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贵妃”这个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着怎样的来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9
转发:0
评论:0
“贵妃”这个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着怎样的来历,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贵妃”称呼的来历吗?贵妃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书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贵妃”称呼的来历吗?

  贵妃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书》。据《宋书·后妃传》记载,“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华、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以为三夫人”。史籍中的“世祖”,即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孝武皇帝刘骏。也就是说,从刘骏开始,才有了“贵妃”这一等级和称号的妃嫔。在《宋书·孝武十四王传》中,就有一位被史官称作“贵妃”的殷姓女子。这位“殷贵妃”,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个贵妃。

  说来也巧,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贵妃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贵妃竟然都与“乱.伦”有关系。杨贵妃本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后被公公抢得;殷贵妃本是刘骏的堂妹,后被堂兄霸占。在历史上,刘宋的皇帝大多荒淫无道,刘骏无疑是其中最出格的一个。刘骏既然能与自己的生母路太后搞出男女绯闻,“留止太后房内,故人间咸有丑声。宫掖事秘,亦莫能辨也”(见《南史》),那么,他把叔叔刘义宣的几个女儿,也就是自己的堂妹抱上床,便也不足为奇了。

  殷贵妃,本姓刘,刘宋宗室刘义宣之女。刘义宣是宋武帝刘裕的第六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弟弟,后封南郡王。刘义隆被太子刘劭杀死后,刘义宣出兵协助刘骏诛灭刘劭,扶持刘骏即位,是为孝武帝。刘义宣生有四个女儿,个个貌美如花,天香国色。刘骏发现后,便强行将四个堂妹一并召入宫闱,日夜。刘义宣闻讯,不禁大怒,随即起兵造反,“世祖闺庭无礼,与义宣诸女,义宣因此发怒,密治舟甲”(见《宋书·刘义宣传》)。刘义宣兵败被杀后,刘骏更是肆无忌惮,索性将四个堂妹从暗处搬到前台,公开地封她们为妃嫔。四姐妹中,以老二也就是殷氏最为出类拔萃,因“丽色巧笑”得以“宠冠后宫”,被刘骏封为淑仪。

  为了掩人耳目,防人口舌,刘骏还煞费心机地让殷氏认陈郡的殷琰为父,“假姓殷氏”。由于不少知情者因泄露真相被杀害,因此,众人都不知道她究竟是哪一家的女儿,“左右宣泄者多死,故当时莫知所出”(见《南史》)。刻意的矫饰并不能掩盖历史的真相,其中有两大疑点值得注意。其一,殷琰在刘骏执政期间官运很一般,不符合“爱屋及乌”的常理;其二,刘骏死后,前废帝刘子业上台,对殷氏一派的人员进行全面清算,株连甚广,而唯独殷琰得以幸免。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出,殷氏绝不是殷琰的女儿,而是刘义宣之女。

  由于家破人亡,纤弱无助,殷氏对于这段兄妹乱伦的畸形恋情无力抗争,也不敢抗争。好在刘骏对她非常宠爱,这一点,从殷氏入宫后的八年时间里,为刘骏生下刘子鸾、刘子仁、刘子羽、刘子云、刘子文、刘子师以及第十二皇女这一骄人战绩上就可以略窥一二。此外,她的长子刘子鸾也得到了刘骏的青睐,数年间不断被加封,其人气指数甚至盖过了太子刘子业,难怪刘子业日后会对他报复。然而,红颜薄命,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四月,殷氏病逝。殷氏死后,刘骏悲痛万分,乃至“常思见之”。为此,刘骏特意把殷氏的棺材做得像抽屉一般,每当想见她的时候,便将棺材拉开一睹遗容,“遂为通替棺,欲见辄引替睹尸”(见《南史》)。

  刘骏虽然早在孝建三年(公元456年)就拟定了贵妃这一等级,但迟迟没有册封谁为贵妃。直到六年后,也就是殷氏去世后,刘骏才下决心将这一殊荣送给殷氏,“追赠贵妃,谥曰宣”(见《南史》)。在中国历史上,明确记载被冠以贵妃头衔的女子,殷贵妃是第一个。此外,其谥号中的“宣”字,也能让人隐约感到殷贵妃与刘义宣的某种关联。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十月,刘骏将殷贵妃厚葬,仪队相当隆重,“及葬,给蒨辌车、虎贲、班剑、銮辂九旒、黄屋左纛、前后部羽葆、鼓吹”,刘骏本人“悲不自胜”(见《南史》),对此,《资治通鉴》也称“葬宣贵妃于龙山。凿冈通道数十里,民不堪役,死亡甚众;自江南葬埋之盛,未之有也。”

  与殷氏永别之后,刘骏精神焕散,不理政事。每晚临睡前,都要在殷氏的灵前倒酒对饮,接着痛哭流涕到难以自拔,“精神罔罔,颇废政事。每寝,先于灵床酌奠酒饮之,既而恸哭不能自反”(见《南史》)。为了表达对爱妃的怀念,刘骏又诏令有司为殷贵妃修建一座庙,庙成后以殷贵妃长子刘子鸾的封号,称为新安寺。后来,有人提到汉武帝曾用方术与宠妃李夫人的魂魄相见之事,刘骏便也上演了一出“人鬼情未了”。但是,当刘骏想与之握手时,鬼魂却消失了。对此,刘骏“尤哽恨”,于是效仿汉武帝给李夫人写悼赋,亲自写了一篇悼念殷贵妃的文章《伤宣贵妃拟汉武帝李夫人赋》,赋中“遣双灵兮达孝思,附孤魂兮展慈心。伊鞠报之必至,谅显晦之同深”的句子确实哀艳悲怆、伤感缠绵,让人唏嘘不已。

  除了自己写悼赋,刘骏还命江左第一才子谢庄写了《宣贵妃诔》这样一篇哀文。刘骏看后非常满意,忍不住感叹道:“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奇才!”刘骏不仅将谢庄的辞赋刻在殷贵妃的墓碑上,还下令广泛传抄,一时间“纸墨为之贵”(见《南史》)。

  葬礼结束后,刘骏每每想起殷贵妃,便带领群臣到墓地凭吊。他甚至还对一个名叫刘德愿的大臣说:“卿哭贵妃若悲,当加厚赏”。刘德愿是个官迷,为了荣华富贵,“应声便号恸,抚膺擗踊,涕泗交流”。刘骏见刘德愿哭的如此投入,如此煽情,高兴异常,当场就升了刘德愿的官,让他做豫州刺史。接着,刘骏又让羊志哭殷贵妃,羊志随即“亦呜咽极悲”。后来,有人问羊志“卿那得此副急泪”,羊志说他的爱妾刚刚去世,那天是“自哭亡妾耳”(见《资治通鉴》)。这两件事虽然滑稽可笑,但也反映了刘骏对殷贵妃的一往情深。

  大明八年(公元464年)五月,也就是殷贵妃去世两年后,因爱成思、因思成愁、因愁成病的刘骏崩于玉烛殿,时年三十五岁。刘骏死后,太子刘子业即位。想到殷贵妃曾试图让刘子鸾取代自己,刘子业将积攒多年的仇恨全部发泄出来,“新安王子鸾有宠于世祖,帝疾之”。不久,刘子业便“赐子鸾死,又杀其母弟南海王子师及其母妹”。殷贵妃没有想到,她死之后,会给刘骏留下无尽的悲伤哀痛,会让无辜的姐妹、子女惨遭横死。然而,让她更想不到的是,刘子业竟然下令毁掉新安寺,继而“发殷贵妃墓”(见《资治通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贵妃最终以尸体被曝露、被侮辱,为其无奈而凄美的一生,画上了一个悲凉的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的官员为什么要自称“奴才”?这个称呼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古代的官员为什么要自称“奴才”?这个称呼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政治历史上,从曾经的文质彬彬走向了野蛮。最为明显的是从唐宋文明政治到元朝野蛮政治的转变,从元朝开始,专制皇权一步一步加强,几乎压制了所有从下而上的社会组织正常发育,使得皇权一家独大。北宋时期曾经追求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士大夫与皇权共治天下的现象也一度出现,但这也只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宋朝时期曾经出现范祖禹驳回宋仁宗签发任命文件9次,甚至翰林学士如果觉得皇帝意见有不妥的地方,拒绝起草诏书。但是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专制逐渐取代宽容,批评朝政的制度虽然存在,但是却被王安石利用权势所。到了南宋,皇权的专制进一步加强,理想主义士大夫,如朱熹等在南宋已经找不到任何位置。金朝开始的打屁股在北宋的晚期,来自东北的女真族建立了大金政权,在建国短短十年时间里,消灭了草原霸主辽国,并且把北宋赶出了开封。按照文明...
· 太上皇这个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始于汉高祖刘邦
刘邦,在秦朝末期推翻秦朝的,在与项羽争权夺利中打败项羽,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其为汉高祖。提起刘邦,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多半是一个贪财好色的地痞形象。但是,一介莽夫在成为皇帝之后,也有贴心孝顺的时候。在刘邦还是农民的时候,他与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因为刘邦每天“吊儿郎当”,好吃懒做,不下地干农活,这使一向勤勤恳恳的父亲对自己这个一事无成的儿子感到愤怒又着急,常常训斥刘邦,希望他能早日开窍。但事与愿违,刘邦不但没有如父亲所期望勤恳耕种,反而把恶劣性格发展到极致,发展的结果就是起兵造反。对于刘邦的起兵,刘家人并不看好,他们对刘邦的胜利不抱希望,所以也没有参与到造反的行列。但是即便这样,他们还是难以和刘邦划清界限,刘邦的造反还是给刘家带来了不少麻烦,原本安定的刘家为了躲避追兵,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以想见,在这个过程中,刘父对刘邦这个儿子应该是已经彻底失望。出刘家人意料的是,楚汉相争的结果以项羽...
· 丈夫称呼的来历
丈夫,夫妻,老婆,老公,抢婚,男人原来,在我国有些部落,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那时的一尺约合现在的六寸多,也就是一米七左右),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此外,在我系氏族社会时期村落里,当时的男子到了婚配期,要嫁到女方的村子(最早的倒插门现象),与女方一起住在事先安排好的“洞房”里。为防止抢婚,需将他们关在一起磨合一段时间,以培养夫妻感情。在此期间,男子要承担女子要干的家务及该女子在村子里应尽的义务。同时,村落里还规定,已婚男子无论手头在做什么,都必须与妻子保持最多不能超过“一丈”远的距离,以便随时保护妻子,不致被他人抢走。这是“丈夫”一词的另一说法。编辑:LTX0022
· 瑶族历史白裤瑶有着怎样的来历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男子穿齐膝白裤,故他称为“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憨厚、朴实、勤劳、勇敢的白裤瑶山民,在长期求生存的实践中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民族,以其独特的婚俗、葬礼、服饰等各种浓郁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倍受世人关注。白裤瑶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习俗。白裤瑶民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大石山区里,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与自然环境搏斗的艰难生活中,白裤瑶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铜鼓舞最具有代表性。据统计,在近三万人的白裤瑶人口中,就保存有三百多面铜鼓。铜鼓在战争年代作为战鼓使用。铜鼓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一般在每年秋后的农闲时节为五谷丰登或重要节日、逢老人过世时敲打。白裤瑶自从有了铜鼓以后,就把它看成是本民族的象征,人气兴旺的寄托。铜鼓舞不...
· 家族祠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广泛修建的?当时又有着怎样的讲究?
祠堂在家族文化中作为一个相对独特的部分存在,它虽是建筑结构,却承载着醇厚的文化内涵,如其中存放的家谱,建筑中显而易见的宗祠对联、堂号等。祠堂这一概念在历史上是从哪个时期崛起的?小谱有话展开讲讲。图源网络若要探究祠堂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就不得不分为两个概念,一是祠堂这一建筑类型;二是“祠堂”这个名词。“祠堂”这个名词是在汉代出现的。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祠堂”成为早有的祭祀场所的名称。但是作为祭祀场所的祠堂,却是在远古社会末期就已经有了。那时,父系氏族社会,部落中有一种公共场所的建筑,这种建筑的功能是祭祀和祈求,兼有占卜、庆祝和重大决定功能。并且这些建筑不对外开放,只有巫人、祭司等专门神职人员才能进入,只有在重要活动集会时众人才会集聚在此。至于祠堂广泛修建的时间节点。也要分为两个,先是南宋,然后是明清时期。南宋时期理学盛行,家庭礼教和立祠之制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