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晋代 皇甫谧

皇甫谧

皇甫谧(215年-282年),字士安,幼名,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古城)人,西晋学者、医学家,曾祖父为东汉太尉皇甫嵩。少家贫,边耕边读。学习废寝忘食。博览儒家经典百家,人称“书淫”。淡于名利。举孝廉而不行,相国征辟而不就。晋武帝屡下诏敦促,皆固辞,终身不仕,潜心著述。上表,武帝赠书一车。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综合编著成《黄帝三部鍼灸甲乙经》,共10卷,乃中国针灸学名著。到了南北朝,才被改为12卷本。 晚年患风痹疾。太康三年(282年)卒,时年六十八。另著《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年历》等。

皇甫谧简介资料
215 年
282 年
皇甫谧相关文献
中国古代名医-皇甫谧
中国古代名医-皇甫谧,皇甫谧出生于公元215年,东汉时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一个贫苦的农舍中。初取
查看全文
中医学―汉晋名医―皇甫谧
中医学―汉晋名医―皇甫谧,  皇甫谧,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一作灵台)人,后随
查看全文
皇甫谧
籍贯之争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对皇甫谧的籍地有了争议,主要是因为明末清初顾祖禹的笔误,朝那县位于固原东南误写为平凉府东南。古文尚书的作伪嫌疑人明代学者梅鷟在其著作尚书考异中,认为《古文尚书》是皇甫谧伪作;这一观点在后来,有支持(如清代史学家王鸣盛、李巨来等)也有反驳的声音。皇甫谧与后来将古文尚书献呈东晋元帝的梅赜,具有师承关系,其学术传承关系为皇甫谧传外弟梁柳,再由梁柳授城阳臧曹,臧曹再授郡守之子梅赜。在汉代亡佚的古文尚书,在东晋付现后,一直有人提出造假推测或证据,到了清代,因为严整的考据手段,古文尚书为后世作伪几成定论。至二十一世纪初,尤因清华简面世,更证其假,也因此在学术界掀起探究作伪者身份与动机的“侦探风”。
查看全文
魏晋政局与皇甫谧之废疾
【内容提要】本文从魏晋之际政治局势与皇甫谧所患疾病之关系这一特殊的切入视角,结合皇甫谧的地域家世学术文化背景,分析他在魏晋政局中基本的政治态度及思想情感。文中较多地使用传统医学理论和唐以前中医古籍中的相关材料,与正史所载皇甫谧在正始末年“得风痹疾”和甘露中“病风”“苦聋”的情况相映证,指出其罹疾之基本原因,和当时朝中紧张的政治气氛所引发的情志忧惧不安、其羸弱的体质状况、以及居处环境、汉魏时期频发的寒冷灾害性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进而依据中医病机之说,对其“风痹”和“病风”的不同病因病机及证候等加以区别辩证,以说明其实际病况,并初步涉及他所以选用服寒食药以疗痼疾之缘由等。皇甫谧在魏末坚拒征辟,隐居著述,精研医理,以学术事业终其一身的人生选择以及他在中古学术文化史中的真正地位由此得以更深理解。【关键词】魏晋之际政治局势汉魏思想皇甫谧风痹病风一皇甫谧是魏晋士人中一个相当独特的人物。他生于汉献帝建安...
查看全文
晋的王朝——针灸鼻祖皇甫谧
? 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名士、针灸鼻祖皇甫谧去世,年68岁。 皇甫谧(mì),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年出生,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是安定郡朝那(宁夏灵台县)人,他是汉朝太尉皇甫嵩的曾孙,但到皇甫谧的父祖一辈,家道中落,以务农为生。从小过继给叔父,跟随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渑池县)。皇甫谧自小的时候,并不刻苦,二十岁的时候,还是不喜欢读书。他
查看全文
皇甫谧相关标签
晋朝医学家
215年出生
彭阳人
282年逝世
安定皇甫氏
医学家
医学家
1 / 3
家族谱大览
永川皇甫氏世谱, 900-1991
永川皇甫氏大钟会,皇甫均皇阁,1991年发行。 仁济大学中央图书馆 始祖皇甫镜,一世皇甫安皇尊的子孙录。
浏览:0
永川皇甫氏族谱
国立中央图书馆, 900-1868 始祖皇甫能长的子孙录
浏览:0
皇甫氏族谱(东安)
皇甫氏族谱(东安)
浏览:3448
椒石邵氏宗谱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 民国19[1930]修, 增补记事至1963年.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部分破损缺页, 难以阅读. 源流 : 邵氏,出召康公之后. 召者,雍州岐山地名. 文王分岐地为召公奭采邑,因食禄于召,以召为姓. 邵氏远祖 : (东汉) 邵驯,字伯春. 召康公58世孙,加邑为邵. 宗祖 : 邵有闻,字达可. 有闻公下二子 : 邵祖义,行百一府君(永思堂始祖) ; 邵祖常,行百八府君(余庆堂始祖). 同由金华迁兰江椒石. 此谱为余庆堂派之谱系. 大分祖(13世) : 邵谧.字圣传.行富一. 华一公长子. 二分祖(13世) : (明) 邵天雨,字受之,号荆山,行富七十一 ; 邵天之,字盛之,号茂华,行富七十六 ; 邵天恩,字惠之,号望华,行富八十七. 皆为华七三公之子. 三分祖(13世) : 邵元绍,行富四十二(华五一公长子) ; 邵天俸,字廷臣,行富九三(华七一公长子) ; 邵天叙,字廷贤,行富七一(华六五公长子) ; 邵天惠,字宗宅,号金峰,行富八三(华六五公三子) ; 邵天宜,行富八一(华七四公之子). 夏洪溪支祖(13世) : 邵诵,字鸣经,行富八. 华十公长子. 行派(4-25世) : 瑞桢 胜元浩长义 荣华富贵贤 谦敦顺嘉庆 有宪惟积善. 散居地 : 浙江省兰谿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兰江椒石邵氏宗谱.
浏览:0
椒石邵氏宗谱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 民国19[1930]修, 增补记事至1963年.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部分破损缺页, 难以阅读. 源流 : 邵氏,出召康公之后. 召者,雍州岐山地名. 文王分岐地为召公奭采邑,因食禄于召,以召为姓. 邵氏远祖 : (东汉) 邵驯,字伯春. 召康公58世孙,加邑为邵. 宗祖 : 邵有闻,字达可. 有闻公下二子 : 邵祖义,行百一府君(永思堂始祖) ; 邵祖常,行百八府君(余庆堂始祖). 同由金华迁兰江椒石. 此谱为余庆堂派之谱系. 大分祖(13世) : 邵谧.字圣传.行富一. 华一公长子. 二分祖(13世) : (明) 邵天雨,字受之,号荆山,行富七十一 ; 邵天之,字盛之,号茂华,行富七十六 ; 邵天恩,字惠之,号望华,行富八十七. 皆为华七三公之子. 三分祖(13世) : 邵元绍,行富四十二(华五一公长子) ; 邵天俸,字廷臣,行富九三(华七一公长子) ; 邵天叙,字廷贤,行富七一(华六五公长子) ; 邵天惠,字宗宅,号金峰,行富八三(华六五公三子) ; 邵天宜,行富八一(华七四公之子). 夏洪溪支祖(13世) : 邵诵,字鸣经,行富八. 华十公长子. 行派(4-25世) : 瑞桢 胜元浩长义 荣华富贵贤 谦敦顺嘉庆 有宪惟积善. 散居地 : 浙江省兰谿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兰江椒石邵氏宗谱.
浏览:0
椒石邵氏宗谱 [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 清光绪6[1880]. 2册 : 世系表. 源流 : 邵氏,出召康公之后. 召者,雍州岐山地名. 文王分岐地为召公奭采邑,因食禄于召,以召为姓. 邵氏远祖 : (东汉) 邵驯,字伯春. 召康公58世孙,加邑为邵. 宗祖 : 邵有闻,字达可. 有闻公下二子 : (宋) 邵祖义,字仁仲,行百一(永思堂始祖) ; 邵祖常,字伦仲,行百八(余庆堂始祖). 同由金华迁兰江椒石. 此谱为余庆堂派之谱系. 祖常公下五子 : 邵贞,字克固,行千二 ; 邵廉,行千四(止) ; 邵献,行千六 ; 邵供,行千七(止) ; 邵谦,行千九. 仅传贞, 献, 谦三派. 大分祖(13世) : 邵谧.字圣传.行富一. 华一公长子. 二分祖(13世) : (明) 邵天雨,字受之,号荆山,行富七十一 ; 邵天之,字盛之,号茂华,行富七十六 ; 邵天恩,字惠之,号望华,行富八十七. 皆为华七三公之子. 三分祖(13世) : 邵元绍,行富四十二(华五一公长子) ; 邵天俸,字廷臣,行富九三(华七一公长子) ; 邵天叙,字廷贤,行富七一(华六五公长子) ; 邵天惠,字宗宅,号金峰,行富八三(华六五公三子) ; 邵天宜,行富八一(华七四公之子). 行派 : 百千曾瑞桢 胜元浩长义 荣华富贵贤 谦敦顺嘉庆 有宪惟积善 忠诚孝悌昌 历盛启康泰 文章达圣邦 修齐存美德 光裕继湻良 仁厚传家宝 芳徽万世昭. 散居地 : 浙江省兰谿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