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白兰国的遗址在什么地方?是现在的哪里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83
转发:0
评论:0
白兰国的遗址在什么地方?是现在的哪里,在黄河岸边曾经有这样一个地方:青年男女手拉手跳舞,国王和王后坐在中间,女王的

  在黄河岸边曾经有这样一个地方:青年男女手拉手跳舞,国王和王后坐在中间,女王的颈上戴水晶珠链,国王的腰上有青铜佩刀,祭司用玉璧和玉琮祭祀天地,士兵在校场挥舞矛和戈操练,农人在田中种谷,牧人在山上放牧,猎人在林中狩猎,渔夫在河边打鱼,壮士在高台上抬着木筐建筑王宫,侍女在大树下摇着纺车纺纱织布,男人们用石刀砍着鹿肉,女人们用陶罐煮着食物,老人们用石磨磨面,孩子们用陶埙奏乐,石场中有许多人在打造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镐、石铲和石磨,窑场中有许多人在烧制陶器,有陶罐、陶盆、陶壶、陶瓮和陶埙,骨场中有许多人在制作骨器,有骨针、骨铲、骨钩、骨镞和骨笛,玉场中有许多人在雕琢玉器,有玉璧、玉琮、玉铲、玉凿和玉刀,铜场中有许多人在冶炼铜器,有铜矛、铜戟、铜刀、铜铃和铜镜。黄河两岸都是茂密的树林,他们居住在巴沟河的两边,东边日出之处是居住地,西边日落之处是安葬地,这些人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样一直过一千年,然后突然遇到一场灾难,这里的一切就被毁灭了,族人也不知所踪。

  这是我站在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宗日文化遗址上根据出土的文物所想象到的场景,这里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骨器、玉器、铜器现在都收藏在博物馆中,现在有的区域还没有发掘,我们在山头行走的时候,随意就发现了一处堆积很深的灰堆,我们随手从地上就捡起打磨过的石斧,向下挖掘的时候,里面有许多石器,我还找到一片彩陶碎片,我在想是否宗日人在遇到战乱逃往时,煮食物的少女在慌乱中打碎的?

  这里处于黄河谷地中一块突出的广阔台地上,田野中的庄稼茂盛,不像是在青藏高原腹地,倒仿佛是在中原古地,因为这里的海拔也本身只有两千多米,可以想象在五千年前是一个肥美的地方。这里本来已经成为一片荒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批移民到此开垦,聚集成现在的团结村,移民在种地的时候经常挖到陶罐,青海省在进行文物普查时惊讶地发现这里是一处巨大的文化遗址,跟中原文化仰韶文化的西部地方类型马家窑文化有不少共同点,不过又有许多独特之处,藏语称这里为宗日,就命名为宗日文化,宗日意为人们聚集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地,他们却称为人们聚集的地方,我想有远古的集体记忆。此后宗日文化遗址相继在贵德到同德的黄河两岸发现五十余处,我们可以勾勒出黄河上游一个宗日人组成的大王国的疆域。宗日文化的年代大概是《史记》中所说的三皇五帝的时代,那里正好是析支的地域,析支曾经朝觐舜帝,析支又被记载为鲜支、赐支、河曲羌,都是同样的意思,大约是河源的意思,积石山就是从析支山转音来的,同时也是这段黄河的名字,所以宗日人应该就是析支人。可是这些宗日或析支人后来到何处?我发现宗日文化的区域跟后来的白兰国所在大体相同,难道白兰国是宗日文化的承继者?

  宗日文化有太多的谜团待解,由于资料缺失,我们只能推断。经过年代测定,宗日文化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那时在中原地区正是黄帝的时代,他们应该就是古羌人析支,析支曾经拥戴舜帝,一直持续一千年,大概到大禹的时代。看着他们祭祀天地的玉璧和玉琮,我在想为什么在青藏高原的腹地,有如此发达的中原仰韶文化存在。黄帝打败炎帝,炎帝属于羌人族系的首领,析支是中原王朝在西面的属国?宗日遗址已经有房屋的柱础,可以想象到宫殿的雏形。黄帝的王后嫘祖发明纺织,在宗日遗址中有陶制的纺轮。黄帝的臣子伶伦发明音乐,在宗日遗址中有陶埙。黄帝的臣子仓颉创造文字,在宗日遗址的陶罐上有奇异的符号。宗日文化大概消失于四千年前,那时正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大禹在积石山导河,积石山有大小之分,小积石山就是现在的积石山,大积石山则是阿尼玛卿山,宗日文化或者析支王国正在大小积石山之间的黄河大转弯中,难道从那时起宗日王国被大禹灭国?又或者是首都被毁,族人迁移到穆克滩中?

  宗日人究竟属于什么人种?是黄种的古羌人还是白种的丁零人?这里在汉文古籍记载中最初是古羌人析支的地方,宗日遗址中许多文物也可以证实,可是在宗日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西餐具:骨刀和骨叉,难道欧洲现在广泛使用的西餐具最早从这里传播过去的?在现在的黄河大转弯之处,曾经有一个古国叫白兰国,国人是羌族人和丁零人的混合,在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之前这里就已经有连接东西方的古道:白兰道,也就是丝绸之路南支线,当时这里不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荒凉的景象,而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据考证,有一种说法认为炎帝的羌人部落是黄种人,黄帝的部落则是西来的白种人,宗日是否有同样的融合?

  宗日的彩陶非常独特,最有名的一个陶盆上面的图案是男女手拉手舞蹈的,这被认为是青藏高原独特的锅庄舞的雏形。宗日彩陶上还有许多无法破解的图案,这些图案是星图还是实物?这些符号是文字还是图腾?宗日的石器、骨器、玉器、铜器也有许多,其中隐藏着的宗日文化密码还有待破解。

  宗日遗址或析支王国有超过千年的文化遗存,那么他们的后人到何处?我发现在这个地域有一个史书记载极少却影响很大的国家:白兰国,丝绸之路的南支线白兰道就是以它的名字命名的。白兰国曾经是丝绸之路重镇,大体上以穆克川为中心,有一条沙线一直从西域延伸到这里,大概从柴达木盆地延伸到塔拉滩,经过龙羊峡延伸到穆克滩,一直到黄沙头才结束,这在古代是道路的天然标志,所以这里又叫沙州,跟敦煌的沙州不同。白兰国是古羌人和丁零人混合的国家,前面的历史已经不可考,直到三世纪鲜卑部落吐谷浑到来,将白兰国灭亡,白兰成为吐谷浑的大本营,吐谷浑立国三百年,每次经过败仗都“退保白兰”,从那里重新振作起来,吐谷浑灭亡是因为吐蕃从背后袭击了它的大本营。这曾经繁盛的谜一样的白兰国难道是宗日人的后裔建立的?

  宗日有许多谜团待解,我现在可以这样推断:宗日人在黄河上游以黄河大转弯为中心建立一个王国,国名应该不是宗日,可能就是析支,本来是羌族人的地方,后来丁零人到来,建立起一个融合两个种族的国家,首都可能就在穆克滩的莫贺,这里曾经有连接东西方的白兰道。这个国度五千年前跟炎帝的国家相接,二国经常往来,黄帝打败炎帝后他们跟新的华夏国交往,舜帝的时候曾经派使节朝贡,大禹治水的时候被灭,因为交通险远,他们在穆克川重新建立首都,中间可能经历过多个朝代,形成后来的白兰国,白兰可能只是析支人末代王朝的名字,白兰国最终被吐谷浑灭亡。这都是推断,有待更多的文物来破解这些谜团,白兰国王都的遗址可能就在穆克滩中的一个地方,希望早日揭开这个比楼兰古国还神秘的国家的面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江国的遗址在哪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古代江国位于正阳境内,领土疆域在淮河流域一带,其都城遗址在而今的大林乡涂店村,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2公里。在古城遗址内,曾出土有商、周时代生活用陶器残片。公元前623年,楚国灭掉江国,江国子孙纷纷外逃,流落外地,以国为姓,始有江姓。在最近几年的寻根认祖活动中,国内外的一些江姓族人纷至沓来,其中新家坡的“南洋江氏总会”一直与我县的“江氏宗亲会”保持联系,并捐资在大林乡修建了沿淮小学和江氏祠堂。遗址内西北有一高台,高8米,面积为2000平方米,为古江亭遗址。江亭在西汉时犹存。《后汉书·刘表、袁术、吕布列传第十五》载:术,不得过,复走还,六月,至江亭。《后汉书·郡国二》载:汝南郡,高帝置;安阳、候国,有江亭,故国,蠃。《水经注》:淮水又东经安阳县故城南,江国也,今其地有江亭,春秋文公四年,楚灭江。江国故城曾经有口皆碑的二柏土地遍、三步两架桥、七步两座山、十二莲塘月儿弯、...
· 黄国的遗址在现在的什么地方?黄国是怎么灭亡的
以黄国都城为中心的黄邑地区,地处如今河南、湖北、安徽三省边界,沃野千里,山清水秀,水陆交通方便,农业发达,人民丰衣足食。当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麻、鱼鳖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是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鱼米之乡。据历史资料记载,颛顼帝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濮阳一带。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后期阶段,社会总人口少,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所缴的赋税和贡品不足于统治者的特殊生活费用。帝王的子孙人数太多,必须分封一大批王子王孙到全国各地为小王侯,食邑当地,由当地人民的赋税和贡品,供给王子王孙的特权阶层的生活。黄氏宗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来到黄国当统治者,过着统治者的贵族生活。夏、商、周历代王朝,遵循先祖帝王分封制度,承认黄国的王侯地位,世袭相传至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所灭之后,黄氏宗族结束了统治者的地位,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谋生存,共谋发展。黄国故城位于今潢川(光州)西北6公里处的隆古乡,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
· 蓼国的地理位置是在哪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固始春秋为蓼国。《春秋左氏传·文公五年》记载的蓼国位置在河南固始县东北,都城为现安徽霍邱城关附近。国都位于固始县蓼城岗遗址。《春秋左氏传·桓公十一年》记载的蓼国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后,楚国设立“雩娄邑”(邑治在今固始县陈淋镇附近)和“鸡父邑”(邑治在今金寨县开顺镇)两座城池。秦统一中国之后,没有在此设立郡县,蓼国的地盘隶属于九江郡。项羽建立西楚之后,公元前206年在此建立了“九江国”,九江王为英布。西汉在原来的蓼国设立了安风县、蓼县、安丰县、雩娄县、阳泉县,隶属淮南国九江郡。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武帝封淮南康王幼子刘庆为六安王,以此五县归其辖。后又设“义城县”,不久废。其领地的另一部分改称湖阳。汉置湖阳县,属南阳郡。郡该地后世有湖阳城。固始春秋为蓼国。《春秋左氏传·文公五年》记载的蓼国位置在河南固始县东北,都城为现安徽霍邱城关附近。国都位于固始县蓼城岗遗址。《春秋左氏传·桓公十一年...
· 赖国的具体位置究竟是哪里?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赖字在古代的读音与厉字相通,根据古汉语同音通假的规则,常常与厉字混淆在一起,赖国也因此被称为厉国。如在《<春秋>三传》中,同样记载昭公四年楚灭赖国一件事,【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士袒,舆榇从之,造于中军。王问诸椒(伍)举,对曰:”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王从之。迁赖于鄢。楚子欲迁许于赖,使斗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而还。】在《左传》中作“赖”,在《谷梁传》、《公羊传》中都作“厉“。故而有人认为,古代的赖国就是厉国。但事实上把所有的赖国”以为即厉非也“。特别是历史上并不仅有一个赖(厉)国,更使赖国的历史显得扑朔迷离。仅在赖国地望问题上,就存在以下六种说法:说法一赖国在湖北随州。主张这一说法的人,最有代表性的是西晋人杜预。他在《左传·桓公十三年》”楚子使赖人追之不及“注中说:”赖国在义阳随县。“这里所说的义阳即义阳郡,当时郡治今湖北桑阳东南。随县即今湖北...
· 被楚国灭掉的息国,是现在的哪里?
息县在春秋时期曾是息国所在地,如今成为河南省信阳市下辖的一个县。息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北部,淮河从县境穿过,东面、南面分别和淮滨县、潢川县、光山县、罗山县接壤,西面、北面和驻马店市正阳县、新蔡县交界。息县面积约1835平方千米,比深圳市略小一些,人口约100万。息县虽然归河南省信阳市管辖,但是和郑州洛阳开封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有比较大差异,方言和河南方言差别较大,和湖北、安徽比较相似,属楚文化圈。息县的前身息国,其实可以追溯到西周之前。在商朝时期,古息国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和商朝的关系很不错,还有联姻关系。周武王姬发伐纣,灭了商朝,古息国因为和商朝走得比较近,一道给灭了。周王朝建立以后,开始分封诸侯。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第三十七个儿子羽达被封为息侯,封地就在古息国所在,大概位置就在如今的息县。在春秋时期息国虽然不是太出名,但是也可以说是大国。息国国君羽达和周武王是兄弟,正宗的王室血脉,级别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