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馥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样得 他为什么会落到如此惨淡得结局呢
还不知道:韩馥的结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时代的冀州,有“天下重资”之称;但是在进入乱世以后,它第一任主人的结局却是悲惨无比。早在关东联军成立之初,韩馥便已经确定了自己“拥兵自重,伺机而动”的战略规划。然而随着讨董之战的虎头蛇尾,中原地区的形式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从而导致了乱世的出现。
韩馥拥有冀州,本就占据着有利的先天条件;但与此同时,冀州也成为了不少人眼中的一块肥肉。在几方角逐之下,韩馥被迫将冀州让给了袁绍,从此退出了三国乱世的舞台。那么韩馥丢失冀州,真的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行吗?根据当时局势,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先来看一下外患问题。由于冀州本身的地理位置极佳,所以不乏有一些野心勃勃的诸侯对其产生觊觎之心。位于冀州境内的渤海太守袁绍,便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当然,韩馥也不是没看出来,他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的。据《后汉书袁绍传》记载:“馥意犹深疑于绍,每贬节军粮,欲使离散。”袁绍当时的名气,虽然远胜于韩馥,但他的军事力量却是比不上韩馥的。因而在韩馥统治冀州的前期,他还有很多精力去谋算未来的发展。
但不久之后,冀州很快便陷入到了外患之中。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馥军安平,为公孙瓒所败。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不难发现,韩馥先前忌惮于袁绍的名气,故而进行了一定;所以公孙瓒进攻冀州之时,是韩馥用自己个人的力量进行抵抗的。显然,公孙瓒久经沙场,很轻易的打败了军事谋略不足的韩馥。公孙瓒进入冀州以后,不少郡县都有着想相应的征兆;而韩馥对于这个现象,则是非常惊惧。
不仅如此,兖州刺史刘岱也对冀州有着一些想法。《后汉书袁绍传》注引《英雄记》中提到,刘岱当时还给韩馥手下的头号谋士刘子惠写了一封恐吓信:“卓死之后,当复回师讨文节。拥强兵,何凶逆,宁可得置。”刘岱的表态,再次让韩馥陷入了坐立不安之中。甚至在情急之下,韩馥还想要杀掉刘子惠,以此来掩盖自己内心的不安。由此可见,冀州虽然很好,但在韩馥看来,却成为了一块烫手的山芋。可即便如此,韩馥对冀州还是有些舍不得的。
让韩馥最终下定决心让出冀州的,是手下之人的背叛,这便是冀州内部存在的内忧问题了。据《后汉书袁绍传》记载:“馥将麴义反叛,馥与战失利。绍既恨馥,乃与义相结。”鞠义是一员罕见的猛将,在后来的界桥之战中,他带领八百先登重创了公孙瓒的王牌部队——白马义从,彻底成就了盖世威名。再联想到韩馥军事能力的薄弱,所以不难想象,鞠义忽然倒向袁绍,其实对韩馥造成了致命一击。
相信韩馥此时的内心,也充满了惊惧和矛盾。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老乡荀湛对他最后一次劝谏。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袁氏,将军之旧,且同盟也,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冀州入于亲交,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泰山也。愿将军勿疑!”韩馥是颍川人,受乡党情怀思想的影响,他最信任的,也正是荀湛、辛评、郭图等颍川籍名士。但也正是韩馥最重视的“自己人”,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袁绍。荀湛的口才还是很好的,他先指出了冀州存在的内忧外患,然后又信誓旦旦地保证韩馥在让出冀州后的人身安全。就这样,韩馥被逼无奈,最终让出了冀州牧的位置给袁绍,而他自己则成了一个无权无兵的奋武将军。
当然,上述原因毕竟只是一些客观因素。韩馥最终失去冀州,也和他本人一些不地道的做法,有着极大关系。其一,韩馥不信任本土士族:“魏郡审配,钜鹿田丰,并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出身于冀州本地的田丰、审配,都是当世一流谋臣,而韩馥为了他们,竟然选择弃之不用。后来袁绍进入冀州,对于田丰等人再三礼遇,最终让冀州本土势力誓死效忠。可见两人的手段和能力,高下立判。
对于忠心自己的一批臣子,韩馥也没能让他们继续保持忠心。前面提到的谋士刘子惠,就因为他收到了兖州刺史刘岱的恐吓信,从而被韩馥下令要将其斩之。好在许多官员为其求情,刘子惠这才免于一死,不过仍被问罪。不难发现,刘子惠能让很多同僚为其求情,说明他在冀州有着不小的名声。可即便如此,韩馥既然问罪了他,这难免会让不少人心中失望。后来他手下大将鞠义背叛,也未尝没有这个原因。
这么来看,韩馥也的确不擅长笼络人心。韩馥本是朝中大员,在短短几年之内突然成为了封疆大吏,这对他来说即是一个机遇,也是一道难题。从韩馥表现来看,他眼光和手段都不是特别高明。尤其是对自己的定位,韩馥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身处乱世,却想着自保,可惜韩馥没有荆州刘表那样的手段,这才导致可他最终惨淡的结局。
参考书籍:《三国志》、《后汉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