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曾称霸中原一百年的魏国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4
转发:0
评论:0
曾称霸中原一百年的魏国为何没能统一天下?,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魏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魏国,曾经是战国七雄之中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他当时的影响力比起后来的秦国也不遑多让,从魏文侯起家到马陵之战将近百年的时间里他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

  并且魏国是最早变法图强的国家,后来的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借鉴李悝变法的。

  《史记·平淮书》中记载:“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彊君。”

  正是因为变法的成功才有了强大的国力,才能在战国初期率先脱颖而出。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令诸侯畏惧的强国为何会在后来的争霸之中一蹶不振呢?

  魏国处在黄河流域,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魏国是当时天下的中央和交通中枢,同时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早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处于这一块风水宝地必定会引起周围国家的窥伺。并且魏国西接秦国,北接赵韩,南部是和晋国死磕数百年的老牌强国楚国,东边是齐国。

  它的地理位置限制了其重新崛起的可能。马陵之战后,魏国精锐尽失,广袤的边境线又无险可守,魏国国力大衰,再也无力压服诸侯。于是曾经被魏国欺压着的国家就在这时候开始对魏国发难,其中秦国侵吞魏国土地最多。魏国争霸百年,秦国则被魏国欺压百年不得翻身。孝公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增收复河西之地。惠文王继位后,秦国大举东出,处在天下之腹的魏国在秦国的连番打击下国土迅速的萎缩。经过秦国一连串打击之下,魏国彻底失去了霸主的地位,无奈之下只有割地求和。

  其二就是继任者缺乏战略眼光。战国初期魏国率先称霸和魏文侯的英明神武是分不开的,其次继位的魏武侯在武功上较之魏文侯也不遑多让。可惜在战略眼光上,魏武侯差魏武侯岂止一星半点。

  魏文侯在位时期,他将韩赵紧紧的联合在了一起。韩赵魏都是脱胎于晋国,因此魏文侯团结这两国,枪口一致对准齐楚秦这三个国家。在三晋的连番打击下,齐楚秦一度被的抬不起头来。

  《资治通鉴》卷一记载:“韩借师於魏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於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於己也,皆朝于魏,魏於是始大於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的大体意思就是:韩与魏借兵伐赵,魏文侯说赵是魏的兄弟之国,没借给;赵向魏借兵伐韩,魏文侯说韩是魏的兄弟之国,也没有借给。两国没借到兵,当时都很生气,但后来听说魏文侯既没借兵给韩、也没借兵给赵,并且把他们当作兄弟之国,于是韩赵就都朝于魏,于魏国成为三晋最大的国家,诸侯再也没有能打过魏国的了。

  可是魏武侯即位之后,这一切都变了。他虽然将魏国又重新带向了另一个高度,但是他在外交上昏招迭出。首先因为妄图控制赵国内政帮助投靠魏国的赵公子赵朝攻打赵国而导致三晋关系破裂,后来虽经修复,可是之后由于赵国攻打卫国,导致本来经不起考验的三晋同盟再次破裂。

  《史记魏世家》记载:“魏武侯元年,赵敬侯初立,公子朔为乱,不胜,奔魏,与魏袭邯郸,魏败而去。”

  其次他帮助田氏代齐,妄图拉进两国关系,更企图因为这层关系妄图控制齐国朝政,却没想到作茧自缚,几十年后齐威王成了魏国霸业的终结者。可以说魏国衰落的种子在武侯时代就已经开启了。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的大量流失,也正是这点所以才让魏国永无翻身之日。

  古语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武侯即位之后,首先吴起的离开对魏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魏文侯时期秦国屡遭魏国,到吴起任河西郡守创立“魏武卒”之后,秦国局势继续恶化,阴晋之战更是差点让秦国一度处在灭国的边缘。

  但是吴起的才华引起了公叔痤的警惕就是在公叔痤的设计下使得本就和吴起有嫌隙的魏武侯更加的排挤吴起,最终吴起离开了魏国前往楚国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吴起一走,魏国不再把矛头对准秦国,秦国有了喘息之机。就是这一线生机为魏国之后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其次西门豹的去世,也让魏国再度雪上加霜。古代有“三不欺”的说法:“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语出《史记》)。西门豹初到邺城的时候,邺城一片荒芜土地萧条。西门豹到任后,兴修水利,惩治巫风,开垦农商使得整个邺城生机勃勃,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经世之才后来却遭到了魏武侯的冤杀。呜呼哀哉!

  魏惠王即位之后,其人才流失则更加严重。首先是孙膑,因为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设计陷害了孙膑导致孙膑半身残疾。可是后来孙膑逃亡齐国帮助齐威王富国强兵,最终在马陵之战击败魏国,敲醒了魏国失败的丧钟。接着就是商鞅,商鞅一开始是在魏国国相公叔痤帐下做事,公叔痤发现了商鞅的才华。可惜公叔痤怕商鞅的才华影响到自己的权利,于是一直没有向魏惠王举荐,直到公叔痤快要临死前才向魏惠王举荐商鞅。

  公叔痤说道:“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

  奈何的是魏惠王此人和他父亲一样,看人不讲唯才是举,而是看中他的门第。

  公叔痤知道了魏惠王的心思之后又对他说道:““君既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这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不用他的话就杀了他,不能让他出魏国让别国所用。可惜最终魏惠王既没用也没杀。最终商鞅闻听秦国秦孝公广纳贤才去了秦国,商鞅三会秦孝公,最终秦孝公拜服其才华,将商鞅奉为上宾。而秦国也在商鞅的主持下,开启了商鞅变法最终一举改变秦国积贫积弱的国力。之后的张仪、范睢等人也是如此,坐拥着大把人才不知道合理利用,最终便宜了秦国。

  其实魏国早期是有的实力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中,魏国没有地利,却有率先变法之天时以及坐拥奇才的人和。

  可惜李悝的去世让李悝变法半途而废,后世的国君也没有很好的利用李悝变法带来的成果。而魏文侯之后的魏武侯虽然有大将之风,却无统帅之才没有很好的识人用人,用人不讲唯才是举却看身门第。用人看身门第的这个恶习也是从魏武侯开始。

  魏惠王继位之后前半生也可谓是英明之主,可惜他也和他父亲一样没有战略眼光。对外滥用武力,对内不明是非。最终魏国在他手上走向了衰落,可惜的是之后的魏国再也没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来力挽狂澜,最终凐灭在了秦国的大业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曹操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导读:曹操这个人物,有人喜爱有人憎恶。有人说他奸诈狡猾,生性多疑;还有人说他是个出色的谋略家。纵观曹操一生,最让人不解的是,曹操那么能干,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呢?曹操的确有平定乱世的才能,起兵于四战之地,无数次凭借机智摧破强敌,可这只是作为将领的能力,不是统御天下和匡扶宇宙的才能。统治天下又不单指靠权术和军事力量,政治强人再厉害也不能够凭自己能力解决所有问题,曹操就是太能干才没得天下。网络配图赤壁之败不是必然之事,曹操选错了战略。得到荆州的曹操已经控制了长江上游,他的部队就是沿着长江进军,曹操水军第一个抵达的地点是巴丘,就是现在的巴陵山,如果曹操不进军赤壁的话,他就已经控制了洞庭、湘江,这时候的曹操还需要渡江吗?怎么会有人把赤壁之败的原因归咎到长江天堑。依照贾诩的战略,曹操只需要在荆州好好经营,不需要主动进攻,孙权受到长江上游威胁,加上曹操挟天子传号令的压力,再派人劝说离间孙权内部人员,和必...
· 三家分晋之后的黄金期:魏国借三晋之势称霸中原
公元前453年,魏、赵、韩三家瓜分了智氏,从此三家开始独立发展。随后魏国出了个魏文侯,在他的治理下,魏国迅速蹿红,成为华夏大地上最强大的一方诸侯。随着各国领导班子的调整和国力的变化,新一轮的争夺开始了。在消灭中行氏和范氏的战斗中,在消灭智氏的战斗中,在削弱晋君的战斗中,三驾马车始终并肩作战,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扛枪,一起分赃,所形成的战友情谊在魏国强大之后依然存在。位于列国中央的魏国有着太多的发展空间,既可以与东边的齐国交手,也可以与西边的秦国较量,还可以与南面的楚国PK,多个选择的另一层含义是多个敌人。在魏文侯的外交盘算中,与这么多强大敌人的竞争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因此魏国与韩国和赵国的关系至关重要,在广阔的发展前景诱使下,三家仍然可以撇开一切分歧重温一起扛枪、一起分赃的美好时光。一奶同胞的兄弟三国中,现在魏国是无可争议的老大哥,老大哥有维护兄弟团结的责任,魏文侯干得相当不错。赵国...
· 刘备曾错过的四大猛将刘备为何没能
作为三国时期楚汉的开国皇帝,很多人对于刘备的了解大约都是起源于桃园三结义这一千古佳话,身处风云变化四分五裂的战乱时期,刘备却依然拥有忠义侠肠,知人善用,善待下属,是很难能可贵的。从三顾茅庐中就可以看出,刘备并不是一个不惜才的人,那这样一个有志之士为什么没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一统天下呢?这不得不从刘备曾经错过的四大猛将说起,这大概在刘备的政治抱负中是一大遗憾。一.太史慈太史慈是三国东吴的名将,当年曾与孙策一场龙争虎斗,让人永远记得起那个生龙活虎,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不过这样的人物,竟然与仁慈的刘皇叔擦肩而过,曾经有过一个阶段的唏嘘。那么刘备为何不投奔刘皇叔。这里面是不有什么隐情。透过历史的云雾,江湖觉得其实太史慈是个有头脑的人,比起当时的名将,他毫不逊色。不仅仅武艺超群,而且见识非凡,事实上太史慈是一员儒将。二.张辽刘备及关羽都对其很是敬佩,早在与吕布同守徐州之时,便已有相识。三国武将中,...
· 皇室后裔刘备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仁德”是刘备的一大法宝,所以在自己最初一无所有时,先是认识了结义的两个好兄弟,后来又感动了军师诸葛亮。并且这一技能也为自己迎来了很多有识之士,当然最重要的是刘备用“仁德之术”笼络了民心。所以日子也算是顺风顺水,大有出人头地的趋势。按这个剧情发展下去,刘备既是皇室后裔,又有仁德爱民之胸怀。身边也不缺乏有谋有识之士,这统一天下的任务似乎非他莫属。可是历史结果告诉我们,刘备并没有统一天下,这是为什么呢?读古代历史故事,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刘备说起这个略有伤感的结局,我们就要穿越回三国时期,看看当时三国鼎立的三个高富帅们的家世背景和实力是怎样的了。一、身世背景曹操:宦官家庭出身,地位虽不是很高,但是家里最不缺的就是钱。孙权:父亲是县吏起家,所以他也算个富二代,家里自是吃喝不愁刘备:自称是皇族后裔,身份听着挺唬人,但是毕竟是没落贵族,所以最初并没有很多的钱。从整体来说,这三个人的实力还是相当的。所...
· 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楚国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1)、楚国变法不彻底,旧贵族长期把持朝政战国时期,改革变法成为各国图强的必由之路,战国七雄有六国都经历了系统性的变法运动,有像齐国崇尚人治,有像韩国崇尚术治,唯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深刻,铲除了旧贵族的势力,实行了全新的土地制度和奖励制度,使得人人有思战之心,让秦军成为虎狼之师。楚国在楚悼王时期也实行了变法革新,主持变法的是从魏国而来的名将吴起,怎奈楚国摊子太大,反对势力太凶狠,支持变法的楚悼王一旦死去,变法即告流产,吴起也被旧贵族们乱箭射杀。因此整个楚国八百年,楚王都没有实现像商鞅变法后秦王那样对国家的绝对控制权,楚国的大宗族,像春秋时的斗氏、战国时的屈、景、昭三大家族,几乎垄断了楚国军政大权,楚国最高官爵“令尹”更是大贵族的专利,唯有一个外国人吴起还功败垂成,反观秦国,大量重用来自山东六国的名士。(2)、战略失误,错失良机楚国有几次全盛的时期,都存在着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但都被白白浪费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