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赖国的起源是什么?赖国的先祖是谁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26
转发:0
评论:0
赖国的起源是什么?赖国的先祖是谁,赖国是炎帝后裔所建的国家。这种说法起源较早,一般认为在魏晋时就已经出现。如在

  赖国是炎帝后裔所建的国家。这种说法起源较早,一般认为在魏晋时就已经出现。如在西晋人皇甫谧所撰的《帝王世纪》中,就认为湖北随州一带的赖(厉)国与炎帝神农氏有关,说「神农氏起于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至唐代,李泰撰<括地志>,也赞同这一说法,认为这一赖国以境内的厉山而得名,其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昔神农氏生于厉山,所谓列山氏也。春秋时为厉国」。此后,<太平寰宇记>、<路史.国名记>、<读史方舆纪要>、<大清一统志>等都袭此说。另外,在宋人编撰的<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等书里,也认为赖国是「三代诸侯赖子之国」,或「周不得姓之国」,主张其血缘另有所出。清朝人顾栋高撰<春秋大事表>,更进一步指出厉国是炎帝本国,姜姓。上述这些都告诉我们,在湖北随州一带的厉国是一个姜姓国家,血缘先祖是炎帝。此外,当代学界也有人根据古代厉、赖、列等字相通的事实,指出炎帝及其后代最早活动在山西汾水流域,后约在商代东迁河南鹿邑的厉乡。也就是说,在鹿邑一带的厉国也是炎帝的后裔所建的国家,血缘出自炎帝系统。

  在台湾和新加坡等地的赖、罗、傅三姓人中,一向流行三姓联宗之说,并因此成立了三姓宗亲联谊会。他们根据代代相传的家族历史和家谱上的记载确信,早在春秋时期的鲁昭公四年楚灭赖时,「赖氏族人为避厉灵王之害,有改罗、傅二氏的,以国属近邻,兼有姻亲关系,故有赖、罗、傅联宗说法。」。事实上,三姓除赖姓出自叔颖之后外,大多数罗姓或傅姓的人另有自己的血统源流:

  首先

  从姓氏来源看,赖姓出自古代的赖国,而罗姓则主要出自古代的罗国,相传是祝融或颛顼的后代。另外,出自北魏鲜卑族的破多罗、叱罗等姓的人,以及唐代西可汗斛琴罗的后代,清朝皇族爱新觉罗、贵族萨克达等也都有人改姓为罗;傅姓则主要尊奉商朝宰相傅说为祖先,或者自称是周代受封于傅邑的大由的后代;

  其次

  从郡望堂号上看,赖姓主要分为颍川、松阳、南康、河南四支,罗姓则有豫章、长沙、三龙、柏林等望,傅姓也有清河、北地、巨鹿、茂陵、襄阳、庐州、庆阳、宁夏、邺下、清州、尚儒、双凤、义渠、三德等支派,可见也不一致;

  再次

  从家族文化和祠联堂联上看,赖姓称「名噪秘书,志匡王室」,罗姓称「鸟迹征奇,藻思发琳琅之笔;钱江互瑞,倡言成吴越之功」,传姓称「尊儒尚学,崇位抑奢」,也不相同;

  更为重要的是,三姓各有自己演变和播迁的历史,有着较大的区别和本质的不同。

  因此,我们在对赖姓进行研究的时候,尽管应首先着眼于它与罗、傅二姓之间在血缘上的共同之处,同时也应看到它们各自的特点,不应一味地认为它们全都尊奉叔颖为祖先。尤其是在罗、傅两姓中,尊奉叔颖为祖先并认为与赖姓同宗的,其实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已。我们不可以由于在台湾和新加坡等地有三姓同宗联谊会的缘故,就一概地认为所有的三姓人都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赖国地望与赖姓起源刍议
赖氏以国为姓,赖姓起源于赖国,这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一致的结论,因此考证出赖国的地望,赖姓起源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赖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小国,在先秦文献中有关赖国的资料较少,关于赖国地望更没有一处直接记载。所以赖国究竟在什么地方,全靠注释家的解释,而注释家的意见又不一致。汉以后的史书倒有关于赖国地望的记载,而所指也是各不相同。所以直到现在关于赖国地望的问题,仍是扑朔迷离,难以确认。最近为去河南省息县参加赖氏起源学术研讨会,而查阅一些资料,对赖国地望有个粗浅认识,写出来以就教于方家。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世本》,对于古国世系和姓氏源流的记载最为可靠,司马迁写《史记》,班固著《汉书》曾多次引用,但《世本》在唐代已经残缺,到南宋已经佚失,现在只能靠各家辑佚本和补辑本了解到一些残缺的情况。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世本八种》中收录有秦嘉谟辑补《世本.氏姓编》,其文曰:“赖氏,国名,以国为氏。”按此条秦氏辑自《姓...
· 赖国赖姓之源
赖为商周古国。赖,古代文献或作厉。《左传.昭四年》楚灵王“灭赖”,《公羊》,《谷梁》二传并作“灭厉”。《释文》云:“灭厉如赖字,又音赖。”《史记.老子列传》之“厉乡”,《后汉书.郡国志》、《太康地记》和《水经.阴沟水注》等均作“赖乡”,说明古厉、赖同音互用。据《逸周书.世俘解》载,周武王克商后,曾派“百韦命伐厉,告以馘俘。”表明至迟在商代末年赖已立国,与商为盟,因而受到周武王的征伐,转而服于周。赖国地域在河南鹿邑一带。《水经.阴沟水注》云:“水又东迳苦县西南,分为二水。支流东北注于赖城入谷……水又东北屈,至赖乡,谷水注之。……边韶《老子碑》文云:“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存,在赖乡之东。”赖城,即赖乡城,也就是赖国都城。传世的春秋早期鲁大司徒_铭云:“鲁大司徒子仲白作其庶女砺孟姬媵_,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之。”砺即赖,为鲁女孟姬所适之国,表明河南之赖与山东之鲁存...
· 对赖厉一国及赖国古城遗址的看法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郝本性一、关于厉与赖是否为一姓或一国问题的看法主张厉与赖为一者为晋之杜预等人,其后还有不少人,现在研究者此说也很多。其根据为《左传》昭四年:“楚灭赖”,而《公羊》、《谷梁》皆作“厉”,而且晋杜预于《春秋左传》僖公十五年注厉为随县历乡,约在今湖北随县境。并主张:“赖”与“厉”为一国。其后,清代洪亮吉《春秋左传诂》与高亨《古字通假会典》赖与厉条,主张赖即厉。陈也有此说。《史记.老子列传》之厉乡,明末清初王夫之定为鹿邑县境。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有《古赖厉一国论》。其后,似乎赖与厉已为一国之说可以成为定论了。但是,厉与赖,字形不同,字义不同(赖为赢也,雠也,厉为“旱石”、“磨石”),字音相同,在古书中,通假之例甚多,马王堆帛书与楚竹简中证明,战国至两汉时滥用别字,造成混淆较多,我们不能因此便认为通假就是一个字,要找出本字。而且汉代厉姓(魏郡太守厉温,见广韵)、...
· 赖姓的来历是怎么样的?全部是来源于赖国吗
关于赖姓发源以后的迁徙问题,是赖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间题,也是更好地为寻根问祖服务的依据。如果要全面进行研究,显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这里仅根据手中掌握的资料,重点探讨一下赖姓人向南方各省和台湾的迁徙问题。关于赖姓人向南方各省的迁徙活动,目前在海内外流传较广的<蕉岭赖氏族谱>、台北<西盛赖氏族谱>、福建德化<侯卿赖氏族谱>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蕉岭族谱><蕉岭赖氏族谱>记载,赖姓在得姓以后,由于受姓之地在秦汉时期属于颍川郡的管辖范围,因此也多称自己的郡望或堂号为颍川。后来,一部分人在赖庄的率领下由祖居地迁居松阳(原注今浙江松阳县西,实则遂昌东南古市镇),至其子赖遇时便落籍为当地人,形成赖姓忪阳郡望。后来,这支赖姓人中有一部分人在南朝刘宋元嘉末迁居南康郡揭阳(原注今江西宁都,实则广东揭阳),开创了赖姓南康郡望。此后,这支赖姓中又有...
· 关于赖国与赖姓的几个问题
赖国是先秦时期的割据国家之一,也是传说中赖姓的受姓渊源所在。由于这一国家过于弱小,加上史书记载颇多歧异,故为后人的研究带来诸多不便。今天,在人们开始重视对赖姓研究的同时,认真探讨一下赖国的历史,弄清其地望所在和与赖姓之间的关系,对于整个赖姓历史的研究将是不无裨益的,本文定名为“关于赖国与赖姓的几个问题”,便是要解决与二者有关的一些问题。一、赖国地望及与厉国之间的关系赖字在古代的读音与厉字相通,根据古汉语同音通假的规则,常常与厉字混淆在一起,赖国也因此被称为厉国。如在“《春秋》三传”中,同样记载昭公四年楚灭赖国一件事,在《左传》中作“赖”,在《谷梁传》、《公羊传》中都作“厉”。故而有人认为,古代的赖国就是厉国①。但事实上把所有的赖国“以为即厉非也”②。特别是历史上并不仅有一个赖(厉)国,更使赖国的历史显得扑朔迷离。仅在赖国地望问题上,就存在以下6种说法;1、赖国在湖北随州。主张这一说法的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