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之间的斗争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820
转发:0
评论:0
揭秘: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之间的斗争,公元前572年的一个晴朗的早上,位于中原以东地区的鲁国迎来了新任国君鲁襄公。

  公元前572年的一个晴朗的早上,位于中原以东地区的鲁国迎来了新任国君鲁襄公。在瞬息万变,权力更替日趋频繁的春秋战国,哪怕是想成功预测十年后的政治格局,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三桓家族历经几代人的辛勤耕耘,终将有权力的轮回,终将有人会成为实质上的宗主。宣公、成公时代的两朝元老季文子已是到垂暮之间,而叔孙氏和孟孙氏都有新的人物出现,叔孙氏由叔孙豹统领,孟孙氏则由孟献子掌管,当年叔孙侨如扰乱后宫所引发的鲁国,为三桓家族的凝聚共识提供了巨大基础,在季文子的主持中,三桓家族成为铁三角。

  非三桓的公族,也各有各的发展,归父被赶出国门之后,落魄的东门氏已经改名换姓,成了子家氏;像臧氏这样的小公族还是牢牢地做着国君的死党,鲁国的内部局势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稳定。季文子居功至伟,因此其子季武子当仁不让成为鲁国最大权臣。而一件大事的发生彻底改变了鲁国的命运,那就是季文子,叔孙豹,孟献子这样既专权又尊重国君的三桓领袖相继去世了。他们在世的时候,鲁国国君还能得到三桓宗主的尊重,等到新的三桓宗主掌权之后,尤其是季武子推行“分其国民,三家得七,公得五”的政策,国君的尊严就越来越不重要了。

  古今中外摄政的政治家大体上分为三种,第一种为自己争权,第二种为国家谋利,第三种不争权也不为国,只求自保。季氏的季武子总得来说应该是第一种政治家,他不像他父亲一样谦逊谨慎,对国君显得很本分,对敌人最狠辣也不过就是赶出国门。他的很明显,就是统一三桓,共同架空国君。他成为三桓的核心人物之后,孟氏和叔孙氏意识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不再大动干戈,决心和季氏同仇敌忾。但是孟氏,叔孙氏和季孙氏自己的宗族内部并不都是和平的。比如叔孙一族的真的令人毛骨悚然。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习武之人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叔孙豹作为辅政重臣,跟季氏家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叔孙侨如的前车之鉴后,叔孙豹更多的是对国君和周礼的服从。但叔孙豹并非是愚者,他不能做叔孙侨如,他也不能做季孙氏,他更多的是对众生的一种怜悯之情,即便对周礼非常尊崇,可是在某些细节上面叔孙豹仍然是反对周礼的。叔孙豹曾被送到齐国做人质,在离开鲁国边境的时候与一个女人生下来一个长得非常丑陋的孩子叫竖牛。丑陋的竖牛到底是不是叔孙豹的孩子,史学家对此还有争议,有的认为叔孙豹是接盘的,那个妇人除了叔孙豹还有别人,竖牛并非亲生。有的认为竖牛就是私生子,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不便让他认祖归宗。

  叔孙豹因之其家族和智慧,在齐国得到国氏垂青,与国氏联姻。所谓门当户对,鲁国的叔孙氏和齐国的国氏,都是大族,甚至多少都能跟周天子扯上半毛钱关系,骨子里就是贵族,叔孙氏在齐国与国氏女子生下了孟丙、仲壬两个日子。那么那个不知道哪里出现的竖牛,身份就显得很是奇怪。按照周礼的规则,这个竖牛是没有存在价值的,就是能够回到叔孙氏,也不过是三流四流之外的庶子。但是无论怎样,仁慈的叔孙豹还是把竖牛留在了身边,还让他参了政。万万没想到,竖牛对自己的身份充满自卑,同时对叔孙氏的两个兄弟非常不满和妒忌,为了争权夺利,害死了叔孙豹的两个儿子,好在苍天有眼,竖牛被叔孙豹的孙子们杀死了,叔孙家族的内乱才被平定。

  和叔孙氏不同,孟氏内部一般都是和平地更迭。孟氏的孟献子去世后,孟庄子继承了孟献子确立的军赋办法继续造福百姓,也能称得上一个出色的宗主,但是他很快也过世了。他死后,他的幼子孟孝伯在与季武子长子的共同谋算下,顺利成了新宗主。但是好在长子秩没有反抗,接受了这个现实,没有酿成孟氏的。但是,这位孟孝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待不择手段。此时孟氏的对手是由臧纥领导的臧氏。

  臧氏的宗主臧纥这个人非常贤明,虽然矮小但是聪明,他和季武子一向交好,季武子想要废长立幼都要找臧纥想办法。但是臧纥用的方式有点过激了。所谓审时度势,如果臧氏家族的力量还处于臧文仲时代,或许还能与三桓家族平分秋色,可是时代不同,结果也就不同。臧纥公开与孟孙氏为敌,认为可以笼络孟孙氏为自己所用,可惜的此时的孟孙氏与季孙氏是稳固同盟,此后数年之间孟孙氏就联合季武子将臧纥逐出鲁国。实际上季武子驱逐臧纥本身就是可以让权力百川归海,最终为三桓家族所用。驱逐臧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至于谁提出驱逐的议题,本身并不是很重要。

  不论是怀持野心的少年还是老谋臣算的臣子,鲁国的朝堂上笼罩着权力的阴霾。三大家族始终坚持着不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的信念,其间充满着各种逆袭、反转的情节,而主角始终都是季孙氏。这个时期的季武子其实一直都在螳螂捕蝉,他和孟氏一样不喜欢并非三桓出身的臧纥,他对臧纥的信任和友好只是为了算计臧纥的阴谋。他使用的一石二鸟之计,既赶走了臧纥,又完成了废长立幼的心愿,算盘打得可真是精明。然而作为一国之君的鲁襄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真是令人十分无奈。公元前542年,鲁襄公在虚君的位子上去世了,幼子鲁昭公在太子姬野死后,登上了鲁国国君的宝座,见证了叔孙氏内部混乱局面的他,会不会真的给三桓带来麻烦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桓指什么?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官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三桓历史鲁国源自周武王弟周公旦。武王封周公于鲁,而周公不就鲁,留在镐京辅佐周天子。其子伯禽是第一代鲁公。鲁公伯禽之后若干世,传到鲁惠公弗湟(又作弗皇、弗生)。惠公的继室声子生长庶子息(又作息姑)。而后惠公听闻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于是娶之而生子允(又作轨)。惠公薨,声子身为继室,比其他妾室尊贵,而息年长,于是执政。但是惠公因仲子手有夫人之文而娶她,隐含立其为夫人的意思,所以...
· 季孙氏的结局
季孙氏的结局季孙氏的最盛期在季文子、季武子两代,季平子虽然得到叔孙、孟孙两家的援助,击退昭公的进攻而幸免覆没,但季孙氏己有衰颓之象。这时的敌人主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不是来自名义上的上层,而是来自掌握实权的下层。定公5年,季平子一死,就有阳虎之乱,季桓子有三年多形同。因此,在阳虎之乱平息后,季桓子害怕自己的采邑再被家臣据以叛乱,甚至一度同意毁去费地的城墙。孔子有一段着名的话,说礼乐征伐若是“从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验之于鲁国,则“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季孙氏至哀公时已经相当衰微,盛世难再,虽然还有外伐颛臾之事,但正如孔子所言∶“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随着《左传》记载结束,季孙氏世系的明确记载也就中断了。战国时期的活跃人物大都是个人,而不再见有如春秋时期那样绵延的家族。春秋之后,季孙氏传人有“季昭子”,童书业推测∶“春秋以...
· 孙氏名人-楚相孙叔敖
孙叔敖(公元前约630年~公元前593‘年),名敖,字孙叔,楚国(今荆州沙市)人,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他是楚国人,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到“孙叔敖举于海”,以贤能闻名于世。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人物简介孙叔敖(公元前约630年~公元前593年),名敖,字叔敖,别名J猎,`冒之后;楚国时期(今湖北沙市)人,“世为列姬,国地朝廷”,祖父J吕臣曾官拜楚成王令尹。父亲J贾,任楚国司马。出生于郢都(纪南城)北海子湖边白土里(又称孙家山,今雨台山附近)。楚庄王时为楚国令尹,以贤能闻名于世。《淮南子•人间训》:孙叔敖在出任令尹前,“决期思之水(今河南固始县境的史河),而灌雩雩之野”,即带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灌溉农作物,这项水利工程,就是中国古代历史...
· 孙氏祠堂合集
江北第一祠:岳西孙氏宗祠岳西孙氏宗祠模宏大,建筑古朴庄严,布局科学严谨,工艺精湛精美,为远近数县祠堂之冠。孙氏宗祠内的木雕、砖雕、石雕的工艺独特,精湛无比。最为令人叹服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226个石雕柱础,共有40余种不同的造型,除了形、方形、圆台形等形状之外,还有小鹿奔跑、梅花朵朵、竹叶婆娑等美轮美奂的图案,可谓一绝。皖西南孙氏宗祠原名茂芳公祠,为纪念太湖县孙氏开基始祖均寿公而建。祠堂一进三幢,木质框架结构,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气宇轩昂。祠堂正门上方镶嵌五簪,上书“智、信、仁、勇、严”,此乃兵圣选才之标准。祠堂内供奉着禄公、寿公、隆公、宇公四始祖之牌位,四公后裔需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先祖!连江孙氏宗祠892年,唐御史中丞开祖敏公定居连江,至今已1128年,历传41世。重建后的孙氏宗祠,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却给人一种厚重肃穆、安静沉稳之感,仿佛能将人牵引至千年之前。后人当中人才辈出,“兰台...
· 孙氏祖训
孙氏家训明宗法;立宗长;修宗谱;重丧祭;谨坟墓;供子道;励臣职;笃友爱;宜家室;端蒙养;来教训;序尊卑;敬师长;择交友;定生理;重婚姻;别内外;明善恶;禁争讼;睦宗族;和乡邻;恤孤寒;严举行。孙氏祖训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及子孙,悉本义芳。仰绎斯旨,更加推详;曰诸裔孙,听我驯章。读书为重,次则家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渊,六行皆葴。礼义廉耻,四维毕章;处于家也,可碑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饴羞宋祖,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同类相戕;不念同忾,偏论异乡。手足干戈,我心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劂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