旅」、「客舍」,都属于这一类。
古代也有豪华套间
古代客房亦分出不当的档次,同样有「豪华间」、「标间」、「多人间」的区别。当然,在古代不是这样叫的,宋元时期,豪华间叫「头房」,明清时因为出差官员多住这样的上等客房,又称为「官房」;普通或较差的房间则叫「稍房」、「陋室」;多人间则称为「通铺」、「大铺」。一般来说,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天号、地号、人号、通铺,柴房和马圈……
房间设施也和当时的GDP增速有关,以清朝为例,民间客店发展既有兴旺繁荣的状况,也有萧条不堪的情形。康乾时期,《京华百二竹枝词》中有「客店别名在校场,三元房屋甚排场」之句,足见客店的繁荣;而《老残游记》描述清末一家客店的「上房」只是「中间安放一张八仙桌子,桌上铺一张漆布……」。
五、客栈内都有哪些职位?
古代客栈的职位并不多(《武林外传》剧照)
从最低的洗碗工,杂工,小二(跑堂的),厨子,帐房(收银的),掌柜的,一般就这四种。小二做的活很杂,包括拉客进来,引客人进房,打水,吃饭时点菜,或者送饭菜进客人的房里,抹台,客人吃完后还要收拾桌子等。有时店子小了掌柜会兼了帐房的工作。
六、会员能打折吗?
古代旅馆也会给客人打折,甚至免费。有的朝代强行规定,官办旅馆在特定的时日要免收房费。如宋代,当时的官办旅馆便有免费入住日。《宋朝会要》记载,在赵恒(宋真宗)当皇帝的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遇到严冬,当年正月,朝廷便以「雪寒」为由,要求「应店宅务赁屋者,免僦钱三日。又曰‘贫民住官舍者,遇冬至寒食,僦值三日’。」
大敌当前,比尔博的家也可以免房费(《霍比特人》剧照)
所谓「僦钱」,也就是房费。这记载说得很清楚,官办旅馆(官舍)在雨雪天和「冬至」、「寒食」等日子,应免收房费。此外,在疫病流行时,也有免房费的现象。
《宋史。食货志》记载:赵祯当皇帝时,有一年京师发生大规模流行病,除了要求免费送医给药命外,要求不论官办旅客还是私营旅馆,一律免收房费10天,即所谓「蠲公私僦舍钱十日」。七、服务会有东莞厚街好吗?
古代旅馆当然也有「特殊服务」
「宾至如归」,最初是周王对国宾馆的服务接待要求,此后「宾至如归」成了古代中国旅馆业通行的行规和服务的最高境界。
为客人代购代销代付是古代旅馆常规的服务项目,为男性成年客人提供「特殊服务」也是常有的事。在古代,人们出行主要靠步行或马车等,所以出去一次数月数年不回家是常事,特别是生意人。
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情况,旅馆的「特殊服务」自然成为方便旅客的项目之一。有的老板将娼妓安排住在旅馆附近,甚至直接让她们住在旅馆里面。
古代蓄妾并不违法(《九品芝麻官》剧照)
中世纪摩洛哥旅行家拔图塔(这哥们曾在元朝时期游历了广州后,复从福建泉州北上大都,但只到杭州即折回,1347年还印度,随即返回故里)在其著作《伊本拔图塔行记》中写道 :「客人有欲蓄妾者,主人代为购婢作妾,给室以二人居,费用由主人临时代付。」这里说的 「主人」即为旅馆老板,因为古代蓄妾并不违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