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关于释迦摩尼的评价是怎么样的?释迦摩尼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00
转发:0
评论:0
关于释迦摩尼的评价是怎么样的?释迦摩尼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人格评价佛在人间:佛陀从不以神灵或神使自居,“我今亦是人数”。佛教不是神

  人格评价

  佛在人间:佛陀从不以神灵或神使自居,“我今亦是人数”。佛教不是神教那样说为神的启示;乃以人间觉者的教化而达安乐和清净。“诸佛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他曾说,弟子接受他的教导,却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就,“婆罗门,对此我能做什么呢?婆罗门,我如来只是指路的人。”

  慈悲与无私:佛陀的慈悲在其言教中随处可见。拔耆国有位名为狮子的将军,他本是耆那教的豪华施主,当与佛见面后非常欢喜钦佩,要求成为居士弟子。佛陀答应后,劝他不要取消长久给与耆那教徒的布施。吠舍离发生瘟疫时,佛陀冒着被传染的危险,身入其境以化导。对于门徒,佛陀同样予以无私关怀:他亲自照料生病的比丘,为失明比丘缝衣服,为重病比丘洗灌,向小比丘忏摩……

  他的护法居士虽不乏权贵之人,但他身无分文,始终三衣一钵行脚乞食。他祥和安宁,从不愤怒、悲伤、嫉妒,没有任何自私与傲慢。即使受到诽谤,也从不起仇恨;受到称颂也毫不得意。他赤足行走于恒河两岸各地,四十五年说法不倦,通过自己的言行化导有情,从不希求任何回报。

  不以统领者自居:佛从不视自己为僧团领导者,也不愿别人这么看待他。“我不摄受众”,“同坐解脱床”。他以身作则:自己建房,自己洗衣扫地;五日一行比丘之房。阿难在说法,佛忘病而起身听之;听到堂中说法,佛便站立在户外。众僧按律自恣时,佛说:“我若有过错,欢迎大家揭发!”他让弟子不要不好意思向他请教,“应以友人与友人请问”。姨母以新衣施佛,佛让她施与众僧:“施比丘众已,便供养我,亦供养大众。”频婆娑罗王以竹园施佛,佛说:“但以施僧,我在僧中。”

  关于谈吐:佛陀侍人谦逊有礼,对主动上门的辩论者,他总是心平气和地与他们讨论。他的态度是理智而非感情的,对来求教者总是顺应谈话的对象,循韬善诱,引发别人自作思考。他不喜欢向他们发表滔滔讲演,也没有无意义的话。他善于用比喻,从生活中选取来的比喻来阐述比较难懂的佛教教义。他的谈话很富于幽默感,例如他会用挖苦讽刺口气讨论婆罗门教。

  思想评价

  扬弃时代思想的深见:佛陀打破婆罗门的第一因论和非婆罗门的共因论,立互为因果的缘起论,这接近辩证法;又承认业力,有反唯物倾向;以缘起为本,无神我为世界主宰,无神我为个人灵体,又倾向无神论;东方虽衍出反吠陀潮流,但颇嫌于神秘和苦行的极端。释尊以中道为解脱行;慈和不失其雄健,深思而不流于神秘,淡泊而薄苦行。以世间为无我的缘起,反侵略而唱无诤,辟四姓而道平等;崇善行以代祭祀万能,尊自力以斥神力、咒力。是对六师外道以及婆罗门的彻底扬弃。

  超越思辨的如实修证:六师外道以及婆罗门都以本体论为依据,某青年曾请教了有关世界本质、身心关系、人死后续存与否等十四个问题(十四无记)。是当时印度思想界各为执持的哲学命题,他们都自称能真正解答现象的本质。佛认为这些问题无法诉诸经验而得到解答,是使人困惑痛苦的精神枷锁;这些基于想象或思辨的理论,只是独断的教条主义;并且由于见解不同,而引发针锋相对的冲突。佛陀对此一概避而不谈,代之以实际的修证;以超越的反省、批判的态度来解决它们。

  意义:佛教是释尊本其独特深见,应人类的共欲,陶冶印度文化而树立。佛教蕴藏着许多新文化的萌芽,从而成为后来印度新思想的代表。后起六派哲学的思想分化,宗教制度与社会秩序在东方崛兴中动摇;佛教的传布冲过恒河上流,到达印度河流域;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代,摩竭陀中心的大帝国达到非常的隆盛。佛教也进而为印度国教,弘通到印度以外。

  阶级属性

  佛与刹帝利:佛从出家乃至宣传,都与他出身的刹帝利阶级利益分不开。他要替刹帝利解决当时思想界的混乱局面,为刹帝利向婆罗门争首席地位。他的学说特别是实践哲学压倒了当时的婆罗门,替他的祖国迦毗罗卫争得了地位。他晚年在憍萨罗国宣道的时间特别多,从而缓和了憍萨罗对迦毗罗卫的威胁。支持他的,摩揭陀国的频婆娑罗王供养竹园精舍,憍萨罗国波斯匿王也支持他。此外他同憍赏弥国的优填王、摩揭陀国的阿阇世王、憍萨罗国的琉璃王、南海之主优陀延等都有交谊。

  佛与商人:佛和商人的接触也很多,如最著名的大施主是须达多。当时在摩揭陀国和憍萨罗国,商人都是腰缠万贯,在社会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摩羯陀王室也参与贸易活动,双方结成了密切的关系。佛在几十年传教活动中,到过许多国家,所走的路也都是当时主要的商道。游历常与商队结伴,他去世前的也走的是商道。他的护法居士中,阔人富人占多数。佛教的有力支持者,也都是刹帝利和这些新兴富商。由此看来,他的学说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也就不言而喻了。

  佛与平民:佛陀的学说并不只是刹帝利阶级的学说,而且也是普通民众的学说。他反对种姓制度,受到当时各种姓的支持,甚至一些婆罗门思想家也跟着他走。他也关心农民,主要是吠舍;他反对杀牲,这有利于农业,而农业又主要是吠舍的职业。从社会地位来看,他确实收了一些低级种姓的人,比如大弟子优波离就出身剃头匠,弟子中还有、强盗、猎人。他曾比喻说:在入海以前,长江大河各有自己的名字,一流入大海,就混同起来,表示他的教团内部没有种姓之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释迦牟尼是如何成佛的?
原文标题:释迦牟尼涅磐之路浪子如何变成了佛陀公元前6世纪,包容多样性的印度教衍生了新的宗教:耆那教和更具影响力的佛教兴起。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释迦牟尼与基督有相似之处。释迦牟尼在满月之时出生,受到了“一个”而非“三个”智者的问候。释迦牟尼的父亲是尼泊尔的国王,住在印度边界附近、恒河源头之一的水汽缭绕的低地地区。他拥有三座宫殿,释迦牟尼年老的时候,就在这里享受所提供的一切。释迦牟尼没有显示出其后来所宣讲的那种“责任感”的早期迹象,他频频为女乐师所吸引,当音乐停下来时,他更为迷醉。他流连于声色场所,是个挥霍无度的浪子。他娶了自己的表妹,育有一子,但是,这一切没有令释迦牟尼产生责任感。于是,令释迦牟尼的朋友倍感震惊的事情发生了:释迦牟尼寻求救赎。他在夜晚骑马离家出走,一生由此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释迦牟尼遵循印度那种强烈的苦行传统,试图惩罚自己的身体,最终他的体重剧减,以致其向外明显凸出的肋骨看上...
· 佛教的开创者是释迦摩尼吗?揭开中土佛教来源
释迦牟尼佛诞生于三千年前的中印度,佛陀在降生之前为一生补处菩萨,于兜率释迦牟尼佛天说法,号「白幢天子」,后因诸佛以天乐等各种庄严,劝请佛陀:如过去燃灯佛所授记,贤劫千佛之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您降生世间、说法度众、示现成佛的时机已到,请您以过去生于燃灯佛前,以诸佛殷切之劝请,佛陀遂生起降生世间、说法度众之坚定心念。兜率天之天众听闻白幢天子(释迦牟尼佛前世)将降生世间,咸感哀伤悲泣,忧虑从今后,不能再听闻白幢天子讲经说法,白幢天子知悉天众之心念,乃告知天众:吾虽决定降生世间,但吾将一生补处菩萨之权位,以宝冠为记,授与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继续于兜率天为诸位讲经说法,此事之殊胜,无可比拟,故弥勒菩萨又号「无能胜」,即源于此。白幢天子观种姓、氏族、时、地、母亲等五相后,决定降生于中土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王族,于是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入住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之母胎。摩耶夫人夜梦六牙...
· 释迦牟尼原来名字叫什么释迦牟尼是哪里人?
释迦牟尼成佛悟得正觉后,大家都尊称他为释迦牟尼,那么释迦牟尼的名字是什么呢?释迦牟尼的名字释迦牟尼成佛出家前是个太子,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这个名字的含义是一切义成就。他的父亲饭净王希望他以后可以继承自己的王位,成为四方统治者。不过他天性清心寡欲,无论饭净王怎么做都不能迷惑他的心志,反而厌恶酒色。他看到世间的一切总会陷入沉思,禅定的时候还会飞到空中停留好长时间,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会给他跪下。29岁时终于出家了,他想寻找解脱之道。刚开始的时候,他认为苦修可以让他悟出真道,可是经过六年的时间他并没有悟出什么。他瘦骨嶙峋,还因此饿晕了。有个极美的姑娘看到他还救醒了他,有些人以为他最终还是受不了美女的。释迦牟尼想通了,他觉得苦修并不能让他想通,于是他决定禅定。他进入禅定冥索宇宙的奥秘,心随境转,整个宇宙顿时都出现在他眼前。他突然想通了,悟出自觉。他本可以涅槃,但为了利益广大众生,他决定讲经说...
· 释迦牟尼
行业时间线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梵文:शाक्यमुनि、Śākyamuni,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姓乔达摩,名悉达多(约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巴利语:SiddhātthaGotama;梵文:सिद्धार्थगौतम,Siddhārtha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被尊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世...传统姓名释义“乔达摩”或“瞿昙”(梵文:Gautama),是释迦族的姓氏,传统上认为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姓,源自释迦族祖先乔达摩仙人的名字,其在劫比罗城和天示城等的族裔称为释迦族。《梨俱吠陀》赞歌作者之一Vāmadeva之父是七仙人之乔答摩仙人,有传说释迦族或与之有关。释迦族姓氏除了“乔达摩”、“日种”、“甘蔗种”之外,《佛本行集经》还记载有个称呼是“奢夷耆耶”,以住处为姓故称“舍夷”。悉达多(梵文:Siddhārtha,巴利文...
· 释迦牟尼与三身佛的关系是怎样的
佛教中说人有前世,释迦摩尼也不外如是。释迦牟尼的前世为一切有情众生做了无数好事,时机一到就转世投胎再次觉悟利益众生,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释迦牟尼三身。图为释迦牟尼像释加牟尼三身中之过去是白幢天子,他向诸佛学佛,广做利益众生之事,功德无量圆满之时转世为释迦族人。这在《意授记明灯》中有说到过,释迦牟尼的前世是白幢,今世是依照前世的宏愿来到人间的。他自己也曾亲口说过自己的前世是白幢天子,就连莲花生大师也说过他是转世自觉来造化众生的。《无垢光荣经》、《佛说白幢经》都有记载他的前世是白幢,此外还有很多的高僧大德都是这么说,可见他的前世是白幢不假。释加牟尼三身中之今世投胎为乔达摩·悉达多,生是一个王子。为了防止他长大后出家,他的父亲很早就让他结婚,并且不让他看到不好的事情。可是在一次出宫时坐在马车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病的、年迈的、贫穷的、出家人,他感叹世间疾苦,于是他就决定出家。他为了寻找众生解脱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