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朝为什么这么多绍兴师爷?是因为绍兴盛产师爷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51
转发:0
评论:0
清朝为什么这么多绍兴师爷?是因为绍兴盛产师爷吗,过去看清朝的影视作品,县衙之中除了县令之外,还会坐着一个叫做师爷的人,而这个

  过去看清朝的影视作品,县衙之中除了县令之外,还会坐着一个叫做师爷的人,而这个师爷其实并不是公职人员,他们都是县令自己聘请来的。慢慢的师爷这一职位也成了清朝官员的标配,基本上一般的地方官员,都会重金聘请一位师爷,来帮助自己处理公务。到了最后,由于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大多是绍兴籍的,师爷也叫做绍兴师爷,那么为何绍兴会出那么多的师爷?

  首先来说一下师爷这一职位的作用,就拿县令来说吧,在清朝,一个县衙也就那么几十号的人,县令一人不仅要管税收、政务、治安,还要顾及农桑、水利等,所以说清朝的县令是十分忙碌的,不像现在,一个乡政府的建制都比过去的县衙人多。而面对这些公务,县令一人是显然处理不过来的,所以县令会在社会上找一些精通财政、法律等专业性很强的人来帮助自己处理政务。而那些科举不中但办事能力强的人就成了首选。

  而为何绍兴这个地方自古“特产”师爷呢?这就要从绍兴这个地方的人口变迁说起了。在秦汉时代,南方尚属蛮荒之地,可是经过了西晋的永嘉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北宋的靖康之难,这三次变故使得北方的人口大量的南移。而作为鱼米之乡的江左地区就成了首选,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就算是物质丰盛的绍兴也承载不了了,所以慢慢的绍兴也变得困难起来了。但是穷则思变,绍兴人不仅勤劳,而且还好读书,所以一些没有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便将自己的知识用在帮助官员处理政务上,也算是一技之长。

  其次,绍兴能有这么多的师爷,和绍兴的浓厚的文化气息分不开。都知道明清的时候,每年考取的新科进士大都出自于苏杭地区,浓厚的文化气息,让这里的人从小就对教育十分的注重,所以私塾遍地,幼童出口成章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而绍兴成为了最为突出的地方,在明朝绍兴的进士数量为五百六十人,到了清朝就成了七百四十名。有这么多的榜样,让绍兴人变得特别爱学习,但是吧,每年一个地方的录取率就这么多,其他落榜的考生不是说学问差,只是绍兴这个地方竞争太激烈了,所以没考上功名的人,为了生计,就去做了需要很高文化的师爷。

  最后,绍兴师爷多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宗族的力量。看过《乔家大院》的人都知道在清朝末年有着晋商,而晋商这个地域性极强的商业集团,很多都是靠着一个宗族方才发展的这么大。一般他们都是子承父业,兄终弟及,一门的人基本上都是干一个生意的,这就很像现在的家族企业。而绍兴师爷也是这样,他们一般的话也是父亲教儿子,兄长带弟弟,最后整个家族都会从事这一个行业。所以,绍兴师爷在很多地方遇到的话,两人一说的话,没准可能还是同门的兄弟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巧戏绍兴师爷
乾隆年间,方安县遭遇了一场百年难遇的水灾,原县令因治水不利,被朝廷罢官免职。新任县令名叫穆白飞,此人博学多才,为官清廉。这日,穆白飞又为治水的事情愁眉不展,身旁的师爷马天行马六爷轻声道:“穆大人,距此三十外的青峰山上有一隐居奇人,此人学识渊博,如果能请他出谋划策,这水患必然能治。”穆白飞听后微微一笑,几天来,他一直在等马六爷这句话。早在穆白飞还没有上任时,他就听说过马六爷有句名言:铁打的师爷流水的官。他还知道这马六爷是绍兴人,读了一肚子的书,熟谙文牍卷案,做人很圆滑,心地却不坏,只是时不时借机发点儿小财。马六爷从不打诳语,刚才听他说有治水的方法,看来他必然胸有成竹,只是穆白飞还不清楚,眼前这位师爷会如何借用这件事来为自己“赚”闲散银子,而且还做得滴水不漏。果然,还没等穆白飞细问,马六爷便一脸难色道:“只是这位隐居奇人性格怪异,不贪图名利,不关心世事,要想请他帮忙,恐怕比登天还难。”穆白飞干...
· 绍兴师爷:清代官署中的幕僚,由于绍兴籍人较多,故称
绍兴师爷作为一个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幕僚群体,作为清代各级官吏处理政务公事、行使管理职能的智囊和代办,横空出世,横行天下,既是中国幕僚制度演变发展的结果,更是特殊的地域环境、特殊的人文基因和特殊的社会背景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文风炽盛,人才辈出。绍兴古称“荒服”之地。大禹在此治水毕功,地平天成。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绍兴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腾飞。秦始皇巡越,祭大禹,立刻石,教化民众。汉时马臻筑湖,使绍兴风调雨顺,山清水秀,“俗始尚文”、“俗始贵士”。晋室南迁,士人平民纷纷相随,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汉族南迁和多民族融合,绍兴因以“俗尚风流而多翰墨之士”,文风由此焕然,经济益加兴旺,出现了“今之会稽,昔之关中”的繁荣景象。隋唐时期,越窑越纸名闻天下,丝绸茶叶异军突起,山水风光和美如昔,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俗好吟咏而多风骚之才”,人文由是更加兴盛...
· 无绍不成衙什么意思?清朝的绍兴师爷为什么这么出名?
无绍不成衙什么意思?清朝的绍兴师爷为什么这么出名?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师爷在古代等同于幕僚,因为将领出征常常以幕为府,所以出谋划策的人便称为幕僚。清朝时期,各个衙门都会聘请一位师爷,担任主官的助手,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不过师爷中最出名的便是绍兴师爷,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师爷会单独分出一个“绍兴师爷”?实际上这也是因为绍兴籍的师爷很多,而且流传度广,所以一时变成了师爷的统称。绍兴师爷究竟是有多出名呢?浙江绍兴,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仅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兰亭公园,大禹陵),物产名品(绍兴酒),还有一些历史轶事,比如绍兴师爷。绍兴师爷,这个词很多人可能从一些清代笔记小说中听过,但是这到底是个什么职业呢?先说说“师爷”,这个职业大家肯定在古典小说听说过,最有名的莫过于公孙策了,当然,公孙策是虚构的人物,但师爷这个职业却是存在的,不过师爷并不是朝廷官...
· 绍兴师爷之祖徐文长:明代第一全能才子
明代才子特别多。《有永乐大典》的总篡官解缙,有被称为“博览第一”的杨慎,有吴门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不过,论起在后世的影响力之大,民间的口碑之好,除徐渭徐文长外,不作第二人想。图片来源于网络明清官场有句谚语,叫做“无绍不成衙”,意思是官府衙门里绍兴师爷最多。徐渭就是绍兴师爷的祖师爷,他在东南各路才子云集的抗倭总督胡宗宪幕府中,才气最大,名气最响,堪称首席幕僚。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称:“安得生致徐文长,自拔其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刻一印“青藤(徐渭)门下走狗。”晚清艺术大师吴昌硕称其为“画中圣”。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更是对他倾慕到了极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则一语而概之:“三百年中第一人。”说来有趣,除了这些玩高雅的对徐渭顶礼膜拜,平头老百姓对他同样津津乐道。江南一带几百年来,“少年徐文长”机智诙谐的故事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尽管绝大部...
· 绍兴师爷之祖徐文长的一生:明代第一才子
明代才子特别多。《有永乐大典》的总篡官解缙,有被称为“博览第一”的杨慎,有吴门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不过,论起在后世的影响力之大,民间的口碑之好,除徐渭徐文长外,不作第二人想。图片来源于网络明清官场有句谚语,叫做“无绍不成衙”,意思是官府衙门里绍兴师爷最多。徐渭就是绍兴师爷的祖师爷,他在东南各路才子云集的抗倭总督胡宗宪幕府中,才气最大,名气最响,堪称首席幕僚。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称:“安得生致徐文长,自拔其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刻一印“青藤(徐渭)门下走狗。”晚清艺术大师吴昌硕称其为“画中圣”。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更是对他倾慕到了极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则一语而概之:“三百年中第一人。”说来有趣,除了这些玩高雅的对徐渭顶礼膜拜,平头老百姓对他同样津津乐道。江南一带几百年来,“少年徐文长”机智诙谐的故事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尽管绝大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