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尧舜禹征三苗之战,奠定了夏王朝的基础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5
转发:0
评论:0
尧舜禹征三苗之战,奠定了夏王朝的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尧舜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经过尧舜禹三代10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尧舜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经过尧舜禹三代100多年的征伐之后,最终大禹的威望大增,“四方归之,辟土为王”,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内忧外患,酋邦联盟形成

  五帝末期,中国大地上先后形成了几十个以城堡为中心的大小部族联合体,它们都已成为发展阶段不同的酋邦。当然,还有大量的部落联盟和独立的部落和酋邦同时存在于中国大地上,正是历史上所说的“天下万国”时代。

  在众多酋邦之中,以中原地区的三个酋邦最为强大:以尧为领袖,以晋西南襄汾、永济为中心的陶唐氏;以舜为领袖,以豫东上蔡、淮阳为中心的有虞氏;以禹为领袖,以豫中禹州、登封为中心的夏后氏。尧舜禹虽然都是华夏族的后裔,但并不都是与黄帝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的后裔。

  尧舜时期,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经常洪水横流,泛滥成灾。同时苗蛮集团的势力逐渐壮大,已经威胁到中原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值此内忧外患的生存危机之下,各酋邦便组成了更大的酋邦联盟,用以集中力量治理洪水和反击苗族的北侵。

  并且推举出治国才能最好的尧作为第一任酋邦盟主,与其他酋邦首领一起组建起了中原强大的统治集团。

  二、尧任联盟盟主,亲征三苗

  尧上任之后,一方面听取四岳的建议派出鲧(gǔn)去治理水患,而另一方面,他则亲自率领各酋邦调集的军队去进攻三苗。

  三苗位于今天湖北黄梅、武昌和湖南岳阳一带。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苗蛮集团就有了以湘北澧(lǐ)县为中心的苗族部族联合体,而此时的三苗酋邦联盟,大力向北扩张,甚至占据了华夏族居住的丹水地区。

  此地为中原通向华夏族起源、部族密集的陕西之交通要道之一,气候温和而适于居住和生产。所以尧首要攻击之地就选在了这里,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将三苗击退。

  三、舜攻三苗,驱至三危

  三苗虽被击败,但仍未甘心屈服,于是又在江淮荆州多次作乱。尧便命令舜带领军队前去征讨,此战之后,豫南的三苗大部归附,但仍经常叛乱,于是便将三苗流放到偏远的山区。

  舜代尧成为华夏酋邦联盟的盟主之后,三苗再次复兴叛乱,当时豫南各部和江汉地区的三苗也趋向联合,这时鲧因为治水失败被杀,他的儿子大禹便继任了夏后氏的首领,被任命为舜的司空。

  一方面将三苗各部北迁到汝州、禹州以北,郑州、洛阳以南的地区,和华夏族人民杂居,以加强沟通与文化交流,使其逐渐融合到华夏族中;另一方面,花了三年时间加强战争准备工作。

  然后对江汉地区的三苗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虽然暂时取得了胜利,但三苗尚未屈服,一边打,一边退,舜在率军追击途中,死于苍梧(今湖南宁远县南)。

  四、禹任盟主,剿灭三苗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他因治水有功,继舜任华夏酋邦联盟的盟主。不久三苗又开始向中原进攻骚扰。

  这时,天灾不断,人心惶惶。禹便将灾难的发生归罪于三苗不恭敬神灵所致,然后称其在神庙接受了组神颛顼(zhuān xū)的命令,要攻伐三苗。并在出发之前进行了宏大的誓师大会,将这次攻三苗之战定义为“替天行道、代天行罚”。

  战斗刚开始不久,勇猛的华夏部队便将三苗首领射杀,趁着“苗师大乱”,禹率军猛攻:

  先击败了汉水以北实力最强的应城、天门一带的三苗;

  接着又击败了汉水以南荆门、江陵一带的三苗;

  最后再击败长江以南公安、石首、澧县一带的三苗,终于较为彻底的将三苗之患清除。

  一部分被兼并进了华夏联盟之中,其余部分退至湘、桂、川、滇一带。

  五、四方归之、辟土为王

  经过尧舜禹三代的努力,三苗之患得到了较为彻底的解决,尤其是禹,在治水和三苗两患中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威望。称“四方归之,辟土为王”,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灭夏之战的影响:为朱元璋平定西南奠定了基础
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在明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战争。当时明朝已基本统一全国,惟北方尚有塞外元残余势力,南方有四川夏政权和云南故元梁王政权。洪武三年,明军北征沙漠,稳定了北方的形势,出兵消灭四川夏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关于灭夏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蜀人闻吾西伐,必悉其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全称金牛峡,亦称五丁峡,在今陕西宁强境内)以拒我师。彼谓地险,吾兵难至,若出其意外,直捣阶、文,门户既隳,腹心自溃。”遂于洪武四年正月,指挥南北两路大军进军四川。南路以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德庆侯廖永忠为左右副将军,并命营阳侯杨璟、都督佥事叶升等率京卫、荆、湘舟师由瞿塘趋重庆;北路以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顾时为左副将军,并由何文辉等率河南、陕西步骑由秦、陇趋成都。同时,命卫国公邓愈往襄阳训练军马,运送粮饷,以保障征蜀部队的后勤供应。夏政权君...
· 明灭夏之战的影响:为朱元璋平定西南奠定了基础
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在明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战争。当时明朝已基本统一全国,惟北方尚有塞外元残余势力,南方有四川夏政权和云南故元梁王政权。洪武三年,明军北征沙漠,稳定了北方的形势,出兵消灭四川夏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关于灭夏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蜀人闻吾西伐,必悉其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全称金牛峡,亦称五丁峡,在今陕西宁强境内)以拒我师。彼谓地险,吾兵难至,若出其意外,直捣阶、文,门户既隳,腹心自溃。”遂于洪武四年正月,指挥南北两路大军进军四川。南路以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德庆侯廖永忠为左右副将军,并命营阳侯杨璟、都督佥事叶升等率京卫、荆、湘舟师由瞿塘趋重庆;北路以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顾时为左副将军,并由何文辉等率河南、陕西步骑由秦、陇趋成都。同时,命卫国公邓愈往襄阳训练军马,运送粮饷,以保障征蜀部队的后勤供应。夏政权君...
· 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洛阳虎牢之战
虎牢之战,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发生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一带,是役,李唐军队一举击败驰援洛阳王世充的窦建德10万大军,紧接着又迫降了困守洛阳的王世充,从而翦灭了当时中原地区的两股主要武装势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隋代末年,隋王朝的统治日趋腐朽残暴,它横征暴敛,荒淫无道,刑罚酷烈,兵役苛繁,结果民不聊生,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到公元617年初,农民起义形成了三大起义军中心,李密瓦岗军转战于河南地区,窦建德起义军活跃于河北一带,杜伏威起义军崛起于江淮地区。他们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歼灭了大批隋军,使隋王朝统治濒临于彻底崩溃的边缘。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一些贵族和地方官吏也抱着各种政治目的,纷纷起兵反隋,李渊父子的太原起兵就是其中之一。公元617年春夏之交,隋太原留守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太原(今山西太原东南)起兵。李渊父子是富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的封...
· 昆阳之战:刘秀通过这仗奠定了光武中兴的基础
由于先前征讨刘秀失败了,王莽于是再征召42万大军,命令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寻前往南阳。他甚至把上林苑中饲养的虎、豹、犀、象等动物驱赶南下,想以声势吓人。并且将一个高过丈余,腰有十围的凶壮巨人名叫巨毋霸的大力士,改名为“巨母霸”,封为垒尉,即防守堡垒之人,派上战场。表面看来,确实声势煊赫,王莽遂把这支部队命名为“虎牙五威兵”,号称100万。于公元23年夏季,南下与严尤、陈茂会合。王莽的百万大军经过颍川郡时,“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正好与刘秀所带的在昆阳北边阳关聚(今河南禹县西北)巡查的几千人遭遇。汉军见新莽军太盛,不待命令就争相逃命。当时北伐军总共才有2万人,且分散在所占领的四郡。一时集中不起来,即使集中起来,也会被这百万雄师碾为齑沫。刘秀等人哪敢正面与之交锋,没办法,也就跟随众人退回昆阳据城死守。汉军将士们无不内心怯懦,惊魂未定,皆言不可抵挡,商量着逃跑的办法,士气低沉如暮...
· 官渡之战:给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略决战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扬、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