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氏族社会: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1
转发:0
评论:0
氏族社会: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以后,特别是在氏族社会文明时期,人类

  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以后,特别是在氏族社会文明时期,人类的心智活动与思维能力随着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而不断发展,开始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尝试进行文化创造。他们的文化成果虽然还显得幼稚与粗陋,却开启了人类文化史的先河,鲜明地展示了人类远古文明发育与演化的历史轨迹。原始文字是当时人们记录其语言的特殊符号,是传达其感情与思想的重要载体。文字的产生,不仅在人类与动物界之间构筑起又一道重要的分水岭,而且成为日后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驱动器。

  史料与考古学的成果表明,人类最初使用的文字一般都起源于结绳记事和楔刻记事。在古代埃及、波斯与秘鲁等地区,结绳记事十分盛行。大约到了新石器时代,图画文字开始大量出现。这类文字介于图画与文字之间,十分形象与直观,它的产生使文字演化过程又进了一步。后来,在图画文字的基础上产生了象形文字,即用一定物体的形象符号来表示一定意义的文字,并且有一定的读音,是一种真正的文字。它的进一步发展,就产生了表音文字。在此类文字中,物体的形象逐渐被定型化了的符号所代替,还与一定的读音相联系。在公元前2000年后半期,腓尼基人在埃及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包括有22个字母在内的拼音文字系统;而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则在图画文字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楔形文字,后来又为拼音文字所代替。古印度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产生了文字,约有400个象形符号与音节符号并存,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梵文字母。文字的诞生,为人类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捷的纽带,也为人类文化成果的积淀提供了传递工具,由此而促进人类社会文明持久而长足地发展。

  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都十分低下,对人自身与周围的自然界都不可能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知。借助于粗陋的工具与大自然抗争的人类,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难以做出正确的解释,因而往往认为这些现象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存在着一个超自然的神灵世界。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复杂化,在头脑中有了“神”和“灵魂”等观念,宗教观念也随之产生。人类要获得生存与好运,就应当求得神灵的庇护与恩赐。正是在这种对神灵的崇拜与敬奉状态中,宗教观念逐渐酝酿。另一方面,相信人的灵魂不灭也是宗教观念的一大渊源。不少考古材料证明,原始人类的墓葬中,死者躯体的朝向、简单的殉葬品——矿石粉、石块、兽骨等以及它们摆放的位置与形状,都与灵魂不灭观念有关。

  原始人类最早崇拜的是自然神灵,有一种“万物有灵”的倾向,认为自然万物中都有神灵,把一些巨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或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如月食、日食等视为神灵意志的产物。由此将各种自然物当作神灵崇拜,包括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水火、草木禽兽等,对象十分广泛。信奉万物有灵是远古人类普遍具有的宗教心态,在人类还受到自然力的强大制约的状态下,这种心态反映了他们对神灵广泛庇护的寄托。在“万物有灵”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了氏族社会的宗教——图腾崇拜。“图腾”一词来自于北美印第安人的方言Totem,意思是“他的亲族”或“他的朋友”。当时的人们认为自己的氏族同氏族用以命名的动物、植物或山川等之间有着密切而特殊的血缘关系,因而将其视为本氏族的图腾。对于被本氏族看作是图腾的某种动物或植物,一般是禁止食用的。世界各地氏族的传说和遗物或多或少留下了图腾崇拜的痕迹。如古埃及将神鹰看作是其图腾和唯一的保护神,古罗马人则把狼等动物作为自己的图腾,在中国古代,图腾则主要表现为龙,而在美洲印第安人那里就表现为羽蛇等动物。

  图腾的产生与母系氏族公社的组织结构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当时的人们对两性结合与生殖、生育的关系不甚了解,受母权制的影响,自然会推测其女性祖先是感受某种动物图腾之灵而生育的。因此,许多氏族都有他们的族人最初是由人与动物交媾而繁衍的传说。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图腾崇拜是原始人类低下的经济生活水平的产物。当时大多数作为图腾的动植物,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为了保障有限的生活资源不枯竭,人们就以图腾崇拜的方式来约束社会成员。故祈求繁殖某种动植物是许多氏族图腾崇拜的主要仪式之一。这样的解释或许有助于说明图腾崇拜的经济原因。原始宗教观念在原始巫术、生殖崇拜、祖先崇拜中也有不同的反映。这些崇拜也都体现了当时的人类对人自身与自然界认识的严重局限。

  原始文化艺术的萌芽。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以后,人类的审美情趣也随着其物质生产生活实践而开始逐渐萌发,尤以绘画艺术最为突出。原始人类的绘画艺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分布在欧洲与亚洲的不少地区。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与法国的拉斯科克斯洞中的壁画,是已发现的欧洲最早的史前洞窟壁画的典型。在前一个洞窟中,有长达14米,并且有着红、黑、黄、暗红四种颜色的动物壁画,上面绘有30多头野牛、野马、野猪、野鹿等动物,且个个栩栩如生,精巧有力。这一壁画是克鲁马农人狩猎实践的产物,画中以表现大型动物为主题,很少点缀其他东西。这说明壁画的创作实际上并没有鲜明的审美取向,而是以现实的生活需要为其旨趣。但由于积累了丰富的狩猎经验,对动物的体貌与各种动态的观察十分仔细,因此才画得生动逼真。拉斯科克斯洞的壁画,也显示了这些特征。此外,在其他许多地区,原始人类创造的岩画、陶画以及石雕等都有较多的分布。

  原始乐舞在劳动生活中也渐渐产生。在集体劳动中,原始人类有时需要身体的动作一致化,由此而逐渐对劳动号子的抑扬顿挫与姿态的俯仰聚合产生了美的感受,原始乐舞也就酝酿起来。同时,人们逐渐学会了用动物的骨骼以及石木等制作原始乐器,并模仿各种动物的姿态来进行群体性舞蹈。在节日庆典、宗教活动时,或在大型的狩猎活动、对外战争前后,他们都要进行舞蹈,其内容有表现战争场面的,也有表现劳动场面的。这些舞蹈中有北美的熊舞、非洲的野兔舞、澳洲的袋鼠舞等。这类舞蹈后来逐渐延续下来,在今天一些民族的乐舞艺术中,仍然保持着原始舞蹈的某些遗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是人类最初的家
原始公有制社会,有妻无财只算“安”,这是公有制社会家的特点,可以说“安”是家的初级阶段;私有制社会,有妻有财才算家,这是私有制社会的特点,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华夏民族重物轻女和重男轻女的开始。家是啥?家就是房子里面养着一头猪,一头公猪。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字型都是这个意思。甲骨文金文记载有“我家祖辛”,“固我邦家”,“康乐我家”等等,其中的家都是家庭家族的意思。《说文解字》说:家居也,从宝盖(mian打不出来),豕(在这儿应该是jia)声。难道房子是为猪盖的?难道人必须去住猪的房子或者必须人猪同居?个问题困惑了历代学者,今天的老百姓更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古人要用猪居的家来指称人居的家呢?当今学者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进行了诠释,归纳一下有四个理由:一,在上古时代猪是家庭财富最重要的标志。养没养猪,能够说明家庭的穷富;养猪的多少,能够反映出这个家庭的富裕程度。二,当时人类的生命力特别脆弱,...
· 氏族社会的末期,人类是如何安葬的?跟现在一样吗
墓葬的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如果说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阳纹的话,那么墓葬制度则是人类历史的另一面,它的阴纹。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有了墓葬,那个时候的墓葬肯定是比较的古朴和随意的。人死之后就找一个地方把尸体埋了,埋骨的地方可能就在原始人居住的地方。除了同一氏族的人要埋在一起之外,也不会有其他方面的需求。到了新石器时代,墓葬制度有了进步,他改了以往的朴素和随意,变得华美而且刻意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一系列的墓葬当中,墓区的规模常常非常的宏大,而且墓区完全可以与居住区相比。除此之外,墓区被安排的非常的有条序,每一排每一行都异常的整齐,可以见得先民们对生活之外的另一个世界也是特别的重视。墓葬当中有单人葬,也有合葬,但是往往都是以单人葬为主。人不可能单独生活,男女之间的情爱也是正常的事情,可是墓葬上为什么会长期的坚持着单人葬呢?对于此,人类学家为了解开这个谜,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原来...
· 人类最初对火的认识:烧烤的肉类比生吃来的好吃
按照今天的科学分类,上古之末的那个时候,就是原始社会的初期,人类除了有自己的身体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没有米,没有菜,没有房子也没有衣服,甚至,连火都没有。有的,就是和野兽干仗,要么被野兽吃掉,要么吃掉野兽……不然,就会挨饿,甚至饿死。为了生存,最初的人类,唯一的办法就是:以狩猎为生。生吞活剥茹毛饮血。为了活下来,他们必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天斗,与地斗,与大大小小凶猛残忍的野兽搏斗。在极其恶劣艰险的环境中,人类逐渐认识了自然,也逐渐掌握生存的本领和生产的技巧。在一个无法用时间计算的漫长过程里,人类逐渐发现,比如石头,比如木头棒子,它们原来都可以成为工具,这些工具除了可以用来和野兽干仗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用途,于是就有所发明,开始创造。那个时候,人类干掉一头野猪或野牛野羊一类的动物之后,唯一的办法,犹如野狼一般用牙齿撕咬。没办法,那个时候没有熟食,要活下去,唯有生吃。道理非常简单,人们还...
· 何谓氏族社会?
氏族社会社会学名称,称氏族公社。即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亦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一个氏族有十几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氏族之间可以相互通婚。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氏族社会初期,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即母权制,称母系氏族社会。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过渡到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即父权制,称父系氏族社会。具体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人类的发展经过了数十万年,除了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社会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我国远古人类步入了氏族社会。母系社会约从10000年前开始,人类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所谓母系氏族,就是每个氏族的全体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老祖母,他们是以母系血缘为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在母系社会中,妇女对财产的...
· 族谱的最初起源
族谱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关于家族和宗族起源、迁徙、分布、盛衰历程的史籍,它记录着各个家族和宗族祖祖辈辈创业的经过,记录着中原文化形成、发展、传播以及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折射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之光。族谱,是人类血缘世系的记录和反映,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族谱所记载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我国的族谱,源远流长。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了用文字记载的家族世系。到了西周时期,周王朝在家族世系的甚而上,又建立了一整套严密而系统的宗法制度。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和诸侯的权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基于这种需要,记载家族世系的谱牒,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周代的官府均设有史官,掌谱牒,定世系,辨昭穆。各诸侯国亦设有官员,掌管诸侯国王族事务及谱牒,以防宗族昭穆的错乱,确保宗法制度的推行。当时世系(谱牒)之学,还被列为官府之学的必修课,用以教育贵族子弟。可惜这些谱牒早已亡佚。在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