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东汉时期汝南袁氏为何没有陈郡袁氏辉煌?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58
转发:0
评论:0
揭秘:东汉时期汝南袁氏为何没有陈郡袁氏辉煌?,三国之时,袁氏为天下望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和袁术正是凭借这点,

  三国之时,袁氏为天下望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和袁术正是凭借这点,才能在那乱世中迅速崛起。只是,袁氏并非只有一脉。袁绍和袁术应属汝南袁氏。除此之外,还有阳郡袁氏、扶乐袁氏,阳夏袁氏等。

  同为袁氏,却有地区之分,这并不奇怪。就像《后汉文》中所记载,“郡县有沿革,居处有迁移,史称籍贯两岐”。宗族人口多了,发展方向不同,定居在不同地点,导致的结果自然是“籍贯两岐”。

  唐代韩愈曾写《袁氏先庙碑》,其间记载了袁氏袁氏一族的起源。按照韩愈的考证,袁氏的先祖应是舜,其后代有一名为“妫满”者,是武王伐纣立周之后,陈国的第一任君主。而在妫满之后,又有后代名为妫诸,他的封地在袁乡(又说辕乡)。古人常以封地为姓,如此,妫也就成了袁。

  在此之外,《袁氏先庙碑》中还写有这样一句话:“(袁氏)常居阳夏,阳夏至晋属陈郡,故号陈郡袁氏。”这是陈郡袁氏的由来。须知,陈郡之地,与昔日陈国属地大致相似。秦朝之时,陈郡又名淮阳国,陈国的国境则是在淮阳之地。

  袁氏源自陈国,后常居阳夏,阳夏因为属于陈郡,所以被称作陈郡袁氏。大家看明白了吗?从某种意义来讲,陈郡袁氏应是这一宗族的“根”。无论是单列出来的阳夏袁氏,还是扶乐袁氏,都属于陈郡袁氏。只一点,袁绍和袁术所在的汝南不属陈郡,这一支脉应是从陈郡迁移而走,也就是“籍贯两岐”了。

  韩愈雕像

  袁涣,正是三国时期陈郡袁氏的翘楚。时至今日,他的声名虽比不得袁绍、袁术,但观其人生轨迹及后代子孙,却是比袁绍、袁术好得太多。须知,以袁绍、袁术闻名后世的汝南袁氏,先后为曹操为歼灭。他们虽在东汉末年兴隆一时,却如烟云般迅速消散。反观袁涣一门,却在东汉末年之后,香火延绵,到唐朝时亦是人才辈出。孰高孰低,一目了然。至于为何如此,在笔者看来,其根由应在其“家风”。

  话说,袁涣乃是东汉灵帝时官至司徒的袁滂之子。袁滂在世之时,虽权宠盛极,但“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嫣”。这一点,明确记载于史书《册府元龟》之中。袁滂如此,到袁涣时,亦是如此。三国志载,“涣清净,举动必以礼”。所谓清净,为恬淡清净之意。所谓举动必以礼,是为举止遵循立法。这在那动荡的东汉末年,王孙贵胄之子皆藐视王法之时,袁涣可谓是一股清流。

  袁涣有才德,他曾不止一次地向曹操建议,用道德和仁义的力量去教育和安抚万民,收集文献典籍,弘扬先圣教诲,以文治令天下百姓归心,整治天下风气。

  曹操很欣赏袁涣。袁涣去世时,他很悲伤。唐代时官方修撰的《艺文类钞》中,还言明曹操因袁涣的死而流泪,“及卒,太祖为之流涕”。

  袁涣之后,便是其子袁侃。他和袁涣以及祖父袁滂一样,亦是清净自守,性情恬淡。不止于此,还有袁涣的堂弟袁霸、袁徽,乃至其子侄辈袁亮,尽皆有袁滂遗风。试问,若非家风如此,他们又如何都能拥有这样一致的秉性?

  而在此之后,到韩愈所写《袁氏先庙碑》的李唐之时,袁涣所代表的陈郡袁氏辈有才人出,历朝历代皆有活跃在政坛者。

  唐朝姓氏学家林宝曾写《元和姓纂》,其间言明,在魏晋南北朝这诸多朝代中,陈郡袁氏记载于正史的有二十八人,其中,位列三公、尚书令、仆射的便有十七人。历经几次大动荡时代,他们能够始终岿然屹立,远离刀光剑影,莫不与其家风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袁氏郡望汝南郡
汝南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属河南省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此之袁氏为陈郡袁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袁安。汝南郡周代属于蔡国和沈国的辖地。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这里属平舆、宜春和安城三县所辖。至迟在文帝时,汝南郡已由陈郡析置。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属颍川郡。历史沿迹编辑两汉三国时期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这里属平舆、宜春和安城三县所辖。至迟在文帝时,汝南郡已由陈郡析置。景帝二年(前156年),置汝南国,立其子刘非为汝南王。三年(前155年),徙刘非为江都王,汝南国除为郡。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削淮阳国之期思、弋阳二县属汝南。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又得淮阳郡长平县。成帝元延三年,封淳于长为定陵侯,置定陵侯国,属汝南郡。又以新汲县属颍川郡。元延、绥和之际,汝南郡领三十七县:平舆、阳安、阳城、强(=...
· 陈郡袁氏
相关陈郡袁氏世系图注释
· 袁氏郡望陈郡
袁氏郡望陈郡秦置陈郡,或为陈国、淮阳国、淮阳郡。辖今豫东、豫南及安徽近30个县市的广大地区,领12县:陈县、固陵、阳夏、柘县、苦县、新阳、汝阴、寝县、新蔡、平舆、上蔡、项县。东晋著名门族谢氏郡望。治所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淮阳)。隋唐为陈州淮阳郡。此之袁氏为淘涂裔孙直系地望。历史沿革编辑秦始置陈郡。汉初,属韩信之楚国,后除为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惠帝、吕后、文帝时屡陈郡历史地图除为郡。景帝三年(前154年)淮阳国除为淮阳郡。宣帝元康三年复置淮阳国。治陈县(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属兖州刺史部。成帝元延末年(约前8年)领九县:陈县、苦县(今鹿邑县一带)、阳夏县(今太康县一带)、宁平县(今郸城县一带)、扶沟县、固始县、圉县(今杞县圉镇)、新平县、柘县(今柘城县)。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淮阳、太康、鹿邑、西华、柘城一带。平帝元始二...
· 袁氏郡陈留郡
陈留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都、东京、汴京等。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故都”,并与洛阳、安阳、西安、北京、南京、杭州并称中国七大古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试想:如果没有先置的陈留郡和唐代把郡治浚仪移至今开封市区,是否有七代之繁华呢?西汉置编辑春秋时留邑为郑国地,后被陈国所得,故曰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陈留郡,属兖州。当时辖陈留(治所,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陈留城),小黄,成安,宁陵,雍丘,酸枣,东昏,襄邑,外黄,封丘,长罗,尉氏,B,长垣,平丘,济阳,浚仪(故大梁,魏惠王自安邑徙此)等17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以西,开...
· 汝南袁氏—袁氏著名士族门阀
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据《后汉书》、《三国志》、《重修汝南县志》、《百家姓书库•袁姓》及有关资料载,自袁安起,其后的近200年时间里,汝南袁氏家族人才辈出,显盛于世,“四世五公”,“于东汉一代相终始”。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史称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由此势倾天下,成为儒家官吏集团中的首脑人物。有大批故吏、弟子、宾客、门生出于其门,不过很少有实际授业关系。东汉时期选士唯“论族姓阀阅”,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在中国历史上象汝南袁氏这样家族如凤毛麟角。历史渊源据考证,袁氏是虞舜的后裔。西周初,周武王追封先贤后裔,封有虞氏之裔妫满于陈(今河南准阳),建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他的十一世孙有个叫诸公,字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