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神农架野人就是古人所说的山魈?还曾救过迷路的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64
转发:0
评论:0
神农架野人就是古人所说的山魈?还曾救过迷路的人,古人认为山魈是木石之怪,藏在山间作祟。山魈通常只有一只脚,跳跃前行,形状

  古人认为山魈是木石之怪,藏在山间作祟。

  山魈通常只有一只脚,跳跃前行,形状则像人,浑身生满毛发,它的行迹隐匿于山石及莽林之间,偶尔现身之时,便作怪相,用一只脚蹦跳着前行,足以使往来的行客踌躇不敢前。

  《山海经》中的神䰡

  山魈的身世极为古老,其原型可以追溯到《山海经》里的枭阳,《山海经·海内南经》载:“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这里提到的枭阳样子像人,嘴唇长可遮过额头,浑身黑毛,脚掌朝后,披头散发,手执竹筒。

  这类妖怪喜欢抓人,抓到人后便仰天长笑,大笑之时,长唇翻转,盖住了额头,直到笑够了,才开始吃人,可见枭阳是伤人性命的山中精怪。枭与魈同音,或是其流传中的秘密化身。

  三国时代孙吴的学者韦昭的《国语注》:“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缲。或言独足魍魉,山精,好学人声而迷惑人也。富阳有之,人面猴身,能言。”

  山缲即山魈,在这里,山魈又与独脚夔兽互渗,世传夔是独脚怪兽,有牛形、龙形和猴形三种,其中猴形者便是山魈。

  祖冲之《述异记》里记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山魈故事。说的是富阳有一王姓渔夫在河里预先设置了蟹笼来捕蟹,早晨去看蟹笼,发现蟹笼总是被一根二尺多长的木头撞开栅栏,蟹都从豁口处跑光了,这种怪事一连出现三次,渔夫认为这根木头是妖怪,就把木头装进蟹笼里,要拿回家将其烧掉。

  原来这块木头正是山魈所变,当山魈在蟹笼中现出原形,向渔夫求饶,并自陈“我性嗜蟹”,希求渔夫宽宥。而渔夫不为所动,问渔夫的名字,渔夫置之不理。

  山魈 据《聊斋志异图咏》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也写到了书生遇山魈的故事:

  书生在山寺中读书,夜间忽有不速之客造访,是个庞然大物,“面似老瓜皮色,目光睒闪,绕室四顾,张巨口如盆,齿疏疏长三寸许,舌动喉鸣,呵喇之声,响连四壁”。

  书生用刀刺怪物的腹部,却不能刺入,怪物深处利爪,所幸只抓走了书生的棉被,这只怪物就是山魈,惊魂初定之时,书生开启窗格,但见松涛翻滚,山如铁脊,而山魈早已不见踪影。

  《山海经》中的狌狌

  古时林木茂密,山川被动物占据,博物之君子,也难一一指认,彼时的妖怪多是对未知动物的想象,所谓“北方多狐媚,南方多山魈”,妖祟的地域分野,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北方干燥,多土丘,则狐多,南方湿润,丛林葳蕤,则有山魈出没。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山魈即是猿猴之类,甚至有一种原产非洲的猴子也被命名为山魈,它们是最为凶悍的灵长类,能和狮子搏斗,而它们红蓝相间的花脸形同鬼魅,又能发出像人一样的笑声,与我们古代传统中的山魈极为相近。

  《山海经》中的枭阳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狌狌、狒狒等动物,也是山魈的亚种,比如《礼记》曰:“狌狌能言,不离走兽。”狌狌也即猩猩,《尔雅》载:“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这些灵长类动物与人形相近,于野外猝然相遇之时,带来的恐慌是极为猛烈的。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似乎隐隐触碰到了山魈的博物学边界,他认为山魈“非鬼非魅,乃自一种类,介乎人物之间者也”,只不过囿于见知,他也未能完全区分物种之间的差异,但这种推测却是合理的。

  《神农架野人专辑》 1980

  山魈故事在民间还有代际传递,从祖辈流传下来的故事,正是古代神话的孑遗,这形成了集体记忆,甚至左右着民族文化心理。

  时至今日,还可以听到山魈的故事模型,比如湖北神农架的野人传说,有众多目击者声称亲眼见到野人的形迹。

  云南则有“独脚五郎”的传说,喜马拉雅山麓的大脚雪人,也是其流风所致,山魈一族的源流未断,只不过他们的地盘越来越小,仅存的几处深山老林,还有其踪迹,却已是杳然难寻,而红尘之内,已被它们的灵长类近亲所占据。

  咩咩这有一个故事,说:山魈又有公母之分,母的叫山姑,公的叫山爷。山魈性情多变,多顽皮机敏,喜好恶作剧。

  有时也会偷盗路人物品,折腾附近孩童。

  话说,从前有一翁者,常年在山上烧炭,一次他回村抱了只老母鸡,暂养在草寮之中。

  白日中,老翁外出烧炭,母鸡便咯咯咯的叫,恰巧被山姑听到,山姑心知老母鸡可补养身子,于是日日寻来蚯蚓和虫子喂养老母鸡。

  老母鸡一天天胖了起来,老翁啧啧称奇,他知这老母鸡一直关在笼中养,一日不过喂一把地瓜丝,哪里能胖?但既然胖了,老翁心中也有数。

  到了杀鸡煮食的那一天,他故意留了不少鸡肉在碗中,待他晚间烧炭回家时,碗中鸡肉俱已消失。

  但是故事还没完,后来某一天,老翁遇到大雨,失足跌落深沟之中,一时找不到出路,正在老翁茫然担忧之时,见到一大群小孩儿模样的动物在密林中嬉闹。

  他寻踪迹跟了过去,小孩儿便离他远去,他继续跟去,小孩儿又离他远去。

  如此几番下来,老翁竟走出深沟,回到了安全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野人再添神秘:神农架出现不明毛发
湖北神农架林区自然保护区科研所对一份送来鉴别的动物毛发作出无法确认,并建议送检结论。发现毛发的为神农架盘水村四组村民丁飞,多年来经常在周围高山里采药。近日,他在一处名叫燕子洞下的山地丛林寻找药材时,意外发现地上杂草落叶上有一团杂乱毛发。事发地距离神农架林区首府松柏镇西方偏北18公里,连接着曾多次被报道过“野人”目击事件的燕天垭。网络配图“野人”之谜尚无定论,当地居民又有新发现。神农架林区自然保护区科研所13日对一份送来鉴别的动物毛发作出无法确认并建议送检的结论。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接到当地盘水村村委会报告,称有本村居民进山采药,意外捡到一团杂乱怪异的毛发,随及派人了解情况。当地科研所杨开华长期同动物打交道,他对样本采用火烧等方式进行了简单鉴别,确认是动物毛发,但认为基本可以排除是神农架目前已知动物毛发的可能性。该所所长杨敬元表示,不能排除这是棕熊等大型动物的可能性,但建议最好送研究机构...
· 解读古人们所说的脑后有“反骨”的人不靠谱吗?
导读:伸手摸自己的后脑勺,有的人可以摸到一个明显的突起。这样的一块突起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是有关“反骨”之说却让人心中难安。按照通俗的说法,脑勺平的人多是顺民,后脑勺有“反骨”的人大都有反叛之心,这种说法不可信任。而关于这个说法在《三国演义》里面被明显放大,诸葛亮就是通过魏延脑后的“反骨”和一些事情判断魏延不是忠诚之人,一直没有完全信任魏延。事实证明,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也的确有拥兵谋反之举,最终被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大将马岱斩杀。这段故事深入人心,因为诸葛亮智慧过人,他的理论自然有道理;魏延一反,又有了实例证明,“反骨”就这样压在很多人脑袋后面,沉甸甸的。不仅仅在我们国家,西方也是如此,脑后小小的突起似乎在哪儿都不受欢迎。在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反骨”也成为了西方人知人鉴世的标尺,小说中有“犹大的反骨”之说。鉴于此,许多后脑勺长有突起的人便心生担忧: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忠诚?以后找工作或是...
· 古人所说的“孝”有几层含义?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经·小雅·蓼获》在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中,“孝”占据了重要地位,深深根植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国人历来提倡“孝”,儒家也以孝“为仁之本”。那什么才算真正的孝呢?嘘寒问暖甲骨文中的“孝”,是一个小孩搀着一个长须老人。《尔雅·释训》:“善父母为孝。”《说文》曰:“孝,善事父母者。”曾子是个孝子,照顾父母无微不至。不仅早晚问候,而且对他们的衣食冷暖,也倍加关心。陆贾《新语·慎微》记载:“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调寒温,适轻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衽[ren]席之上,而德美重于后世。”事亲须养志孝顺父母不是吃饱、穿暖就行,还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孟子·离娄上》:“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事亲,事之本也。”还拿曾子来说,他侍奉父亲曾皙,每顿饭...
· 古书上所说的“元旦”就是今天的“春节”吗?
是的。古书上的元旦就是今天的春节即农历新年的通称,这是由于1912年改用现行公历(格里历)把格里历新年称为“元旦”,而把传统的元旦称为“春节”了,这是一种移花接木的方法,很容易造成不知真相的人们所误解,认为古书上的元旦就是现今的格里历“元旦”了,这是不正确的,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些历史才不会弄错。此“元旦”非彼“元旦”,古元旦即今天的春节是我国的传统的年节,而格里历元旦(民间俗称阳历年)是从西方传来的,并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它只是一个政治性的节日(今天的财务统计年度分界点)。
· 古书上所说的“元旦”就是今天的“春节”吗?
是的。古书上的元旦就是今天的春节即农历新年的通称,这是由于1912年改用现行公历(格里历)把格里历新年称为“元旦”,而把传统的元旦称为“春节”了,这是一种移花接木的方法,很容易造成不知真相的人们所误解,认为古书上的元旦就是现今的格里历“元旦”了,这是不正确的,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些历史才不会弄错。此“元旦”非彼“元旦”,古元旦即今天的春节是我国的传统的年节,而格里历元旦(民间俗称阳历年)是从西方传来的,并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它只是一个政治性的节日(今天的财务统计年度分界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