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越南人多地少还能出口水稻给中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7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越南人多地少还能出口水稻给中国?,越南领土不大,还不如云南省面积大,人口却有9千多万,将近一亿。让人感到惊讶的

  越南领土不大,还不如云南省面积大,人口却有9千多万,将近一亿。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贫穷国家,竟然没有吃不饱饭的问题,甚至他们还能出口大米到中国,地主家余粮很多啊!

  其实,这并不稀奇,河南省一个省的小麦产量就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平均下来,河南省的小麦就要供应全国14亿人口中的三分之一,近4亿人使用,比越南供一亿人的大米要厉害得多。

  越南是世界上第二大大米出口国,大米不仅出口到中国,还出口到欧洲国家。很多人怀疑,越南人靠什么种植这么多稻米的?其实这和越南的地理环境和政策有关。

  越南的粮食作物相对单一,水稻的播种面积占到了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三左右。

  越南的耕地面积不大,但是水稻的播种面积却很大。90年代的时候,曾经把四分之三的耕地用来播种水稻。其实越南的农作物很丰富,橡胶、菠萝等,但它们把其它作物的种植面积都压低,专一发展一种农作物,就是看重水稻的出口价值。集中全力种植大米,提高产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我们虽然耕地面积比越南要多,但实际上农业大省主要是指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整个河南的小麦产量一度占到全国的28%,将近三分之一。而东北地区的主要种植水稻、玉米,也占了很大一个部分。就以河南为例,平均下来种植的小麦要供4亿人,一个省养活四亿人,比越南要强多了吧。所以,我们国家完全能做到用一个省的耕地养活几亿人口,只是大家平时没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是制造业大国,所以不可能把所有资源都去发展农业。

  我们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国家,而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不可能把全部资源投入到农业上面去。比如,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肯定主要发展商业和高科技产业,而不会发展农业。同样,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也不适合大量的发展农业,因为当地的气候不适合农业发展。

  越南的农业生产效率并不高,但是农业人口占比很大,劳动力充足。

  而越南就不一样了,在十年前,越南还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化国家,全国近一亿人,有将近一半人都是农民或者从事跟农业有关的行业,5千万人养活一亿人,再出口点大米,没问题吧。而我们呢?实际上绝大多数农民都不再单纯的种地了,而是外出打工,或者做一些小生意,纯粹的农业生产者其实并不多。而我们同样养活了14亿人。

  越南地处热带,水稻一年可以收获三季,这也是它的优势。

  越南地处热带附近,气温比较高,降水比较充足。加上湄公河流域的土地十分肥沃,非常适合种植水稻。而且当地的水稻可以一年收获三季,换句话说,同样土地,越南大米产量就要翻几倍。这是气候问题,南方温度高,适合水稻生长,而北方气温低,只能收获一季。这一点不用羡慕,只是气候决定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在我们国家,基本上就是几个省的农业养活了全国。现在有的地方发展制造业、有的地方发展金融,有的省份发展农业。虽然大家的分工不同,但其实大家都在给国家作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最难说出口的姓
中国姓氏有好几千,这个姓氏是最难说出口的。睾(gāo)姓,中国罕见姓氏。此姓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广西等地域,属于别人问名问姓时,最不好意思出口的姓,比如最常见寒暄里,“您贵姓?”,“姓睾”,“哪个睾?”这个姓最尴尬地方就在于,能让别人一听即懂,或者说最常见的词汇里,仅能联想到某个生理学的名词。睾姓虽然不好意思说出口,但它却是不折不扣的古代“贵姓”。这个“贵”可不是恭维,而是实打实的。因为睾姓源于睾陶,睾陶则是上古四圣之一,五帝少昊的后裔,和尧、舜、禹并列,而他的影响,可不仅仅局限于虞夏两朝,还被中国人奉为司法之祖,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法律体系。除此之外,他还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比孔子要早上千年。皋陶生于曲阜(一传为山西洪洞县皋陶村人),皋陶姓嬴(汉朝始误作偃姓),被大禹选为继承人,意外死亡,皋陶之子伯益继承之位。后来改李姓。约公元前2170年,皋陶卒,葬之于六(Lù),后代封地为...
· 水稻
特征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成熟时约有1到1.8米高,叶子细长,约有50到100公分长,宽约2到2.5公分。稻米的花非常小,开花时,主要花枝会呈现拱形,在枝头往下30到50公分间都会开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并结种子,称为稻穗。一般稻穗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长,2到3毫米厚度。病害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如下。昆虫水稻水象鼻虫稻象鼻虫非洲蝼蛄三化螟二化螟大螟褐飞虱白背飞虱斑飞虱伪黑尾叶蝉电光叶蝉白翅叶蝉稻粉介壳虫小稻蝗水稻蓟马瘤野螟稻螟蛉稻苞虫树荫蝶负泥虫稻心蝇亚洲潜叶蝇南方绿椿象动物稻细螨福寿螺冬季候鸟(雁鸭类)沙蚕(盐水蜈蚣)螯虾麻雀斑文鸟微生物育箱秧苗立枯病稻胡麻叶枯病水稻徒长病稻热病稻小粒菌核病水稻疑似纹枯病稻叶鞘腐败病稻褐条叶枯病纹枯病稻麹病谷粒病害稻细菌性谷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黄萎病水稻黄叶病水稻缟叶枯病水稻草状矮化病及其相关病害水稻皱缩矮化病水稻白尖病相关条目山稻育秧移...
· 净出口
净出口与经常账一国的净出口和其在国际投资部位表中的利息收入,再加上他国无偿赠与的单边移转收支(unilateraltransfer),构成了该国的经常账(currentaccount,CA)。如果一国的经常账呈现盈余,其对外净资产便会增加;反之,经常账赤字则造成对外净资产的减少。净出口的值会等同于该国总产出和其国内需求的差值,亦即NX=Y-(C+I+G)。净出口与国际收支帐量测国际收支帐的过程中,在纪录和收集资料方面隐藏着一些问题,试以依照世界各国所给的官方资料,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进出口量分别作加总,会发现出口量多出进口量少许爬线,这似乎意味着这个世界正在运转着贸易余额大于零的经济世界。但是这是绝不可能会有的情形,因为无论与哪一国的贸易往来,任何一笔交易的发生都必须借贷相等,也就是说全世界的贸易余额必须恒等于零。一般认为,国际收支帐中误差与遗漏(discrepancy)项目的出现,是洗钱和...
· 小麦和水稻决定中国历史
原文标题:小麦和水稻如何决定中国历史的走向?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但是在秦统一中国之后,历代王朝却出现了不断向长江流域倾斜的趋势。到了明清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于长江以南地区的钱粮赋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历史学家说,这是因为北方频繁出现战乱,经济遭到了破坏,所以历代政权不得不把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可是这个说法不是很圆满:北方出现战乱,那么南方为什么没有?他们对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进行了认真思考之后,提出了一个猜想:也许这两千年从北向南的变迁,不过是小麦和水稻这两种农作物的一次接力赛而已。小麦与农民起义如果我们一手拿着《简明中国通史》,一手拿着农业区域经济地图对照。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小麦种植业与古代社会动乱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我们先看看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导致王朝覆灭的重大农民起义: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于安徽大泽乡: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爆发于山东莒县:东汉末...
· 大明外交:越南为什么没有并入中国版图?
边疆问题向来比较复杂,邻里之间还经常因小事而起摩擦,国与国之间的事情也难免有些磕磕绊绊。比如我们南方的邻居越南,在历史上,越南与中国的恩怨纠葛不断。越南曾多次被纳入中国的版图,又每次都发现中越南太有性格,日子过不到一起。越南文化上向慕中华不假,真要拉到一个屋檐下过日子,两个人都不舒服。图片来源于网络朱元璋懂这个道理。他对于安南(越南古称安南,1803年改称越南)没多少兴趣,把安南列入十五个不准征讨的国家名单内。朱元璋说:“(安南)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越南这个地方离中国本土又远,交通不便,得到这块地方供给不了朝廷赋税,朝廷还得倒贴钱去维持,得到这里的人民也使唤不动,又不能让他们横跨几千里去服役。朱元璋怎么算怎么觉得征讨安南这买卖不划算,就明令自己的子孙千万不要做糊涂事,去打安南领土的主意。安南的形势在明朝初年风云突变。在靖难之役的同时,越南陈氏王朝的国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