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历史上的诸国与贵族季孙氏有什么关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3
转发:0
评论:0
揭秘:历史上的诸国与贵族季孙氏有什么关系?,说起东夷诸国,不得不提淮夷诸稽国(见诸稽国篇),提到诸稽国,更不得不提大彭国

  说起东夷诸国,不得不提淮夷诸稽国(见诸稽国篇),提到诸稽国,更不得不提大彭国(今江苏徐州一带,见彭国篇)。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陆终有六子,其中第三子为彭祖,彭祖得封彭地,建立大彭国。传说“彭祖八百岁”,即大彭国存在了八百年。在这八百年大彭国历史中,大彭国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分裂出两个国家,一个是豕韦国(今河南滑县一带,见韦国篇),一个就是诸稽国。这三个兄弟之国在夏商时期的淮夷地区非常强盛,对正统王朝形成了严重挑战。直到商武丁时期,才被一举摧毁。《国语·郑语》记载:“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意思是彭姓的大彭国、豕韦国和诸稽国,都是商武丁时期灭亡的。其中诸稽国亡国后,国人分裂成两支,一支南下至浙江中北部,重建诸稽国;另一支则北上至今山东诸城一带,建立诸国。

  “诸”的最早字形是“者”,甲骨文分为上下两部,下面是“一堆篝火”,上面是“一个架子”,其形像为上古时期部落族人架火烧煮、聚众社交的真实写照。后来金文把甲骨文衍变为“口”,字义转化为“言说”,变成了族人聚众烤火进行交流,即“围火而谈”。随着语境的变化,“者”的字义开始细分,“者”下添“火”变成“煮”;“者”傍加“言”成了“诸”。这便是“诸”的来历。“战国越王者旨於睗(shì)剑”的剑身上刻有“者旨”,即“诸稽”两字各取一半的最早写法。

  春秋时期诸国位于齐鲁莒三国交界之地,西周及春秋早期的诸国历史已经成了谜,史书场时已经成了鲁国的邑,据《左传·庄公二十九年》记载:“冬十二月,城诸及防。”说得是公元前665年冬,鲁国开始在诸地和防地筑城。杜预注:“诸、防,皆鲁邑。”这个诸地即诸国故地,也就是说,诸国至少亡于前665年。而《左传·文公十二年》又记载:“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说得是公元前615年,鲁国的季孙行父(季文子)帅师到达诸地,开始筑造诸城和郓城。这说明在时隔50年后,诸城成了季孙行父的食邑,因诸城是季孙行父重建的,故后人称诸城为“季孙城”或“行父城”。我们都知道,春秋中晚期,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大家族,史称“三桓”,显赫一时。而“三桓”中实力最强者为季孙氏,开创“三桓”的正是这位季孙行父,他执政鲁国长达三十余年。

  到了春秋末年,据说越王勾践灭吴后,为北上争霸,一路广僻国土,疆域一度达到山东沿海的琅琊、诸城一带,还将国都迁往琅琊,估计这个时侯的诸邑已经沦为越国疆土。最终越国北上图霸没能成功,疆域逐渐缩水,又退回到越国故地,这个时候的诸邑又转辗到了齐国的囊中。诸国亡国后,国人以诸为氏,形成诸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春秋时期鲁国的卿家贵族:季孙氏的历史简介
季孙氏,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卿家贵族。作为三桓之首,季孙氏凌驾于公室之上,掌握鲁国实权。三桓,是凌驾于公室的鲁国贵族,出自鲁桓公,包括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其中,季孙氏的始祖季友,谥成,史称"成季"。季孙氏起于桓公之子季友。关于季友,有个传说,说他的母亲怀孕的时候,他的父亲鲁桓公曾经让人卜,卜得"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再让人筮,得乾卦,解作"同复于父,敬如君所"。而他出生,有文在其手曰"友",因此给他取名友。鲁桓公除了太子同,还有三个儿子:、牙、友。太子同即位,是为鲁庄公。虽然年长于庄公,但是为表示君大于臣,于是自称仲,史称"共仲"。而公子牙、公子友从庄公排行,是为叔牙、季友。共仲、叔牙、季友分别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的始祖。庄公宠爱妾室孟任,想立她的儿子般为国君,但是自己的三个兄弟权势日益膨胀,他有些担心。于是,他找来叔牙,说"你看,我也快要...
· 揭秘: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之间的斗争
公元前572年的一个晴朗的早上,位于中原以东地区的鲁国迎来了新任国君鲁襄公。在瞬息万变,权力更替日趋频繁的春秋战国,哪怕是想成功预测十年后的政治格局,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三桓家族历经几代人的辛勤耕耘,终将有权力的轮回,终将有人会成为实质上的宗主。宣公、成公时代的两朝元老季文子已是到垂暮之间,而叔孙氏和孟孙氏都有新的人物出现,叔孙氏由叔孙豹统领,孟孙氏则由孟献子掌管,当年叔孙侨如扰乱后宫所引发的鲁国,为三桓家族的凝聚共识提供了巨大基础,在季文子的主持中,三桓家族成为铁三角。非三桓的公族,也各有各的发展,归父被赶出国门之后,落魄的东门氏已经改名换姓,成了子家氏;像臧氏这样的小公族还是牢牢地做着国君的死党,鲁国的内部局势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稳定。季文子居功至伟,因此其子季武子当仁不让成为鲁国最大权臣。而一件大事的发生彻底改变了鲁国的命运,那就是季文子,叔孙豹,孟献子这样既专权又尊重国君的三桓领袖...
· 大贵族季孙氏们私藏的宝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今天还想要说一说这位不怎么出名的鲁国国君,他是鲁襄公姬午。姬午在鲁国的国君史上也是没有存在感的国君。《周礼》记载:“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伴随着国家力量的不断削弱,当年的大国鲁国由于国家财政薄弱,已经将三军裁减为两军,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鲁国常常不愿意参加诸侯们之间的战争,国君的力量相对也大为削弱。姬午执政时间很长,可是大多数时候国政大事皆为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家族所控制。《史记》里有:“成公卒,子午立,是为襄公。是时襄公三岁也。”姬午即位的时候才只三岁而已,根本没有管理国政的可能,季孙氏家族已经在朝政中享有绝对的权力,虽然季孙行父已经老得快死掉了,但好歹是三朝元老,年幼的姬午和其后宫的母后,还是要封季孙行父为相国,以维持国家的稳固。姬午即位两年而后季孙行父就老去,而其儿子季孙宿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与三桓家族共同掌握国政。他们会如何管理鲁国呢?季孙氏是以廉政为准则的,就是极度推崇廉洁自...
· 季孙氏的结局
季孙氏的结局季孙氏的最盛期在季文子、季武子两代,季平子虽然得到叔孙、孟孙两家的援助,击退昭公的进攻而幸免覆没,但季孙氏己有衰颓之象。这时的敌人主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不是来自名义上的上层,而是来自掌握实权的下层。定公5年,季平子一死,就有阳虎之乱,季桓子有三年多形同。因此,在阳虎之乱平息后,季桓子害怕自己的采邑再被家臣据以叛乱,甚至一度同意毁去费地的城墙。孔子有一段着名的话,说礼乐征伐若是“从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验之于鲁国,则“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季孙氏至哀公时已经相当衰微,盛世难再,虽然还有外伐颛臾之事,但正如孔子所言∶“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随着《左传》记载结束,季孙氏世系的明确记载也就中断了。战国时期的活跃人物大都是个人,而不再见有如春秋时期那样绵延的家族。春秋之后,季孙氏传人有“季昭子”,童书业推测∶“春秋以...
· 历史上妘姓的诸国
妘姓是一个中国姓氏,是中国上古最早的姓之一。妘姓是中国传说时代祝融八姓之一,也是八姓之祖。妘姓诸国,包括:罗国,偪阳国,郐国,鄢国,邬国、鄅国,夷国,等等。罗国,起源于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一带,因为善于制造罗网捕鸟,因而称为罗国。偪阳国,位于今山东省枣庄市一带。春秋时期,晋国称霸,吴国在南方策应,夹击楚国,但是,偪阳国挡在中间,桀骜不驯,使得晋吴不得交通。郐国,会人得名于此,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县一带。西周末期,郑国东迁,灭郐国,建都于新郑。鄢国,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一带,西周末,为郑国所灭。春秋时期,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等著名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鄅国古城在今山东临沂城北之鄅古城村。鄅国为妘姓国,妘姓是祝融八姓之一。鄅国在西周时立国,爵位为子爵。鄅国曾为邾国的附庸。公元前524年(春秋鲁昭公十八年)一度被邾国袭破,尽俘其人。翌年,宋国伐邾国,邾国被迫归还鄅俘,鄅复存。后又被鲁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