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缙说出三个字,造就了一代盛世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6
转发:0
评论:0
解缙说出三个字,造就了一代盛世,1369年,江西吉安有一个男孩出世了,这个男孩五岁过目不忘,七岁能写文章,十

  1369年,江西吉安有一个男孩出世了,这个男孩五岁过目不忘,七岁能写文章,十二岁通读四书五经,后来参加江西乡试,高中解元,成为一代传奇,他,叫做解缙。

  后来解缙进士及第,官至翰林院,朱元璋非常器重他,曾说和解缙情如父子。在建文帝时代,解缙担任过内阁首辅,当然,此时的内阁权力还没有那么大。后来朱棣推翻建文帝登基,年号永乐,升任解缙为翰林侍读学士,并委派他主编《永乐大典》。后来解缙又成为了内阁首辅,这时候的内阁,权力已经很大了,所以这段时间,可以称是解缙宦途最辉煌的时候。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熙,一直明争暗斗,争夺太子之位,按照世袭礼制,应当立长子为继承人。但是,长子朱高炽是个残疾,他有一条腿走路不方便,并且还是个大胖子,走路坐卧都要人搀扶,且朱棣觉得朱高炽太过妇人之仁,心中对他很不满意。但次子朱高熙,孔武有力,能征善战,杀伐果断,有乃父之风,朱棣心中比较偏向这个儿子。

  但是大臣都说:自古储君立长不立幼,如果开了这个先例,那么后代就乱了,历史上这种事情十分常见,废长立幼屡屡成为亡国的开始。所以朱棣也很苦恼。

  这时候,解缙说了三个字,令朱棣豁然开朗,并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正因为此,才有了后世的“仁宣之治”,而这三个字,就是“好圣孙”,那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长子朱高炽,虽然入不了朱棣的眼,但是他的儿子,也就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跟朱棣年轻时候一模一样,不管是外貌,还是性格、行事作风,简直是朱棣年轻的翻版。想到这个“好圣孙”,朱棣觉得传给朱高炽,才能保证自己的江山能够更加长远。

  但是这样一来,解缙就得罪了朱棣的次子朱高熙了,于是朱高熙逮着机会就给解缙穿小鞋,在朱棣面前打小报告,朱高熙毕竟是皇子,说的话十分有力度,所以朱棣渐渐对解缙有了意见。一次,解缙进京上奏,但是朱棣在外征战未归,于是解缙就去见了太子朱标。

  这下,可犯了大忌了,趁皇帝不在,重臣竟和太子私下见面。可想而知这时候的朱高熙有多高兴了,他抓住这个机会,添油加醋的向朱棣报告,不过是见了一面,却几乎被朱高熙说成了谋反。

  于是,朱棣下令让锦衣卫逮捕解缙,关在牢里,也没说处死。五年后,朱棣无意间看到解缙的名字,就问锦衣卫老大纪纲:“谢缙还在吗?”,纪纲揣摩朱棣是想让解缙死,于是他将解缙拖到积雪中活埋了。三朝元老解缙,就如此憋屈的死去,死的毫无声息。不过后来还是朱高炽当了皇帝,是为明仁宗,朱高炽死后,“好圣孙”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这两位皇帝开创了明朝的“仁宣之治”,成为后人称颂的明君,可以说跟解缙那三个字有很大的关系。

  最后,简单提一下上文说的《永乐大典》,这本书几乎囊括了所有领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文明的一座丰碑,全书约3.7亿字,攻11095册,后来在战乱中散失,现今中国仅有200余册副本留存,其他国家也有一些副本在博物馆展览,如今每一册《永乐大典》的副本都被视为国宝,更遑论正本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三大才子解缙简介解缙趣事集合
解缙(xiejin),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是明朝吉水人,现今江西吉水人。解缙自幼颖悟绝人,其文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善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后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死相凄惨,在永乐十三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死时才四十七岁。后来在成化元年,追赠朝议大夫,谥文毅。解缙在文学史上有重大贡献,后世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他主持编撰的。他还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这样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人,不仅在文学史上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瑰宝,关于他的小故事,也为后人称道。其一,吉水城有个绅士,附庸风雅,喜欢结交文人。一天,那绅士宴请名士,解缙父子也在邀请之列。其中...
· 解缙
生平解缙祖父为解子元,是元帝国安福州判官。兵乱时守义而死。父解开,明太祖朱元璋曾召见谈论元朝故事。欲加官授职,解开辞去不任。洪武年间解缙天生聪颖,六岁能诗,有神童之誉。洪武二十年(1387年)中式丁卯科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联捷戊辰科三甲第十名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朱元璋非常器重他,命其常在身边。一天,朱元璋在大庖西室,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次日,解缙即呈上万言书,主张应当简明律法、并赏褒善政。朱元璋读后,称赞其才。不久,解缙再次呈上《太平十策》进言。当时解缙在兵部从事,其言语时常轻慢。兵部尚书沈溍奏报此事,明太祖反而说:“解缙只不过以冗散自恣罢了。”数月后,朱元璋下诏,改解缙为监察御史。当时韩国公李善长因胡惟庸案谋反得死罪,解缙代替郎中王国用草疏鸣冤。此外又为夏长文写草书弹劾都御史袁泰,袁泰因此深恨解缙。当时近臣父均须入觐,解缙父亲解...
· 造就大唐盛世的主要因素四个字“一视同仁”
在唐代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士族门阀作为社会和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成为几百年间中华大地执牛耳之阶层。而唐代,出身平民者日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政坛上如此,文化艺术界也是如此。对此现象,很多史学家们有所关注,他们有一个大致相似的看法,那就是唐代开启了社会流动的大门,让平民能够在各个方面发挥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历史当事人的立场上,就会感觉到压力:在士族占据了主流几百年之后,平民是否真的有能力驾驭时代之车?平民们,是否能够推动唐代一步步走向全盛的局面?还好,历史给出了完满的答案。张九龄:平民出身而成就事业的主流开元时期的宰相张九龄代表了平民出身而成就事业的主流。张九龄同样出身于非士族家庭,他的祖父因担任韶州别驾,所以全家迁居到该地,成为被视为“瘴疠之地”的居民。他的祖父是中下级官员,他的父亲没有做官,因此张九龄完全是靠着个人的才能拼搏出来的。张九龄的文学才华出众,他13岁就曾经...
· 揭秘:原来是小小的红薯造就了大清的“康乾盛世”
近些年,“康乾盛世”是一个热门话题,不仅电视媒体在热播,甚至某些历史学者也在鼓吹,好似有某些统治者的英明就能给中国带来了繁荣昌盛。然而事实真如此吗?细读历史便可发现,这个时期基本没有什么科技发明,文化也谈不上什么繁荣,思想更是停滞不前,工商业受的政府极力遏制,明朝中国商业和手工业繁荣景象在此时已经大为衰退。而与前代相比,唯一的发展就是人口显著增加了,而且是以往历史人口最高峰的四倍,从而形成了一个看似繁荣的社会时期。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人口盛世,那些清史学家认为是英明的满清统治者带来的。他们首条理由是,清朝的疆域扩大了。清朝扩大的疆域给中国带了多少人口呢?清朝极盛时期的领土面积是1300万平方公里,而明朝是920万平方公里;比较一下清朝与明朝的疆域,清朝多了蒙古和新疆北部,但是这些地方至今还是人烟稀少,很难说会为中国增加什么人口。而且清朝比明朝少了一大块东北和西南的疆土。因此,就疆域方面考虑,清...
· 解缙对姨夫
解缙的夫人有两个姐姐,一年中秋节,她们三姐妹连同夫婿一起到父亲家中拜节.一家人喝酒赏月,好不高兴.解缙的岳母忽然要三个女婿吟诗作对助兴,大,二女婿一早就想与解缙比试,当下叫好.大女婿先发制人,说道:小姨丈先来吧,就以你父母的贵干为题,作一对子.解缙知他有意嘲弄自己出身,但仍神色自若地说:严父肩挑日月走街巷;慈母手推磨石转乾坤一副对联,信手拈来,道出解缙父亲早起叫卖烧饼,母亲半夜磨豆腐的情景.大女婿心中暗暗佩服解缙的才华,手指壁上的圣人图,说一上联:孔夫子,关夫子,一对夫子吟罢还故作谦虚地说:出得不好,还请小姨夫对出下联.解缙脱口说道:写春秋,读春秋,两部春秋在他们互相对句时,二姨夫却在苦思,当解缙话音一落,他便手指窗外,说出一上联:朝朝朝朝朝朝应;大家顺着他的手看去,见有座龙王庙,知他所说是天天有人朝拜,天天有求必应.解缙想起文水河,水涨水落,奔流不息,便对出下联:长长长长长长流。大家一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