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四大家族之首的是谁?“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就是这家
东晋四大家族之首的是谁?“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就是这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千古名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千古名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名门望族的仰慕。这里所说的“王谢”,便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王谢袁萧”四大家族之二。作为中古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的名门望族,素有“华夏首望”之美誉。而琅琊王氏,则因其实力太过强悍,被尊为四大家族之首。
![](https://imgs0.zupu.cn/zupuls/p81/1aa99e51-989b-4837-96e1-09fc953c14e7.jpg)
琅琊王氏,最早源于秦始皇灭六国,王翦、王贲父子为秦国一统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使得王氏一族在朝廷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到了魏晋时期,琅琊王氏达到鼎盛时期,东晋时最盛。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最初受封琅琊王,之后在琅琊王氏王导的支持下,建立了东晋。在开国大典上,司马睿邀王导与其共坐龙椅,“王与马,共天下”从此传为佳话。
东晋时期,琅琊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东晋一朝,王氏家族出了八个皇后,二十多人与皇室联姻,势力最大时朝廷75%以上的官员都是由王氏或者与王氏家族相关的人担任。这样的朝廷,就真的让其他家族没法玩了,与之相对应的,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自然也会被王氏家族所拥有。那么这物质生活一提高,人们就会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王氏家族也不例外,于是东晋就出了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这样一个在书法领域碾压整个古代史的父子三人组。
不仅如此,琅琊王氏,在整个古代史上,总共培养出了三十五个宰相、三十六个皇后、三十六个驸马和一百八十六位文人名家!怎么样,这王氏家族要逆天了吧!别着急,在中国历史上,论名人辈出,还有一个家族足以碾压琅琊王氏,我们下一次再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相关资料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36a51b47-97ba-403b-9d73-1089700f3c78.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东晋四大家族是哪四家?四大家族的简介
![](https://imgs0.zupu.cn/zupuls/p81/94f74c9c-7b63-4b56-a0bc-b0b2c7c35822.jpg)
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形成于曹魏,发展于西晋,到东晋其势力已达顶峰,至南朝门阀制度逐渐走向下坡路。隋朝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彻底崩溃。在曹魏西晋时,王谢袁萧四大家族的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进入士族行列。但由于王、谢官位的上升,才被列为门阀;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只有四岁临朝听政,庾氏家族开始以外戚身份崛起。之后庾家没落,让出来的空位,经过几番,最后的赢家桓温,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东晋进入桓氏时代由于梁末侯景之乱对南朝士族予以沉重打击与门阀士族自身的腐朽,四大家族及其他士族逐步走向没落和衰亡。王家琅琊王氏,是王姓的郡望之一。其始祖为周桓王之子王子成父,本为姬姓,后因驱逐赤狄有功,被赐姓王姓。王姓在战国时出了一员大将,就是续白起之后的秦国名将王翦,秦始皇扫六合定中原,王翦祖宗三代立有赫赫战功。后来王翦的曾孙王元一支,迁到山东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西北)一地。到西汉时,琅琊王氏...
· 丁氏—淮安四大家族之首
![](https://imgs0.zupu.cn//ueditor/2023/03/29/c9777a21-bf5d-4a15-95a0-a713895de049.png!water)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以“四”为基数的实力超群的大家族,比如我们熟知的《红楼梦》中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和近代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等。其实在楚州历史上,也相继出现了以丁、何、韦、许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其中丁氏子嗣颇多,人丁兴旺,在淮安城内形成庞大家族群体,为“四大家族”之冠,其祖上由山东济南迁至此绵延二十一世,其后人多出海外。丁晏(1794-1875),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是清代中后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丁晏出生于淮安城内一个儒生家庭。据《山阳丁氏族谱》载:八世祖丁国信,原籍山东济南,于明万历年间,“因贩布帛来淮贸易,遂占籍山阳”,自高祖辈起开始读书力图走仕途之路,“家世丰腴、累叶忠厚,读书敦善行,朴然有古风”,“十科蕊榜,甲第传家《原注:祖孙累世科甲),七代芹香,丁公衍绪(原注:自高祖暨余孙皆入学)。”(丁晏:《柘翁七十自叙》)曾祖允益,字与偕,国子监太学生,例赠...
· 东晋四大家族之一——桓氏
桓氏一族发迹于桓温的父亲桓彝,桓彝是谯郡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最初在齐王司马冏麾下任骑都尉,晋元帝时受封安东将军,之后“累迁中书郎、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晋书》)。桓温是桓彝之子,晋明帝的女婿,受到中书监何充的赏识,被封为荆州刺史、安西将军。虽有皇亲的光环照耀,但桓温能有后来的地位,客观上说,是靠真本事打下来的。其时,北方的后赵政权与西南的成汉结盟,对东晋形成半包围之势,两害相权取其轻,灭掉成汉便成为东晋的首要目标,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正是桓温,桓温也因此在朝中名声大振,后来升至大司马,长期执掌朝政大权。桓温的三次北伐,虽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却在客观上打出了东晋的威风。第一次,主要对手是氐族的前秦政权,一直打到霸上(长安以东),北伐军很受欢迎,“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晋书》),但是由于后来粮草不济,只得退兵;第二次,打败姚氏的羌军,收复了洛阳。但随后便被刚刚兴起的前燕慕...
· 大槐树千里寻根这家先人的墓为何是方的?
![](https://imgs0.zupu.cn//ueditor/2022/04/01/4a1a881e-b532-4522-99e2-b826b00f7529.png!water)
沛县,是徐州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这里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姓氏文化上也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在沛县朱寨镇有一个名叫阎集的村子,这里就是徐州阎姓的发祥地。据阎氏族谱记载,在600多年前,一支阎姓族人就从山西迁移到了古沛大地。如今在阎寨小学的门口,还留有一块民国时期的石碑,上面是当地居民对于阎家的感谢。据碑文上记载,在清咸丰年间有一位阎母张夫人花费巨资建设起一个巨大的城寨来抵御捻军的进攻,保护乡邻。从那之后,这里就改名叫阎寨,直到民国期间,阎姓一直是沛县当地的豪门望族。600多年的沧桑岁月,让阎姓在徐州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除了在沛县阎寨的这一支阎姓外,徐州还有一支阎姓,而他们也同样是在明初迁徙到了徐州。我们发现,在徐州的阎姓大多都是在明初迁徙而来,同样,其他很多姓氏也都是在当时迁徙到了徐州,那么当时为何会有大量的人口迁入呢?我们也跟随阎氏的迁移一步步踏上了寻根问祖的旅途。当代阎姓的人口已达4...
· 徐州这家人竟然是贺知章的后人
![](https://imgs0.zupu.cn//ueditor/2021/09/15/e21b3616-3a94-4548-8958-aca7073f74de.png)
中国是诗词文化可以说是灿烂非凡,特别是盛唐时期出现了许多大家熟知的大诗人,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家人就是唐代一位大诗人的后裔,这位大诗人的名字叫做贺知章。在沛县安国镇有个名叫贺庄的村子,这里是徐州贺姓的聚居地,村里有贺姓族人将近1300人。与其他很多移民而来的姓氏不同,贺姓从汉代开始就已经在徐州地区安家落户。沛县这一支贺氏以庆普为始祖,庆普是西汉经学家,今文《礼》学“庆氏学”的开创者,也是一代大儒。庆普就是沛县人。那么大家肯定很奇怪,贺家怎么会以庆普为先祖呢?其实贺姓就源于庆姓。庆普在东汉有位裔孙叫庆纯,汉安帝刘祜时为侍中、江夏太守。为避汉安帝父亲的名讳,因此才改庆姓为贺姓。因此可以说,贺纯是贺姓的得姓始祖。也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姓氏,他们得姓于东汉的安帝年间,只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目前全国贺姓人口大约有220万,排名全国第九十三位,徐州周边的贺姓很多都跟沛县的这一支贺姓有关系。可以说,沛县这一支...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