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军队对后勤如此的重视 那么士兵吃的都是什么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9
转发:0
评论:0
古代军队对后勤如此的重视那么士兵吃的都是什么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行军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现代战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行军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现代战争中,军队的后勤可以说是非常现代化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可见古代军队对后勤的重视,那么在漫长的战争史中,我国古代士兵吃的都是什么?

  其实古代军队没有条件去挑食,只要能吃的东西就行。特别是远征时,实在不行杀马凑合吃,两军交战双方必互有损伤,有些军队就是靠“以战养战”,特别是古代蒙古军队,就是这种典型。

  说到蒙古军队,就要提一下古代军队黑暗的一面。其实古代军队的食物远不是我们所想像的普通食物,那些文化不高的古代武夫,什么都可以吃,如果战胜了敌人,没有了粮食就掠夺,甚至会吃敌人的尸体。

  否则,以古代时期那薄弱的补给线,根本就无法支撑起一支数十万人的军队远征时所需的口粮。所以古代军队打仗,平民百姓都会躲之不及,将其称为“兵灾”。

  在我国古代,其实军队还是算是比较有军纪的。吃饭这一环也是治军的一部分,那时带兵打仗一出战就是万八千的。粮官等安营扎寨完了就开始准备起火做饭,一堆人摘菜,一堆人洗菜,一堆人做菜,一堆人再排队领饭,很多情况应该是轮流吃饭。

  纵观我国历史,夏商周三朝是中国军史的正式开端,当时的军队组成人员只是国家内的成年男子和奴隶,战时上前线打仗,战后务农或是打猎。所以,这个时期的军队口粮一般来自田猎和采集。

  而烹饪方式则是用鼎,把粟、小米、野菜、肉放在一起加上盐煮成糊糊的样子,然后食用。至于现代影视剧里那些夏商时代就出现的炒菜、米饭、馒头,纯粹就是胡扯!

  到了春秋战国,已经有专门的军队出现,不过也并不是职业化军队,而是战时打仗,战后牧耕的农民。这个时候文明的中心在北方,华夏子民吃的自然也是以小米、粟、高粱等五谷杂粮以及一些驯化后的蔬菜。偶尔可以吃到自己养的狗、羊等肉类食物,那时猪其实并不多。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队战斗力很高,往往也是左右战争的核心力量,比如魏国的魏武卒。这时候军队吃的东西和老百姓一样,没大的区别。做饭用的器具也是鼎,烹饪方式也是像以前一样,把粮食、蔬菜、盐放在一起乱炖,做成糊糊。

  秦汉时期,其实秦和西汉早期军队吃的东西和战国时代比较接近。当时的普通百姓吃的主要是以小麦、粟、稻做成的米饭,和今天的有些不同,外加食盐、蔬菜、肉蛋。普通人一天可以吃两顿,贵族吃三顿,皇帝吃四顿。

  军队里的士兵也算是普通人,所以军队里一般也是吃两顿。汉朝时的烹饪方法和前朝没什么区别,也喜欢将粮食、蔬菜、盐混在一起熬成稠粥。其实吧,在宋以前,华夏族和汉族都是这样吃饭的。

  但汉朝军队相比以前又出现了一个新变化,就是干粮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当时的干粮是将食物煮熟,晒干做成的。在需要食用时,用开水泡好即可,这很像现在的泡方便面。另外,汉朝出现了豆腐,汉末的三国时期,在四川出现了馒头。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的年代,同时也是民族融合最集中的时代。当时北方胡人在入侵中原时,也将他们的生活习俗带到了中原,例如烧烤、穿胡服等等,也出现在了军队中。

  当时的军队组成人员其实还是主要由汉人组成,而汉族还是比较喜欢吃五谷杂粮。但在南方的各个朝代,因为比较靠南,于是也将水稻开发成了百姓的主要粮食,军队也随之食用水稻。

  到了唐朝,因为国家的统治范围很广,北到北海,南至交趾,西到帕米尔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在这么广的范围内,必须进行大规模驻兵。而古代运输困难,为避免浪费,国家推出诸多政策。

  例如隋朝规定,盗边粮1升以上,斩首,籍没其家。士兵遗弃米粟者斩首。军队需要在可能的战场和行军路线设立补给仓库。可长期保持食品,就不需要经常担心过期损坏,经常更新。

  在宋朝,士兵的口粮和唐时代变化其实不多,首先就是要求有漫长的保质期,这也是其军粮所最看重的方面,至于口感,依旧是古代军队所最不重视的。

  当时大宋禁军士兵月粮才为2.5石,厢军2石,到后期禁军才8,9斗月粮,继而糙米充好米,小斗换大斗。直到南宋末期开始经常拖欠军粮。随着口粮不断减少,宋军战斗力也相应呈现出一路下降的趋势。

  明朝时代,军队口粮才有了一些变化,干粮得到了大规模运用。明军发明了穿孔烧饼,每人可以背一串饼,行军作战。大饼泡饭和茶水成为宋明军队主食,一般来说大饼馒头这种食品是很晚才成为军粮的。

  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军用干粮叫做“锅盔饼”。 烧饼到了明朝得到更新发展,明军为可以在山区林地,长途追击敌人。将圆饼,以炭火烤炙,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串之。方便士兵携带食用,这就是明朝的“压缩饼干”。

  古代军队也是由人组成的,只要是人就离不开衣食住行。虽然说古代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但是由于粮食产量低下,所以要养活一个人不容易。当时的生产力甚至很难满足农民基本需求,更不用说养活庞大的军队了。

  但即使如此,朝廷往往仍会优先保证军粮的供应,即使发生了民间饥荒,也会“以大局为重”。因此,古代的军队一般都不会断粮,就是“口感”太差。因此许多无业的青壮年,为了活路,往往也会选择去军营从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军队对后勤的重视历史上的士兵都吃什么东西呢
还不知道:古代士兵吃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现代战争中,军队的后勤可以说是非常现代化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可见古代军队对后勤的重视,那么在漫长的战争史中,我国古代士兵吃的都是什么?其实古代军队没有条件去挑食,只要能吃的东西就行。特别是远征时,实在不行杀马凑合吃,两军交战双方必互有损伤,有些军队就是靠“以战养战”,特别是古代蒙古军队,就是这种典型。说到蒙古军队,就要提一下古代军队黑暗的一面。其实古代军队的食物远不是我们所想像的普通食物,那些文化不高的古代武夫,什么都可以吃,如果战胜了敌人,没有了粮食就掠夺,甚至会吃敌人的尸体。否则,以古代时期那薄弱的补给线,根本就无法支撑起一支数十万人的军队远征时所需的口粮。所以古代军队打仗,平民百姓都会躲之不及,将其称为“兵灾”。在我国古代,其实军队还是算是比较有军纪的。吃饭这一环也是治军的一部分,那时带兵打仗一出战就...
· 古人对洞房如此的重视那么洞房是怎么来的呢
还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洞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社会常说的人生四大喜事就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那个时候,男人都为此一生努力。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古代人对洞房是有多重视:那洞房是怎么来的呢?“洞房”一词出现很早,不过最初并不是指结婚的新房。据说,汉代大才子司马相如曾赋了一首《长门赋》,描述了失宠的陈皇后得知武帝许诺朝往而暮来,于是苦苦等待。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君王幸临,于是她独自徘徊,只好“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这里的洞房就不是指新人完婚的新房,而是指幽深而又豪华的居室。直到中唐以后,洞房才渐渐引申为新婚婚房。我们就来说一下古代社会是怎么洞房的?洞房的流程是什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有一系列的仪俗。诸如:坐帐,亦称“坐福”,即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边,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
· 汉朝时期军队的军粮都是些什么?汉朝士兵都吃些什么东西?
汉朝时期军队的军粮都是些什么?汉朝士兵都吃些什么东西?在《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估计是很多人对于汉王朝最深刻记忆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来自于“鸡血”横流的《汉武大帝》、《汉书》作者班固所处的东汉初年与匈奴交往的“屈辱史”,让他对“外患”的笔墨远比司马迁更重,这种情绪与当代年轻人渗入骨髓的近代屈辱史教育完美契合。所以,西汉王朝很容易就被套上了“铁血”的标签,与《大秦帝国》中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堪称一时瑜亮,进而脑补出了一个上古时代的“军国主义”想象,由此发散汉武帝固然是好皇帝,“独尊儒术”的经却被后世念歪了,以至于儒生误国,否则,中华的疆域早就到欧洲了,可能新大陆也要说汉语了。问题是,这些想象是事实吗?我们先来看看军国主义这个词,英文是Militarism,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将国...
· 蜀汉军队的后勤供应
刘备的军队在早期势单力薄,军需来源比较复杂,有时依赖社会上的资助,有时依赖其他军阀而获取,有时来源于抢掠。初平元年,徐州刺史陶谦死后,其别驾麋竺准备迎立刘备为徐州刺史,陈登对刘备说“彼州殷富”,意即该地有充足的物资供应军队。建安元年,“转军广陵海西,竺于是进妹于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1]麋竺倾其家产来帮助刘备,使自己获得了政治上的靠山,双方各有所得。此后,刘备在吕布的进攻下,依附于曹操,“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刘备“将至沛收散卒,(曹操)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2]曹操供给刘备战略物资是为了共同进攻吕布,这时候刘备军队的后勤供应是依赖于曹操。刘备脱离曹操以后,转战各地,不可能有固定的战略物资来源,比较可靠的估计是来源于抢掠。刘备在曹操大军的追赶下逃往荆州,“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而曹操“以...
· 蜀汉军队的后勤供应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注引《魏书》曰:“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很明显,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诸军阀的战略物资是靠掳掠而获取,后勤供应还谈不上。刘备的军队在早期势单力薄,军需来源比较复杂,有时依赖社会上的资助,有时依赖其他军阀而获取,有时来源于抢掠。初平元年,徐州刺史陶谦死后,其别驾麋竺准备迎立刘备为徐州刺史,陈登对刘备说“彼州殷富”,意即该地有充足的物资供应军队。建安元年,“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1]麋竺倾其家产来帮助刘备,使自己获得了政治上的靠山,双方各有所得。此后,刘备在吕布的进攻下,依附于曹操,“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刘备“将至沛收散卒,(曹操)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2]曹操供给刘备战略物资是为了共同进攻吕布,这时候刘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