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击鼓鸣冤的发展是什么样的 宋朝丢了只猪都可以告状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5
转发:0
评论:0
古代击鼓鸣冤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宋朝丢了只猪都可以告状,还不知道:击鼓鸣冤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这

  还不知道:击鼓鸣冤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这些年来,曾播出了如《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等古代审理案件的电视剧,相信对“击鼓鸣冤”的桥段并不陌生。然而,大家可曾知道,击鼓鸣冤的说法究竟从何而来?在历史上又有哪些演变呢。

  《帝王纪》中提到,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尧舜时就设有“敢谏之鼓”。任何人有劝谏君主的意见或是蒙受了冤屈都可以击打此鼓公开处理。至西周时,有明确的史书记载称,周天子居住的宫室正门外就悬着一个“路鼓”,有专门官员负责看守。若是有百姓击打此鼓,官员必须立即层层通告,冤情若重由周天子亲自处理,不得延误。

  后来,百姓击鼓鸣冤所用之鼓有了专门的名词,称为“登闻鼓”,在晋朝时允许申冤无门的百姓直接向朝廷申诉。从此,这项制度在隋唐之时都有沿袭,唐律规定,若有百姓击打登闻鼓,官员必须受理,否则官员便有罪责。

  而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述,在宋太宗时期,曾发生一件关于登闻鼓的趣事。某日,京城的登闻鼓被一个名为牟晖的百姓敲响。宋太祖赵光义好久没有听说有人告御状了,以为民间有了莫大的冤情,命人将百姓叫来,准备亲自处理。结果牟晖见到赵光义却说,家里有个下人将一头猪给弄丢了,因此跑来向皇帝抱怨。

  赵光义听到如此一个“案件”,却没有动怒,反而赏赐了牟晖一千钱,让他再买一头。处理完百姓的事后,赵光义笑着对宰相说:“连丢猪之事都来告御状,看来民间没什么冤情啊。”由这件事可以看出,宋朝百姓“击鼓鸣冤”门槛之低,这确实是值得称道的。也因此,许多“击鼓鸣冤”的事件、民间故事多以宋朝为背景,也侧面说明宋朝在这项制度上的实行力度是超过其余朝代的。

  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将这一制度沿袭了下来,也专门设置了官员管理。一旦民间有百姓前来伸冤,任何官员不得阻拦,违者重罚。若冤情巨大,皇帝需亲自审理。而到了明朝中后期,这项规定渐渐变得名存实亡,不太受皇帝重视了。

  到了清朝时期,“登闻鼓”反倒成了普通百姓的禁忌。《大清律例》规定,百姓击打登闻鼓必须有检举贪官、关乎国家大事、有极大冤情等事务方可,否则将以大罪重罚。如此重重限制,百姓们自然不敢敲打此鼓。而在清朝灭亡后,所谓的“登闻鼓”自然也就消失不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猪肉价格连降5周,旺季不旺,古代猪肉贵不贵,古代的物价是什么样的?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春节了,不少民众都开始准备年货,猪肉在往年的这个时候都会价格增长,但是今年近一个月时间猪肉市场呈现旺季不旺、价格走低的特点。那古代春节的时候猪肉贵吗?古代物价又是怎样的?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猪在我国从几千年前都已经成为古人的餐桌上的食用肉类了,但古代每个朝代的价格差别是比较大的。图源网络中国历史中猪肉价格最贵的两个朝代是汉朝和唐朝。据《太平广记》中记载的一段话:唐朝时期有位黄牛党,从潞州(今山西长冶市)花300钱买了一头猪贩卖到怀州(今河南省沁阳市)卖了600钱。而当时唐朝平均一个家庭的年收入也就1500-2200钱,也就是说一个家庭辛辛苦苦耕作一年的收入只够买2-3头猪,可见猪肉在唐朝还是比较贵的。据西汉时期的《盐铁论》记载:“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也就是说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刚好相当于一头猪的价格。而据汉朝《居延汉简》中述:肉百斤七百,也就是100斤猪肉需要70...
· 古代任何人都可以拿虎符调兵吗事实是什么样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任何人拿着虎符都可以调兵吗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看《美人心计》的时候,看到古代谋反,私自调兵拿个虎符出来就可以了好神奇啊,简直比现在的身份证还好用,那么古代为什么只认虎符不认人?任何人拿着虎符都可以调兵吗?想多了,小编带大家看下真正原因,你就会发现古代体系多么完善。看过狄仁杰前传,里面的太子李贤的儿子就去兵部偷虎符,说是能调动兵马,从那时候我都有怀疑之心了,再加上《美人心计》中偷虎符的一幕,我印象更深刻了。还有人说哪用偷啊,直接让见过的将军仿造一个就行了嘛,古代的钱票都难做假,更别说有关国家安全的虎符了。古代皇帝用虎符调兵,主要是为了防止皇帝兵权。镇守边关的士兵绝大多数这辈子都没见过皇帝,要是将军一句话就能调走兵马,那皇帝不就形同虚设了嘛。虎符的存在使古代军队行动有序避免,出现自相残杀的情况。虎符上的符文大小不一还有不规则的凸起,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想要...
· 宋朝的文学发展
文体的改变苏轼年轻时受到欧阳修赏识。他中进士的时候,正是欧阳修当考官的时候。其实年近五十的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个儿子上京赶考,最照顾他们的就是欧阳修。不仅他们父子,连王安石,都因为受到同属江西出身的这位先辈官僚的推荐,才在中央政界崭露头角。我们在高中文言文(日本高中国语课有中国古代文言文原文阅读课程。中国古代文言文日本称作“汉文”。高考国语科目中也有“汉文”考题,其难度与中国高考古文难度相当)学过的唐宋八大家中,除了韩愈和柳宗元以外,其余六人都是同一时期的。就是上述五个人外加一个曾巩。与其他七人相比不太突出的曾巩能进“八大家”,据说是因为朱熹特别喜欢他的文章。关于曾巩我们在第七章讲述农业问题时曾经提到过。不管怎么说,这八个人作为“古文”的名家,受到后世推崇,并编辑刊行收录他们代表作的文集。其中特别是清朝沈德潜编著的《唐宋八大家读本》深受欢迎,后被带入日本,刊行有各种木板刊本。收集包括他们的...
· 宋朝经济的发展如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样的
宋初精心设计的制度带来了稳定的政局,稳定的政局带来了繁荣的经济。宋朝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商业发达。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是交通成本。今天小编带大家聊聊历史吧!古代陆上运输的成本太高了,像粮食、矿产这些不易运输的货物,陆上的运输成本常常是货物本身的几倍、几十倍,商业的利润都被巨大的运输成本抵消了。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水运。因此在古代,只有在河流、海港旁边才能形成商业城市。杨广把大运河修好后,运河沿岸的城市都开始繁荣起来。五代十国时,很多政权都把首都放在开封,就是因为开封的水运十分便利,可以方便地从南方运粮食过来。北宋定都开封,也有这个原因。开封城位于中国水上交通的中心点,光城内就有四条穿城而过的河流。这些河流、运河以开封城为起点,伸向中国的四面八方。南来北往的货物在这里交汇。再加上商业税是宋朝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朝廷对商业颇为支持,因此宋代的商业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发达的,开封是当时全中国,乃至全球...
·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古代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货币文化非常丰富的国家,随着社会盛昌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商品流通也逐渐从以物易物变成了以通用货币进行交易,而货币的发展时间也是非常久远的,早在殷商西周时期就出现了金属铸币,那么古代货币是如何产生的?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货币的开始最早出现货币文化,是在夏朝,当时出现不同商品价值不同无法完成等价交换,所以就出现了货币。不过最开始的货币是以贝类为主的,当时是流行齿贝,然后打孔串起来,这样也方便人们携带,并且当时贝类都是天然形成的,也比较好看,所以除了交换,还可以作为装饰物,只是到了殷商时期,商业经济是要比夏朝活跃的,这就导致商品交易量和交易数额有所增加,随之使用的货币量也增加了,特别是在商朝后期,如果只靠贝类作为货币已经不能满足当时人们的需求了,所以就出现了很多替代品作为货币,其中铜质贝币就是一种替代品,而这也成为了我国古代最早的金属货币。图源自网络到了春秋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