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南迁?有几点原因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2
转发:0
评论:0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南迁?有几点原因,崇祯十七年十九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崇祯帝在前殿敲响了上朝的

  崇祯十七年十九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崇祯帝在前殿敲响了上朝的钟声,却无一人前来上朝。崇祯心里五味杂陈,痛骂奸臣误国,以致大明的江山毁于一旦,随即在在景山树上自缢身亡,身边只有太监王承恩一人陪同。

  大明的皇帝落得如此下场,不少人都感到非常痛心,为何崇祯不南迁?

  一、崇祯帝自身性格缺陷、言官激烈反对

  后世对崇祯帝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那就是崇祯帝生性多疑,主要表现在文武官员的任命上,在位17年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使得许多有志之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长期以往,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那就是谁也不主动承担责任,害怕出问题要自己背锅,皇帝如此,大臣亦如此。

  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就算是土木堡之变时期,明朝皇帝也没有迁都,所以崇祯帝对于迁都一事心里是打鼓的,不愿意自己提出来。这时,驸马爷巩永固建议崇祯皇帝迁都南京,南方百姓还是非常拥戴的,自己也可以组织几万人护送,但崇祯想了想,还是算了。后来,大臣李明睿私下也劝说崇祯放弃北京,但崇祯还是犹豫不觉,于是把这个问题抛给群臣议论,似乎想要大臣们主动提出迁都,好让自己不背丢失北京城的责任。

  可陈演、光时亨等人就是老滑头,这责任怎么会背呢?立刻说李明睿其心可诛,“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杀李明睿,何以治天下!”无奈,崇祯帝只好再次放弃南迁的想法。

  二、京城告急、南迁已希望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包围了北京城,崇祯帝终于下定迁都的决心,找来驸马爷巩永固表达自己想迁都的想法。但驸马爷巩永固却无奈道,“如今没有办法了,我没有人手”,崇祯帝只得退而求其次,”那你带上家丁护送太子到南方去?“

  驸马爷巩永固叹息道:”家丁怎能抵御强贼呢?何况我历来恪守本分,从不养家丁。不要说家丁,我整天跟在您身边,为了避嫌,手里连半个武器都没有。“

  这时,崇祯想迁都也没有办法了,北京城被围困、手里又没有兵。

  那如果崇祯帝南迁成功,南方会拥戴他吗?

  南迁成功,能不能再度中兴明朝?这个真不好说,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南方会拥戴崇祯帝,明朝会多苟延残喘久一点。

  南明朝廷不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奉谁为正统?

  从血统来说,明光宗朱常洛有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二子,天启帝朱由校无子,而崇祯帝朱由检也殉国了,太子朱慈烺下落不明,其他皇子或、或被俘、或早丧,所以应从明神宗之子、明光宗诸弟中选择,福王朱常洵为第三子,以常洵居长。朱由崧为朱常洵长子,身在南京附近的淮安,所以朱由崧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但是血缘毕竟隔得有点远了,东林党人就激烈反对,主张立明神宗之侄潞王朱常淓,史可法也说朱由崧“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

  于是,开始窝里斗了。虽然在三镇总兵的支持下,福王朱由崧胜出了,但由于缺乏令人信服的继承人,始终伴随着整个南明时期,直至其灭亡。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一点,崇祯帝如果南迁成功,南方一定会拥立他,但历史没有那么多假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崇祯殉国前还有百万大军,他为什么不南迁?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阳历4月25日),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对于上述这段历史,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不过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在崇祯帝殉国前,明朝在南方还有百万大军,在陪都南京还有一套完整的备用中央机构。崇祯为什么不选择南迁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了。当时明朝面临的形势已经非常凶险,北方的满清步步逼近山海关,而南方的农民起义军又成烽火燎原之势,官兵在各路战场上节节败退。朝廷中有官员建议崇祯皇帝在此时应该前往山东祭孔,然后南巡至南京。当然,祭孔和南巡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说的直白点就是北京快顶不住了,皇帝赶紧逃到陪都南京吧!当时明朝面临什么样的情况,崇祯皇帝自己心里大致也有数,所以对于这个南巡的提议,他也是很感兴趣的。可是,朝廷上一群东林党大臣却坚决反对,他们提出的理由自然是...
· 不得已的“君王死社稷”:崇祯为什么不南迁?
回看历史,看到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自缢于煤山,在赞叹崇祯君王死社稷,死守气节之余,不免扼腕痛惜,感叹崇祯为什么不学宋朝南迁,再续大明王朝几百年寿命。网络配图其实,相比于宋朝,明朝有更佳的南迁条件。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本来就是定都南京,后来燕王篡位,才迁都北京,但是南京作为“留都”一直保留着完整的朝廷建制,六部内阁一应俱全。所以明末大厦将倾之时,如果崇祯南迁南京,有现成的朝廷,养精蓄锐,再图北伐,恢复江山还是很有可能的。那么,崇祯至死未南迁,其中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呢?崇祯十七年,清军接连攻陷山东、河北等地;张献忠沿湖北、湖南夺关占地,直击四川;李自成更是进潼关、占西安,控制了西北,剑指北京。大明王朝四面楚歌,风雨飘摇,崇祯陷入两难境地:如果死守北京,可能会失政于寇,亡国受辱;如果弃京南迁,又怕落下个忍辱偷生、丢失国土的千古罪名。崇祯深知南迁求存是良计,但他又一心要做一个名垂青史的明...
· 揭秘阿里不哥为什么会丢失汗位主要的原因有几点
阿里不哥为什么会丢失汗位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阿里不哥最终丢掉汗位,我认为有这几个原因:第一,阿里不哥没有战功。这是阿里不哥的硬伤。蒙古帝国的汗位继承方式,从成吉思汗开始,到蒙哥继位,从来就没有理顺过。不过,归纳起来,不外乎考虑三点:一是考量继承人的战功,二是上一任大汗的遗嘱,三是幼子守灶的传统。(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唯一占据优势的,是幼子守灶的传统。但是,这个传统,其实是在成吉思汗之前流行的,或者是在蒙古民间流行的,从成吉思汗开始,到窝阔台,到贵由,到蒙哥,从来没有执行过。也就是说,这基本上是一条被废了的传统。所以,就算这一点,阿里不哥也不占优势。而战功,是立大汗最重要的一个考量。有一个实际的证明,为什么蒙哥会御驾亲征,亲自带领军队向南宋发动进攻?就是因为他看到忽必烈在经略漠南以后,立下了赫赫战功,获得了巨大的支持,他心里慌张,所以才会这样做。既然蒙哥作为大汗...
· 为何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原因有几点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曾把首都建在汴都关中,只是年事已高,又不想劳民,才没有下决心从南京迁都。明成祖朱棣上台不久,即着手迁都北京。朱棣与北京有着特殊的关系,迁都的原因虽显得十分复杂,但原因无非这几点。其一,明成祖迁都与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物产丰富有关。如郑晓在《今言》中说:“京畿负重山,面平地,饶鱼盐谷与果窳之利,又转漕东南,财货骈集,天险地位,足制诸胡。”古人常认为北京是朱棣的龙兴之地,物产丰富,供给方便,朱棣的迁都也是必然的。网络配图其二,迁都是抵御蒙古人入侵的需要。以北京作为一个政治、军事中心,就近指挥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蒙古的军事进攻,保证国家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正确的”。很多人都支持这种观点,认为明成祖迁都与当时边防形势有关。朱棣有二十余年的藩王生涯,他在北方筑城、屯田,与北元打了多次仗,感到北平是天时地利之所在。他深深地体会到北元残余势力的威胁,当他一登上皇帝宝...
· 古代皇帝为什么平均为什么这么低呢主要的原因有几点呢
古代皇帝短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他们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超过八十岁的只有5位,超过七十岁的有10位,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其余254位皇帝都不超过40寿命。那么经据统计,中国历史上的历任皇帝平均寿命只有39.2岁,放在当代,这种年龄简直就是英年早逝,接下来就来盘点这些最高统治者们寿命为何和当时普通老百姓相差无几的原因。1.酒色过度这个原因可以是导致大部分皇帝短命的主要元凶,也是大家第一反应就能想起来的,俗话说酒是断肠药,色是刮骨刀。皇上的身边的女人太多,不注意身体。什么三年一大选,一年一小选,每有新的年轻姑娘进宫。皇上肯定喜欢尝鲜,源源不断地尝鲜,身体怎么受得了。2...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