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南张北孔说法中北孔指得是孔子以及孔子的后人 那南张指的又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02
转发:0
评论:0
南张北孔说法中北孔指得是孔子以及孔子的后人那南张指的又是什么,中国的朝代换了一代又一代,皇帝以及皇帝后人更是多如牛毛,有意思的是却没有哪家

  中国的朝代换了一代又一代,皇帝以及皇帝后人更是多如牛毛,有意思的是却没有哪家皇室家族将自家经营的如“南张北孔”那么好,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飘摇,依然屹立不倒。

  “南张北孔”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说法,其中的“北孔”指得是孔子以及孔子的后人,又或者说是儒家思想,那么“南张”指得又是什么呢?给个提示:曾刺杀过秦始皇。

  说到这里,许多人的心中应该都有了数,历史上记载刺杀过秦始皇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其中最出名的自然是“荆轲”,而荆轲不姓张,那么这个人名已经呼之欲出,就是张良。

  有些人认为张良不足以和孔子相提并论,那我们不妨来细数一下张良为我国国祚最长的大统一王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一、张良为刘邦献策,保证了刘邦在军事上的顺利,最终刘邦比项羽先一步进入关中,虽后来刘邦被封汉王,可此事对后来势力的影响颇大,从名义上使刘邦师出有名,项羽则在中陷入被动。

  二、帮刘邦在“鸿门宴”上脱困,可以说如果没有张良,刘邦八成左右会死在鸿门宴上, 如此也就没有后来的汉朝了。

  三、明烧栈道暗度陈仓,帮刘邦平定三秦,刘邦依据富饶的关中地区才可与项羽逐鹿天下。

  四、明哲保身,天下初定,张良却托辞请病,随着刘邦地位的逐渐稳固,张良也逐渐退出了朝野舞台,看看其他开国功臣的下场便知,张良此举是多么的明智。

  除了平定天下的功绩之外,张良与道家颇有渊源,事实上他这一脉代表的是道教一脉,这主要归功于他的八世孙张道陵,众所周知,张道陵创立了五斗米教,正是后世天师教的前身,而“南张北孔”事实上不仅仅是代表着两个家族,而是代表着道儒这两种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的思想。

  而张天师一脉流传至今,世代继承天师位,曾出现过许多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历代“张天师”均受朝廷敕封,位高权重,而孔子后人也是如此,两家历来颇受各朝各代的统治阶级欢迎,这也是两家能够延续两千年的重要因素。

  究其原因,其实这两家与皇权更像是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系,古时候的统治阶级需要他们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使本朝国祚更加绵长,而两家在各朝代统治阶级的蒙荫下始终没出现断代,并且逐渐发展壮大,影响力不俗。

  可惜那些曾经的朝代皇家有些还有后人,大多数却已经断子绝孙,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张孔两家经过岁月的洗涤仍旧生机勃勃,由此看来,即便你权利多么的大,也抵不过思想在人世间停留的时间。

  人是会生老病死,可文化思想不会,如今孔家已经传承83代,每一代在其家谱上都记载的清清楚楚,更是因此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家谱,算到今天竟已经有了2500年的历史。

  而张家传承时间虽短一些,却是从张道陵算起,也有接近两千年的历史,如今已经传承64代。

  由此可见“南张北孔”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堪称我国最古老的两个家族,除了思想文化上的传承之外,光是这种延续不断的家谱,又有几个家族能够做得到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孔子的“食不厌精”并非指吃细粮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于是很多人觉得,连孔圣人都讲究吃细粮精肉,那必是对的。其实,这先强调的是饮食过程中的从容,也是养生之必需。其次,在孔子的那个时代追求精细,也是一种合乎营养学的饮食平衡。食物的精、细不仅需要加工,还需要细嚼慢咽,才能得到食物营养,更重要的是,在咀嚼这类身体的“加工”过程,能舍得花时间的人,肯定不会贪婪,大脑的“饱中枢”因为有时间完成神经反射,而足以感觉到饱,就此发放不再吃的神经命令。所以,现代养生的一大要素是吃饭慢,按照现在的营养学规矩,每口能咀嚼30次为最好,这样的咀嚼肯定避免了饕餮导致的过食,但估计没几个能做得到。之所以营养学家反对现在的快餐,鼓励吃粗粮,一方面是因为快餐热量高,更重要的是,粗粮因为咀嚼起来费时费力,更容易让大脑有饱的感觉。孔子那个时代不懂现代营养学,但是他从容的人生哲学仍旧可以使他对饮食养生无师自通。如果一个人一直吃细粮,那他就该增加粗粮...
· 孔子的“食不厌精”并非指吃细粮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于是很多人觉得,连孔圣人都讲究吃细粮精肉,那必是对的。其实,这先强调的是饮食过程中的从容,也是养生之必需。其次,在孔子的那个时代追求精细,也是一种合乎营养学的饮食平衡。食物的精、细不仅需要加工,还需要细嚼慢咽,才能得到食物营养,更重要的是,在咀嚼这类身体的“加工”过程,能舍得花时间的人,肯定不会贪婪,大脑的“饱中枢”因为有时间完成神经反射,而足以感觉到饱,就此发放不再吃的神经命令。所以,现代养生的一大要素是吃饭慢,按照现在的营养学规矩,每口能咀嚼30次为最好,这样的咀嚼肯定避免了饕餮导致的过食,但估计没几个能做得到。之所以营养学家反对现在的快餐,鼓励吃粗粮,一方面是因为快餐热量高,更重要的是,粗粮因为咀嚼起来费时费力,更容易让大脑有饱的感觉。孔子那个时代不懂现代营养学,但是他从容的人生哲学仍旧可以使他对饮食养生无师自通。如果一个人一直吃细粮,那他就该增加粗粮...
· 孔子的“食不厌精”并非指吃细粮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于是很多人觉得,连孔圣人都讲究吃细粮精肉,那必是对的。其实,这先强调的是饮食过程中的从容,也是养生之必需。其次,在孔子的那个时代追求精细,也是一种合乎营养学的饮食平衡。食物的精、细不仅需要加工,还需要细嚼慢咽,才能得到食物营养,更重要的是,在咀嚼这类身体的“加工”过程,能舍得花时间的人,肯定不会贪婪,大脑的“饱中枢”因为有时间完成神经反射,而足以感觉到饱,就此发放不再吃的神经命令。所以,现代养生的一大要素是吃饭慢,按照现在的营养学规矩,每口能咀嚼30次为最好,这样的咀嚼肯定避免了饕餮导致的过食,但估计没几个能做得到。之所以营养学家反对现在的快餐,鼓励吃粗粮,一方面是因为快餐热量高,更重要的是,粗粮因为咀嚼起来费时费力,更容易让大脑有饱的感觉。孔子那个时代不懂现代营养学,但是他从容的人生哲学仍旧可以使他对饮食养生无师自通。如果一个人一直吃细粮,那他就该增加粗粮...
· 南子孔子的资料介绍南子和孔子是什么关系
南子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非常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加讲学的风气。南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她是卫灵公的夫人,现在在很多关于孔子的影视作品中都有她,说明他们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孔子和南子的资料还有哪些呢?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孔子在古时被世人尊称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最为博学的人之一,被后世的统治者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祖先是商朝的开国君王商汤。在三监之乱后,周成王为安抚商国的贵族及其后裔,周公奉周成王之名赐封商纣王的庶出的兄弟微子启在商丘建立宋国,用来供奉商朝的宗祀。在微子启去世后,他的弟弟微仲登上了帝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
· 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吗?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简介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融是东汉文学家,鲁国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悬赏征募他的文章,誉为建安七子之首,那么孔子和孔融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孔融是孔子的后人吗?《世说新语·言语》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孔子的字)与君先人伯阳(老子的字)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由此可见孔融是孔子的后人,而《世说新语·笺疏》中讲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