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薛生白个人著作有哪些?他有着怎样的医学理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05
转发:0
评论:0
薛生白个人著作有哪些?他有着怎样的医学理论,乾隆年间,与薛生白齐名的还有名医叶天士,两个皆精于医道,俱擅治温病,惟彼有相

  乾隆年间,与薛生白齐名的还有名医叶天士,两个皆精于医道,俱擅治温病,惟彼有相轻之嫌,常互相攻击。据传,历史上曾有“扫叶庄”与“踏雪斋”这一杏林传闻。事情是这样的:有个更夫患水肿病,求薛生白诊治,薛氏认为该患已病入膏肓,便推辞未治。更夫回家时,晕倒在路旁。正巧被叶天士发现,经过诊查,认为该病是因为更夫常年受有毒的蚊香熏染而成,经精心调治后病愈。更夫将此事告之众人,一时间州城里人人皆晓。薛氏得知后,对叶天士又嫉妒又恼火,深感体面有失,声誉受毁,遂决计与叶氏比个雌雄,以挽回面子。为此,自名所居为“扫叶庄”,并手书匾额悬挂门首。此事被叶氏得知,极为愤怒,本来二人就互不相让,此时更是怒火上冲,立即应战,草书横匾“踏雪斋”于书斋门首,以表对薛雪绝不示弱。正在两者跃跃欲试,准备争个高低上的时候,叶氏的老母忽然病倒,虽经叶氏精心医治,仍不见好转,叶氏深为焦虑。薛氏的家弟与叶氏平日要好,便将叶母的病情告诉了薛雪,薛氏详知病情后,认为其病毒阳明经证,非重用白虎汤不能扑灭其熊熊之火,生石膏须用至二斤方能奏效。薛弟将哥哥的意见告与叶天士,叶氏方恍然大悟,急煎重剂白虎汤,服后果然病痊。事后,叶氏非常佩服薛氏的医术,便将往日的积怨一抛,主动登门拜访薛雪,薛氏倍受感动,深感内疚,当即摘下“扫叶庄”那块横匾,表示了歉意。从此,两位名家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同为祖国医学的温病学说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载,薛生白曾孙东来出“日讲杂记”八则,载于《吴医汇讲》二卷,并述薛氏事迹,谓薛氏不屑以医见,故无成书,年九十而殁。世传有《湿热条辨》者,首刊于舒松摩《医师秘笈》中,凡三十五条,谓为薛雪作。但亦有医家(如王孟英)认为《医师秘笈》的著者尚难确定。薛氏认为:“湿热之为病,不独与伤寒不同,且与温病大异。温病乃少阴、太阳闹病,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又说:“湿热以阳明太阴为多。中气实则在阳明,中气虚则在太阴,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著,多兼厥阴风木。故本证易耳聋、干呕、发痉厥。”此说为薛氏创见,值得注意。薛氏在《湿热条辨》中,阐述了湿热本证。所谓本证也就是湿热病经常出现的几个主要症状,是辨识湿热病的提纲。即:“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或黄,口渴不引引。”薛氏除对温热病有精辟的论述外,还认为张介宾著《类经》,半信半疑,未能去华存实。又认为《内经》既非圣经贤传,何妨割裂段,于是重为阐述

  薛生白家居苏州南园俞家桥,为宋、元间《易》学家俞玉吾隐居处。命其住宅为“扫叶庄”。薛生白与叶天士在学术上有所分歧,《苏州府志》称“雪生平与叶桂不相能”,这本来是正常的。但后人却将这“扫叶庄”与叶天士联系起来。其实“扫叶庄”之名,有二个含义,跟叶天士都无关系。一是系薛生白著《周易粹义》时,其书稿屡定屡更,芟汰疵类,好似扫去落叶,旋扫旋生,说明薛生白治学之严谨。另一个意思,南园原来树木葱郁,常为落叶封径,行人迷踪,常须童仆扫去落叶,是因特定的地理环境赋以儒雅的文学色彩。沈德潜曾作《扫叶庄记》一文,说得甚为详细。后人谓薛生白之“扫叶庄”,意在攻击叶天士,又编出叶天士有室名“踏雪斋”,寓意攻击薛生白,皆偏听庸人戚戚口舌,不足为凭。

  再者,薛生白家刻本《一瓢斋诗存》、《一瓢诗话》,书口下都刻有“扫叶村庄”四字。以薛生白的文化素养和豁达胸怀,岂能于自己的著作上做此影射别人的心眼?岂能不庄重如此?

  据《墨林今话》记载,有一次薛生白与一位和尚共饮,和尚喝了三十六瓢,而薛生白仅饮“一瓢”,遂以“一瓢”自号,且命其卧室曰“一瓢斋”。他有诗《秋日卧病一瓢斋》:“炎威何自歇,秋意满林园。飒飒催残叶,纷纷下短垣。端居耻贫病,向老念儿孙。掬尽临风泪,谁招迟暮魂。”(薛生白《一瓢斋诗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焘有着哪些医学理论?他著作的医学书籍又有哪些
他不仅对《千金方》、《肘后备急方》之类的著作仔细研究,还对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影响较大的著作加以收集整理,如陈延之的《小品方》、张文仲的《张文仲方》等医著。除此之外,对民间单、验方也并不排斥。书中共收载了6900多首方剂,每一门都是以《诸病源候论》的条目为引,再广引方剂。每一首方,都注明了出处和来源,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许多散佚已久的医书,也都是在这部著作中看到大致内容的。王焘对于方剂的收载,不仅广引博采,而且精挑细选。现在看来,当时收载的许多治疗方法和方剂,都十分切实可用。而书中记载的治疗白内障的金针拔障术,是我国历史上对这种方法的最早记载,且这种方法,现今仍被沿用。《外台秘要》,全书共四十卷。其中1—20卷记的内科病,21—22卷记的五官病,23—24卷记的瘿瘤、瘰疬、痈疽,25—27卷记的二阴病,28—30卷记的中恶、金疮、恶疾、大风等,31—32卷记的丸散等成方,33—34...
· 许叔微的著作有哪些?他有着怎样的医学理论
他一生著述颇丰,辑有《本事方》(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方》)10卷、《续本事方》10卷(均收入《四库全书》)。著有《伤寒百证歌》5卷、《伤寒发微论》2卷、《伤寒九十论》(合称《许氏伤寒论著三种》)、《治法》、《辨证》、《翼伤寒论》、《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书。许叔微是宋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对辨证施治理论多有阐述和补充。他说:“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在其学术思想中较突出的是对脾肾关系的理解,认为肾是一身之根抵,脾胃乃生死之所系,二者之中又当以肾为主,补脾“常须暖补肾气”。这一见解对后世进一步研究脾肾关系和临床座用,很有启发。《伤寒百证歌》,是以歌诀体裁将仲景方论编成100证,以便后学记习,遇有“有证无方”者,就以《千金》等所载之方补上;有议论不足者,多取《巢氏病源》及朱弘、孙尚、孙用和等人言论加以发挥。《伤寒发微论》共22论。第一论列举伤寒...
· 李中梓有着哪些著作理论?有着怎样的成就
著作著有《内经知要》、《药性解》6卷、《医宗必读》10卷、《伤寒括要》2卷、《本草通玄》2卷、《病机沙篆》2卷、《诊家正眼》2卷、《删补颐生微论》4卷、《李中梓医案》等。《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三书,1667年汇刊在一起,署曰《士材三书》。《李中梓医案》本书共收医案50多则,不分门类,不立标题,大多为内科杂病疑难治案。书中体现出李氏长于脉诊和辨证,处方灵活,案语明晰。初未刊行,后收入李延昰《脉诀汇辨》中。医术教育知名弟子李氏门人以吴中医家为大多数,其中以沈朗仲、马元仪、蒋示吉尤卓越。至于马元仪门人又有叶天士、尤在径,一则创立温热论治有功,一则阐发仲景经旨得力,更使吴中医学得以进一步的发展盛行。治学方式李氏治学,博采众长而不偏执一家。他十分重视阴阳水火的相互关系。认为阴阳水火是万物之本,而于人身之中即是气血。水火宜交不宜分,水火的升降出入,运动不止,推动了万物的生长和发展。在...
· 文子有着怎样的成就?他有着哪些著作理论
先秦宇宙生成论《文子》的首篇《道原》即开宗明义地解释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说:“夫道者,高不可极,深不可测,苞裹天地,禀受无形,原流泉浡,冲而不盈,浊以静之徐静,施之无穷,无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含阴吐阳,而章三光;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乌以之飞,麟以之游,凤以之翔,星历以之行,以之取存,是天地万物的起源。道先天地而生,窈冥无形,浑而为一,一分为天地,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四时阴阳亦依此而生,万物乃得以生存活动。因此道是自然的究竟根本,自然万物皆循道而行。“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万物恃之而生,莫之知德,悖之而死,莫之能怨。”道无形无状,无所不包,无处不在。道也是气,“阴阳陶冶万物,皆乘一气而生。”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原始材料,德是万物各得于道的一部分,蓄养成长为具体事物,道与德相辅相成。道是万物的主宰,以无为方式生养了万物,道使万物生长,...
· 罗常培有着哪些著作理论?有着怎样的学术贡献
汉语韵学在汉语韵学方面,他著有《汉语音韵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49年初版,1956年再版)、《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合作,科学出版社,1958年)等专著及一些论文。《汉语音韵学导论》是普及汉语音韵学的入门书。重点在音理方面,将汉语音韵学里的声、韵、调、切4个概念讲清楚,并据语音学原理,对传统的音韵学术语进行爬梳、整理,有助于初学者消除心目中对汉语音韵学的那种“玄虚、含混、附会、武断,甚至还有些神秘难学”等的偏见。《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试图全面考察汉魏到陈隋820多年间韵部的演变情况。这对于弥补先秦到唐宋之间汉语语音演变史研究上的欠缺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他的《十韵汇编》(合作)是《切韵》系韵书材料的总结集。他还与人一起合译了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1937年)。这些都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汉语方言在汉语方言研究方面,他著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