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白生前最后一首诗,为何只有短短三句?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7
转发:0
评论:0
李白生前最后一首诗,为何只有短短三句?,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唐诗,没有人不知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起唐诗,没有人不知道李白,他的一生,充满了孤傲与酒香,他是人间的谪仙,诗中的王者,他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想象瑰奇,气势磅礴,旷古烁今,令无数人钦慕折服,那么诗仙李太白,他的最后一首诗是什么样的呢?

  李白作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来历和去向都众说纷纭,普遍认为李白是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人,但是他的家世和家族却不甚详细,有历史学家认为李白和李世民是同宗的族兄弟。关于李白的死法,也莫衷一是,比较常见的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在《旧唐书》记载的,李白饮酒过度,在宣城醉死。第二种说法在正史多有记载,并且经过许多历史学家的考证,说是李白已是花甲之年,却向李光弼请缨上阵杀敌,想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为国家尽一份力,但病重而死。第三种说法则是在民间流传开的,极具传奇色彩,说李白在江边饮酒,醉后看见江中的月亮十分美丽,于是跳到水里捞月亮,溺死于江中。

  但无论是哪种说法,李白的逝世时间大致不差,在受到永王谋反的牵连后,李白被流放夜郎,后又遇赦得还,但是在金陵病重,此时病榻之上的李白,写了生命中最后一首诗,郑重的交给了族叔李阳冰,不久后溘然长逝。

  李白最后一首诗,就是《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在写这首诗时,李白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因此,这首诗的情感十分丰富复杂,蕴含了李白对人生的遗憾和眷恋,可以看成是李白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大鹏是传说中的神鸟,出自于庄子的笔下,李白在诗中将自己比作大鹏,欲扶摇直上九万里,振翅图南。李白经常以大鹏来表达自己伟大的志向,他一直想实现胸中的政治抱负。

  从李白垂暮之年还请缨杀敌,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并非表面那般遗世独立,他心中也有想为家国天下做一番事业的热血,然而一生都未曾实现,唐玄宗和那些达官权贵只是看中他的诗文,想让李白为自己写诗,后来又多次遭贬谪。因此李白才会说“中天摧兮力不济”,大鹏想振翅九天,但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从第一句,我们可以感受李白的抱负以及不甘。

  第二句,李白说大鹏振翼扬起的风激励着万世,然而飞到扶桑的时候,却被绊住左袂。这句李白想表达自己虽然受到大鹏这种精神感染,一生奋飞,自己虽然壮志未酬,但是这种精神,一定会影响后世,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他感叹曾经游于扶桑,但是被挂住了左袂。

  “游扶桑”,指的则是来到了唐玄宗身边,李白一生因诗名所显,也因诗名所累,唐玄宗只让他做了一个翰林,诗中的“石”,应是“左”字之误,引用了庄忌《哀时命》的“左袂挂于扶桑”。

  最后一句是化用了孔子泣麟的典故,当年麒麟死,孔子为之哭泣,现在大鹏“力不济”而亡,谁为之哭泣?此句一是感叹自己,死后或许大家相传惋惜,但是没有谁真正懂他,没有知音,没有谁为他哭泣。当然,李白不知道有一个叫杜甫的后辈十分的懂他,写出“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诗句,杜甫的这句诗和李白这首惊人的契合,可能杜甫才是最懂李白的人吧。

  李白一生飘逸不凡,如尘外孤标,所歌所咏,均气势非凡,睥睨天下,而生前的最后一首诗,全是自哀自怜,充满着不甘于不舍,他把所有的遗憾,写成这三句慷锵有力的诗句,流传给后人,每每读到这首诗,都黯然泪下,因为这才是真实的李白,脱去谪仙的虚名,他只是一个想为天下做些事的有志之士,然而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可歌可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乾隆写了几万首诗,为何只有一首出现在小学课本上?
乾隆写了几万首诗,为何只有一首出现在小学课本上?高产不代表高质量,高质量也未必就一定会高产,这两者并非是有确定的关系的。历史上不乏高产又高质量的诗人,却也有乾隆这样,一生写诗写了四万多首,堪比整个《全唐诗》,但是却只有一首在小学课本里出现,而且其中还有一句是别人续上的,这对于乾隆来说真是有些打脸了。不过术业有专攻,乾隆做好皇帝就可以了,写诗这种事情,他真的不行。虽然晚清十分腐败衰弱,并且饱受外国所欺凌,但实际上清朝也是有盛世的,那便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一共有三,康熙雍正乾隆,其中康熙跟乾隆算是人们最熟知的两个皇帝,雍正跟他们比知名度还是要稍逊一些。康熙是乾隆的爷爷,这爷两都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写诗。只不过跟乾隆相比,康熙的诗写的就好多了,乾隆写诗比较随性,经常是看到什么就一时兴起,也不做任何斟酌,直接就脱口而出了。由于乾隆是皇帝,所以他写的诗不管是好坏,都会受到身边随从或者大臣的称赞...
· 李白思念妻子,写了一首诗后流传千古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唐朝的诗人中,李白是处于金字塔尖的,即便唐朝诗人如同过江之鲫,不计其数,却无法动摇他伟大的地位。李白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山川湖泊、离愁别绪、怀古伤今皆可以入诗,点缀了整个盛唐。其中,李白对于自己妻子,也有很多话要说。我们赞叹于诗仙瑰丽出奇的想象力,却对他的感情生活知之甚少。其实,李白有过四位妻子,第一位是26岁的他,在湖北襄阳迎娶的前宰相许圉师孙女许紫烟,据说还是孟浩然做媒。只不过生活了十来年后,许氏病逝。第二位妻子是他在山东泰安时所娶的刘姓寡妇,但这段婚姻十分糟糕。李白被妻子看不起,经常受到欺辱,直到唐玄宗下诏让他当上翰林时,他才抛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从容离开。据说“会稽愚妇轻买臣”中的愚妇指的就是这位女子。第三位妻子是李白再次来到山东游历时,娶的一位当地妇女。有的说是因为这位妻子五年后去世,有的...
· 乾隆一生创作了4万首诗,只有一首选入课本
清代的皇帝其实能有空最爱文学艺术等这样的东西就是乾隆了,我们现代应该其实见过他很多那个时期所产生的文物宝贝,非常具有他的审美。他除了喜欢绘画,收藏,尤其是喜欢在收藏的珍品上盖上自己的印章和题字落款,还喜欢写诗。他能这么有空的对于喜欢的事情,主要是因为他上面两袋皇帝的努力,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尤其是他的父亲,十分敬业,几乎没有休息的天天忙于政业,这上百年的明政和积累帮助他在一个比较好的盛世既让天下比较安慰,百姓安乐,同时也让他自己可以有空寻求自己的爱好和出去游玩。他有很多时间花在自己所喜欢的艺术上,而且他本人的文化水平还不错,某些方面的欣赏水平也是及格的,乾隆皇帝一生创作4万首诗,创作的数量超过了《全唐诗》2000多位诗人所写的诗歌总数。算一下账,他一生一共活到了八十八岁,加在一起相当于三万两千多天,写下的诗四万多首,也就是每天都要写上一首以上才能达到这个数字,这还是把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都算上...
· 清查升寿诗一首
查升,(1650-1707)字仲韦,汉中,号声山,浙江海宁人。累官少詹事,能诗词,工书法,精小楷,曾入直南书房,得董其昌神髓,康熙帝屡次称赏他。《寿诗一首》为其得意之作,可谓:“声山一本于董,而灵秀亦相似。”
· 清查升寿诗一首
查升,(1650-1707)字仲韦,汉中,号声山,浙江海宁人。累官少詹事,能诗词,工书法,精小楷,曾入直南书房,得董其昌神髓,康熙帝屡次称赏他。《寿诗一首》为其得意之作,可谓:“声山一本于董,而灵秀亦相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