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槐里县令为什么要告汉成帝老师的御状?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7
转发:0
评论:0
槐里县令为什么要告汉成帝老师的御状?究竟发生了什么,自古以来,无论是正史野史,亦或是传闻逸事,都记载了不少“位卑不忘国,忠臣不畏

  自古以来,无论是正史野史,亦或是传闻逸事,都记载了不少“位卑不忘国,忠臣不畏死”的故事,忠臣义士从来都是国人所推崇的对象。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四》中,也记载了这样一则小小县令直言不畏死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曾做过槐里(治所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县令的朱云上书求见皇帝,汉成帝刘骜在朝堂上接见了他。在朝堂上,当着众公卿大臣的面,朱云对汉成帝说:“当今的朝廷大臣,上不能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急难的大事,对皇上的过错也不能指出来;下不能做一些有益于老百姓的事情。他们不说真话,不办实事,都是一些占着位子,领取俸禄,而不干实事的人(尸位素餐)。正如孔子所说:‘卑鄙的人不可以在君王身边做事,因为他害怕失去官位,因此会无所不为的。’正因为如此,臣请求皇上赐予臣尚方斩马宝剑,以立斩一个佞臣的人头来警告其他人。”汉成帝问:“这个人是谁?”朱云回答:“安昌侯张禹。”汉成帝闻言大怒,道:“你一个居于下面的小小县令,懂得什么?竟敢讥讪诽谤朝廷大臣,当廷折辱朕的老师,你犯了不可饶恕的死罪。”说完,遂令御史将朱云拿下,当卫士前来押解时,朱云抱住大殿的槛栏不松手,以至连槛栏都弄断了。朱云大呼:“臣能够追随龙逢、比干(夏、商时,因直谏而死的大忠臣)而游历于九泉之下,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但这样下去,不知道我们汉朝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御史终于将朱云押了下去。这个小小的县令也真够胆大的,在朝堂上,不但公然打击了尸位素餐的公卿大臣,竟然还提出要斩皇帝的老师安昌侯张禹的头。安昌侯张禹,何许人也?

  安昌侯张禹是汉成帝最信任的人。他虽然年老多病,但仍以特进的身份做汉成帝的老师。他整天待在家里,既不用上朝,也不用干活,可当国家有大事时,皇帝一定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举两个例子就能看出汉成帝对张禹的信任和尊敬程度了。

  第一例:张禹请求汉成帝把平陵肥牛亭的土地赏赐给自己,准备在这里建造坟墓。在朝中掌握大权的曲阳侯王根坚决反对,他反对的理由是,这块地位于汉昭帝陵(即平陵)寝庙的前面,是祭祀昭帝和王公贵族出游时的必经之路,不宜赐人,请皇帝另外赐一块地给张禹。但汉成帝没有听从王根的意见,照样把肥牛亭这块地赐给了张禹。由是,王根对张禹的格外受宠十分忌恨,经常在汉成帝面前贬毁张禹,而汉成帝却越加敬重、厚待张禹。张禹每次生病,汉成帝都要询问他的病情和饮食起居,并乘车到张府问候,甚至亲自到张禹的病榻前恭拜,张禹则在榻上叩头谢恩。张禹的小儿子没有官职,他利用皇帝来探视他的时候,数次以目注视其小儿子,汉成帝看出了他的意思,就在他的病榻前,任命他的小儿子为黄门郎、给事中。由此看来,托情要官,自古早己有之,传至今时,也就早己见怪不怪了。

  第二例:当时,不少朝中大臣以及民间士人上书皇帝,讥讽说天灾变异都是由于王根家族专权所致,这是上天的警示。王氏家族也确实擅权(从王凤起,到王音、王商、王根直至后来的王莽,王家几代人都一直执掌着朝廷权柄),而且己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汉成帝也认为如此,只是还不能完全确定下来。于是,他乘车来到张禹府中,屏退左右,亲自向张禹询问天灾变异之事,并把大臣和士人对王氏的抱怨告诉了张禹,要张禹帮他拿主意。其实,张禹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知道自己年老有病,来日无多,子孙又多不成器,加上平日就与曲阳侯王根不和,怕到时扳不倒王根,反而使其更加怨恨,自己死后,子孙的日子就不会好过了;不如借机送个人情,让王根感激自己,为子孙留条后路。由是,他对汉成帝说:“在《春秋》一书现的日食、地震等现象,或者恰好碰上诸侯相互攻杀,或者恰好碰上外族侵扰中国,这些天灾变异的出现,是很难说清楚的。所以孔圣人很少谈论天命,也不说神怪,关于性命与天道的联系,孔子更是没有说过;性命与天道有关系这些话,都是子贡这些见识肤浅的腐儒所说的。陛下应该励精图治,用善行治理国家,与天下人福乐与共,这才是治国的要义所在。那些新学小生的话,都是胡言乱语,很容易误导人,请陛下不要相信。”汉成帝因为极其信任和尊重张禹,所以此后不再怀疑王氏专权了。王根和王氏子弟听说这件事后,都非常高兴,王根也因此十分感激张禹,并和他亲近了许多。张禹这一番话,听上去冠冕堂皇、貌似公允,可他却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念说了假话,致使汉成帝从此解除了对王氏家族专权的警惕,从而导致了西汉江山不久后便被王莽所篡夺。

  在汉成帝如此信赖张禹的情势下,朱云却提出来要砍掉张禹的脑袋,这不是自己来找死吗?可这个小小的县令偏偏不怕死,而且还在朝堂上大呼小叫地指责皇帝,这个朱云的胆子也真是够大的了。就在朱云被押下去的时候,又上来了一个不怕死的,只见左将军辛庆忌摘下冠冕,解下印绶,跪伏在殿前求情:“朱云一向以耿直敢言闻名于世,他如果说得对,就不能杀他;他既使说得不对,也应该对这种敢于直言的行为进行宽容。臣愿意以死相争。”说完,叩头于地,为朱云请免,直至叩得血流满面。幸亏汉成帝还是一个能听得进不同意见的皇帝,气消后就放了朱云。此后,朱云再也没有做官了,而是一直在家乡当教书先生。

  事后,工匠来修理大殿上被折断的槛栏时,汉成帝却说:“不要修了,就这样保持下去,以此来旌表直谏之臣!”从此以后,在汉语词汇中又多了一个成语-“朱云折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是怎样“告御状”的?“告御状”有什么风险吗?
大清律规定:民告官如子杀父,先坐笞五十,虽胜亦判徙二千里。看看,这就是封建社会。一个无所依靠的老百姓蒙冤,想要去“告官”,还要先苔五十。即便是胜了,也要判徙二千里。假如败了呢?轻则翻不了案,遭仗刑;重则性命都要丢掉。这些还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找人写一纸诉状,还要有足够的盘缠到达京城。到了京城之后,直接击鼓鸣冤还好,假如要拦驾,那还要等待机会。告御状,不像影视剧里那样轻描淡写,敲一通鼓就行。真正的告御状就是上面那样。很惨,但也无可奈何。告御状,或称京控,是我们通常的说法。在清朝,它有一个官方司法名“叩阍”。一个门,一个昏,念什么?就念hun,也就是扣击宫门的意思,以此来表示官吏、百姓到朝廷诉冤,类似于现在上访的一种制度。“叩阍”之后,问题在哪里解决呢?多数情况下,回到下面的省里解决。回去的费用是官家担负的。“叩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击鼓申冤,另一种是拦驾。击鼓申冤者经通政司讯供,迎驾申诉者...
· 栗姬为什么要骂汉景帝是狗?发生了什么事情
皇帝托孤给爱妃:帮朕照顾皇子们,爱妃却骂他是狗,结果很快被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帝制时代,皇权高于一切,所以即使有妃嫔再“吃香”,她的地位、权势和所受恩宠无不是得自于皇帝,若一旦得罪夫君,极有可能会落得“一无所有”的地步。历朝历代因得罪皇帝被废的宠妃都不在少数,其中汉景帝爱妃-栗姬的遭遇堪称典型。早在汉景帝做太子时,栗姬便已经开始服侍他,并相继诞下长子刘荣、次子刘德(河间献王)、三子刘阏(临江哀王)。由此可以推测,栗姬深得景帝的宠幸,在很长时间里达到近乎专宠的程度。等到景帝继位5年后,因为薄皇后迟迟无子,便按照长幼次序,册立刘荣为皇太子,时在景帝四年(前153年)四月。但就在刘荣被立为太子之前,随着年纪渐长、容颜顿减,先前专宠后宫的栗姬渐渐地输给“后起之秀”。而景帝的亲姐、馆陶长公主刘嫖为了讨好弟弟,又不断地给他进献美女,由此让栗姬更是无缘恩宠。时间一长,栗姬...
· 班婕妤为什么要自请去替汉成帝守陵?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成帝辜负了班婕妤,可班婕妤为什么还要自请去替他守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班婕妤是汉成帝刘骜的妃子。她出身功勋之家,父亲班况为越骑校尉,在汉武帝时即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她自幼聪明,工于诗赋,才貌双全,是个才貌双全的人中楚翘。不过,在历史上更为著名的是班家的后代,她的侄孙辈,班超、班固,和班昭。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汉书》,一代才女班昭,人称曹大家,是《女诫》的创始人。班家历史上有这么多名人,而班婕妤又是班家祖上最引以为豪的祖先,这就可以想象这位女祖宗是有多么光辉夺目了。这样一个光辉夺目的美人儿入了宫,自然可以得到皇上的青睐。所以她初进宫时只是少使的官衔,官居十一等级,算是下等女官,但不久就升了婕妤。极受汉成帝宠爱,甚至一度想废后另立,却被班婕妤严辞拒绝,反而劝了夫君许多大道理。从历史的长河里来说,真不知道班婕妤的本分守礼是好还是坏。如果她当初真的接纳了...
· 揭秘:古代清朝进京告御状有多难?
相信很多朋友在影视剧或者小说戏文之中,经常看到有人进京告御状,也就是直接向天子告状,最后得以申冤,是皆大欢喜。那么古代社会中,进京告御状真的那么简单吗,今天宋安之就来说说这个问题。一个庞大帝国的建立是很困难的,开国皇帝是需要历经各种苦难加上大气运,才可以打下这片天下。而帝国建立以后的治世其实也很难,毕竟要维系一个如此之大的帝国。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模式之中,虽然皇帝个人的能力是重中之重,但制度的完善与否也很重要。在古代社会之中,庞大的官僚机构在治理帝国过程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贪官污吏,总是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冤案发生。而这些冤案如果在地方得不到解决,除了造反,那就是上京申冤了,毕竟皇帝在一般人的心里,就是最后的仲裁,就是最后的“青天”。对于这一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在法律上允许平民百姓或冤案当事人直接向皇帝申诉冤屈,一般称之为叩阍制度。说白了皇帝本人为人民树立了一个最后的青天形象,...
· 汉宣帝为什么要重用韦玄成?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韦玄成是什么人,汉宣帝为什么要重用他,他有什么贡献,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说起韦玄成的事儿,还真不是因为贤良方正而被举荐,而是因为一坨大便。老丞相韦贤是死在张安世和夏侯胜前面的,陛下跟他的关系也非常好,所以特别下诏,恩准韦家的儿子继承扶阳侯爵位。按道理说,应该由韦贤的嫡长子承袭扶阳侯,但很不巧,韦贤刚死,他的大儿子就因为犯罪而被抓。一个囚犯袭侯爵之位,这就犯了极大的忌讳要知道当今陛下是囚犯出身,被赐予侯爵之位,然后再登基称帝的,你一个小崽儿活腻了,走陛下的老路?这在立法森严的古代是绝不可能发生的。所以韦家人想了半天,一来害怕招来祸水,二来也觉得这样做败坏韦家名声,于是就擅自修改了韦贤的遗诏,让当时是大河都尉(位子低于杂牌将军的中级将官)的二儿子韦玄成继承爵位。然而韦玄成这个人很懂得孝悌之道,他不想违背父亲的遗嘱,也不想干出这种僭越大哥名分的事儿,所以他宁可不要这爵位。当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