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凶狠残暴的侯景是靠什么“成功”发动叛乱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66
转发:0
评论:0
揭秘:凶狠残暴的侯景是靠什么“成功”发动叛乱的?,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侯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侯景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侯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侯景之乱是南北朝时期最大的一次叛乱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叛乱事件之一。侯景之乱不仅使南朝萧梁政权遭受到毁灭性打击、给南梁经济和百姓带来一场空前浩劫,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南北朝的社会、政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制造这场空前、浩劫的主角——侯景,投靠南梁时却只有800残兵败将。从547年投靠南梁,548年起兵叛乱,549年攻下南梁都城健康,侯景的叛军一路攻城掠地,仅用了一年就发展到10万大军,将一向富庶安定的南梁搅得天翻地覆。

  下面,我们就通过这场事件,看看侯景是靠什么“成功”发动叛乱的。

  1、侯景其人及侯景之乱的社会背景

  侯景是南北朝时期山西朔州市人,羯族。从小就剽悍好武、放荡不羁,北魏末年爆发六镇起义后,他投靠尔朱荣,期间曾擒杀农民起义军首领葛荣。尔朱荣被诛后,他又投靠东魏权臣高欢,任吏部尚书、河南尹,经营河南十几年。

  侯景精明狡诈,智谋超群,非常好学,在尔朱荣手下时,曾跟随北魏名将慕容绍宗学习兵法,不久慕容绍宗就反过来向他求教。高欢对他非常器重,但也非常忌惮。病危前,知道儿子高澄镇不住他。曾特意叮嘱高澄“侯景狡猾多计,反复难知,我死后,必不为汝用。”(《梁书》)“少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与汝,宜深加殊礼,委以经略。”(《北齐书》)——能治服侯景的,只有慕容绍宗。所以我一直不重用他,就是为了留给你,要好好对待、重用慕容绍宗。

  侯景素有野心,也一直看不起高澄,曾对司马子如说:“有高王(欢)在,我不敢有异心,高王不在了,我不能和鲜卑小儿(高澄)共事!”

  高欢病危险前,高澄曾偷偷以高欢名义写信招侯景前来,想谋害他。但侯景精明狡诈,以前和高欢有约,如果给他书信,要在纸上加个小墨点作为标记,以示真伪。高澄不知内情,被侯景识破。547年,高欢一死,侯景就北叛东魏,投靠了西魏宇文泰。

  宇文泰和侯景是老同事,知道他反复无常,因此对他心怀戒备,虽然答应接纳他,但并不特别积极。于是侯景又提出以河南十三州归附南梁。当时南梁朝臣大都不同意接纳侯景,但好大喜功、一直想平定中原的梁武帝萧衍,听信宠臣朱异的进言,下诏封侯景为大将军、河南王,并对侯景极为信任。精明的侯景一边归附南梁,一边继续和西魏保持联系。

  侯景叛梁后,东魏第一时间派兵围剿。南梁派梁武帝之侄萧渊明出兵救援,西魏也应侯景要求出兵相助,但侯景拒绝西魏让他入朝长安的要求,西魏于是罢兵,侯景就完全投靠了梁朝。

  东魏派出素有“侯景克星”之称的慕容绍宗率军攻打侯景,大败南梁军,并俘虏了萧渊明。侯景只带800残兵溃逃,慕容绍宗紧追不舍。眼看被追上,侯景派人对慕容绍宗说:“我如果被擒,您在东魏还有什么用呢?”慕容绍宗受到了触动,就放走了侯景。“使谓绍宗曰:‘景若就禽,公复何用?’绍宗乃纵之。”(《南史》)

  侯景以800残兵逃至梁境寿阳,安顿下来。东魏借机收复了侯景的河南之地。

  此时的南北朝是东、西魏与南梁三国并立时期。从综合势力上看,东魏最强,西魏最弱,南梁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表面上看安定昌盛,实则危机四伏。

  政治嗅觉敏锐的侯景,就像一只猎犬,已经闻到了南梁表面繁荣掩盖下的腐朽气息,他在寿阳耐心等待出击时机。

  机会很快来了。先是侯景请梁武帝做媒,要求娶王、谢两大世家的女子为妻。在当时门阀观念严重的大背景下,这无疑于痴人做梦。梁武帝很干脆地回绝了他:“按你的出身,只能娶朱、张以下的女子为妻。”侯景因而对梁开始心怀怨念。“(侯景)又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景恚曰:‘会将吴儿女以配奴!’”(《南史》)

  最终促使侯景叛乱的是东魏与南梁修好。东魏大胜南梁后,主动提出和解,并愿意释放萧渊明。一来思侄心切,二来通过对战,梁武帝也看到了自己的军事势力太弱,所以就想同意两国和好。

  但这样一来,侯景就身处危险境地。他担心两国一旦和解,自己就成了交换萧渊明的筹码。在几次上书梁武帝劝阻两国和好被拒绝后,他以东魏名义伪造了一封以侯景交换萧渊明的信件,梁武帝收到后回复说:“萧渊明上午送还,侯景下午就送到。”侯景看后大怒,决定以寿阳为基地,起兵叛乱。

  2、侯景叛乱步步推进,充分显示了他高超的才智谋略和灵活作战能力

  侯景与548年8月正式起兵叛乱,仅用了九个月就攻破梁都健康,困死梁武帝,从此控制了南梁。到551年自立为帝,前后也不过三年时间。

  侯景之乱为什么进展如此顺利?结合当时形势和现有史料分析,主要得益于是 个方面:

  一是准确分析形势,充分利用了南梁的社会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当时的南梁,虽然表面上一片昌盛,但却掩盖着深刻的社会矛盾。社会上门阀观念等级分明,门阀士族享有特权,在政治上高官厚禄,垄断政权,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崇尚清谈,整个上层社会充斥着萎靡消极之风,政治日趋腐朽堕落。

  与之相反的是,梁朝老百姓为了供养门阀士族和日益庞大的官僚机构,不得不承受沉重的赋役,大量农民或穷困潦倒,或沦为奴婢,社会贫富悬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加深。

  梁武帝晚年信奉佛教,社会上掀起崇佛之风,大量人口出家为僧,各地大兴佛寺,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经济和军事力量。侯景叛乱前就看到了梁军不堪一击的战斗力和南梁社会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所以在叛乱初期,振臂一呼,从者如云。

  侯景在告台城士民书中提到:“梁自近岁以来,权幸用事,割剥齐民,以供嗜欲。如曰不然,公等试观:今日国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资治通鉴》)正是梁朝的社会矛盾给侯景作乱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是矛盾丛生。梁武帝宠信朱异等一批佞臣,爱听谗言,不纳忠谏,导致朝政昏暗,贪污贿赂成风,史载官吏“皆尚贪残,罕有廉白者”(《梁书》)。梁武帝年逾八旬,皇室子弟觊觎皇位,勾心斗角。侯景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就私下策反了心怀异志的梁武帝之侄萧正德作内应。侯景渡江时,正是萧正德暗中给侯景军接济去送粮草辎重。

  二是善于笼络人心,在叛乱中不断壮大势力。侯景初入寿阳,只有800残兵。为了筹划叛乱,他下令废除了寿阳百姓的市场税和田租,使百姓都来参与叛军,又将百姓子女分配给叛军,使寿阳成为一个全民皆兵的大军营,兵力很快达到8000人。

  起兵初期,为笼络人心,侯景“号令甚明,不犯百姓”(《南史》),并以高官厚禄招募、引诱梁军和城内百姓参加叛军。健康城久攻不下时,朱异宾的一个奴役和同伴出来投奔叛军,侯景直接封以仪同之职,并让其引诱城内的人,奴仆们一进争着出城,加入叛军。

  健康城破后,侯景大军达到了十万人。这些平时倍受奴役的下层百姓,作战勇敢,成为侯景叛乱的主要作战力量。

  三是战术运用合理,综合运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技战术。侯景狡诈精明,兵法娴熟,智谋过人,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技战术。综观侯景之乱期间,侯景因时因地制宜,先后运用了声东击西、谍战术、心理战、运动战、突袭、水攻等多种战术,均收到了明显效果。

  特别是在叛乱初期,针对兵力较少的实际,面对梁军征讨,侯景主动放弃淮南,率轻骑突袭健康城;之后侯景留部将守寿阳,自己诈称游猎,顺利出寿阳城。然后扬言进攻合肥,却率兵突袭占领谯州、历阳,进而引兵临江,与内应萧正德会合,人不知鬼不觉的渡过了江,在梁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逼近健康城下。

  随着叛乱的推进,南梁各路援军陆续抵达,总兵力达二十余万,侯景自知前景不妙,一边假传朝廷诏令,命援军退兵,一边抓紧时间过把皇帝瘾,逼迫自己扶立的萧栋退位,于551年登基称帝,建国号汉。

  但此时,南梁势力最强的湘东王萧绎在自相残杀、消灭了对其有争权威胁的河东王萧誉、邵陵王萧纶等兄弟子侄后,派大将王僧辩、陈霸先联合出击,于公元552年将侯景击败,历时近四年的侯景之乱终于平定,萧绎于同年即位。

  侯景之乱虽然被平息,但南梁已经四分五裂,西魏借机扩占领土,发展壮大,两年后西魏俘虏萧绎,557年,陈霸先篡梁自立,改国号为陈。被侯景搅得满目疮痍的南梁终于走到了尽头。

  侯景以败将之身率800残兵归附南梁,充分利用梁朝的各种矛盾起兵叛乱,一呼百应,攻城掠地,既反映了梁朝统治者的腐朽,也充分体现了侯景的才智谋略和用兵之术。

  只是,随着叛乱的顺利推进,他一改起兵初期的“号令甚明,不犯百姓”政策,暴露出反复无常、残暴无道的本性,公开宣扬:“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南史》)“乃纵兵杀掠,交尸塞路……逼掠子女,毒虐百姓,吴人莫不怨愤,于是各立城栅拒守”(《梁书》)历史再一次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去了民心的侯景,为自己掘好了坟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发动叛乱的安禄山是怎样被他儿子杀掉的
其实安禄山并不是被他的儿子安庆绪给亲手杀死的,只是安庆绪有参与到杀死安禄山这件事情里。但是安禄山的死真的不怪别人,主要是安禄山自己把自己给作死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安禄山晚年身体上的疾病是越来越多了,本来安禄山身体肥胖,所以常年都长着疮疖,而且到了起兵之后,身上都已经都是满身的毒疮了。而且这个时候安禄山差不多已经失去视力了。身上一不舒服,人就容易暴躁,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安禄山就是暴躁过头了。安禄山的性格本来就暴戾,身上不舒服之后就更加的暴躁了,对自己的手下非打即骂。而且连自己最亲近的大臣严庄也下的去手,严庄挨了一顿之后就找到了安庆绪准备杀了安禄山了。安禄山宠爱幼子,安庆绪看在眼里是气在心里,所以严庄找上来之后安庆绪就他一拍即合。但是安庆绪好歹还有一些良知,还意识到安禄山自己的父亲,所以不能弑父。所以安禄山就在面外给严庄把风,严庄自己带了李猪儿到了安禄山的营帐里面。这个李猪儿原本是安禄山的近臣...
· 传说活了几百岁的张三丰是靠什么修仙成功的?
张三丰原名叫张君宝,是南宋著名道士、武学家,武当派祖师爷,传说中他还发明了太极拳。真是一代传奇人物,直到现在他的故事还经常被搬上荧幕。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张三丰往往是五官清秀、鹤发童颜,简直像一个老神仙。然而实际上据记载,张三丰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眼珠子瞪得老圆,饭量惊人,基本上属于张飞、李逵这种形象。你绝对还有没想到的是,张三丰穿着破衣烂衫,十分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网络配图但是古人眼中的仙翁绝不可能是这种形象的,长一脸络腮胡还邋里邋遢的这怎么行呢,所以后来的画像以及传说中的张三丰形象都是一派儒雅,白衣飘飘透着仙气。传说中张三丰是成仙了,永远不死。明朝嘉靖皇帝爱好修仙吃了一辈子丹药,其最大的心愿就是见到张真人一面,赐予他长生不老之术。嘉靖皇帝常常听说哪里哪里张真人又现身了,于是派人满世界去找。要知道,张三丰可是南宋人士,明嘉靖时居然还传说张三丰活在世上,大概也是为了讨嘉靖的欢心吧。...
· 萧正德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帮助侯景叛乱?
萧正德是梁武帝萧衍的养子,梁武帝的长子萧统出生后,梁武帝将萧统立为太子。萧正德因此愤愤不平。梁武帝虽然没有将萧正德立为太子,但是给了萧正德封爵,将萧正德任命为吴郡太守。萧正德生平中,他的身份影响了他一生。萧正德是梁武帝萧衍的养子,虽然是长子,但毕竟是养子,是不可能被立为太子的。但是萧正德对此耿耿于怀。萧正德没有得到太子之位,就投奔到了北魏。萧正德生平中,背叛也是经常出现的。萧正德背叛南朝梁,投奔到了北魏。到了北魏后,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礼遇。萧正德对此很生气,他又背叛了北魏,逃回到了南朝梁。梁武帝并没有处罚萧正德,只是训斥了他一番,并且将萧正德的爵位恢复了。作恶多端也是萧正德生平中重要的一笔。萧正德小时候就作恶多端。他与一些人耕牛、盗掘坟墓,没有礼义廉耻。萧正德回到南朝梁后,依然作恶多端。他与一些世家子弟勾结,专门抢劫杀人,成为当时南朝梁的祸患。萧正德在梁武帝晚年的时候,逐渐与侯景勾结。侯景...
· 七王之乱:汉景帝赌品太差引发的诸侯国叛乱
西汉汉文帝初期,吴国与中央政府之间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吴王刘濞的世子刘贤在长安参加朝会时,由于博弈争执,无礼耍赖,而且态度十分骄横,被汉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以博局击杀。据专家考证,当时刘启玩的游戏应该是一种名为“六博”的掷彩行棋角胜的古老博戏,是一种带有比赛性质的娱乐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赌博手段。下棋也好,赌博也好,比赛也好,不就是图个娱乐,玩个刺激,消磨时光嘛,普通百姓还讲究“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呢,更何况是皇宫贵族了。可刘启当时由于年轻气盛,因为刘贤的无赖行为而怒发冲冠,抓起刚才还是娱乐用具的棋盘,几下子就把刘贤给“毙”了。身为皇太子的刘启出此举动,就连汉文帝都有些吃惊,皇太子这是怎么了?我的儿子是不是发神经了?被刘启所杀的吴国世子刘贤,是吴王刘濞当时唯一的儿子,由于被刘濞宠爱至极,所以飞扬跋扈,品性不太好。可这么个宝贝疙瘩似的独生子,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被太子给杀了,...
· 揭秘:乾隆皇帝是靠什么活到89岁的?
战功赫赫的乾隆皇帝,虽国家治理的好坏均有说法,但在身体上的调理却是一绝,89岁时寿终正寝,可谓是寿命最长的皇帝。在我国古代皇帝里,长寿的前三名为: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活了86岁,女皇帝武则天享年82岁,而乾隆则寿高89岁,位居中国封建皇帝中的长寿之最,被称为“古稀天子”。他在位60年,退位后依然身体健康、思维清晰,常以太上皇的身份过问朝政。这与乾隆注重养生密不可分。乾隆自幼习骑射,曾在避暑山庄几次皇家射箭比赛中大显身手。当上皇帝后,更以骑射为乐。直到他80岁高龄时还去行围狩猎,骑马射箭,这无疑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办法。乾隆还喜欢“旅游”。他六下江南,三上五台山,游览名川大山、古刹旧寺。如此涉足野外宽阔幽静之地,令人心旷神怡,悠然忘返,对身心健康是大有益处的。乾隆帝的饮食也讲究养生之道,一年四季早膳前都要先吃一碗冰糖炖燕窝。在早晚两正膳中,也常有燕窝菜。乾隆喜欢吃新鲜的山珍,一次他到避暑山庄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