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朝时期第一大案 整个地区的官员全部都牵扯在内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8
转发:0
评论:0
清朝时期第一大案整个地区的官员全部都牵扯在内,清朝第一大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

  清朝第一大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清朝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全国有名的大案,这个案子最终导致三名总督、巡抚被斩首,整个甘肃地区的官员都被问罪,牵连范围非常的广。那究竟是怎样的案子,能够将一省的官员都牵扯在内呢?

  这件事还要从头说起。事情起源于乾隆三十九年,当时的陕甘总督是勒尔锦,勒尔锦向皇帝汇报说:甘肃这个地区的百姓太苦了,人穷,还有天降旱灾,导致这里有些地方的人食不果腹,于是请求在这个地方开启捐监。捐监就是指家里有钱的人可以通过捐粮食换取监生的资格,也就是这些人可以进国子监读书。这个政策不需要国家付出什么,只要给出国子监监生的名额就行,于是经过户部的讨论之后,这一请求被同意了,当时乾隆帝指派王亶望去负责捐监这个事情。

  没想到王亶望因此发现了一个赚钱的好机会,原本捐监是要捐粮食的,他要求众人直接给钱,从取利益。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他还不停地向朝廷谎报情况,称当地旱灾频发,要求朝廷赈济这个地方,于是朝廷给了甘肃这边更多的监生名额。实际上没有什么天灾,有的只是人祸,王亶望因此积累了无数的财富。三年之后,乾隆帝认为他捐监做得很好,给朝廷收了很多粮食,还给他升职为巡抚了。

  此时接任王亶望在甘肃的职位的是王延赞,王延赞发现了这个事,但他也想要从中获利,于是他不仅没有举报王亶望,反而伙同勒尔锦一起向朝廷隐瞒这件事情,一直从中赚钱。直到四年之后,甘肃这个地区爆发了民众反抗起义,乾隆帝派阿桂去,看到阿贵递回来的折子上说那边雨水太多不利于战事,乾隆帝开始怀疑之前的旱灾有问题了,之前都是大旱,突然就雨水太多了?他让阿桂彻查,才掀开了甘肃地区持续了近七年的捐监贪污案。

  这个地区的官员们上下协力,企图瞒天过海,总共贪污了将近三百万两银子。按照当时清朝的规定,那些人全都要被斩首的。乾隆帝想到这样杀的人太多,而且牵连也太大,于是负主要责任的官员们被斩首,一共处死了56名官员,其他人被流放。至此这样一件全省贪污的大案才落下了帷幕,对于乾隆帝的这一行为,大家都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官员服饰介绍清朝官员的服饰等级区分
清朝官员服饰是指在清朝政府中有正式职位官员的官方着装,正式名称为补服。着装分为帽、外衣、朝珠、朝靴。清政府对官员的办公着装有着明确的限制,不同品级有不同的着装,不能自行更改装束。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朝冠顶珠见上表;吉服冠与朝冠大体相同,冠后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蓝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绣四爪五蟒;补服,自亲王以下皆有补服,其色石青,前后缀有补子,文禽武兽。贝子以上王亲用圆形补子,其余用方补;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卫等职,均需悬挂朝珠,朝珠共108颗,旁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一边二串),名位“记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为男,两串在右为女。另有一串垂于背,名“背云”。官员戴的官帽又称大帽,共有两种:一为冬季所戴,称“暖帽”;一位夏季所戴,名...
· 清朝官员服饰
贵族清代亲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龙袍”,而贝勒是“蟒袍”。关于蟒、龙的区别,历来没有明确的答案。一般根据《野获编》“蟒衣为像龙之服,与至尊(即皇帝)所御(龙)袍相肖,但减一爪”及《大清会典》中“凡五爪龙缎立龙缎团补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颁赐五爪龙缎立龙缎,应挑去一爪穿用”的禁例,得出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结论。亲王的朝服的颜色只能用土黄或者暗黄,不能是明黄,而龙必须是盘龙或者降龙,不能是升龙或者正龙。亲王朝服的下摆也绣有“海水江涯”。亲王补服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郡王补服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贝勒补服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镇国公补服前后绣四爪正蟒方补。奉恩将军补服,前后绣虎,惟衣裾四启。带用金黄色,凡宗室皆如之,觉罗带用红色。品官补服前后绣补子,吉服冠,顶用镂花珊瑚。公爵、侯爵、伯爵补服...
· 清朝官员翁曾源
人物简介翁曾源(1834―1887),字仲渊,号斋、海珊,江苏常熟人,生于北京翁氏府邸。咸丰六年(1856)由监生恩赐为举人,同治二年(1863)中状元。因其为翁同之侄,人称“小状元”。历官翰林院修撰、国史馆纂修。因体弱多病,未几即告病归里,以书画自遣。一度曾代上海县学和龙门书院批阅课卷。书法得翁同指导,临池不缀,日有所成。行笔洒脱,深具董书风格。翁曾源出生官宦世家,为安徽巡抚翁同书之子。自幼熟读经史,尤擅鉴别,在京期间,常陪侍叔父翁同至琉璃厂鉴赏,选购历代名家法帖。任京官时,屡受朝廷邀典,期将大用。惜体弱多病,未几即告归。一度曾代上海县学和龙门书院批阅课卷,藉以聊补。书法得翁同指导,临池不缀,日有所成。行笔洒脱,深具董书风格。常熟翁家,是闻名天下的名门望族。翁曾源的祖父翁心存,道光二年(1822)第二甲第三名进士,咸丰朝官至内阁大学士。“北京政变”后,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同治皇帝的师傅。同治...
·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要戴“项链”?清朝官员身上的“项链”是什么来历?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要戴“项链”?清朝官员身上的“项链”是什么来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清朝的官员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真的是规规矩矩的,衣服有讲究,帽子有讲究,反正都是非常的复杂的,那么不值得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个清朝的官员是有戴项链的,大家都叫朝珠,那么这个朝珠有什么含义呢?又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怎么回事吧!“朝珠”是什么,就是清朝那些大臣们脖子上戴得“装饰品”。看着是不是很熟悉?一些不知道它是什么的人,第一感觉就是佛珠。其实它是“朝珠”,而不是佛珠。朝珠的由来就是由佛珠转变而来的。因为清朝皇帝信佛教,所以就模仿佛珠弄出来了”朝珠“。朝珠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戴得,只有那些官至四五品之上的人才可以佩戴,这是一个象征。朝珠和佛珠一样,都有108颗。佛教的108颗佛珠,代表着108种烦恼。而朝珠却和佛珠却大不相同。它的108则...
· 清朝官员帅方蔚
帅方蔚是清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朱昌颐榜进士第三人。他自幼资性聪敏,十三岁入学,为巡抚秦承恩延入官署与子弟伴读。受业于上元梅冲。帅方蔚少年时在当地就小有影响。他刻苦攻读,14岁时,他参加当地童试,脱颖而出,高居榜首。主管学务的官员感慨而言,说帅方蔚才如宋朝名儒晏殊。晏殊也是江西人,官拜宰相枢密使。可知,帅方蔚已锋芒初露,人们对他怀有厚望。后来,帅方蔚参加乡试,中举人。顺利通过礼部会试,殿试御赐帅方蔚一甲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八年,帅方蔚出任山东乡试副主考。历任京畿道,湖广、云南道监察御史等。后因病辞官回家。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帅方蔚在乡中办起团练,操练乡勇,帮助官兵过江西南昌境内的太平军。咸丰帝特恩赏加帅方蔚道员官衔。帅方蔚在家期间,注重讲授经学,有“真经师”的美称,他曾主持白鹿书院、经训书院。同治九年,江西巡抚刘坤一赏识他,特聘他主持修纂《江西通志》一百八十卷。帅方蔚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