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雍熙北伐这仗是怎么开始的呢?宋军又是因为什么而失败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17
转发:0
评论:0
雍熙北伐这仗是怎么开始的呢?宋军又是因为什么而失败呢,雍熙北伐是北宋初年最严重的一次军事失败,二十万大军分兵三路伐辽,结果却遭遇惨

  雍熙北伐是北宋初年最严重的一次军事失败,二十万大军分兵三路伐辽,结果却遭遇惨败,使得宋王朝自此失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那么这仗是怎么开始的呢?宋军又是因为什么而失败呢?

  雍熙三年(986),知雄州贺令图上表,说:“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其大将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疾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北)雄州原为瓦桥关,是后周世宗北伐之时所收复的边城,位于宋辽边境之上。

  贺令图身份为知雄州,是宋辽边境上的民政官,有这种上奏并不可疑。然而其内容却多少有些问题,契丹与汉族的文化并不相同,“国人疾之”的情况在燕云十六州等有汉人杂居的地区或许存在,但在北部却不尽如此。

  ▲宋代武士俑

  “国人疾之”或许仅仅是宋太宗发动对辽大规模军事行动的一个借口。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在收复北汉以后,随即出兵征辽,却因战争准备不充分、战术规划不正确而遭受失败。

  ▲鎏金银鞍桥饰、青铜马铃

  太平兴国五年,辽国立即发动一次大规模军事报复,辽帝甚至御驾亲征,欲取道雄州、高阳关入宋境,但却在高阳关地区被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击破,无奈班师回朝。此时,宋太宗便欲乘胜追击,但翰林学士李昉却劝认为此时的战争准备并不充分:“其如大兵所聚,转饷是资,且河朔之区,连岁飞鞔,近经蹂践,尤极萧然,虽偶荐于丰穰,恐不堪其调发,属兹寒冽,益复罢劳。……伏望申戒羽卫,旋师京都,善养骁雄,精加训练,严敕边郡,广积军储,讲习武经,缮修工具,俟府藏之充溢,洎闾里之完富,期岁之间,用师未晚。”(《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

  ▲宋代手刀

  宋太宗“深纳其说”随即班师回朝,但可想而知,在此期间他必然在筹谋北伐之事。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宋朝不仅在边境的莫州至雄州一线开凿运河、修缮城防,还建立一些军寨屯兵训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载:“关南之漕悉通济焉”)在此之后,辽朝对于宋朝边境诸镇进行了一定骚扰,如太平兴国六年五月,契丹以七千人入侵平寨军(处易州),当月又以万人来袭,皆被守军击破;九月,知易州白继赟再言契丹来侵,“逆击之于平塞寨北,斩首二千级”。至次年五月,契丹三万骑分道袭宋境雁门、府州与高阳关,同样被守军击败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23)。

  然而,宋朝并没有在当时就采取军事报复,而是整顿吏治、积极备战。就在雍熙三年贺令图上表以后,宋太宗开始筹谋雍熙北伐。当时刑的部尚书宋琪对于辽朝的弹性防御体系有所了解,接连上书言事:“盖界河之北,陂淀坦平,北路行师,投戈散地。况军行不离于辎重,敌来莫测其浅深,必冀回辕,西适山路。……王师破敌之计,每秋冬时,河朔军州缘边栅寨,但专守境,勿辄侵渔,令彼寻戈,其词无措。……所宜守陴坐甲,以逸待劳,其骑士并屯于天雄军、贝磁相州以来,若分与边城,缓急难于会合,近边州府,只用步兵,多屯弩手,大者万卒,小者千人,坚壁固守,勿令出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

  ▲宋太宗画像

  宋琪本是十六州居民,此番分析其实非常到位。辽军具有很强的野战倾向与野战能力,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机动能力。当作战区域位于河北广袤的平原之时,这种机动性将被发挥到极致。这也使得辽朝的防御体系,天然地倾向于利用骑兵机动性在境内灵活地打击对手,而这对于宋军的后勤保障有着非常巨大的威胁。

  ▲辽披甲骑兵

  宋琪并不建议与辽军进行野外作战,因为他很清楚辽军的野战能力在河北平原将被发挥到极致,因此要“坚壁固守,勿令出战”,防止与辽军进行野战。但这对心系北伐的宋太宗而言却并非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建议,他依然固执地拒绝任何阻碍他北伐的建议,仅仅是在针对辽军机动防御问题之上“颇采用之”。

  ▲武士浮雕,出自王处直墓

  雍熙三年(986)三月,宋朝三路出兵北伐燕云,史称“雍熙北伐”。西路军以潘美自雁门出发,取山后的云、应等州;中路军由镇定方向出发,往飞狐方向行军;东路军自雄、霸州方向发兵,由曹彬等率大军缓行,吸引辽军主力。待辽军主力南下至幽州时,中、西路宋军直取山后诸州;其后,中、西两路合兵,攻向幽州,前后夹击辽军主力部队。

  尽管宋太宗“忧敌断粮道”,而多次下令命曹彬缓行军,然而在三月之初辽军便已利用骑兵攻击宋军辎重部队。《辽史·耶律休哥传》载:“时北南院、奚部兵未至,休哥力寡,不敢出战。夜以轻骑出两军间,杀其单弱以胁余众;昼则以精锐张其势,使彼劳于防御,以疲其力。又设伏林莽,绝其粮道。”《辽史·圣宗纪二》亦载:“(三月八日)丙子,统军使耶律颇德败宋军于固安,休哥绝其粮饷,擒将吏,获马牛、器仗甚众。”

  ▲辽代铁蒺藜

  曹彬主力军本是作为吸引辽军主力的诱饵,但入敌境太深而补给线过长,最终导致辎重部队遭到辽军袭击。曹彬一路“至涿州,留十余日,食尽,乃退师至雄州,以援供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然而辽军并没有给曹彬喘息的余地。至三月初六,萧太后连下三道懿旨,发动主力部队集结南下,至四月初四辽军主力集结完毕,而曹彬所部虽再次夺回涿州,却不得不撤兵返回,并在岐沟关遭到辽军强攻,退守高阳关。

  即便宋太宗明白了辽军凭借机动性所布置的弹性防御体系对于宋军的威胁,但野战倾向在宋军将领之中却并未得到纠正。曾瑞龙先生在《经略幽燕》中分析道:“宋军受到五代相沿袭用的军事信念所影响,偏好野战,崇尚奇袭。当面对相对上强大,亦同样擅长野战的辽军,宋人未能透过新的思维去改变战略的取向,不但令战斗风险偏高,也增加了发生军事灾难的可能性。”

  自曹彬败北以后,西路与中路宋军不得不放弃之前的种种战果撤回宋境,雍熙北伐就此失败。观察宋朝早期的战争情况,我们不难看出野战倾向与机会主义对于宋朝指挥官的种种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宋初的一系列军事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雍熙北伐的背景介绍雍熙北伐失败的原因
雍熙北伐的背景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辽国背景。辽景宗出兵攻宋,在满城遇到挫折,守太尉也被乱箭射死。辽景宗遇到失败以后,心情郁闷,在一次狩猎中得了疾病,不治而亡,死的时候三十五岁。宋太宗剧照辽景宗死后,萧后成为萧太后,辽景宗的长子继位。按照萧太后的话说,辽国是孤儿寡母当政。在这样的背景下,雍熙北伐被宋朝提到了日程。辽朝皇帝新丧,辽国国内出现了不稳定,这使得宋国找到了出兵的机会。雍熙北伐的背景在宋朝方面表现为宋太宗平定了内部各派。宋太宗是继承的自己兄长赵匡胤的皇位。宋太祖赵匡胤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赵德昭,一个是赵德芳。宋太宗先是逼死了赵德昭,又害死了赵德芳。按照赵匡胤死前定下的规矩,宋太宗在自己死后要把皇位传给他的弟弟赵廷芳。宋太宗在赵廷芳身上找了一个过错,将他发配到了房洲。赵廷芳在途中郁郁而终。宋太宗平定了内部,开始准备打一场外部战争来增加自己的威信。在辽国与宋国双重的背景下,雍熙北伐的促成条...
· 田重进:雍熙北伐中大放异彩的宋军将领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为收复幽云十六州,出动二十余万大军分兵三路北伐,初期,宋军进展顺利,连战连捷,可随后却接连遭遇岐沟关、陈家谷两大败仗的沉重打击,北宋开国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就连有“金刀杨无敌”之称的老将杨业也被辽军俘虏后绝食而死,“雍熙北伐”以失败告终。在全线溃败的宋军之中,有一位将领却表现出色,不仅全歼了辽军增援部队,还俘虏了多名辽军将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最终全师而还,不损失一兵一卒,为惨败的宋朝多少挽回了一些颜面。这位在“雍熙北伐”大放异彩的将领,就是北宋初期的名将田重进。田重进,是幽州人,史书上称其“形质奇伟,有武力(1)”,后周时期,应募入伍,被调入赵匡胤麾下。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之后,田重进积功至瀼州刺史,太平兴国年间,跟随宋太宗征讨北汉,录功擢为天德军节度使,后改领静难军节度使。(2)雍熙三年正月,宋太宗出兵北伐,以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
· 隋炀帝实力不弱为什么打仗总是失败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一般带兵出征都会有多多少少的胜利,尽管不能每一次都胜利,但是好歹也能有那么几次的胜利。但是非常奇怪的是隋炀帝每一次出征,每一次都是以失败结尾的。这就让人非常不解了。因为隋炀帝的能力并不是非常的差的,而那些没有能力的人反倒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那个时候,隋炀帝决定要攻打高丽,于是就让庾质来说说对现在的形式的看法,能不能打赢这场战争。庾质就说,战斗是可以胜利的,但是胜利的方法就只有一个,所以皇帝千万不能亲自带兵出征。隋炀帝一听到这个就不高兴了,没好气的说,如果害怕的话不用跟着自己去打仗,留在这里就可以了。但是隋炀帝刚带兵打仗,庾质一直在担忧的事情马上就发生了。敌军一下子就将东城防卫了,而隋炀帝却还非常淡定的说,如果你们投降,我就不会杀害你们,但是如果你们不愿意,我就会对你们不客气了。而这句话就被高丽的士兵当成了护身符,但是隋炀帝却怎么也没有办法将东城攻打下...
· 雍熙北伐
战役背景由于北宋灭掉了辽的附属国北汉,而辽手中又握有燕云十六州,这两个要素的同时出现直接造成了宋辽之间的交恶。两国边境线从979年开始一直摩擦不断,仅979年和980年两年内,双方成规模的战斗就有四起(高梁河之战、满城之战、雁门之战以及瓦桥关之战)。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辽乾亨四年)辽景宗去世,辽圣宗即位。此时崇仪使、领平州刺史、知雄州事贺令图及其父岳州刺史贺怀浦,连同文思使薛继昭上书,声称辽刚刚换了皇帝,政事不稳,可以北伐。一直想北伐的赵光义被说动了,甚至决定要亲征,最后被工部尚书、参知政事李至给拦了下来。不过此后没多久,李至就因为“身体原因”被降职为礼部侍郎。战役准备北宋986年1月,赵光义派天平军节度使曹彬、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向幽州进发,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彰化军节度使米信、沙洲观察使杜彦圭从雄州出发,是为东路军;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田重进从定州出发,直扑...
· 雍熙北伐评价是怎样的雍熙北伐过程是怎样的
雍熙北伐评价是怎样的雍熙北伐评价中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宋朝的当时国情。宋朝的前面是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宋太祖统一全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在军队打仗的时候,宋太祖会派文官监视武将。武将不仅会受到监视,而且还必须按照皇上制定的战略方针作战。也就是说,将领只有统兵权,而没有指挥权。在雍熙北伐中,宋太宗战争,他和一批文官制定了阵图,将这些阵图分发给各将领。正是宋朝这种重文轻武思想的存在,使得宋军将领在雍熙北伐中没有指挥权,最终造成了雍熙北伐的失败。历史学家们在评价雍熙北伐的时候,都会谈到宋朝重文轻武、防范武将的弊端,正是这种弊端的存在,使得宋朝在一次准备充足的大战中错失良机。雍熙北伐评价中也需要提到辽国的情况。辽国是草原帝国,军队以骑兵为主,辽国的骑兵对战宋朝步兵的时候很占优势。雍熙北伐的主要战场是华北平原地带,宋朝的步兵遇到辽国骑兵的时候,根本没有还手之力。雍熙北伐是宋朝准备充足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