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墨家和秦国真是死对头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7
转发:0
评论:0
揭秘:墨家和秦国真是死对头吗?,在如今大量影视作品和小说漫画渲染下,战国时期的墨家,在人们心中,早已变成了金

  在如今大量影视作品和小说漫画渲染下,战国时期的墨家,在人们心中,早已变成了金庸式的侠客组织。他们四处打着“兼爱非攻”的旗号,到处行侠仗义。尤其是在很多作品中,还经常出现墨家与秦国对抗,阻止秦国去吞并其他国家,或者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还坚持帮着六国遗民复国。总之,在这些现在的这些作品中,墨家基本就已经放在了秦国的对立面。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战国时代的墨家,与儒家并称“世之显学”,不过就像很多演艺作品中所讲的那样,墨家和儒家,其实还有这非常大的区别。墨家由于没有像儒家那样完整的师承,并且缺乏正史的记载,因而现在仅能通过一些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的只言片语,以此来推断墨家的发展和衰亡。在与墨子时代相差不大的的庄子,在他的《庄子·天下篇》中,记载了当时墨家:“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

  《庄子》中的这段话,可以说是为墨子死后的墨家状况,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记载。根据其中的记载,在墨子去世后的庄子时代,墨家已经分裂为“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三派,并且这三派就像后来欧洲的基督教派一样相互攻讦,认为对方是“别墨”。而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庄子的书中,还提到了一个我们今天可能会很熟悉的名词“巨子”。从庄子的描述来看,巨子在墨家的地位可以说极为神圣,以至于被封为圣人,甚至让人愿意为其舍身。不过考虑到三派之间相互敌视的关系,因此可能三派各有他们的巨子,甚至在之后的发展中,可能伴随着墨家的不断分裂,还会有更很多的巨子。

  ▲墨家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很类似于后来欧洲的基督教发展

  不过有关于战国时期墨家的记载,目前已发现留有姓名的仅有三位。那便是在《吕氏春秋》中,所记载的孟胜、田襄子、腹三位。这三位中,于本文另一个主角——秦国,发生接触的,便只有腹一位。但就至少这两位的经历来看,墨家和秦国之间的关系,不仅不是对立,甚至还相当和睦。

  ▲吕不韦门人们所著的《吕氏春秋》,是窥探墨家和秦国之间关系的重要资料。

  在《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腹:“墨者有巨子腹,居秦”。他的儿子因为杀人罪,按照秦律都该处死,秦惠文王考虑腹年岁已高,且只有这一子,因此决定网开一面,但是腹坚决拒绝,并将自己儿子处死。这篇文章中的记载,可以说不仅与我们现在在各类作品中,所熟知的墨家和秦国关系不符,甚至可以说还是非常的具有颠覆性。秦惠文王是秦孝公之子,在武力扩张方面,也表现的极为积极。就这样一位君主,如果按照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显然应该与墨家不共戴天,但实际上秦惠文王会为了腹之子亲自向腹求情,很明显作为墨家巨子的腹,在秦国的地位绝对不低。

  ▲秦惠文王时期的对外扩张政策,理论上本不应被墨家接受

  同时从《吕氏春秋·去私》这段记载中,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那就是腹在坚持处死自己儿子时,表示“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从这一段来看,此时即使是在以法律严明著称的秦国,墨家本身,其内部也有一套自己的法律,甚至可以说。这个“墨者之法”甚至比秦国律法更加严苛。这从某些角度来说,倒是和过去一些黑社会组织帮派中,林林总总的“规矩”颇为相似。

  ▲秦惠文王时代的秦国墨家仍然保有自己的组织

  那么为何本应坚持“兼爱非攻”的墨家,最后会和秦国合作呢?首先正如之前所说,墨家并不是一个团结一致的团体,比如在《吕氏春秋·去宥》中,就记载了“东方之墨者谢子”求见秦惠文王,但是被“秦之墨者唐姑果”从中作梗,因而未能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其次,墨家与秦国的结合,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也有着非常大的互相需求作为基础。墨子本人虽然反对礼乐制度,但同时主张建立以“贤明之君”为基础,具有层次性的官僚统治。这一点与商鞅变法之后,逐渐行成的秦国政治制度,本身就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同时秦国军功授爵和土地的制度,对于本就带有准军事性质的墨家组织来说,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秦国的政治制度对于墨家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而对于秦国来说,墨家也有着很大的价值。这不仅是在《墨子·公输》中记载的那个大家都熟悉的,墨子组织楚国攻宋的故事,除此之外,在《吕氏春秋·上德篇》中,还记载了:“孟胜为墨者钜子,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於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也就说到这位楚国阳城君,时在楚国吴起变法末期的人物,而孟胜能够胜任替一个楚国大贵族保卫封国重任,可见墨家还依然保留着相当的军事素养。而这对于处在中原西陲,军事技术较为落后的秦国来说,无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

  ▲墨家的军事素养让他们比另一个显学儒家相比更容易得到重视

  与此同时,秦国对于墨家的重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依靠墨家,来为自己完善政治发展的理论,并获得上的优势。比如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为吏之道》中,其阐述的思想,就与墨家思想,有着极高的重合。而墨家“世之显学”的地位,让墨家在战国时期,整个中原社会中,有着很大的话语权。显贵与另一个“显学”,和秦国政治思想相差太大的儒家,墨家无疑更容易被利用,以此来为秦国的扩张在上造势。

  ▲墨家在当时诸子百家的地位,让他们成为秦国值得依仗的重要喉舌。

  那么与秦国有着利益关系的墨家,究竟是如何消失的呢?有关墨家的衰落,目前已发现相关的文献和考古出土,还无法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不过伴随着秦朝的建立,以及一个全新的中央集权政府在中原大地诞生,墨家与那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一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墨家和秦国的关系怎么样?真如电视里所描述的那样差吗
在如今大量影视作品和小说漫画渲染下,战国时期的墨家,在人们心中,早已变成了金庸式的侠客组织。他们四处打着“兼爱非攻”的旗号,到处行侠仗义。尤其是在很多作品中,还经常出现墨家与秦国对抗,阻止秦国去吞并其他国家,或者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还坚持帮着六国遗民复国。总之,在这些现在的这些作品中,墨家基本就已经放在了秦国的对立面。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动漫作品里的墨家战国时代的墨家,与儒家并称“世之显学”,不过就像很多演艺作品中所讲的那样,墨家和儒家,其实还有这非常大的区别。墨家由于没有像儒家那样完整的师承,并且缺乏正史的记载,因而现在仅能通过一些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的只言片语,以此来推断墨家的发展和衰亡。在与墨子时代相差不大的的庄子,在他的《庄子·天下篇》中,记载了当时墨家:“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
· 揭秘:为关羽刮骨疗伤的真是华佗吗?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有这样的叙述,“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此后就上演了刮骨疗毒的千古绝唱。这事儿并不是罗贯中拿大伙儿开涮,陈寿的《三国志》里面也提到刮骨疗毒,只不过动手的是关羽军中的医生而已。因为觉得这个有趣,我把乌头药性细看一遍,顿时觉得从科学角度看关公的刮骨疗毒,里面大有文章,不过,《三国演义》里的华陀之医术,却多少有些颠三倒四。乌头,属于多年生草本药物植物,含有剧毒乌头碱,只要零点几毫克就可以要人性命,涂抹在箭上就成为毒箭,古代通常用于狩猎,有野兽“中者立仆”的效果。说白了,这是一种生物碱毒剂。古代化学不发达,生物碱是常用的主要毒物,像马钱子,就是剧毒,如果看《基督山伯爵》,你会发现这些东西无论东西方,想给谁来个暴毙都是通用的。乌头作为毒剂不但可以通过箭,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我们邻居一位会推拿的研究员先生有几个弟子跟着学中医学大了...
· 墨子不姓墨吗?那他姓什么?
众所周知,墨翟,又称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名震一时的墨家学派创始人,同时也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站在广大底层劳动者立场上阐述治国思想的诸子先贤。关于他传奇的一生我们不再过多赘述,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却是关于墨子姓什么的问题。说到这里,有读者可能会发出疑问了。这还用讨论吗?墨翟,墨子,他肯定姓墨呀,不然我们为什么一直这样称呼他,从未变过?墨子真的姓墨吗?其实不然,譬如我们所熟知的儒家孔子,世人皆以孔子相称,然而孔子就姓孔吗?所以对于墨子的称谓也一样,并不是我们称其为墨子,他就姓墨。那墨子到底姓什么呢?其实这还得从华夏的姓与氏文化讲起。一、“墨”只是墨子的氏我们之所以将墨翟的姓容易认为是墨,这和华夏姓氏文化的迅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先秦时期的姓与氏命名方式,已经和现代大有不同了。首先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何为姓,何为氏。‘姓’在《说文解字》载为:“人所生也”,即表示同一个母亲所生下的孩子同姓。它诞生于原始...
· 揭秘汉国名将皇甫嵩真是报病而终的吗?
皇甫嵩是病死的。前195年,皇甫嵩在家中因病去世,死后朝廷授予骠骑大将军的印章。建中三年和宣和五年,皇甫嵩作为古代名将分别被唐朝和宋朝的君主列入庙堂之中,享供世人祭拜。图片来源于网络初平三年,皇甫嵩奉命将董卓杀死后,被朝廷任命为西征大将军,不久又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后被升任太尉。古代君主都相信占卜天象之术,因为流星出现与皇甫嵩犯冲,就被罢免了职位。被罢免没过多久,又被朝廷召唤回去担任职位,在此期间担任过光禄大夫、太公的职位。兴平三年,在家中因病去世。皇甫嵩,汉国名将,尽职尽责的保卫汉国疆土,建立了丰功伟至的功勋。皇甫嵩为人有勇有谋,恪尽职守,对君主忠诚,对百姓仁爱。在职期间,经常对君主上表陈辞、提供劝谏,而且这些谏言都是他自己亲手书信的,据统计一共有五百多份。皇上看完谏言之后,皇甫嵩会把谏言稿给烧毁,决不留下一丝痕迹。在军队中,对将士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每次都是等事情做完了才会回到帐营中,吃...
· 揭秘安定公主之死:真是亲妈武则天所为吗?
导读:宋代成书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均有详细记载,称武昭仪藏匿起身形,等王皇后逗弄完小公主后悄悄地扼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佯装欢笑地迎接高宗,发现死婴后由宫人指证惟有王皇后探视过小公主,从而点燃了高宗的怒火。但《旧唐书》并未记载此事,加之虎毒不食子,故近人颇有不相信者,认为当时婴儿死亡率很高,小公主是正常死亡,只是被武昭仪所利用而已。按他们的看法,新唐书和通鉴的记载过于翔实,细节栩栩如生,难免启人疑窦,不知这等之事史臣何以察觉?而旧唐书并未记载此事经过,因此指为一大疑点。且按照旧史的记载,武昭仪便必须比任何人都更早发现皇后来访一事,并且立即做好相应安排,神不知鬼不觉地在皇后走后杀害小公主,然后溜出去做出不知情刚从外面回来的样子,这一系列行动很难保证不被宫女发觉,而武媚一向行事谨慎,如此冒险与她向来的作风不符。日本人原百代因此推测,当时婴儿死亡率偏高,可能奶妈把木炭烧得太足,导致小公主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