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隆中对”原文及点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82
转发:0
评论:0
“隆中对”原文及点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其“隆中对”被称为未卜先知的典范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其“隆中对”被称为未卜先知的典范,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作为在小说中被过分神话的诸葛亮,当我们查看正史的时候,可以发现,如此神作是实际存在的,并不是罗贯中的主观臆想。那么,被历代称为未卜先知的“隆中对”真的很厉害吗?还是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战略计划?

  首先,我们看一下隆中对的具体内容,

  《隆中对》原文(摘自《三国志》——陈寿):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翻译过来大体是说“1、曹操很厉害,别跟他打;2、孙权也很厉害,不能跟他打,最好跟他结盟;3、荆州这地方不错,刘表守不住,咱们拿来用;4、益州也是好地方,刘璋软弱,也守不住,咱们去拿下;”至于后面说的拿下荆州、益州后怎么分兵出击攻占全国,都没能实现,本身不存在被神化的可能性,在此不做讨论。

  接下来我们逐条来看:

  第一条,曹操很厉害,别跟他打。以当时曹操的实力,任何人都知道别跟曹操打,用得着诸葛亮呢说?就算诸葛亮说先灭曹操,刘备都不会听。所以,第一条,实属废话。

  第二条,孙权也很厉害,不能跟他打,最好和他结盟。首先前半部分,和第一条一样,不用说,天下人都知道不能和孙权打。后半部分呢?是一个战略,但实在谈不上高明。当时存在的势力中,能和曹操有一战之力的也只有孙权了,其他人和曹操交战就是砍瓜切菜。也就是说,现在实力排名第一的要把所有人灭掉,这时候我们如果结盟最好的选择肯定是实力与第一最接近的吧?这是常识。所以,这第二条,是很普通的策略,和神作之说毫无关系。

  第三条,荆州很好,刘表守不住,咱们拿来用。实际上,地方好不好没关系,中原地区也很好,为啥不去取中原?所以说“荆州很好”只是随口一说而已,那么为啥要取荆州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当时存在的势力,只有曹操、公孙康、马腾、孙权、刘璋、刘表、张鲁。很明显,曹操、孙权都不能进攻,公孙康在东北、马腾在西北,要进攻这两个地方要穿过曹操领地,不远千里去进攻,进攻这两个地方更不可取。那么能进攻的只有刘璋、刘表、张鲁了。当时刘备依附刘表,怎么可能直接进攻刘璋?只有先自己独立,才能以自己名义进攻别的势力。而为啥刘表受不住荆州?当时刘表66岁了,在当时来说已经年纪很大了,换算成现在的年纪,估计至少80多岁了。别说守荆州,刘表自己都离世了~所以,趁刘表去世,内政不稳的时候占领荆州会比较容易,所以要先取荆州。这一条,只能说刘备那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占领荆州,而且荆州也确实存在比较强的不稳定因素,所以,这一条和谋略关系也不大。

  第四条,益州刘璋。占领荆州以后,往东是孙权,我们要跟他结盟,那么只能往西发展,进攻刘璋。而刘璋是很软弱无能的人,部下多次叛变,包括张鲁都曾经是刘璋部下,后来叛乱了。所以,刘璋这种无能的君主也不难对付,占领荆州之后,就往西发展,占领益州。这样就占领了荆州和益州,占领天下的三分之一。可以联合孙权与曹操抗衡了。这一条,又是废话,不攻益州,难道攻曹操?难道攻孙权?这也叫谋略?

  综上来看,这四点,都是很普通的策略,并没有人们所吹嘘的那么神。总的来说,“隆中对”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却绝对算不上伟大的战略。

  实际上,听了隆中对之后,刘备并没有被震动,按史实记载,听完了大名鼎鼎的“隆中对”,刘备只是让诸葛亮去当管粮草的小官了而已,可见,在刘备眼中,对隆重对也并不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隆中对》是什么?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是一篇描写战略的文章,描写刘备前去隆中茅庐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文章通过在隆中的对话和治国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善于透过现状,掌握全局,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作者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地完成的。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看隆中对起来是战略文章,已经对天下的...
· 局事帖原文及译文
局事帖原文及译文说到局事帖其实大家也知道的,真的是超级值钱超级值钱的,属于国宝级别的文物了,那么有的人说了,买不起文物我们可以看看这个文物上面的内容啊,所以很多人都非常的好奇,这个局事帖的原文以及译文是什么,对这个感兴趣的老哥们可以一起来看看,需要的一起来学习吧!局事帖原文题识:局事多暇。动履禔福。去远诲论之益。忽忽三载之久。跧处穷徼。日迷汨于吏职之冗。固岂有乐意耶。去受代之期。难幸密迩。而替人寂然未闻。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旷弛。实自贤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谢左右。庶竟万一。余冀顺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专此上问。不宜。巩再拜。运勾奉议无党乡贤。二十七日。谨启。印文:曾巩再拜局事帖译文听从无党乡贤好的建议,已经有三年过去了。自己放任于他乡,整天忙于官场琐事,哪里还能有什么快乐!朝廷指定的任期已越来越近了,而接替我的官员依然没有半点消息,早晚都在守望,能离开这旷日持久的外放,当然是...
· 学弈原文翻译及赏析
学弈原文翻译及赏析说到学弈其实大家也许应该知道这篇文章还是挺有意思的,话说这个就是说的围棋这个东西,而且对学弈描述的也非常的清楚,但是这个学弈其实是文言文的,所以很难理解的,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就是关于学弈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感兴趣的网友可别错过了!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学弈翻译: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学弈赏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
· 《新唐书·王及善》原文及翻译,王及善,洺州邯郸人
原文: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
· 杜甫《三吏》的原文及翻译
杜甫《三吏》的原文及翻译《三吏》杜甫《三吏》指的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唐】杜甫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全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十二句记述了军队抓丁和骨肉分离的场面,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后十六句笔锋一转,对百姓进行开导和劝慰。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统治者尽快平息叛乱、实现王朝中兴的期望。作品译文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人声喧哗,原来是吏役点名征兵。于是便问新安吏:新安是个小县,人口不多,连年战争,还会有成丁的青年可以入伍吗?“兵府的文书昨夜才下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