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孙皓从明君沦为昏君!是怎么造成了他的性格大变?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5
转发:0
评论:0
孙皓从明君沦为昏君!是怎么造成了他的性格大变?,孙皓从明君沦为昏君!是怎么造成了他的性格大变?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孙皓从明君沦为昏君!是怎么造成了他的性格大变?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孙皓(公元242—284年),是孙权被废皇太子即三子孙和的长子,也是三国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初登皇位,曾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振贫,减省宫女,放生珍禽异兽,甚得民心,一时被誉为明主。但此后不久,孙皓就表现得粗暴骄奢、好酒食色。他不仅苛政重赋、大兴土木,使民心丧尽,还杀掉了拥立自己的重臣,使得群臣寒心。最终在即位16年后,西晋伐吴,建业陷落,孙皓被俘,吴国由此灭亡。

  登基后作风大变

  孙皓虽贵为帝王,其言行举止却时常不符其尊。事实上,他既没有继承先祖的英勇善战与求贤若水,也没有遵循儒家的帝王哲学,而是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上演了一幕幕残酷而荒诞的事。

  初登大典,孙皓嗣位照例应尊孙休的皇后朱氏为太后,群臣也将太后的玺绶准备好送入宫里,不料孙皓却贬称朱氏为景皇后。不光如此,本来应当国君的太子也被贬为豫章王,并赶出朝廷到藩国就任。公元265年,孙皓又逼杀了太后朱氏,其治丧不在正殿,而是选择了苑中的一间简陋小屋。公元266年,孙皓又将故主孙休的四个儿子送去吴国的一座小城,又派兵在路上杀死了年纪大的两个。对此,拥立他为帝的濮阳兴和张布说了一些怨言,有人将这些话告诉了孙皓。孙皓毫不念及其拥立之功,立即诛杀了两人。可见孙皓不但缺乏血肉之情、报恩之心,且受挫能力很差,经不起半点指责,一旦发现有人对自己不满,就肆意残杀。

  孙皓对他人残忍无道,对自己却异常骄奢淫逸。《资治通鉴·卷七十九》记载,孙皓在位期间,常派遣黄门遍行州郡挑选美,大臣的女儿也必须每年一报,年纪到了十五六岁要先让他检阅,看不中的人才允许出嫁。由此,他后宫的美女多达万人,孙皓还嫌不够。十分荒唐的是,孙皓给后宫所有的美女都佩带上了皇后的印绶,这使得皇后滕氏空有皇后之名,却无皇后之实。此外,孙皓还纵容其爱妾派近侍到集市上去抢百姓的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以前是孙皓的幸臣,他倚恃孙皓的宠遇,将抢夺财物的近侍绳之以法。爱妾向孙皓诉怨,孙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了陈声,并命令武士用烧红的大锯锯断陈声的头,将尸体投到四望台下。孙皓如此听信谗言,不辨是非,毫无其先祖孙权的气度和责任感,令人心寒不已。

  除此之外,孙皓还酗酒滋事,毫无自制。孙皓喜欢宴请群臣狂饮,每次宴会都强逼大臣喝醉,为此特命十个黄门郎侍立,监视那些不喝酒的大臣喝酒。更可怕的是,每每宴会结束后,孙皓会命喝醉的大臣彼此揭发,如什么时候鄙视过孙皓,什么时候说过孙皓的闲话,谁要是不幸被揭发出来,孙皓便一刀将他砍了。由此,被孙皓邀请赴宴的大臣个个胆颤心惊,赴宴前大多要与妻子儿女含泪相别。有个叫韦曜的侍中,酒量极小,最多能饮二升,可孙皓规定每人在宴会上必须喝够七升酒。韦曜便偷偷以茶代酒被发现,孙皓责骂他违抗命令,不由分说就给抓起来杀了。还有一次,常侍王蕃酒后醉倒在大殿上,不省人事,孙皓以为他在装蒜,便把他给杀了。孙皓多次因自己的一时之怒,残杀臣下,其行为之冲动鲁莽,毫无常人的负罪感和责任心。

  孙皓的群臣不仅要忍受酒宴上的提心吊胆,还要面对政务上的战战兢兢,唯恐一言之差会招来杀身之祸。例如,会稽太守车浚为人忠恳,有一年会稽郡发生旱灾,百姓无力交纳资粮,车浚上表请求振贷。孙皓却说车浚想树私恩,于是派人割下了他的脑袋。尚书熊睦见孙皓酷虐,便婉转地劝谏,孙皓大怒,派人用刀环撞杀了他,死后体无完肤。还有一次,孙皓发现大司农楼玄与中书令贺邵在附耳密语,怀疑他们是在数说自己的不是,就下令将楼玄流放到越南。与此同时,孙皓还给越南将领张奕下旨,让他暗中处死楼玄。贺邵的命运比楼玄更惨,他后来中了风,不能说话。但孙皓认为他是在装哑,派人拷打他,更将他的头颅割了下来。即使是忠臣陆凯、陆抗的直言相谏,孙皓也置之不理。

  孙皓不但胡乱杀人,还热衷于各种稀奇古怪的杀人手法。他会引水入宫,将不合意的嫔妃、宫女、内侍立刻杀死,然后扔进水里漂走,或者是剥去面皮,挖凿眼睛成窟窿,并以此为乐。《三国志》记载了吴亡后,晋侍中庾峻还特意问孙皓为何喜欢割人面、刖人足的事,孙皓理直气壮地回答:“对君主无礼者,我就剥他的脸。”

  孙皓行事,完全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出发,毫无法治吏治的观念。这种极端的自我中心的心态,使得他不但漠不关心朝政,还以杀人暴虐为乐,做事贪图享乐,不计后果。

  孙皓毫无君王爱民之心,却听信谗言,妄图称霸天下。《江表传》记载,泰始七年(公元271年)丹杨刁玄出使蜀地,听到了司马徽与刘廙讨论运命历数等事。回来后,刁玄添油加醋哄骗国人说:“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是荆扬的君主啊!”刁玄又逼迫晋国来降之人伪造了寿春童谣说“吴天子当北上”。孙皓听了大为高兴,说:“此乃天意也!”随即命令部下用车子拉了太后、皇后及后宫数千人,沿着牛渚陆道西去洛阳,以顺天命。不料路上遇到大雪,道途陷坏不能走,兵士披甲持仗,一百人共拉一辆车,冻死之人不计其数。兵士不堪忍受,都私下说:“若是遇到敌军,就赶紧倒戈投降吧。”孙皓听到了这样的抱怨,才停止了北上洛阳的荒唐行程。像这样随心所欲、不计后果的草率举动,孙皓做了不知多少回,达到了罄竹难书的地步,也导致东吴资源的大量浪费。

  孙皓人格障碍的根源

  首先,恶劣的家庭环境是反社会性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从《三国志》记载可知,孙皓的父亲孙和早年被立为太子后又被废。公元252年,孙权死后,孙峻诛杀诸葛恪且夺和玺绶,更派遣使者赐死孙和。孙和与张氏,即孙皓的母亲辞别,张氏说:“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也。”也跟着自杀了,孙皓生于公元248年,当时只有4岁。由于早年丧失双亲,孙皓从小就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爱护,未能形成亲切热情的依恋关系,这严重阻碍了他后期的人格发展和情感维系。而从小失去父母,也使他缺乏可以效法的男性形象,无法培养积极的自我确认,因而缺少对社会公德与行为规范的认同。

  此外,险恶的成长环境也强化了孙皓反社会人格发展。孙皓的父亲是废太子,后来被逼死。孙皓虽侥幸得以保全性命,却也一直被朝廷严加防范,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这种悲惨的经历养就了孙皓残忍猜忌的、自我中心的性格。而他的继位,也是由于吴景帝孙休的儿子过于年幼,群臣鉴于东汉之灭亡,源于主少国危,所以才拥立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继位。可以说,孙皓坐上皇位,纯属偶然,所以在他取得实权之后,便本性暴露,做出种种令人发指的事情,以此弥补曾经创伤的心,释放就被压抑的情绪。

  孙皓种种残暴行径,使得吴国的忠谏者皆被诛杀,谗谀者可以加官进爵,朝政日益腐败,人民不堪忍受而不断揭竿而起,连一些大臣也纷纷投降于晋国。公元280年,晋国大将王浚顺江而下,孙皓原以为长江天险可以固若金汤,不想各地守军望风而降。半年后,王浚的舟船就抵达了石头城下,孙皓此时无将可战,不得已叫人反绑了自己的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投降。到了晋国,孙皓被封为归命侯,他虽然没有刘禅的乐不思蜀,却一曲《尔汝歌》,也道尽了他的奴性与没心没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国孙皓为何会变为昏君?孙皓是怎么亡国的
三国孙皓,肯定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单看这姓氏,便能看出其中一二的玄机,在三国之中,孙属于大姓,如无意外他必归属于吴国,经查阅史记后,更加印证了孙皓之身份孙皓,三国时代吴国人,身份尊贵无比,乃是吴国的第四代君主,其祖父便是大名鼎鼎于三国的孙权,他的君主之位来之不易,其父孙和本是太子后因种种缘故被废,后立孙皓的叔父孙休为太子,孙权逝世后,叔父孙休继位。这样看来,孙皓的君主之位并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得自于其叔父孙休了。当时的孙休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子嗣,只是稚子年幼,尚未长大成人,而当时时局实在是太过于动荡,蜀国已被魏国吞并,吴国自身已成为风雨飘摇中的一小舟,无外力可以支援和依靠。众大臣们鉴于当时情势,联名奏请君主孙休,改立继承人,将子改为侄,正是在众大臣的群体谏言声中,孙皓意外的登上了太子之位,而后顺利的继承了吴国的君主之位,成为第四代君主。孙皓的一生既是荣耀的也是可悲的,荣耀因其地位,可悲也因其地...
· 孙皓为何由明君变成了疯子孙皓怎么死的
三国孙皓三国孙皓,肯定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单看这姓氏,便能看出其中一二的玄机,在三国之中,孙属于大姓,如无意外他必归属于吴国,经查阅史记后,更加印证了孙皓之身份。三国孙皓孙皓,三国时代吴国人,身份尊贵无比,乃是吴国的第四代君主,其祖父便是大名鼎鼎于三国的孙权,他的君主之位来之不易,其父孙和本是太子后因种种缘故被废,后立孙皓的叔父孙休为太子,孙权逝世后,叔父孙休继位。这样看来,孙皓的君主之位并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得自于其叔父孙休了。当时的孙休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子嗣,只是稚子年幼,尚未长大成人,而当时时局实在是太过于动荡,蜀国已被魏国吞并,吴国自身已成为风雨飘摇中的一小舟,无外力可以支援和依靠。众大臣们鉴于当时情势,联名奏请君主孙休,改立继承人,将子改为侄,正是在众大臣的群体谏言声中,孙皓意外的登上了太子之位,而后顺利的继承了吴国的君主之位,成为第四代君主。孙皓的一生既是荣耀的也是可悲的,荣耀因其...
· 鲁庄公是明君还是昏君鲁庄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司马迁《史记》:“庄公好力。”简短的四个字,听起来鲁庄公就像个鲁莽之人。而在历史上对其的评价都不是很高,他在鲁国在位的时间大概有三十几年,这三十几年做过不少事情,却没有几件拿得出手的。本来鲁庄公就不是个出色的君主,而当他遇到了一个不守妇道的妻子的时候,这鲁国更是被搅得翻天覆地,不得安宁。历史上的人物从来都是要背负骂名与美名的,即使鲁庄公再怎么不务正业,再怎么荒淫无道,也的确有他值得令人称道的地方。也许鲁庄公没有娶哀姜的话,鲁国在鲁庄公的治理下或许还是另一个场面。鲁庄公的父亲是被自己的母亲和舅舅害死的,怎么说呢,就是他的母亲和舅舅是情人关系,这听起来很荒谬,但是就真实地发生在鲁庄公的身上。鲁庄公是文姜与鲁桓公所生的儿子,历史上的齐姜,出身比较高贵,齐姜是齐国王室成员的女儿,她的真实名字不可考,出生年月不详,她是齐桓公的宗女,晋文公的夫人。同时她还有一个身份,她是齐襄公的亲妹妹。文姜生性风流,...
· 孙皓本来是明君,为什么后来成了亡国之君?
孙皓本来是明君,为什么后来成了亡国之君?历史上明君不在少数,但是昏君同样也不在少数,然而既是明君又是昏君的,要说起来其实也有不少,但是,既然是明君,又为何会变得昏庸不堪呢?三国时期东吴的孙皓就是这样一个人,前期孙皓可以用明君来形容,在历史上也很有作为,但是后来却成了亡国之君,成了魏国的俘虏,在此之后三国时代正式宣告结束。《三国演义》中的吴后主孙皓暴虐无道惨害忠良,迷恋女色、穷兵黩武、宠信小人,凡历史上所有昏君身上该有的过错他占全了,完全就是个十足的混账玩意儿。然而读了《三国志》后,仔细琢磨,孙皓虽然是亡国之君不假,但似乎没有小说说的那样不堪,许多事情做的中规中矩,甚至比历史上的一些守成之君还要合格。因此,小编觉得有必要为他做做翻案文章,至于对与错,大家见仁见智好了。首先,来看孙皓上位的历史背景。东吴永安七年(264),东吴第三任君主孙休驾崩,三十岁的孙休英年早逝,遗命大臣濮阳兴、张布辅佐其...
· 他本可成为一代明君,为什么最后却沦为暴君
帝辛,子姓,名受(一曰受德),商朝最后一位君主,谥号‘纣王’。三千余年来,一向被视作暴君的代名词,口诛笔伐,言其过非,牢牢地将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历史上,真实的帝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残暴无德,荒淫无道的商纣王吗?他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暴君的代名词的?首先,我们要肯定的一点是,帝辛并非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亡国之君。与之相反,帝辛可谓是‘文武双全’的史上第一人。而其对于后世的功业,在历朝历代的君王之中,也少有人能与之媲美。其文,‘资辩捷疾,闻见甚敏,知足拒谏,言足饰非’;其武‘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江淮一带纳入我国的版图,最早正是得力于帝辛的数次征伐。如果说,帝辛不是有着极其严重的性格缺陷,商王朝绝不会只有四百九十六年。在我们的历史书上,多出一个‘帝辛盛世’,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阻碍帝辛成为一代明君的性格缺陷究竟是什么?答案其实非常的简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