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道不同不相为谋:儒家道家是如何相爱相杀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1
转发:0
评论:0
道不同不相为谋:儒家道家是如何相爱相杀的?,对于这幅图片,想必大家不会陌生,这幅汉代的画像描绘了后人想象中的孔老相见情景

  对于这幅图片,想必大家不会陌生,这幅汉代的画像描绘了后人想象中的孔老相见情景。老子作为中国儒、释、道三大传统思想之一的道家思想创始人,同时又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神话体系中的始祖之一,他留下的巨著《道德经》成为中国哲学原典之一。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中国古代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他的语录《论语》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原典之一。

  老子、孔子同为中国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巨人。对于历史上的名人,大家一方面为其相互激赏而赞叹,如贝多芬之于莫扎特;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门户之见而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存在诸多猜测,如孔子之于老子。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就言:“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家,儒家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对于老、孔思想的异同,我们暂且不论,单说孔子问礼于老子之事,只此一事,牵涉出后世多少公案。

  《史记》中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之事

  《庄子》、《礼记》、《吕氏春秋》、《史记》、《孔子家语》中都记载了此事,我们从最权威的史学著作《史记》的记载谈起。《史记》中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之事主要有两处。

  一为《老庄申韩列传》中:

  孔子适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一为《孔子世家》中:

  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適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適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传统的礼乐制度,所谓的传统是指夏、商、周三代,然而却遇到了困难。

  孔子言:“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夏商二代离孔子的时代历史久远,留下的文献资料不足以重现二代的礼乐制度与文化。幸而西周的制度是借鉴夏、商二代发展演变而来,留下的文献资料也更丰富,可以满足孔子恢复古礼的愿望。

  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我们可以想见孔子说此话时的激动心情。孔子对西周文化的欣赏并不是停留在口头,而是化为行动,四处游历,向通西周礼乐文化之人请教,史书中也记载有孔子问官名于郯子,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这可以看作孔子对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实践。上述孔子请教的人之中,后世讨论最多的就是孔子问礼于老聃之事,老聃就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曰聃,乃是西周守藏室之史,这是掌管朝廷典籍文献及礼仪之官,老子当时应该已经是个文化名人了,远在鲁国的孔子听说了老子大名,专门去往东周首都洛阳,向老子请教礼仪之事。然《史记》中的这两处只记载了老子对孔子为人处事的教诲及孔子对老子的激赏之语,并未涉及礼仪。孔子问礼之内容主要存于中国古代的另一本经典《礼记》中。《礼记》虽然不是正史,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相亲相爱
相亲相爱【成语意思】:互相之间十分亲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用法分析】:相亲相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间。【成语来源】:明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xiāngqīnxiāngài【英语翻译】:bekindtoeachotherandloveeachother【成语声母】:XQXA【相亲相爱的近义词】:如鱼得水、如胶似漆【相亲相爱的反义词】:反目成仇【近似成语】:爱憎分明: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爱屋及乌:乌;乌鸦。喜爱那所房屋;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爱莫能助:爱:一说通“爰”;隐蔽貌;指隐而不见;另说解为同情怜惜。①原意指德之举...
· 战国时期三对“好基友”完美诠译何为相杀相爱
今天给大家聊一聊春秋战国的三对兄弟,他们都不是亲兄弟,关系却非常的密切,可他们的密切方式却又各有不同。这就是管仲鲍叔牙兄弟、孙膑庞涓兄弟和苏秦张仪兄弟。按出生顺序我们先说一说管仲鲍叔牙兄弟,这哥俩怎么好上的,历史上没有记载,反正他们就是非常的好。他们曾经一起合伙做过买卖,因为鲍叔牙家里比较有钱,所以本钱方面基本就是他出了,可每次赚钱分红的时候,管仲总是拿大头。鲍叔牙的小弟就为老大鸣不平,凭什么啊,凭什么他拿大头啊!怎么着也得按股份分红吧!这个时候鲍叔牙就跟小弟耐心的解释,你不懂,我了解管仲,他这么做不是因为贪财,是因为他家里困难需要钱。后来管仲参军打仗,可每次冲锋的时候,他都慢吞吞的躲在最后面,所以从来没负过伤。那对于这样的人,肯定就会有人笑话他,这个时候鲍叔牙就出来为管仲解释,你们不知道内情,我了解管仲,他可不是贪生怕死,他这么做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照顾。后来这哥俩不知道为什么,分别...
· 好基友魏征与唐太宗相爱相杀不离不弃的故事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网络配图魏征与唐太宗唐太宗在魏征死后,曾废除与魏家的婚约,扑倒自己手书的魏征碑,但这些事不大被人提及,人们津津乐道的,仍是他们作为明君贤臣的故事。其实,这对中国历史上的君臣楷模,有其真实的一面,也有被后人的记载着意塑造的一面。贞观十七年(643)正月,当朝名臣魏征病危,唐太宗甚是关心。不仅用自己别殿的质材为魏征宅修筑了正殿,赏赐各...
· 战国时期三对“好基友”完美的诠译何为相杀相爱
今天给大家聊一聊春秋战国的三对兄弟,他们都不是亲兄弟,关系却非常的密切,可他们的密切方式却又各有不同。这就是管仲鲍叔牙兄弟、孙膑庞涓兄弟和苏秦张仪兄弟。按出生顺序我们先说一说管仲鲍叔牙兄弟,这哥俩怎么好上的,历史上没有记载,反正他们就是非常的好。他们曾经一起合伙做过买卖,因为鲍叔牙家里比较有钱,所以本钱方面基本就是他出了,可每次赚钱分红的时候,管仲总是拿大头。鲍叔牙的小弟就为老大鸣不平,凭什么啊,凭什么他拿大头啊!怎么着也得按股份分红吧!这个时候鲍叔牙就跟小弟耐心的解释,你不懂,我了解管仲,他这么做不是因为贪财,是因为他家里困难需要钱。后来管仲参军打仗,可每次冲锋的时候,他都慢吞吞的躲在最后面,所以从来没负过伤。那对于这样的人,肯定就会有人笑话他,这个时候鲍叔牙就出来为管仲解释,你们不知道内情,我了解管仲,他可不是贪生怕死,他这么做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照顾。后来这哥俩不知道为什么,分别...
· 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cp,又来相爱相杀了
壹读知道本文为约稿,作者黄帅,又名黄西蒙,90后媒体人、专栏作家。《虎啸龙吟》终于迎来了大结局,原本在历史上不冷不热的司马懿终于成了影视剧红人。而普通观众熟知的曹操、刘备、孙权,在剧中反而成了配角。尤其是刘备,就在剧中罕见地露面了几次。这让刘皇叔的粉丝看了《虎啸龙吟》后真是连呼坑爹啊!过去的三国题材的影视剧,要么是把刘备集团的历史当成主线,比如最经典的《三国演义》,要么是偏重曹魏一方的叙述,比如2010年电视剧《三国》。像《虎啸龙吟》这样以司马懿为主角、司马家族的历史为主线的电视剧,还真是头一次见。好在,有关诸葛亮的剧情还是不少的。作为《大军师司马懿》的,虽然以《虎啸龙吟》为名,但真正的司马懿VS诸葛亮的剧情,也就十几集,大概是四分之一的篇幅。但即使只有这些,也能窥见导演和编剧的一片苦心——为了让龙虎相争,又不能太脱离历史事实,何其难也!首先在选角上,就突破了既往的思路。唐国强老师饰演的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