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贾诩:三国时期的智者,一生算无遗策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82
转发:0
评论:0
贾诩:三国时期的智者,一生算无遗策,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贾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贾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贾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贾诩,字文和,甘肃武威人,曹魏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位著名的谋士和军事战略家。其实这个人物在罗贯中的笔下,他远没有司马懿、诸葛亮等人出名。但是要说到“三国人物究竟谁最聪明?”,非贾诩莫属。在三国那个盛产谋士、能人的群体之中,能在后世人眼中,担得起“第一谋士”美誉的,也就只有贾诩了。如果只是单纯的看电视剧版《三国演义》,从而忽略了真正的三国历史,那么你一定会错过三国历史上这个最聪明的人。

  百忍成金,保全性命

  贾诩的身上有一个特点,他真正的做到了,古人经常所说的“百忍成金”。 “忍”这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历史上“小不忍而乱大谋”的英雄人物,绝对不在少数。关于贾诩的前半生,史书中并无太多笔墨记载。毕竟他真正的登上三国这个历史大舞台,已经四十多岁了,相较于那些早在青壮年时期,就已经辅佐着主公打天下的诸葛亮、郭嘉等人而言,他的起步确实有一些晚,然而当这些人的命运走向终点之时,贾诩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那些建功立业者可望而不可及的。

  贾诩之所以能够做到大器晚成、厚积薄发,其实就在于他的智慧。最早能够体现他聪明的一件事,出自于《三国志》,从这件事里你能够看到他聪明的一点,就在于永远不多说废话。贾诩年少时,唯一能够赏识他的人只有汉阳的阎忠,《三国志》中曾记载,阎忠“谓诩有良、平之奇”,所以贾诩才能够举孝廉为郎。只是他在这个职位上干了没多久,便患病返乡。只是在返乡的途中,他们同行的这一伙人碰上了心狠手辣的马贼。

  当这些马贼的刀架在这群人的脖子上时,有人赶忙掏出银子慌忙求饶;至于那些身上没有钱财的,只能以命抵钱。贾诩的身上也没有带什么银两,只是当他面对着这一群暴徒之时,却毫不慌张,他灵机一动,谎称自己是镇边大将段熲的外孙,这位将军名声在外,曾经带着400人扫清羌族叛乱,这个身份一拿出来,令这些马贼闻风丧胆。虽然迫于将军的威名他们迟迟不敢动手,但是贾诩知道,自己想要逃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他给这伙马贼许下承诺,自己愿意回到外公府邸,给他们拿来双倍赎金。

  就是这几句话,让马贼轻易放了贾诩。然而贾诩从这伙人刀下逃脱以后,并没有匆忙逃命,反而是将这伙马贼的行踪上报官府。官府按照贾诩所说,将这一伙马贼一网打尽。其实在整个过程中,贾诩从未多说一句话,他仅仅是表明假身份,许下假承诺,就能够从刀下亡魂逃出生天,甚至永绝后患。如果是单纯的小聪明,又如何化解这场生死攸关的劫灾难呢?毕竟与他一同同行的那些人,可都是成了这些人的手下亡魂。

  初登舞台,两度击败曹操

  贾诩正式在三国舞台上入场,就是在董卓乱洛阳后。董卓和贾诩是老乡,当时的董卓权倾天下以后,贾诩在这个时候登场自然是最佳选择。只可惜他被提拔为平津都尉没多久,王允的一场连环计就要了董卓性命。这个时候,董卓手下的那一些心腹大将是走是留,都成了一个问题。当时李榷等人,建议就地解散军队直接回老家。只可惜这一群人失去了龙头,就没有人能给他们做主,争了个面红耳赤,也没人能拿定主意。

  这个时候贾诩登场,他的建议与想法都很中肯。如果这些将军都弃军跑路,朝廷不用浪费多少兵力,就能够将这些人赶尽杀绝。既然成败都是一死,倒不如带着本队人马杀回长安,如果此事能成功,将军成长朝廷自立为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如果失败到时候再溜之大吉,倒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不过这件事并没有给贾诩留下一个好名声,人们反倒认为他是一个“乱武”之人。因为这些将领听从了贾诩的建议,才有了接下来令世人所不耻的长安乱。

  其实这种过错也并不能完全嫁祸于贾诩身上,在那样的乱世之中,人们所想的是保命之计。当时的汉王朝早已经孱弱不堪,地方军队杀入长安也是迟早的事。他规劝董卓的这些手下将领杀回长安,其实只是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而已。更何况通过这一计谋,贾诩也真正的认清了,这李、郭二人,并非他能依附之人。但是成功讲的就是谋略,只是他的这一步棋是通过别人的成败来决定的,或许他也没能想到这二人竟然会做祸乱长安、百姓之事。

  当贾诩看清了西凉军的局势发展,他早已经为自己谋划好了退路。李、郭二人皆是草莽,通过这一场战乱,贾诩早已经知道西凉军迟早是要灭亡的。所以他离开了长安,先是投靠了自己的同乡段煨,这位华阴将军虽然待贾诩不薄,只可惜也是一个猜忌心很强的人。当时贾诩在军队中的威望,要远胜于段煨。他在别人的地盘上喧宾夺主,任何一个有野心之人都会对他有所忌惮。

  贾诩也是个聪明人,他可从来没有想要在一棵大树上吊死,而且他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段煨的威望,如果他及时离去,段煨没了他这块心病,说不定还能善待他的家人。所以他暗中联系了张绣,孤身一人跑到宛城,去投靠了张绣。贾诩这一次易主,才是他精彩人生的开篇。因为在张绣的身边,贾诩两次贡献计谋都让曹操兵败而退。曹操作为三国的一代枭雄,他平生经历过的战败可是少之又少。

  但是他却在贾诩的计谋中栽倒了两次,贾诩能够打败曹操,完全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智慧。当时曹操南征张绣,起初贾诩劝阻张绣,绝对不要去追打曹操,否则会中了他们的埋伏,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当张绣兵败而归时,贾诩前来献计,现在收集散兵去追击曹操,必然能够击退曹军,果然张绣大获成功。所以曹操的战败,不是输给军队,而是输给贾诩的。人人都说三国里的诸葛亮才是料事如神的聪明人,但是比起不怎么起眼的贾诩,他才是真正做到了算无遗策之人。

  顺势归降,独善其身

  过了一年以后,当天下局势趋于明朗之时,张绣萌生了归顺之意,这个时候袁绍也抛出来了橄榄枝,只是当袁绍派出的使者前来招降之时,贾诩却在这个时候表明态度,让张绣拒绝袁绍的招降,同时建议他归顺曹操。这个建议确定张绣很不解,毕竟在他的眼里,袁绍远比曹操更加具有实力,更何况曹操战败于自己之时,他的亲生儿子、手下大将,甚至连最喜爱的马匹都死在了自己手中,投降曹操不就等于白白送死吗?

  这个时候的贾诩,又一次展现了什么叫做目光长远,思路清奇。在贾诩的眼里,归顺曹操才是上策,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点:曹操打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旗帜,归顺于他并不是归顺于个人,更像是归顺于朝廷;第二点,袁绍就是因为势力太大,他们归顺以后并不会得到重用,然而曹操不同,他正是用人之际,到他的手下俯首称臣才更加能够得到善待;第三点:曹操如果真的有称霸天下的雄心,他绝对会抛弃恩怨,树立一个贤德的名声。

  听了这几点以后,张绣也被贾诩给说服了,心甘情愿的归顺了曹操。张绣带着手下归顺之时,确实如贾诩所想。曹操听闻张秀前来归降,甚至亲自前往迎接,表现出格外亲热的姿态,也从来没有提起过他战败之事,甚至他还亲切的拉着贾诩的手说道:“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此后张绣成了他麾下大将,贾诩做了他麾下谋臣,曹操对于他们二人的奖赏,远要高于平常人,然而这一切,在贾诩劝降之时,就已经在他预料之中了。

  能够正确认识天下大势者,就能够深度揣测人心者,甚至能够在战场上有着高明决策者,当真只有贾诩一人。在他归顺曹操之后没多久,就爆发了著名的官渡之战。虽然在这场战役中,贾诩并无太亮眼的表现,甚至后来留守许昌,在曹操出征的队伍中,基本上看不到他的身影,但是每当到到了紧要关头,他绝对是压轴出场的那个重要人物。马超、韩遂带兵来犯,贾诩的一招离间计,让西凉军战斗力大打折扣。

  曹丕、曹植的的立储之争,让曹操拿不定主意,他前来找贾诩,希望能够获得一些让他痛下决心的有效意见。刚开始贾诩沉默不言,当曹操焦虑之时,他缓缓说出袁绍和刘表二人,曹操瞬间恍然大悟,这二人曾经都是废长立幼之人,如若曹操也效仿二人,政权颠覆是迟早的事。虽然未曾直接说明,但是贾诩完全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在三国里真正做到算无遗策的除了贾诩还有他
《三国演义》里谋略第一的,统称是诸葛亮。但史书上来看,诸葛亮的战略固然天下无双,但战术却一般般。在三国里,真正做到算无遗策百不失一的,我印象里仅两人:贾文和,李儒。贾文和下回谈,单讲李儒。网络配图后来看演义,董贼有俩女婿。一个是牛辅,智商很低,武力也烂,跟吕布一挑就败,被人砍了首级。纯粹是白痴。而另一个就是李儒。那厮显山露水地劝董贼:“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相当简洁了当但富有力量的语言。后来又说:“丞相欲得天下,何惜一马?”我当时就对这小子有了一点点感觉,不算喜欢,但多少觉得他挺聪明的。后来曹操行刺被他看破,董贼军败又建议迁都,临了不忘埋伏在荥阳大破曹操(这也是历史上战无不胜的曹操少有的大败)一系列的动作,使他在董贼军团中显得真是鹤立鸡群,跟郁保四站在一群武大郎身边似的。一直到后来,凤仪事件了,李儒显示了真正的天才。当董贼嚷着要把吕布怎样怎样之时,李儒已经敏感地察觉到了什...
· 三国时期的贾诩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贾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首先,贾诩能和荀彧荀攸共传,肯定是个不简单的人。道遇叛氐,冒充段颍外孙,应变能力很强。不论是为了自保,还是想着让天下大乱,这人绝对不能算正人君子,早年举孝廉为郎,也算受了皇恩。董卓死后,只言片语,便使邦国黎民受难。诩之罪也,一大何哉!说他是毒士是不为过的。之后护佑朝中大臣,也算是挽回了一些节操。段煨,是贾诩老乡,贾诩去投靠,这个老乡对贾诩很好,礼数很周到,但是他跑了,阴结张绣,张绣派人接他。贾诩就说了“段煨多疑,但是忌惮我,虽然表面上对我很好,但是心里却想做了我,我走了他肯定很开心,真乃表面老乡也。”论多疑,论洞察人心,十个段煨也不是你对手。在张绣为谋主,曹操来攻,后走,进言张绣不要追,不听,张绣败,又进言张绣听了,胜。可见贾诩擅长形势与人心分析。做人也很有一套,不结党不营私,子女婚嫁不结高门。当时曹操问嗣子之事也只提袁绍刘表故事。后面贾...
· 三国毒士贾诩的墓在哪?贾诩究竟是怎么死的
三国毒士贾诩的墓在哪?贾诩墓位于许昌市北10公里尚集王村东。墓高10米,占地3300多平方。墓室后被破坏,出土的陶器也被砸毁,双虎铺首衔环画像石墓门、墓楣现藏于许昌博物馆。现今墓已不存,仅有一小土堆。据村上老人说,岗上原有一大冢:方圆面积一市亩,高七尺左右,世代传贾诩冢。一千多年来,文人骚客每值清明,在冢前凭吊吟诗,旅游观光,络绎不绝,直至民国初年。一九五八年村民平整土地,挖土拆墓。墓中发现尸骨,骨骼很长,说明墓主人生前个头很高。墓室西南角壁砖上有洞,说明墓在以前曾被盗过。墓室内,有瓦器、瓦楼房、碗盆坛、护心镜、五铢钱等。从汉砖、五铢钱可证是三国汉代墓葬,从瓦楼房、瓦用器可证是三国魏时墓葬。从贾诩的墓葬中可以看出,贾诩的后代是遵守、执行国家法令制度的。合符《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之议。贾诩墓贾诩怎么死的?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至三国曹魏...
· 三国贾诩为什么被叫毒士贾诩论战的军事才能
三国贾诩贾诩,生于147年,死于223年,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谋士。曾是李傕、董卓、张绣等的部下,随张绣依附曹操后,成为曹操“五大谋士”之一。贾诩像贾诩在沟通交流方面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说辞对方绝不墨守成规,应变能力强。在三国中主要有这几点谋略:效力凉州、献计张绣、劝绣归曹、离间马韩、支持曹丕,这些成功案例,都是贾诩步步高升的前提。早期的贾诩并不出名,最开始在李傕手下。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和吕布杀害,贾诩劝李傕、郭汜等人召集人马攻打长安,李傕等听其意见,血洗长安城,杀死了王允等人。占领长安后,李傕、郭汜等人内部矛盾日益激化,贾诩大失所望,奔赴张绣,为张绣谋士。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张绣,大败张绣、刘表联军,曹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率兵追击,贾诩劝阻张绣,张绣一意孤行,后败。贾诩又劝张绣,再追必胜,张绣听从其建议,对曹军猛追,竟击溃曹军,使曹操损失惨重。后袁绍想拉拢张绣,被贾诩阻止,劝张绣归附...
· 鲁肃:三国时期“无用”的智者
三国时的智者,有像孔明的智而妖(取自鲁迅评孔明: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评论);有像司马懿的阴险,每而忍之,最终夺兵权,结束了三国72年战争,为统一中原建立晋朝打下了根基;有像曹操的阴毒,不但有极端利己主义(我可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还以发代首,装得如仁君一般,战时,惯以烧敌粮草而著名;有像周瑜之张狂,自任为天下第一,大胆进兵,不但空费钱粮兵马,还被孔明偷袭而得了荆州,既而不知连刘抗曹,反而一再与孔明教高低,反被孔明气死。唯有鲁肃智高而不傲,计看似无用而含深意。以荆州为例:三国时,唯魏最强,吴次之、而蜀最次,故吴蜀只有联合抗曹,才能生存。荆州地广而人多,(古时战争,以人多而优,人多而物产丰、而兵力足。三国时期,72年战争,3000万人口降自720万左右才得以归晋就是一例。)物产丰富,人才济济,文化科技优势明显,地处要害,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也附和孔明先生的两路进中原,以图霸业的隆中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