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关于言偃的评价是怎么样的?言偃是怎样的一个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8
转发:0
评论:0
关于言偃的评价是怎么样的?言偃是怎样的一个人,身处一个文化断层的时代,并被这个时代裹挟着浮躁与功利,这种悲哀相当无奈。从懂

  身处一个文化断层的时代,并被这个时代裹挟着浮躁与功利,这种悲哀相当无奈。从懂事开始,我们这一代人就一直在迷茫,左顾右盼、千人一面,也许,我们的茫然与2500前未开化的吴人无两,需要的是一种先知先觉的引领。

  言子,名言偃,是孔子的晚年弟子。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二,言子是其中唯一的南方人,所以孔子会说:“吾门有偃,吾道其南。”

  一部《论语》,提及言偃的篇章并不多,大都是孔子与他的论辩,有趣的是,言偃并不对夫子言听计从,而是固执地坚守真理。

  言偃在鲁国做武城宰时,用老师传授的礼乐来教化民众。孔子跑来视察弟子业绩,听闻处处有弦歌,于是笑他说:“割鸡焉用牛刀?”治理个小地方哪用得到礼乐呀。言偃不解地反问:“老师不是说,上层人士学礼乐,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们学礼乐,就容易治理吗?”孔子知道自己失言了,马上对众弟子说:“大家听着,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刚不过开个玩笑罢了。”   

    

  武城有个人叫澹台灭明,长得很丑,孔子曾以为他才薄。一次孔子到武城问言偃:“你在这里得到什么贤人没有?”言偃说:“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行不由径是一种人格的标识,不投机取巧,不急功近利,不营私舞弊,为人堂堂正正。孔子听罢长叹道:“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彼时的江南,远非明清朝重教崇文、一派柔娥细腻,而是一块草莽未辟的蛮荒之地,吴地民风彪炳,吴人性格豪放、为人直爽。生于此的言偃也承袭了这样的性格,他信仰了就学,学了就实践,肚子里没有什么弯弯绕绕。

  言偃尚礼,礼是周朝一种道德规范与等级关系的表现。当时评论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用“礼也”、“非也”来划分。直率的言偃所认知的礼,正是本质的精神内核,而非繁文缛节表面功夫。

  言偃曾经批评子夏的门人:“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是说不去掌握仁礼的精神,只是学习一些打扫卫生、接待客人、应对进退之类细枝末节的功夫,有什么用?这种理念放到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也颇有借鉴意味。我们常看见一些成绩优异的尖子生,为人自私,不懂礼貌,如果不从小培养道德原则,越有知识,才越可怕。

  朴素的道理,跨越古今、放之四海而皆准。言偃曾说:“丧致乎哀而止”,他认为办丧事关键是诚心哀痛,表面上铺张隆重,实际上内心没有一点哀痛,这就不是丧礼的精神。他的“礼”,是真正意义的“礼”,而不是我们今人所仅仅认为的礼仪、礼貌。

  言偃很鄙弃丧家雇人号哭的流弊,虽然哭得比唱歌还好听,但他以为这大大背弃了“礼”的内蕴。可是这样的流弊,绵延数千年,今天依然可见。

  言子所处的年代,文化奔流、个性飞扬,大碰撞大融合。吴人言偃去鲁国任武城宰,而楚人伍子胥、范蠡又来到吴越出谋划策,原本落后的蛮夷之地,逐渐向华夏文化靠拢。

  孔子去世后,前446年,61岁的言偃携家人回到了虞山故土,传道讲学,“吴中弟子从之游者以千计”。64岁那年,言子去世,葬在虞山东麓,这就是今天位于常熟的省文保单位言子墓。

  江南文化从涓涓细流发轫,及至后来的博大深邃,言子,是一位不能忘也不该忘却的先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狐偃的儿子是谁?狐偃的历史评价如何?
晋文公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极其卓著的君王,虽然在位短短九年,却让晋国更上几层楼,奠定了晋国在春秋时代中的霸主地位。狐偃就是辅佐这位霸主成就霸业的功臣之一,人们将狐偃以及赵衰、贾佗、先轸、魏犨五人统称为五贤士,表达了对他们功绩的肯定。身为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偃尽到了改尽的责任,从重耳的少年时期便一直负责教导重耳。重耳逃亡晋国,也是狐偃的主意,为了保全重耳的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狐突作为晋国的使者来到翟国,传达了晋献公已死的消息,也传来了晋国大臣们迎接重耳回国继位的橄榄枝。重耳听闻父亲去世的消息已经很迫切的想要归国,知道可以回去继承君位以后更是想要快点回到晋国,可是狐偃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晋国大臣们的胆子太大了,连弑君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重耳在晋国没有势力,回去了也只会成为那些位高权重之臣的傀儡,有什么用呢?狐突和重耳都被狐偃说服了,最终重耳没有回去晋国继位,晋...
· 狐偃的儿子是谁?狐偃的历史评价如何?
晋文公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极其卓著的君王,虽然在位短短九年,却让晋国更上几层楼,奠定了晋国在春秋时代中的霸主地位。狐偃就是辅佐这位霸主成就霸业的功臣之一,人们将狐偃以及赵衰、贾佗、先轸、魏犨五人统称为五贤士,表达了对他们功绩的肯定。身为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偃尽到了改尽的责任,从重耳的少年时期便一直负责教导重耳。重耳逃亡晋国,也是狐偃的主意,为了保全重耳的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狐突作为晋国的使者来到翟国,传达了晋献公已死的消息,也传来了晋国大臣们迎接重耳回国继位的橄榄枝。重耳听闻父亲去世的消息已经很迫切的想要归国,知道可以回去继承君位以后更是想要快点回到晋国,可是狐偃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晋国大臣们的胆子太大了,连弑君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重耳在晋国没有势力,回去了也只会成为那些位高权重之臣的傀儡,有什么用呢?狐突和重耳都被狐偃说服了,最终重耳没有回去晋国继位,晋...
· 关于邢邵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邢邵因文才出众,官至中书监,摄国子祭酒,备受皇帝信任,每给大臣授职,都要听取他的意见。邢邵在出任西兖州刺史期间,廉洁善政,执法严明,凡有贪赃枉法之事,都能及时处理。因此,辖区内社会安定,鸣冤告状的人很少。距州府五十里的定陶县令之妻,挟丈夫之威,强索民财,激起民愤。邢邵得知后前往追查,吓得她连夜逃遁。邢邵才高位显,但不自傲,对人无论贤愚,都能赤诚相待。他穿戴十分随便,从不追求奢华住宅,待客常在一间陋室。他豁达的性格和宽厚的人品,深得时人赞许。邢邵生活的时代,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兴盛。但邢邵反对"神不灭论"。他鲜明地提出了"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北史·卷五十五·杜弼传)的无神论观点,在当时是颇具胆识的。然而却被驳倒,史称理屈,未然也。邢邵因文才出众,官至中书监,摄国子祭酒,备受皇帝信任,每给大臣授职,都要听取他的意见。邢邵才高位显,但不自傲,对人无论贤愚,都能赤诚...
· 言姓起源故事:吾门有偃吾道其南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是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之一。后来立孔庙,称十哲人第九人。孔子曾长叹自己没有生在英主时代,向言偃描绘“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社会景象,言偃记在心里。后来言偃做了鲁国武城宰,以礼乐教化当地的百姓。孔子到这个地方处处听到弦歌声,对言偃说:“治理这么小小的地方,用着这样小题大做吗?”言偃说:“我是遵照老师您的教导,做官要有仁爱之心,百姓就会拥护,礼乐施行,好的民风就会得到贯彻。”孔子很满意,说:“刚才是开个玩笑,看来你不仅深刻理解,而且身体力行。”孔子又问:“在这里做官有没有发现人才?”言偃说:“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不穿小道,除了公事不到我家。”言偃是吴地常熟人,比孔子小四十五岁,是孔子晚年的学生。作为南方来的贤人,对孔子思想在南方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孔子说:“吾门有偃,吾道其南。”后来言偃回到家乡办学,公元前444年...
· 主父偃是被谁而死的?主父偃的性格是什么样
很多人或许在看完大汉天子后,对于汉武大帝里边的主父偃有所了解。很多人会感觉主父偃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其实他是一个性格非常正直,刚正不阿的人。但是为什么他的结局会这么悲惨呢?我们现在来具体的分析一下,到底主父偃的个性是属于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的下场会这么不好呢!在汉武帝没有遇到主父偃的时候,其实主父偃的个性早就已经是很明显的。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但是他的个性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其实他的人际关系并不特别的好,而且他不会奉承权贵之人。在他年轻的时候,很多人都特别的讨厌他排挤他,让他在这个地方根本无法生活下去,无论到哪里都有人讨厌他,感觉他特别的麻烦。直到他最后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找到了卫青。卫青其实是皇帝的小舅子,在这个时候通过卫青的介绍,卫青让汉武帝认识到了主父偃。主父偃在认识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非常的重视他,然而还给他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让他坐上了武帝谋士的位置。但是由于他后来飞黄腾达以后,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