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乱世是谁造成的?是宦官外戚还是士大夫集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7
转发:0
评论:0
三国乱世是谁造成的?是宦官外戚还是士大夫集团,一直以来,大家都把东汉灭亡的根源算在了一群宦官头上,特别是灵桓二帝人用的这些

  一直以来,大家都把东汉灭亡的根源算在了一群宦官头上,特别是灵桓二帝人用的这些小人,导致了大汉基业的灭亡。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其实东汉衰亡另有原因。

  世家大族为首的文人们到东汉末年已经拥有完全的实力了。他们拥有选拔官员的权力,依靠这个权力,他们选拔自己的门生,提拔自己的子弟进入权力中枢,形成了一个接着一个利益集团。对于皇帝来说,他们已经构成了绝对的威胁。

  东汉的皇帝们为了对付这些不受控制的权力,决定再找一些帮手。一开始,外戚进入了他们的眼睛。所以,何进、梁冀等人进入了权力中枢。但是这些人实力虽然强,但是到最后却仍然和文官们同流合污。外戚们认为自己出身低贱,没有文官们的支持,自己在权力中枢一定呆不长。这也导致了皇帝们的反感。著名的外戚梁冀就是最后被汉桓帝给干掉的。

  既然外戚靠不上,那只能靠宦官了。宦官们没有后代,权力欲望不像外戚那样强烈。皇帝们把选拔官员的权力一部分分给了这些宦官。例如曹操的爷爷曹腾就曾经就干过向皇帝推举官员的职位,无论什么人想当官,都得向他行贿。而宦官们为了打击自己的对手,亲手掀起了党锢之乱。

  世家大族的权力遭到了,而文人集团则凋敝起来。宦官们虽然不像世家大族那样有权力欲望,但是却仍然。买卖官爵,贪污受贿,什么来钱他们干什么。曹操家族也就靠这个获得了一大笔钱。曹操父亲曾经靠这笔钱,买来了太尉的职位,成功洗白了自己的宦官家底。

  最后,该文人反击了。史书是文人们写的,他们当然会在史书里,写自己的死对头宦官们有多坏,而忘记了自己的行为。这些文人一般都是世家大族,例如袁绍,例如袁术。他们自然怨恨这些宦官平分自己的权力,所以他们一边在史书上大肆咒骂这些宦官,顺便泼脏水。而当时的世家大族们则利用自己的兵权去屠宦官。在何进反宦官事败后,他们就接起了这面大旗。他们率兵杀入皇宫,对宦官们大肆,就连没胡子的年轻官员都难以幸免。这场斗争导致了董卓的最后进京,一场更大的危机来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芒刺在背——东汉外戚和宦官集团的撕咬
其实东汉帝国,自光武、明帝、章帝之后,便开始衰落。光武中兴之后,明、章两帝承继了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得东汉帝国迅速进入繁荣之世,不过虽然和“文景之治”一样,“明章之治”均属王朝初后不久出现的“治世”,但文景之治之后却有“汉武盛世”“昭宣之治”的接踵而来,而“明章之治”虽然前承“光武之治”,使得东汉进入鼎盛时期,然而其后再无盛世之再现,政治即趋向紊乱。虽然究其因是与西汉时社会之弊病并未得到解决有关,而在土地兼并、吏治败坏颇为严重的情况下,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宦官擅权等等弊病接连出现,以至于幼年继位的幼君多需借助宦官才能亲政,于是在所谓的“戚宦之争”下,朝政日益腐败,帝国的黄金时代稍纵即逝,为时极短即转入中衰。其实穷究“戚宦之争”的起因,应该是汉章帝时对外戚的大肆任用。所谓“外戚”又称“外家”“戚畹”,即帝王的母族、妻族。其实自汉以来,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如...
· 宦官、外戚专权(92年)
汉和帝时,东汉王朝由稳转乱,朝政日衰。从这时期,王朝内部出现了宦官、外戚交替掌权的局面,造成东汉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汉和帝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还不满周岁。他们不能亲理朝政,只好由母后临朝,而母后则多请自家人帮助掌权,这便形成了外戚专权。随着小皇帝长大,对外戚专权日益不满,便指使身边的宦官诛杀外戚,宦官又乘机垄断朝政。待皇帝一死,外戚便再立一个新的小皇帝,于是开始下一轮的争夺。就这样,东汉政权像走马灯似的在宦官、外戚手中倒来倒去。从汉和帝到汉献帝,宦官、外戚之争达6次之多。东汉第一个把持朝政的外戚是窦氏。窦氏是汉章帝的皇后。章帝死后,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以窦太后的哥哥窦宪为首的窦氏家族自此掌握了政权。他们依仗权势,为非作歹,激起了许多正直官吏的不满。随着和帝年龄增长,与外戚的矛盾日益火锐,永元六年(94)六月...
· 身处乱世的诸葛亮是出何原因选择“刘氏集团”的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从建安十二年出山辅佐刘备,到建兴十二年病死五丈原,前后效力于“刘氏集团”近三十载。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实力薄弱的“刘氏集团”也因这位青年才俊的加入而一步步走向强大,诸葛亮作为“刘氏集团”的战略制定者,也是建设者之一,他见证了集团发展的前后。从对工作的规划及其选择的角度来看,诸葛亮无疑是成功的,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那么身处乱世的诸葛亮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才选择“刘氏集团”的呢?诸葛亮的出身并不显贵,他在正式上班之前“躬耕于南阳”,对此陈寿在《三国志》上是这样说的:“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畊陇亩,好为梁父吟。”网络配图父亲虽然做官,但很早就过世了,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就跟着叔叔诸葛玄,按理说凭诸葛亮的才华和能力在叔叔诸葛玄的...
· 曹操是乱世之奸雄,还是千古伟人?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因为人们盛传曹操将“有不逊之志”,曹操特意写了篇《让县自明本志令》,自剖心迹,说明自己并无代汉的野心,只不过“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便是曹操当时的心愿。网络配图曹操在讨黄巾军时,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屡立军功。在平定黄巾起义以后,见朝中宦官专权,政治黑暗,遂辞官归隐,“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视官职如敝屣。董卓在进京之后,欲篡汉自立,诸侯或拥兵自重,或兴兵讨伐,刚刚趋于安定的汉朝江山又将分崩离析。曹操为了维护汉朝社稷,毅然加入到讨伐董卓的阵营之中。在诸侯之中袁绍、袁术等各怀异志,首鼠两端,只有曹操与孙坚对汉朝忠心耿耿,作战最为勇敢。对此,王夫之评价道:“故天下皆举兵向卓,而能以躯命与卓争生死者,坚而已矣!其次则操而已矣!岂袁绍等之力不逮操与坚哉?操与坚知有讨贼而不知有他,非绍、术挟奸心以养寇,而...
· 造成灭国的奸臣黄皓是历史上最臭名远扬的宦官
黄皓对于是蜀汉而言,是灭国奸臣,其虽官阶卑微,权利有限,但仍能玩弄权术,搅得蜀汉朝政混沌不堪,实属历史上又一宦官乱政的典型范例。图片来源于网络蜀汉后主刘禅即位后,有蜀汉四相之一之称的董允去世,陈祗取代其侍中的职位,成为了后主的宠臣,手握重权。陈祗支持姜维的北伐,但因为逐渐与宦官黄皓交好,使得黄皓开始干预政事。陈祗死后黄皓操弄权柄,导致蜀汉覆国。董允在世时,黄皓虽玩弄权术,趁姜维大将军征战在外,窃弄机柄,董允常正色匡主,多次斥责黄皓。董允去世后,黄皓与陈祗交好,并开始干预政事。陈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蜀人无不追思允。黄皓,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即使他并不像秦代太监赵高一样有着大权力,但还是能把蜀汉给灭亡掉。如果他有一天权力像赵高一样大,那就更为可怕。你想他并没多大权力都把国给灭了,他如果有权力了,那这蜀汉还能维持得到几年,刘禅能做的了四十年的皇帝吗?他和赵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