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长得帅真的可以做官吗 不信你看看清朝这个特殊的制度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0
转发:0
评论:0
长得帅真的可以做官吗不信你看看清朝这个特殊的制度,长得帅真的可以做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

  长得帅真的可以做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俗话说“寒窗苦读”,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别是在古代,科举制度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过三关斩六级”,通过童子试、乡试、会试,最终金榜题名者少之又少。许多人穷极一生,都止步于乡试、会试的大门之前,不得其门而入。

  杜甫、黄巢、蒲松龄、左宗棠、洪秀全等名人,都是一辈子没有考中进士大军中的一员。

  清朝乾隆时期,朝廷为了体现“皇恩浩荡”,出台了新的科考制度:为四次(嘉庆时期改为了三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的举人,额外提供一次考试的机会。这就是“大挑”制度。“大挑”每6年举行一次。通过“大挑”考试的举人,便可以直接当官了。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教职用。

  “大挑”考些什么内容呢?出人意料的是,“大挑”不考四书五经,不考诗词文赋,而是考察考生的相貌,“大挑一科,不试文艺,专看相貌。”那么,什么才是主考官心目中的最佳形象呢?

  首先,脸必须是长方脸。其次,身材必须高大修长。最后,全身必须协调一致,不能有上长下短或上短下长的情况。

  我常想,按照这种标准,被薛福成认为是苦瓜脸的胡林翼,一定不能通过“大挑”。幸好胡林翼会读书,自己考中了进士。

  不得不说,一批幸运儿通过“大挑”考试,获得了当官的机会。

  清朝文人钱泳的好友陈昶,便是通过“大挑”考试,获评一等,成为了一名知县,分配到浙江。在撰写文章上与曾国藩齐名的湖南文学家吴敏树,于1844年参加“大挑”考试,获评二等,受命到浏阳县任职教谕。清朝大儒郑珍也是通过“大挑”考试,出任荔波县训导。

  在“大挑”考试中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陕西举人高照煦,参加过1880年的“大挑”考试。高照煦是1873年的举人,之后连续三次参加1874年、1877年、1880年的会试,均名落孙山,便只好退而求其次,参加了1880年的“大挑”考试。

  高照煦相貌不俗,他对自己也颇有自信,满怀信心地去参加考试了。由于参加“大挑”考试的举人很多,主考官对他们进行了抽签分组。每20名举人为一组。经过考官的一番指指点点,选出一等3 人,二等9人,剩下8人被淘汰。人称“跳八仙”。

  轮到高照煦出场了,他运气不好,被分到最后一组。最后一组只有13人。按照规矩,这种情况只能选一个一等出来。于是,高照煦与唯一的一等名额擦肩而过,被评了一个二等。后来,高照煦先后出任宜川县训导、郃阳县教谕、佛坪厅教谕、榆林府教授,一辈子在教育机构工作。

  好在高照煦在教学管理上的确有两把刷子,一生桃李满天下,光是在光绪年间,就培育了14个举人,5个进士。

  其实,比高照煦运气更坏的大有人在。

  陕西朝邑举人阎敬铭,早年屡次参加会试,均乘兴而去、失望而归。无奈之下参加了“大挑”考试。阎敬铭写诗作文都不赖,可相貌很普通,甚至有点“歪瓜裂枣”。他参加这种“靠脸吃饭”的考试,毫无胜算,最终被涮下来——当然,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百无一用是书生”。阎敬铭被“大挑”淘汰后,又不能干其他事情,只能又捧起书本苦读。好在经过一番苦读,终于在1845年成功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进入仕途。

  阎敬铭此后仕途一帆风顺,历任户部主事、总管湖北前线粮台营务、湖北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山东盐运使、山东巡抚、户部尚书等职。1883年,任职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1885年,又授予东阁大学士。清朝不设置宰相一职,阎敬铭任职军机大臣和大学士者,被视为宰相。

  阎敬铭在晚年还干过一件很有名的事情。当时慈禧太后打算重修清漪园。清漪园即现在所称“颐和园”,位于圆明园之西、玉泉山之东。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在抢劫烧毁圆明园的同时,也对清漪园进行了破坏。

  阎敬铭坚决反对重修清漪园,这惹恼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下令,将他革职留任。革职留任的意思是革除职务,但暂时还留在位置上,相当于现在的留职察看。

  【参考资料:《清史稿》《大挑》《晚清廉吏阎敬铭》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陆逊是不是真的长得很帅吗
陆逊是谁的女婿青年时期的陆逊也是一位谦谦君子,他出生于江东名门望族,祖父官至城门校尉,幼年也算家产殷实。可怜他十岁丧父,祖父陆康在孙策攻打庐江之后病死,年仅十二岁的陆逊便承担起了支撑门户的重担。陆逊博闻强识,敏而好学,在家乡小有名气。但迫于乱世,他不得不一步步走入政治的漩涡中。当时孙策身死,孙权招揽各方名士才子,广罗天下英才入其帐中效命。陆逊入府时,年仅二十一岁。建安二十一年,陆逊率兵平鄱阳贼乱,因功被拜为定威将军。此一战显示出了陆逊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领导才能。让孙权对他刮目相看,此后每逢作战布局,孙权都要与之相商。为了更好的网罗英才,以及缓和与江东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孙权遂将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了陆逊。同年,陆逊与孙策次女完婚,婚后二人先后育有两子,但是长子陆延不幸夭折。后于章武二年,陆逊于夷陵击败刘备所率部众,经此一战而成名。此前,虽无大功,但也做出了不错的业绩。好比他曾开仓放粮接济灾民,不...
· 三国谦谦君子陆逊是不是真的长得很帅吗
青年时期的陆逊也是一位谦谦君子,他出生于江东名门望族,祖父官至城门校尉,幼年也算家产殷实。可怜他十岁丧父,祖父陆康在孙策攻打庐江之后病死,年仅十二岁的陆逊便承担起了支撑门户的重担。图片来源于网络陆逊博闻强识,敏而好学,在家乡小有名气。但迫于乱世,他不得不一步步走入政治的漩涡中。当时孙策身死,孙权招揽各方名士才子,广罗天下英才入其帐中效命。陆逊入府时,年仅二十一岁。建安二十一年,陆逊率兵平鄱阳贼乱,因功被拜为定威将军。此一战显示出了陆逊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领导才能。让孙权对他刮目相看,此后每逢作战布局,孙权都要与之相商。为了更好的网罗英才,以及缓和与江东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孙权遂将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了陆逊。同年,陆逊与孙策次女完婚,婚后二人先后育有两子,但是长子陆延不幸夭折。后于章武二年,陆逊于夷陵击败刘备所率部众,经此一战而成名。此前,虽无大功,但也做出了不错的业绩。好比他曾开仓放粮接济灾民,不...
· 清朝时期的后宫妃嫔真的有“小主”这个称呼吗?
这些年宫斗戏一直是比较火的电视题材。很多人拍,也有很多人喜欢看。相信大家经常看的话一定也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那些清宫戏里面,对于妃嫔,下人们都喜欢叫她小主。那么历史上清朝的后宫妃嫔真的有“小主”这个称呼吗?小编在光绪年间一位翰林院侍讲商衍鎏写的著作中找到这样一句话“珍妃对宫中太监时有赏赐,太监得些小恩小惠,都竭力奉承她,称之为‘小主儿’,谓‘小主儿’大方。以上为信修明见闻。”里面确实有小主这个称呼,但是是叫成“小主儿”,后面有个“儿”字而不是叫小主。而对于清朝其他的一些著作里面的称呼,一般都称为主子。也没有出现过“小主儿”或者“小主”。那么小编可以认为,也许清朝确实有这样一个称呼,但是真正的叫法是“小主儿”,“小主儿”的原型可能是小主子。因为古代下人都属于奴隶,相对的,下人侍奉的就是主人,在满清宫廷历史上,对于妃嫔主人的称呼,一般都会说娘娘主子,皇后主子。或者是在妃嫔的封号后面加上主子...
· 揭秘清朝时期的宰相真的没有出现过这个职位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宰相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在看影视剧的时候,如果有注意的话,会发现几乎每个朝代好像都有宰相。宰相一方面是帮助皇帝治理朝政,另一方面也是对皇帝的权力进行约束的。当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一开始还有宰相这个职位,但我们都知道明朝为了巩固皇权的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东厂、锦衣卫等,朱元璋生怕自己的天下被别人夺走。于是就自编自导了一出左丞相谋反的戏码,借此将宰相的位置从中国历史上剔除了,而且下令以后不许大臣们上奏关于丞相职位的事情。之前提到过,宰相的一方面作用,是帮助皇帝处理朝政之事,为了弥补这个空缺,朱元璋就建立了内阁制度,由他自己选取6、7个人,组成内阁,来帮助自己处理事务。“内阁”成员的任期是无限期的,皇帝可以随时更换。清朝雍正年间(1730年),废除了“内阁”,成立了军机部。军机部成为神秘而强大的皇帝的代表机构。首相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是中...
· 清朝时期捐官有什么制度什么官都可以买卖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捐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捐纳是清代选拨官吏的一条途径,说到底捐纳就是官方认可的卖官鬻爵,只要是能掏得起钱,就能谋得一个官职。清代是捐纳最泛滥的一个朝代,基本贯穿了整个清代。按说,捐纳并非善政,可为何历代统治者都奉行不移呢?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整个捐纳制度竟是在康熙手上开创并得以大范围施行的。在顺治年间,由于清初战乱导致了国库开支剧增,因此通过捐纳充实国库的想法就曾萌生。康熙十二年,三藩作乱遍及数省,朝廷军饷捉襟见肘。因此,鼓励富商豪门捐官便开始兴起,不过,这时的捐纳尚在小范围内进行,广西是第一个被全面开放捐纳的省份。其后,在康熙中晚年,都曾掀起了几股捐纳的高峰,终其根本都是为了筹集更多的银子用于出兵或是赈灾。康熙帝自己也很清楚,一旦捐纳横行,将会给大清带来致命的后果。所以终康熙一朝,捐纳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康熙毕竟开了这个头,其后的雍正、乾隆两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