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瑞典帝国 面积是20世纪时期的两倍
瑞典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都知道这个国家,但是17世纪的瑞典大家都有了解过吗?没有了解过的或者了解过的来跟小编一起探讨吧!俄罗斯的西面和波兰的北面是瑞典王国。17世纪的瑞典是一个波罗的海帝国,面积是它20世纪时的两倍,包括今天的芬兰拉脱维亚,以及俄罗斯、波兰、德意志等辽阔的沿海领土。瑞典拥有2500英里的波罗的海海岸线,然而,相比于土耳其、波兰和俄罗斯,它的资源十分匮乏。瑞典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有100万左右的农民,他们以稀饭、萝卜、粗面包和家酿啤酒为食。斯德哥尔摩是瑞典唯一的城市,商业主要被外国人垄断,由于硬币十分稀有,薪水、赋税及债务都是以实物的形式进行偿还。瑞典国王是欧洲唯一一个认为有必要修建仓库,将黄油、鱼及酒花储存起来的君主。一直以来,瑞典都处在欧洲文化的边缘。它宣称拥有一所中世纪的大学,但文艺复兴却几乎和它没有半点儿关系。按照西方的标准来看,瑞典的政治结构是不成熟的,但它却是唯一一个在1559年至1700年间积极插手国际事务的边疆国家。
16世纪初期,有一位年轻的贵族,名叫古斯塔夫·瓦萨,在他的领导下,瑞典摆脱了丹麦,获得了独立。于是,古斯塔夫·瓦萨成了瑞典的国王,在1523年至1560年间,他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统治。但在他的三个儿子统治时期,也就是1560年至1611年间,他们彼此相互争吵,疏远了自己的臣民。1611年,16岁的古斯塔夫·阿道夫(1611年至1632年在位)继承王位的时候,瑞典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当时正逢瑞典与丹麦交战,对瑞典来说,战争的进展很不顺利,丹麦人大有重新征服瑞典之势。古斯塔夫·阿道夫几乎在一夜之间将瑞典打造成了一个强国。
他占有了一些有利条件:首先,17世纪初期,宗教改革给瑞典注入了征伐的热情。如同英格兰一样,始于16世纪20和30年代的瑞典改革,成了一种愤世嫉俗的策略。它夺取了教会的土地和财产,教的《福音书》在慢慢地感召着人民。然而,到了17世纪20年代,瑞典与信仰天主教的波兰及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开战,争夺对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如同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与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的战争一样,瑞典的战争一样振奋人心。尽管加尔文教在瑞典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教仍然占据着这个国家的主导地位。古斯塔夫·阿道夫的神职人员比他们的德意志教友更激进,他的牧师敢于公开指责国王的荒淫无度(这方面与他同期的大多数君主,都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此,古斯塔夫·阿道夫将空缺的下任主教职位给了这位牧师,就避免牧师进一步喋喋不休而言,这当然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方法。瑞典的另一个有利条件,是其农民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不同于土耳其、波兰和俄罗斯,瑞典的社会没有分级为地主阶级和农奴化的农民阶级。瑞典没有农奴,农民占有50%的耕地,在瑞典国民议会中,他们拥有自己的议事厅。相比于欧洲东部的大国而言,这里的贵族占有较少的财富,享有较少的特权。当然,他们掌握着政治领导力,拥有大型的农场,雇用佃户进行劳动,展现着家族的自豪。但在生活方式方面,瑞典贵族与农民的差别不是太大。在这个相对未发生分化、男耕女织、敬畏上帝的社会,古斯塔夫·阿道夫建立了一支举世无双的军队,这支军队由自给自足的士兵、激进的牧师和军官组成,他们热心于侵略和掠夺瑞典富有的邻居。
古斯塔夫·阿道夫以军人的身份而闻名,他是三十年战争中的新教英雄。他一开始统治,就与丹麦实现了和平。但他很快就利用邻国的内部弱点,从俄国人手里夺取了芬兰湾的领土,即未来的圣彼堡尼亚,即现在的拉脱维亚的领土。他从所在地;从波兰人手中夺得了利沃攻占的波罗的海南部港口所收取的税费,就可以为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提供经济支持,而不需要从瑞典人民身上征收过重的赋税。铜矿和铁矿为瑞典增加了额外的收入,以及制造武器所需要的金属。但古斯塔夫·道夫可不仅仅是一个军人,他还是瑞典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具有创造性的统治者。
大腹便便、诙谐幽默、脾气暴躁,这个粗犷的北欧人长着两颗蓝色的大眼珠,留着金黄色的、尖尖的胡须,男子汉味道十足此外,他对宗教和文化也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他吸纳瑞典贵族,组成以精明强干的首相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为首的管理机构;他的个人魅力征服了国民议会里的市民和农民;他支持强悍的教神职人员,作为回报,他们将宗教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履行着费力不讨好的职责,比如征收地方税;由于为瑞典落后的教育体制感到羞愧,他建立了很多新的学校,重组了衰落的乌普萨拉大学毕竟,古斯塔夫·阿道夫不是一个魔术师,他没能将瑞典改造成为一个持久强盛的国家。
1630年,他率领军队进入德意志,与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开战。他设定的目标超过了瑞典的能力所及。1632年,古斯塔夫·阿道夫身亡,王位传给了他5岁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在她未成年的时期,在与德意志无休止的战争中,首相乌克森谢纳顽强应对,瑞典军队取得的胜仗较多。通过1645年、1648年及1658年签订的和平协约,瑞典获得了大面积的丹麦和德意志领土。然而,瑞典国内却失去了凝聚力。对此,克里斯蒂娜女王要承担部分责任,因为她是个自私的女人。由于厌倦了治理国家,她放弃王位,皈依了天主教,震惊了她的人民。17世纪晚期,瑞典的大国地位急速下滑。1700年至1809年间,它的整个波罗的海帝国易手,归于俄国人。因此,瑞典的辉煌岁月既短暂,又具有决定性。想弄明白古斯塔夫·阿道夫于17世纪30年代进行的教征伐是何其关键,可以和小编一起回到神圣罗马帝国,以及使德意志遭遇毁灭的国际战争中去寻找答案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