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朝官员什么职位才能够雇佣师爷?随便什么官都可以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7
转发:0
评论:0
清朝官员什么职位才能够雇佣师爷?随便什么官都可以吗,上千年前,中国就有协助官员处理事务的幕僚。清朝时,依然沿袭这一习惯,并且达到

  上千年前,中国就有协助官员处理事务的幕僚。清朝时,依然沿袭这一习惯,并且达到一个高峰期。幕僚在当时,常被称为“师爷”。

  他们之间有一套极为严密的关系,或者师承,或者以血缘联系。有可能是一个家族,一个地方聚集。“绍兴师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这些幕僚并非是印象中那些獐头鼠目的形象。过去幕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对诗词歌赋极为擅长,甚至还有一些懂得科学、治理黄河的本事。而且,幕僚为了传承,也为了把自己本事留下,还会撰写逐级。

  如《佐治要言》、《续佐治要言》、《学治臆说》、《学治续说》、《幕学举要》、《办案要略》、《刑幕要略》等书籍,都是过去幕僚写的内容。

  不过,幕僚在清朝时也不属于正式官职。他们没有朝廷体制内的职位,属于官员自行聘请的助手。幕僚擅长的事务,大多更偏向实际政务。

  其中包括刑名、钱谷、挂号、书启、征比。刑名是裁决案件,处理人凡。钱谷是征收赋税,出纳经费。挂号是往来公文的收发,归档。

  书启是公私函件的草拟、缮写。征比是赋税的厘定,人丁清查。这六类都有专门的幕僚,都极为重要。以奏疏为例。过去官场门道极深。如果想办好事,绝少不了可以拟好奏疏的本事。这六类幕僚中,其中以钱谷、刑名两类幕僚最为重要。

  他们办的事情,可以直接关系到官员的仕途升迁。清朝会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评定级别。考核内容中,政绩处理就是其中一个关键项。如果评价较低,就会直接影响官员将来可以升迁的位置。

  而清朝时,官员大多是科举出身,或者捐官花钱买来的官职。这些人往往更擅长经史子集的理论内容。对于实际政务的处理,较为生疏。而幕僚师爷长期浸染这些事务。往往是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衙门里的幕僚却能长期扎根。所以,这就使得官员会更倾向于依赖幕僚。

  所以,幕僚虽然没有正式官职,领取的待遇,也是由官员自己出钱聘请,没有固定待遇。但是,因为参与事务的重要性,所以常有超越自身级别的地位。晚清时,左宗棠曾被湖南巡抚骆秉章聘请为幕僚。骆秉章对左宗棠极为信任,大小事务都会咨询左宗棠然后实行。

  一时间,湖南官场都把左宗棠视为骆秉章的代表。左宗棠也因此受到极高的礼遇。所以,当零陵总兵樊燮对左宗棠没有礼敬的时候,左宗棠一个没有官职的人,竟然敢对一个正二品大员抬脚就踢,甚至还当面大骂总兵樊燮是“王八蛋”。虽然左宗棠后来差点因此差点被杀,但也可见幕僚在清朝官场中的影响力。

  因为清朝时,中枢机构的衙门,大多有自己的秘书协助工作,并不需要幕僚。而幕僚擅长的本事,又是地方官员聘请的。所以,清朝幕僚存在的地方,都在地方。从督抚到郡县,各个层级的衙门,都会聘请幕僚。这个涵盖的范围就非常广了。

  清朝时,总督如果兼职的话,就是一品官职。总督衙门就是一品衙门。这种衙门里的幕僚,身份地位就非常高了。而且,对于幕僚来说,如果跟对人,将来可以学习的机会就更多了。曾国藩就曾让李鸿章担任自己的幕僚。李鸿章在曾国藩身边学的东西就很多了。就连懒床的毛病,也一起改掉。

  如果是县衙,也是七品官员。当然,县衙以下,一般官员就没有聘请幕僚的必要了。因为没有涉及到幕僚掌握的事务。清朝衙门的延伸,也只有到州县。

  幕僚的人选,大多是那些科举落榜的读书人。如左宗棠就是没有考中进士,才被迫回到家乡,担任幕僚。其中也有一些是退休官员。其实,按照清朝制度,退休官员如果没有皇帝特旨,不可再参与地方政务。只是这项规定,并没有被彻底执行。他们常会被地方官员聘请为幕僚。

  这些人常年做官,对官场事务极为熟悉。从好处方面讲,可以借用他们的经验,作为顾问。坏处来说,很可能扰乱地方。因为这些幕僚没有官职,朝廷无法对他们正常监督,有很大漏洞。对于很多幕僚来说,他们虽然可以发挥很大的影响力,但实际名声并不属于他们。

  像左宗棠这样可以成为后来晚清四大名臣,开创一番功业。除了个人努力,更多时候,还是历史带来的机遇。他们跟官员的关系也较为特殊。幕僚需要帮助官员办事处理问题。

  但是,却不是官员的下级。如果幕僚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也可以自行离开。而且,因为没有官职限制,幕僚也不用担心受到朝廷限制。一旦有事,处罚时,也只是将幕僚辞职回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师爷是个什么职位?地位低待遇高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朝历史,欢迎关注哦。清朝时期,官场上活跃着一群“临时工”。客气一点,称他们为“幕僚”;刻薄一点,称他们为“师爷”。鲁迅先生就曾经被陈源、成仿吾等人骂为“绍兴师爷”。据周作人先生回忆,鲁迅甚至不肯承认自己是绍兴人,“人家问他籍贯,回答说是浙江。”师爷在官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清朝的官员,绝大多数出身科举考场,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圣贤书的人,诗文俱佳,典故尤熟。可是,他们不太擅长于处理具体事务,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处理。这就是师爷。师爷没有编制,属于“临时工”身份,朝廷不承担他们的俸禄,只好由请他们的官员自己掏腰包养活。当好一名师爷不容易。作为官员的私人助理,师爷真得要会“十八般武艺”。他们除了熟悉四书五经(这是基本功)外,还得熟悉官场的运行规则和法律制度。清朝时期,行政官员往往还得负责司法事务,所以师爷必须将一部《大清律例》背得滚瓜烂熟。此外,师爷还得口才好,...
· 清朝官员为什么都饿着肚子上朝?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有很多习惯跟汉人不一样,其中清朝的官员饿肚子上朝这个习惯,和我们现在每天要吃早饭的习惯截然不同。那么在非常注重养生的古代,为什么上朝的官员要饿着肚子呢?吃饱了上朝不行吗?首先来看看上朝的时间吧,在清朝不是每天都要上朝的,一般大朝会如元旦,万寿节,冬至等节日,在京官员全部要参加,而常朝就是五天或者十天一次,一般的上朝就是指的常朝,参加的有三位一品大学士,二品的六部尚书,三品的六部侍郎,作为督察的御史和六部给事中,加起来在京城的也就有三四十人够资格上朝。而其余的每天都会召见一些比较重要的大臣叫做御门听政,康熙时期以大学士为主,到了雍正后,主要的大臣是军机大臣,具体的上朝时间是每天五更上朝,也就是我们现在的5点到七点之间。有时候家住的比较远或者皇帝跑到京城外的颐和园居住了,许多官员为了能在上朝时间之前到达,必须要半夜起床,皇帝到达之后,朝会开始。当时在大殿里的...
·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要戴“项链”?清朝官员身上的“项链”是什么来历?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要戴“项链”?清朝官员身上的“项链”是什么来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清朝的官员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真的是规规矩矩的,衣服有讲究,帽子有讲究,反正都是非常的复杂的,那么不值得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个清朝的官员是有戴项链的,大家都叫朝珠,那么这个朝珠有什么含义呢?又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怎么回事吧!“朝珠”是什么,就是清朝那些大臣们脖子上戴得“装饰品”。看着是不是很熟悉?一些不知道它是什么的人,第一感觉就是佛珠。其实它是“朝珠”,而不是佛珠。朝珠的由来就是由佛珠转变而来的。因为清朝皇帝信佛教,所以就模仿佛珠弄出来了”朝珠“。朝珠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戴得,只有那些官至四五品之上的人才可以佩戴,这是一个象征。朝珠和佛珠一样,都有108颗。佛教的108颗佛珠,代表着108种烦恼。而朝珠却和佛珠却大不相同。它的108则...
· 清朝皇帝经常宴请百官,为何官员都怕被赐饭?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古代多少人想巴结皇帝,更何况是皇帝请吃饭,想必很多人都拒绝不了,但清朝的大臣们偏偏很害怕皇帝请自己吃饭,这是为什么呢?所谓清朝皇帝请吃饭传统点讲叫做赐宴,属于惯例性宴席,其分别有:冬至宴、皇婚宴、定鼎宴、元日宴,中秋宴、万寿宴等一系列大规模又隆重的皇家宴席。首先清朝元日宴定于农历的大年初一举办,创始人是皇太极,沿袭到雍正帝就改为元旦宴。该宴席对服饰、阶层人员以及传统礼仪都很注重,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整个清朝从开创到毁灭,几乎每年皇帝们都需要定时举办“元旦宴”,唯独康熙帝因其他缘故破裂取消过一次。可见其节日之隆重,传统习俗之深。清朝皇帝除了过春节要举办“元旦宴”之外,在每一年冬季来临,过冬至节当天也要办个“冬至宴”,该节日是顺治皇帝发明的,可能在庆祝入冬丰收等,目的不太清晰。后来不知为何冬至宴就不再每年都按时举办了,只是...
· 古代师爷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工资究竟有多少
师爷不是官,是官员私下聘用的僚属,俸禄也不由朝廷出,而由聘用他的主官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因而一旦退休,一般再无收入,也无退休工资。古代的师爷不能和现在的领导秘书等同。古代的师爷又称幕友、幕宾、幕客等,是人们对于作幕之人的一种俗称。师爷虽然是政府部门的佐治人员,但一般并无官衔职称,也不在政府体制之内。而我们现在的领导秘书,属于政府部门人员,属于财政编制。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了解一下过去的师爷:一、师爷的起源和分工我国古代秘书(也就是师爷)工作起源甚早,历史源远流长。《世本》载:“黄帝之世,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最早的秘书人员称为“史”。而黄帝的这些专职秘书人员已有明确分工,显然在黄帝之前已存在秘书和秘书工作。最早出现的秘书机构,为商周的太史寮(liáo古同“僚”,官。)。周代时趋于完备,“五史”分工,各司其职。初创了一些秘书工作制度,主要有公文制作制度(如《论语•宪问》记郑国文书制作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