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朝人用纸做铠甲?做成的铠甲能用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2
转发:0
评论:0
唐朝人用纸做铠甲?做成的铠甲能用吗?,唐朝人用纸做铠甲?做成的铠甲能用吗?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朝人用纸做铠甲?做成的铠甲能用吗?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长安十二时辰》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摒弃了古装剧铠甲多粗制滥造的缺点,认认真真复原了多款唐朝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甲胄。

  长安十二时辰

  唐代的甲胄到底有多少种呢?在《唐六典》中,是这样记载的:

  “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山文甲,五曰乌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皂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

  以上甲胄,一共是十三种,于是也有人将之称为是“唐十三铠”。

  唐代的甲胄

  其中,最有名且最能展现唐代特征的铠甲,莫过于明光甲。现在我们在寺庙中见到的天王雕像,多是身披此甲。因为其、背部各有一块护心镜,它在阳光反射下能发出夺目明亮的光芒,故而得此名。

  明光甲为铁甲,全身以鳞甲片覆盖,制作精良,因此一般为将领、军官所穿着。

  与彰显大唐气象的明光甲不同,在唐朝还有一种特殊的护甲,它不同于“唐十三铠”中的任何一种甲,其制作原料既不是铁,也不是皮,更不是布,而是纸!

  柔软的纸,如何能成为铠甲呢?这样的铠甲,上战场能靠谱吗?

  唐代的甲胄

  一、当纸张走向战场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纸是西汉时期的“放马滩纸”,它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张纸制地图。

  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使得造纸成本更加低廉,纸张更加柔韧,更容易书写。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近一千年以后,纸竟然走上战场,成为唐朝士兵们身上的甲胄。

  放马滩纸

  1、唐朝末年

  唐懿宗年间,有一位节度使名叫徐商。有一次,一支人进犯,徐商临危受命,在山东征兵一千余人,临时救火,因为缺少装备,他就命人用纸做成了铠甲。

  结果,一战下来,唐军竟然取得大捷,《新唐书·徐商传》记载:“襞纸为铠, 劲矢不能洞。”

  “襞”是折叠的意思,按照历史记载,徐商当年用纸做的铠甲,竟然连强劲的箭矢都不能洞穿。

  这听起来多少有些荒谬。然而,这并非纸甲唯一一次出现在战场上。

  唐代武士

  2、五代时期

  五代末期,淮南地区不堪后唐的统治,农人纷纷拿起武器起事,其中有一支起义军,就用纸作为自己的铠甲,《资治通鉴》记载:“(农人)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谓之‘白甲军’。”

  徐商造纸甲,是因为临时用兵、迫不得已,而起义军用纸甲,则是因为没钱。但如果这事发生在号称最富庶王朝之一的宋朝身上,您又怎么看呢?

  五代武士

  3、宋朝时期

  《宋史·兵志十一》记载:“康定元年四月,诏江南、淮南军,造纸甲三万,给陕西防城弓手。”公元1040年,宋仁宗诏令江南、淮南军,制造三万件纸甲,供给陕西的城防弓手。众说周知,位于西北的大宋西军,是北宋的精锐边防军,让他们穿纸做的铠甲,宋朝皇帝是真的“秀”啊!

  而在北宋官修的军事“百科全书”《武经总要》中,竟然也有用纸甲的记载,说甲胄分“铁、皮、纸三等”。在宋朝纸甲甚至和铁甲、皮甲一样是常规装备了,真不可想象。

  还有个例子是,南宋时期,为了加强东南海防,泉州知州真德秀专门上书,要求把水军的部分铁甲换成纸甲,“水军所需者纸甲。今本寨乃有铁甲百副,今当存留其半,而以五十副就本军换易纸甲。”(《真文忠公文集》)。

  宋朝武士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真德秀主动把水军的铁甲换成纸甲,等于是“炮换鸟铳”,人如其名,真的“秀”!

  可是,存在即合理,既然从唐代到宋代,均有制造使用纸甲的记载,那么,其制造方法和减伤原理,又是什么呢?

  二、纸甲的制作和原理

  在《新唐书·徐商传》中,提到了“襞纸为铠”。这说明,制作纸甲的主要工艺,就是“襞”——折叠。而其是否能达到理想中的防御效果,正在于如何折叠。

  纸甲其实和铁甲一样,都是有许多甲片连缀而成的。只不过,这些纸甲要经过特殊处理。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朱国祯所著《涌幢小品》中,记载了这样的纸甲制作方法:

  “纸甲,用无性极柔之纸,加工锤软,迭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

  现代人复原纸甲

  朱国祯曾经官至大明首辅,他对纸甲的描述,不会是道听途说,而是当时的实情:纸甲由经过反复捶打的多层纸张构成,厚至三寸,然后用钉子钉实。可是这样做,就能够抵御强弓硬弩了吗?

  若论强度,这种纸张做成的铠甲,肯定不如铁片。但是,纸甲的长处,也恰好就在柔韧度上。

  制作纸甲的纸张,一般是用树皮或麻类为原料制成的粗纤维且柔韧的纸,含有富有弹性的胶原蛋白成分。这些纤维交织在一起,就像混凝土一样,既有一定强度,又具有一定柔韧性。

  纸甲与铁甲的区别,正在于铁甲是利用强度将箭矢弹走,而纸甲是利用其柔韧性,把集中于一点的冲击力向四周区域扩散,从而缓冲外力,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

  现代人复原纸甲

  三、纸甲有哪些优势?

  我们在说纸甲原理时,实际上已经将其一个优势说明了,那就是它可以发挥纸张柔韧性强的特点,较好的抵御敌人的远程攻击。此外,纸甲还有制作成本低、装备速度快等特点。

  1、轻便灵活,适用于抵挡远程武器

  明朝人茅元仪曾在《武备注》中,记载了戚继光发明的一种装备,堪称是纸甲的升级版。

  戚继光抗倭的地点,主要是东南潮湿多雨的山地,士兵们穿着重达几十斤的铁甲,不但行动不便,爬山吃力,在湿热的环境中,铁甲也很容易生锈老化。

  戚继光剧照

  而倭寇们当时使用的远程武器,是比弓箭更加先进的火铳,其发射的是金属弹丸,攻击力也非箭矢可比。

  这时候,比纸张更加柔软的棉花,进入了戚继光的视野。棉花看似柔然,但其纤维却可拉伸至半米以上,而且其延展性、弹性比纸张更加出色。

  《武备注》中说:“用棉密缉,可长至膝,太长则田泥不便,太短则不能蔽身。惟舟中可用重甲,盖不行路,不蹈泥田。贼惟铳子可及,非坚不能御。”

  所以,戚继光用棉花做成了厚达一寸的棉纸甲,长至膝盖,这样既能保护身体,也不至于拖沓、影响行走。为了防潮防雨,再在表层刷上一层桐油。

  棉甲

  兵贵神速,士兵们穿上这种轻型甲胄,不论是行军还是打仗,都更加灵活,先后取得了十三战十三捷的傲人战绩。

  用棉花抵挡火器攻击的例子,在抗战中也出现过。曾经有游击队用被子浇上水,再覆盖在八仙桌上,做成了一种“土坦克”,能抵御炮楼敌人的射击。

  2、制作成本低、装备速度快

  提到这一优点,我们就要回顾一下刚才说到的宋朝的两个例子。

  泉州知州真德秀上书朝廷,请求用铁甲换纸甲,这不单单是因为纸甲的优势,还因为成本问题。

  朱熹在《与曾左司事目》中,曾记录了打造铁甲所花费的成本:

  “一年以三百日为期,两日一副,昨已打造到一百五十副毕了……窃缘上件铁甲计用皮铁匠一万八千,工钱五千二百余贯。”

  古代铁甲

  我们无需计较里面的具体数字,从朱熹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要打造铁甲,不仅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而刚才提到,纸甲在防御远程武器上面,具备独到的优势。所以,作为真德秀的水军来说,主要是防御远程武器,用轻便且能防御弓箭的纸甲代替铁甲,既省钱,还快速。

  在另外一个例子中,宋仁宗为防御西北的西夏人,命令江南、淮南军,赶制三万副纸甲出来,给陕西城防弓手使用。

  作为城防弓手,不需要上阵砍杀,所以无需披铁甲。而他们只要防御住敌人在城下的弓箭射击就够了。所以,给他们配备成本更低、制作速度更快的纸甲,实则是非常合适的。

  而当时纸甲的成本低到什么程度呢?它们的原料,竟然是没用的陈年旧账本!

  复原的古代铁甲

  结语:纸甲具有良好的防御性、低廉的成本和不算复杂的工艺,因而可以迅速批量装备士兵,并在一些战争中取得奇效。

  不过,纸甲毕竟坚硬程度不够,如果将其放在近战搏杀中,它是难以招架的。

  而古人的智慧正在于此,恰如其分,物尽其长。一件轻便的纸甲,透露着古人“实用主义”的光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阅兵铠甲考:唐代有纸做铠甲宋代有五色介胄
明代《出警入跸图》用阅兵式壮军威,古今中外都如此。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君王、将帅检阅军队,是一个惯例,为此还制定了一定的军戎礼仪规范。在这些礼仪规范中,在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铠甲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铠甲的外形和作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早期沉重的金属铠甲,逐渐演化出各种轻便、华丽的轻型铠甲,这些铠甲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有极强的观赏性。在检阅中,将士们穿着美观的铠甲,能够展示出军队的气势和实力,而铠甲的演化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黄强古代战争中交战双方多使用冷兵器,对阵双方短兵相接时,除了比拼武艺和体力,铠甲也是最重要的装备,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将士们的身体。因为铠甲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铠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重要的礼仪性活动中,比如军事检阅等场合。身着精致、美观的铠甲和戎装,将士们威武雄壮的身姿...
· 阅兵铠甲考:唐代有纸做铠甲宋代有五色介胄
明代《出警入跸图》用阅兵式壮军威,古今中外都如此。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君王、将帅检阅军队,是一个惯例,为此还制定了一定的军戎礼仪规范。在这些礼仪规范中,在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铠甲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铠甲的外形和作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早期沉重的金属铠甲,逐渐演化出各种轻便、华丽的轻型铠甲,这些铠甲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有极强的观赏性。在检阅中,将士们穿着美观的铠甲,能够展示出军队的气势和实力,而铠甲的演化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黄强古代战争中交战双方多使用冷兵器,对阵双方短兵相接时,除了比拼武艺和体力,铠甲也是最重要的装备,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将士们的身体。因为铠甲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铠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重要的礼仪性活动中,比如军事检阅等场合。身着精致、美观的铠甲和戎装,将士们威武雄壮的身姿...
· 阅兵铠甲考:唐代有纸做铠甲宋代有五色介胄
明代《出警入跸图》用阅兵式壮军威,古今中外都如此。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君王、将帅检阅军队,是一个惯例,为此还制定了一定的军戎礼仪规范。在这些礼仪规范中,在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铠甲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铠甲的外形和作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早期沉重的金属铠甲,逐渐演化出各种轻便、华丽的轻型铠甲,这些铠甲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有极强的观赏性。在检阅中,将士们穿着美观的铠甲,能够展示出军队的气势和实力,而铠甲的演化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黄强古代战争中交战双方多使用冷兵器,对阵双方短兵相接时,除了比拼武艺和体力,铠甲也是最重要的装备,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将士们的身体。因为铠甲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铠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重要的礼仪性活动中,比如军事检阅等场合。身着精致、美观的铠甲和戎装,将士们威武雄壮的身姿...
· 清代将军铠甲
清代铠甲清代一般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本图为清代丁汝昌将军所穿铠甲。
· 西夏铠甲及戎服
辽金元服饰西夏是由党项羌族建立的多民族王国,武士所穿铠甲为全身披挂,盔、披膊与宋代完全相同,身甲好象两裆甲,长及膝上,还是以短甲为主说明铠甲的制造毕竟比中原地区落后一些。西夏的官服为也可作戎服,如辽代的契丹服一样,两者五明显差别。由于西夏社会的封建程度不是很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平等,以此在服饰上的等级观念不那么强。本图为西夏武士的铠甲和戎服复原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